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高虹安與名嘴朱學恆、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合唱「塔綠班之歌」嘲諷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歌詞為「塔綠班,塔綠班,綠畜生氣有夠讚,大家都在嘲笑,你們塔綠班,你看看你塔綠班.」以「綠畜、塔綠班」羞辱選民,遭批評後,回應「我為什麼整個晚上不說話,因為我想先看清楚,到底有多少貨真價實的塔綠班、聖蟑士會對號入座」,並稱「塔綠班」此詞引起大眾共鳴,是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高虹安並拜託國防部趕快徵召她,讓她潛入敵國唱歌撕裂他們,並再度重申真正撕裂族群製造對立的,就是民眾痛恨的塔綠班.高虹安質疑,批評她的人為什麼在疫情導致八百多人死亡時,怎麼沒看你們這麼大聲,卻只檢討她唱歌. 高虹安認為,批評她的言論的是一種霸凌行為,她說霸凌她的都是塔綠班,塔綠班將會深深的刻化在民眾的心中,成為你的名字.
.
(以上摘自wiki)
.
一個立委滿口塔綠班、聖蟑士,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選民罵成是綠畜,我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經令國會殿堂蒙羞,而且正在拉低民意代表的水準-人民最基本的要求,一個立委不要出口成髒,沒想到,台民黨的立委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
我想,任何一個民意代表都必須對此提出譴責,這不但是踐踏立委的專業,也是破壞民意代表的名譽,人民也會提出質疑,是否花費稅金,付出選票,只是為了養出一個立委,登台演唱「塔綠班之歌」,怒罵綠畜,並說,她是在反映公民意見.
.
高虹安想像的立委,是跟民眾站在一起罵髒話,詛咒其他黨派支持者,其實,這不用立委來勝任,隨便找一個升斗小民,在路上潑婦罵街即可,或者找一個三歲小孩,沒有行為與自主能力,也無法判斷是非,給她張歪歌歌詞,叫她照著稿唱.這也是她辯解之詞,她只是應別人的要求唱一首歌,歌詞皆非她創作,她不懂歌詞意思,看不懂中文,還在學ㄅㄆㄇ,只是覺得這個怪叔叔對她很好,給她一顆糖吃,所以她就聽他的話,別人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
她把一個民意代表,當成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來做,這是不可理解的.
.
要知道,就算一個小女孩做出這種事,回家也會被爸媽教育,加以訓斥不能隨便罵髒話,不要收陌生人給的歌單,但她的行為似乎沒有人能制止他,彷彿缺乏監護人的看護,使她失去教養.唯一像是監護人的東西,是她的上司,台北市長柯文哲,而他正是滿嘴「塔綠班、聖蟑士」的起頭者,不免讓人懷疑,她是否耳濡目染,有樣學樣,或者這就是市長教她這麼做的,在高虹安罵人了以後,市長還站在她身旁,稱讚她做得很好,稱她出口成蟑的舉動,贏得了龐大的網路聲量,這下子她的蟑話路人皆知了,就連彰化人都知道這個看似成年的小女孩,當眾罵人髒話,不免令人感嘆,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
高虹安說,「難道你們沒有看到塔綠班這個詞是怎麼在網路上瞬間爆紅成為熱門關鍵字、引起大眾共鳴嗎?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豈是我一人可以操縱?」
.
不知道這個大樹鋸專家,是怎麼把網路聲量看成是對自身行為的認同,網路聲量,有正面,也有負面,也可以經由少數一群極端的人,不斷刷洗歧視性的話語,而躍上版面,現在,「高虹安」這個詞,也成為網路上瞬間爆紅的關鍵字了,它是否意味著大眾的共鳴、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在我看來,它比較接近負面的意涵.
.
高虹安說,塔綠班和聖蟑士,是社會氛圍對於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在網路上恣意出征不合黨意的公民意見,意圖引發寒蟬效應的反諷」.
.
這些話的理解,透露出常識的缺乏,短短幾個句子,卻有諸多謬誤,令人不知如何吐槽起,為了自己咒罵與羞辱別人,創造出這麼一大串歪理,也真是令人佩服起人類的本能,一種自利取向的自我防禦機制.
.
首先,事件發生之初,不就是高虹安莫名的唱起一首歌,羞辱起不相干的民眾?歌詞中,毫無道理的指涉泛綠本土派支持者,是塔綠班,並以激怒他們得到自己的歡愉「綠畜生氣有夠讚」,並且糾眾和她一起發出暴言,塑造大家都厭惡的氛圍,要其他人跟隨他們一起進行集體嘲弄,「大家都在嘲笑,你們塔綠班,你看看你塔綠班.」
.
