今天下午特別去了宣藝術
一定要親自觀賞曹媽媽的畫作
80歲開畫展 太激勵人了~
活到老學到老
開心來創作
特別開心今天下午跟親愛的很愛哭夭之妹妹洪兆宣
討論「廢老闆」以及「威老闆」之行事作風🤣🤣🤣天外飛來一筆🥰🥰
真是太酷了!
原生藝術家曹渝文女士
八十回顧展
這是一場希望鼓勵大家勇敢追夢的展覽,歡迎大家來玩!
●現場贈送新北市自閉症中心福袋
●現場分享限量藝術口罩
曹渝文圓夢樂齡八十回顧展
opening 8/7 15:00
8/7~8/26
慈善藝廊宣藝術〈士林華興街一號〉
二~六 11:00~18:00
#圓夢永遠都來的及
#原生藝術家
#樂齡畫畫最讚!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
慈善藝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天後天晚上八點「哈娜麥莎微醺時刻」的節目,很久沒有這樣整集都充滿著笑聲~🥰🥰🥰🌹❤️
兩個女人在一起就能夠天南地北的聊起來,不費吹灰之力~當三個女人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聊天聊到天荒地老也聊不完🥰🥰🥰😂😂😂
宣藝術的 主人兆宣,玥作設計的劉亞奈(太多分身的她最近又有一個設計團隊~小黃瓜口味冰泡芙)🥰🥰
超級有活力創意的兩位好姐妹,來到我的節目,分享從創作到人生歷程的點點滴滴~
在笑談當中分享了許多啟發人心的故事!
亞奈~一個學電腦資訊的工程師,怎麼轉變成美學生活設計師 !
她說她的正職是「認真生活」其他做的事情都是副業!(🥰🥰🥰哈哈哈我超喜歡她這樣形容!🌺❤️)
她可以克制化設計飾品,(我已經佩戴她特別設計的耳環在許多的演唱會趴趴走了);她可以寫繪本 「我的尾巴呢」;可以做商品設計 、也可以成為調酒師⋯。
玥作設計 是她自己的小品牌,她說她喜歡自己像月亮一樣給人溫暖,希望自己的玥作設計是「越做越開心」!
臉書裡面的bear blue療癒小熊也是另外一個小品牌~有許多療癒文章和療癒文創品~
https://www.facebook.com/Bearblue%E7%99%82%E7%99%92%E5%B0%8F%E7%86%8A-436817769745146/
近期她加入了一個手作藝術家的團隊「小黃瓜口味冰泡芙」
在不同的市集分享他們各自的藝術文創~喜歡的朋友可以follow他們哦~
https://www.facebook.com/kyuuri.icePafu/
宣藝術的洪兆宣,七年前一個很單純的初心 成立了宣藝術~希望可以給予新的藝術家,甚至是比較弱勢的藝術家一個分享的平台,更希望透過她的小小地方,成為分送愛的慈善藝廊 ~!
這樣的初心 ,起初在外人看來是浪漫理想不實際,特別在藝術市場在台灣並不容易經營!
身為好朋友的我,非常感恩真的見證她從一路披荊斬棘到現在,充滿恩典奇蹟的七年!
她的畫室總是充滿歡笑,來跟她上課的學生們都發展出好像家人一般的情感!在許多藝廊都生存不易之下宣藝術幾乎年年滿檔 ,而且檔檔都會捐出或多或少的捐款給許多弱勢團體!
特別是兆宣的展覽很多有特別生命經歷的藝術家在這裡分享~~
明天和後天 ,這兩位充滿活力充滿愛充滿溫度的藝術工作者,當然要好好的分享介紹給大家囉!
宣藝術這一次的展覽「小棉花」,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這個展期的每個禮拜六都會有特別活動,這個禮拜六就是明天~
3/20下午三點到五點~可愛的亞奈 將會有一個創意的「現代小熊塔羅牌的快閃展」~結合五感體驗的神秘下午茶!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
※小棉花─葉曼玲創作展
3/6~3/27〈二至六11:00~18:00〉
宣藝術─士林華興街一號
插畫家曼玲住在永和河岸邊,位在新店溪的一端,常常望著白鷺鷥自由穿梭彼端。
一邊是人類的居所,台北熟悉的頂樓加蓋、鐵窗、人車雜沓,那另一端的心之所嚮,應該有著親近的綠地和悠閒的步調。
所以白鷺鷥碌碌往來,乘載了我們的追尋,不斷前進著!!
※這張畫也是「小棉花」裡唯一的跨頁,是書裡暗藏的驚喜喔!
※3/20
小棉花系列活動─療癒小熊塔羅快閃展
15:00小熊見面會
免費開放,歡迎參觀!!
🌹❤️🌹❤️🌹❤️🌹❤️❤️
哈娜麥莎微醺滿23集 3/20(六)播出
(宣藝術 洪兆宣+玥作設計 劉亞奈)
1、Human Behavior /Björk
2、分生/張惠妹 A-mei/A-mit
3、太陽/邱振哲
4、無窮/吳汶芳Fang Wu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24集
(宣藝術 洪兆宣+玥作設計 劉亞奈)3/21(日)播出
1、把音量轉小/李友廷
2、俗花/蘇婭
3、路過人間/郁可唯
4、守著陽光守著你/潘越雲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慈善藝廊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是今天下午三點
我和肢體藝術家Mimi Chang Art還有吉他王子舒喆
在國父紀念館的畫家洪兆宣「宣花園」畫展中
跟你一起共度花園時刻哦~
先給大家小小視聽一下
早上的輕輕唱⋯
💐🌷🌹🌺🌸🌼💐🌷🌹🌺🌸🌼🌻
展期:11/28〈六〉~12/6〈日〉
地點:國父紀念館B1翠亨廳
開幕:11/28〈六〉 15:00
「俗花」音樂舞繪演出〈國宴歌手蘇婭、肢體藝術家心瑜〉
🌹❤️🌹❤️特別謝謝好友鐵漢柔情詩人音樂製作人廖士賢「俗花」ㄧ曲~成就三個女人的創作⋯畫家兆宣、歌者蘇婭、舞者Mimi🙏🙏🙏
驚喜:十天展期間,於現場留下對宣花園的祝福,展後抽出四位好友贈送畫作喔!
***所有活動免費開放,歡迎共享花園同樂會!!
#慈善藝廊
#慈善畫展
#陽光天使
#oilpainting
#showartgallery
Photographer:Su 蘇婭
💐🌷🌹🌺🌸🌼💐🌷🌹🌺🌸🌼🌻
慈善藝廊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期後香港政府在該區興建徙置區以安置災民,石硤尾邨成爲香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下首座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徒置專員一職,「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1955年,政府決定有系統地推行徒置計劃重點為興建多層徙置大廈,安置災民的石硤尾的兩層高平房相繼被拆卸,興建21座第1型徙置大廈取代,連同1954年興建的8座,成為全香港首批共29座的六至七層高的H型徙置大廈,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在兩翼相連的中央走廊處設有公用的廁所和淋浴設施,該等大廈於80年代初改建為有獨立廚廁的單位。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7至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2型徙置大廈。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當中第3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構思改建成青年旅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The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JCCAC)是一個致力推動香港創意藝術發展的嶄新藝術項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民政事務局作為政府支援機構。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對外開放。香港政府以期限七年託管協議(Entrustment Agreement)形式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經營權交予香港浸會大學,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除藝術創作外,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會合作為公眾提供藝術教育和訓練,以至與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樓高9層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可供租用面積約11萬平方呎。石硤尾工廠大廈於1977年建成,自2000年起開始空置,總實用面積8,640平方米。中心的設計盡力保留原石硤尾工廠大廈的特色,在翻新物料上也會盡量保持七十年代工廈的粗樸風格,地面也是「石屎」質地,底層樓底高度14呎9吋,上層每層為8呎3吋,負重限制為每平方呎150磅。其中約5萬平方呎提供約100個中、小型單位租予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另外約3萬平方呎提供約6至7個大型單位租予藝術機構,小單位面積由291至385平方呎;中型單位面積由483至804平方呎;大單位面積由874至1,040平方呎;最大的單位面積則由1,298至1,326平方呎,中心附設3個藝廊及1個實驗劇場、食肆、金及其他商店。中央庭園提供1個表演場地,用作舉辦小型藝術及文化活動之用。大廈每層亦設有一個共用空間,擺設雕塑及舉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