這與其說是一種反諷,不如說是惡意的嘲笑,而且是沒有目的,也沒有原因的,並沒有人冒犯她,此前,大家並不特別關注這個人,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而她藉由戲謔一群人,討好一群人,為自己博得優越感,吸取其他人的關注.
.
反諷,還要有一個諷刺你,你加以反擊的對象,講白了,高虹安這種行為,就是單方面的網路霸凌而已.
.
當自己進行網路霸凌的行為,被看不下去的人批判,卻稱自己遭受到網路霸凌,加害者反倒變成被害者,這邏輯的弔詭,也令人瞠目結舌了.
.
再者,作為一個民意代表,妳千不該,萬不該,去謾罵選民,就算他們是別的黨派的支持者,這是從政者的大忌,民意代表,你監督的對象,是政府,不是人民,人民反倒是要監督你的對象,確保你是否有正確的反應民意,立法、審查預算、質詢、召開公聽會,監督你是否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你要質詢的是各部會,而不是質詢人民是否偏激,是否是塔綠班.代議士(representative)指人民賦權與民意代表,代替自己行使權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務,實行間接民主,這個代替並非出賣或者轉讓,誠如人民並沒有將自身之權利無條件賦予主權者,在人民與政府之間,代議士作為一個中介者,是人民的辦事員,換言之,和政府一樣,都是人民的僕人.
.
主權在民,誠如盧梭所說,「要尋找出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並且由於這一結合而使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又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並且仍然像以往一樣地自由.」政府與人民與代議士的關係,便是基於社會契約,人們放棄天然自由,獲取契約自由,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從本能邁入道德和公義,這就是社會的自由.
.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一個人倡導的絕對自由,就意味著剝奪另一個人自由,當個人尋求自己的利益至上,彼此的利益就會產生衝突,社會契約的產生的前提便是基於公共意志,
.
「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並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意志在於接納每一個成員,以群體的福祉作為發想,而非單一個人或一個小群體,是所有個體結合而成的公共人格,是主權者,而人們參與其中,換言之,無論是人民/政府/代議士,都必須遵守這樣的社會契約.
.
如像高虹安一樣,身為代議士,卻指控她的主權者是塔綠班,是「另一群人」,「是極端份子」,而將這群人排除在命運共同體之外,並要她的另一群主權者去嘲笑他們,貼標籤,進行仇恨動員,獵巫,與霸凌,這比較符合她口中的部分激進支持者,而這就是毀壞契約的行為,她應該自行辭職,或由人民制裁.
.
而這樣的制裁並不會是另一種霸凌.
.
該立委的薪水來自於全體人民的納稅金,這是不分政黨色彩的人所貢獻;該立委的權柄來自於全民參與的民主政治架構,而這是基於2300萬人的公共意志,所賦予,要求他進行質詢與立法代議士的義務,這些人無論政治立場為何,政治選擇為何,支持哪一個政黨,贊成或反對政府的政策,都是他們自由的選擇,來自於他們的自由意志,並不能由代議士決定,或者干涉,甚至將之作為一種攻擊性的理由,攻擊自己理當付出責任的對象,純粹是因為人民不選擇她或她的政黨,或者不遵從她的個人意圖.
.
如果你要檢討政府的防疫,應該提出你的論述和客觀依據,與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凸顯其不足之處,但絕非檢討選民是綠畜或是塔綠班,這不會對防疫有任何幫助,只是單純地進行惡意攻擊和羞辱,根本是搞錯對象.立委就職都必須宣誓效忠人民與憲法,憲法即規定,議會必須具有有自治、自律之權責,議案之討論、質詢等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為限,始有免責之權,如與會議事項無關,而為妨害名譽或其他顯然違法之言論,則係濫用言論免責權;而權利不得濫用.
.
高虹安此舉,是在違背自己的誓言.
.
而立委之議事攻防、辯論、溝通的過程,其判斷標準為「為思辨或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白話來說,你可以向民眾陳述利害關係,爭取他們認同,而不是強制人民遵從自己的意見,反對者的意見都打成對立群體,進行抹黑和汙衊,比起黨意,極端的個人主義更令人無法苟同,前者仍符合民主的範疇,後者傾近於將自己當成一個暴君或奴隸主.
.
很明顯,汙衊人民是塔綠班或者綠畜,並不屬於「為思辨或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反的,它屬於侵害公民存在的負面成分,壓制人們表達自己的主張,才有可能製造所謂「寒蟬效應」,當人民表達自身的主張時,隨時會被代議士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
.
這當中最荒謬之處,那就是代議士拿人民因染疫而逝去800條人命,合理化自己對人民羞辱和歧視的行為,她似乎忘了,她才有質詢權以及代議的職權,而人民並沒有,她說「八百多人死亡時,怎麼沒看你們這麼大聲」,事實上,這是她的工作,她不去做,要人民自己去做,而這發生在她被檢討唱歌的情境,只要人們質疑她為何罵人是塔綠班,就必須代替自己去質詢政府,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能質疑她,要接受她的羞辱.一個代議士,主動拋棄了自己的工作並對著自己主僱惡意的謾罵,並拿他人的悲痛,來為自身歧視言論進行背書,可以說,符合亞里斯多德所稱的「惡行」(adikema).
.
我們不會說,羞辱與歧視是一種民意,霸凌與嘲笑是公民的行為,「塔綠班」是一種惡意的標籤,框架在無辜的人身上,對於他人進行莫須有的指控,用意在於報復與逼迫他人服從他們權威,如同盧梭所說的自爽之愛(I’amour proper),把民主社會當成一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經營這種人際關係,試圖與他人比較並進行貶低,他們想從他人的目光中確認自我存在的價值,藉由反覆激怒與刺激他人,引起別人不悅,討好極端的對象,取得他們的認同,他們越生氣,我越高興,越將他們非人化,越能建構自身的優越感.
.
這反映的是它自身的脆弱性,必須依賴他人的認同才能生存,必須試著去忌妒和怨恨,他們的戲碼才能繼續演下去,在這個螺旋之中,它是在服膺另一群主權者嗎?我想不是的,它像是在爭奪獲得支配自己的權力者的寵愛,一種怨婦式的忌妒,奴隸般的愛情.
.
塔綠班之所以是歧視的字眼,是因為它遭致了台灣本土伊斯蘭教信徒的反對,他們屬於客觀的第三者,就像柯文哲當初說「希特勒屠殺600萬人的歷史悲劇,是猶太人對國際上最大宣傳」,而遭到猶太協會所杯葛一般,台灣伊斯蘭協會對於ptt上「塔綠班、聖蟑士」的戲謔用語,認為是一種謾罵並且像是一杯毒藥,牽連無辜穆斯林,並認為使他們遭受到冤屈.
.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羞辱與歧視的詞彙,它所指涉的對象,以及加諸的語境,並不是由加害者所定義,那只會淪為二次傷害,加害者出於自利取向,必然會合理化自己的羞辱行為,認為他們十分合理,如此,就會出現「我所指稱的就是一群可恨的人他們應該被憎恨」,或者「塔綠班當然不是塔利班就如同塔利班早已不只是字面上的神學士」,這樣虛構的謊言,將原本人們欲脫離的傷害字詞,再度烙印在被害者身上,使惡意成為一種平常,將錯誤變成一種正確,原本應該被遏制的行為,變成強迫別人接受,而不許抗拒的日常,明明感受到了惡意,也確實被傷害,他們要其他人裝作沒這回事,掏洗人們的認知,只能默默的忍受,把他們惡意當成善良來解讀,為了少數人的慾望,施暴於萬物.
.
歧視與羞辱字詞,應該由受指涉的對象,他們的感受為主,以普世價值審視他造成的傷害性,塔綠班不是塔利班但卻將塔利班與之連結,如高虹安想指涉的對象是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她就直接說「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就好了,犯不著使用塔綠班,她也可以使用傷害較小的網軍或1450,但是否,從她本身的意圖來看,她故意使用塔綠班標籤他人,就是要讓觀者往塔利班神學士的惡行進行聯想,say,「他們就是那樣的人」.
.
以民進黨支持者來說好了,或者她所謂「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他們可曾去強暴婦女,或是殺害平民?他們可曾對公共設施進行恐怖攻擊?他們可曾解釋一部律法,剝奪女孩子的受教權力?他們可曾說,「女生不能養寵物」而在飼主前面槍殺他們的毛小孩?他們可曾毆打或殺死記者,阻止人們說出真相?或入侵電視台,用槍逼迫主播說出他們想令她說出的口不擇言?
.
沒有,而高虹安,作為一個代議士,說他們是塔綠班.
.
這令人想起黃士修,曾經攻擊立委王婉諭為「小綠燈媽媽」,他們慣性以「綠」作為一種原罪,並拿他人的創痛,使他人無法忍受,難以反駁,讓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而諷刺的是,當神學士把女性當成羔羊那樣宰割,身為一位女性,卻把兇手的暴行嫁接在不相干的人身上,這是在利用太平洋一端的受害者,拿著她們的吶喊聲,來為自己取暖,尋求共鳴.
.
神學士不是神學士,淪為負面的詞彙,塔綠班卻不是塔利班,是一種無害的歌頌,這理科出身的中文造詣,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既要罵人,展現自身的惡意,又想要免於責難,掩飾自身的意圖,要其他人當這股惡意都不存在,不准別人批評,可以看見其中極度自私的想法.
.
作為塔綠班一詞的發源地與推波助瀾者,ptt八卦版與成衣商人,他們明確的使用這個詞,用來指涉所有泛綠的支持者,只要遇見泛綠支持者的存在,無論他們說什麼,贊同或反對政府的政策,都來上一句「好的,塔綠班」,高虹安既然稱歌詞皆非她所創作,但又認為歌詞不是他們所定義的那樣,而是自己所獨創的那一種,「社會氛圍對於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這是沒有邏輯的,她獨創這樣的概念,又加以違反,對於這個詞彙有反應的「貨真價實的塔綠班、聖蟑士」是自己「對號入座」,凡看不下去她出口成髒,羞辱他人行為的人,都是一種霸凌,而霸凌她的人又會將自己的言行舉止,刻在人民心底,塔綠班將成為「你的名字」
.
她早已將所有具有正常道德與價值判斷的人,看不下去她惡行的人,都當作是塔綠班,「只要批評我的,都是塔綠班」,這才是她真正的定義,「我說你是,你就是」,只要我爽,我就能將塔綠班貼在不合我意的人身上,而對我有利的人,就不是塔綠班.
.
這有點像是當初母豬教徒的「仇母豬不仇女生」,將女生分為好女孩、壞女孩,被我仇視的,就是母豬,遵從我的女孩,就是好女孩,不是母豬.在這邊,高虹安把她不同政治傾向的朋友,以及她認可的,就事論事的民進黨員和非民眾黨支持者,定義為「聰明溫暖的活人」,她「永遠也不會用塔綠班來稱呼他們」,至於她稱呼塔綠班的人,都是一群愚笨冰冷的屍體,她不需要在意他們的感受,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簡單的劃分成對我好的和對我不好的,孩童般的世界,我想,在她的朋友中,也必然存在不認同她羞辱他人行為的人,在她認可的非民眾黨支持者中,也有看不下她罵人綠畜的人存在,是說,正常人都會這麼認為,不過,在她眼中,就會突然被歸類成「不能就事論事」,哪怕,是針對她辱罵別人的這件事.
.
不符合我意的,就是塔綠班,這才是她真正的定義,證據就在於,她的定義不斷地再改變.
.
我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的人,都容易產生這樣自我掏洗腦袋的見解.
.
PTT八卦版早前,在塔利班攻進首都喀布爾時,改版標「賀阿富汗酋長國成立」,成衣商人則在此時直播中表示,「塔利班以前就是一個政權,是後來美國人來,把塔利班政權趕走,這才是整件事的開端.」,並稱「美國人說走就走」.
.
可見,他們濫用這詞彙的前提,和其他人不同,是肯定塔利班的行為,並對他們展開奇異的同情,透露出他們隱約的反美情緒.
.
另一方面,他們又將「塔綠班」標籤在任何他們認為是本土派支持者的人身上,他們某種程度贊同塔利班的行為,又將他們的暴行轉嫁給其他人,無的放屎,這樣的行為,就是在認同惡意,轉移加害者的責任.
.
如同看一個強暴犯在強暴凌虐另一個女孩,他們一面大聲叫好,一面對加害者抱以同情,並大聲嚷嚷著,無辜的路人,你們是強暴犯,對著所有想幫助被害者的幫助者,說,你們就是那個強暴犯.
.
這樣的思維,無疑是一種共犯的思想,我們周遭的人們,出現了一群強暴犯預備軍,而高虹安唱起他們的語彙,並說,不是她創作的,是應觀眾要求,話鋒一轉,又直接指控「我想先看清楚,到底有多少貨真價實的塔綠班」、「不正是坐實了民眾痛恨的塔綠班?」、「就是民眾痛恨的塔綠班.」,直接將塔綠班說成是刻畫在民眾心裡的你的名字,噢,我想她真正想說的,是已經刻畫在自己的心中,成為永遠的名字,她已經命定了,所有批判她的人,你們就是一群塔綠班.
.
但是她不敢說,說成是人民的.
.
遠方的人正在受苦,他們被用鞭子鞭撻著,被蓋上罩袍,遮住了眼睛和嘴巴,而一群人不同理他們的處境,不正視他們的痛苦,甚至捨不得別開眼睛,當作事不關己,看著一群人被奪去了自己的名字,被另一群人奴役,你不為他們發聲,反倒是把加害者的名字,當作是鞭子,試圖鞭撻另一群人,活在你身旁的人,也奪去他們的名字.
.
她們很痛苦,而他們卻很高興.
.
這樣的情緒,這樣的剝奪,和兇手又有什麼不同?
.
如果高虹安為了保護自己,而將自己周遭的人,都刻化成兇手的名字,那麼,神父必須為那些被削去自己臉孔的人,找回自己的名字.
.
我必須為和她同樣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人辯駁,
.
台灣人,不是塔綠班.
.
然而,作為同樣活在島上的人,她必須意識到,她和其他人不同,她不是一個鄉民,或是名嘴,她是一個代議士,具有公職的身分,她具有著權勢,立法權,質詢權,要代替人民上國會殿堂,理所當然,具有較多的社會責任,必須以較高的道德標準加以省視,何況,她還任職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文化政策的議案,難道她要用謾罵綠畜的眼光,去制定民眾教育的規準?用唱「塔綠班之歌」的方式,去審視族群的文化?而她犯了錯,不肯道歉的態度,難道不會有家長問「我要怎麼教小孩?」
.
誠如鄭太吉所說的,「過高屏溪,殺人無罪」,如果他不是一個代議士,他只是一個罪犯而已,他說的話不具備影響力,但他選上了議長,這就表示,他不同於一般人,他的話語,不可避免的會對公民社會造成極大的風險.
.
我不知道隨口說出「塔綠班、綠畜」的代議士,是不是認同「只要是綠的,辱罵無罪」,如果是,他擁有立法權,不知道會提出什麼樣的法案,來合理化自己的言語.
.
更重要的,她必須具有基本的常識認知,自己的話語,對照自己的職權,是如何的撕裂這個族群和社會,她絕非只是隨意唱歪歌的小女孩,如果她認為她是,請辭職,辭去自己的職務,想要罵什麼樣的髒話或是羞辱特定族群,沒人會理會你.
.
台灣的伊斯蘭信徒,並不認同塔利班的行為,認為少數人曲解伊斯蘭後還自詡為穆斯林,使得他們受到了牽連,而這份心情,轉化成同理,使他們精確的辨明了,那些滿口「塔綠班、聖蟑士」,正在消費他們的信仰,將罪加在冤枉的人身上,正如其他人用塔利班的行為,對他們進行歧視一般.
.
他們感同身受,發出不平之鳴,人之所以為人,乃因對其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
.
有些人不能,我們希望他們能.
.
願那些謾罵塔綠班和嘲笑綠畜的人,能使自己的心靈早日得到平靜,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鶴 #林靖賢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平靜心靈】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sodagreen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OaeenSFTE 當世界改變了模樣 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我們用這首歌 療癒彼此 告訴自己 終點過後 就是起點 魚丁糸〈終點起點〉 一段旅程的告終 一段新生的開始 ▂▂ 略為熟悉又些許不同的樂團氛圍,5年了,很難一言以敝之這段時空裡產生什...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sodagreen 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Live] 天道第83集- 看板SE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柯文哲寫英文論文超簡單?! 最正經的市長大開幹話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洪雪珍- [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有一次上課 的評價
- 關於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分手需不需要理由? 的評價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條件的「假愛」
恩希認為自己毫無理由被差別對待的意識相當強烈,與我諮商期間也不斷哭訴,自己被妹妹與父母孤立的排擠感與自卑感,我問恩希覺得是什麼原因才導致父母的差別待遇。恩希聽到這個提問時露出驚慌,看來她原本預想我會說「身為父母怎麼可以這樣差別待遇?」,我緊跟著向驚慌的恩希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雙方付出、累積互動而來的,要不要先想想自己為父母付出了什麼?」
「妹妹愛撒嬌又會準備相關紀念日的活動,也願意聆聽爸媽說辛苦的事情,這些我都不會。」
「因為沒做而被父母差別對待,又為什麼不願做呢?」
「就是不喜歡,覺得很累,也不知怎麼做。」
「那妹妹覺得很簡單嗎?」
「這個嘛⋯⋯我沒想過。」
「恩希,那妳要不要試試看跟妹妹做一樣的事呢?」
「這我沒辦法。」
「就算妳能獲得認同也不願意嗎?」
「我沒有辦法做得好。」
恩希與妹妹對父母的情感表現方式相當不同。恩希自小就相當有主見,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都會說出口,但妹妹就不同了,她很會迎合父母心情,甚至沒說過「不要、不喜歡」等這類表達自己想法的用語;與恩希的相處也都會忍耐讓步,所以父母自然而然疼惜並稱讚恩英很乖,以及認為只顧自己的恩希很自私。
然而我覺得恩希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看起來更像一般父母子女的關係,而妹妹恩英與父母的關係卻是常見的與他人的關係。所以認為恩希要求太多、自私的行為,其實只是基於恩英完全不這麼做的反差,並非恩希展現出不適當的樣貌。
恩希的家境不算好,所以小孩時常會有交不出營養午餐費的情況,更別說有零用錢可以在放學後和朋友們去吃點心。每一次恩希因為沒錢而覺得丟臉不斷吵著母親時,媽媽都會很傷心,但也會掏出一點錢給恩希當點心費或零用錢。
妹妹卻正好相反,不生氣也不胡鬧,也不曾有過任何負面的言語,所以母親覺得恩英比較乖、不會找麻煩,再加上每一次恩英都較為順從、聽話,這讓母親像是擁有全世界的開心。每每看到母親跟恩英這樣,恩希就覺得自己被排擠而產生自卑與挫折感,也就更加討厭她們了。
於是趁父母不在時恩希便會修理妹妹,只要妹妹向父母告狀的那天,恩希就會被父親打得很慘,然後又將滿腔怒火再一次燒向父母與妹妹,所以整個童年的印象就在修理妹妹後被爸爸痛打的惡循環中度過。恩希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渴望父母的愛而生氣,反而認為自己遭到虐待、自己受到差別待遇而怨恨父母。
「妳認為自己想要的愛被妹妹拿走,那妹妹看起來幸福嗎?」
「不知道,我沒有想過也沒有問過,有時妹妹會跟我說,很羨慕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聽不懂,也就右耳進左耳出地當做沒聽到。」
我要求恩希幫忙確認,妹妹怎麼看待父母對她的態度,恩希雖然有點猶豫但還是答應問問看。
結果妹妹恩英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只是怕像姊姊那樣地被罵、被打,所以才不敢表現出任何情緒,認為只要乖乖聽話就不會被父母討厭,但成長過程中一直不覺得真的被疼愛。
這一種「假愛」是個人中心治療創始者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說的價值條件(conditions of worth):「一個人不是以本來樣貌被認同與尊重其存在價值,而是必須完成某些條件後,其價值才會被認同的狀態。」一般來說,這是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採用了錯誤教養方式所造成的結果,諸如「你要乖乖聽話」、「不要無理取鬧」之類的說法,對孩子來說就等於「你要乖乖聽話才是有價值的人」、「妳若無理取鬧就是沒有價值的人」。
當恩希聽到妹妹這樣說感到相當衝擊。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差別待遇、不被父母疼愛,同時也深信自己被他人討厭,卻在此時此刻發現過去的那些確信竟然都是不真實的,頓時感到空虛。她發現那段時間的誤會只是造成自己的委屈與嫉妒,覺得很不值得。
我跟恩希說,她錯過的那些新事實和自己原本的樣貌,才是最珍貴、最有價值的存在。和恩希說的這些話,正是羅傑斯所主張的,為了治癒被困於價值條件中的來談者,諮商者最重要的姿態就是「無條件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在那之後的諮商,恩希對於我完全接受她的話語與態度,依然有點茫茫然,不過她開始接納自己是最珍貴存在的這個事實。更令人開心的是,恩希再也不會覺得為了獲得父母的愛,就必須強迫自己做出和妹妹一樣的事。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有條件的愛,這也是我們傳統教養中的重要特色—如果孩子的表現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彷彿沒有資格存在。然而,別說有條件的愛了,有些父母是連「愛」都不願意表達,說不能肯定鼓勵孩子,不然孩子會驕傲懶惰。
傳統父母也喜歡拿孩子來比較,偏心也很常見,例如傳統的重男輕女。但大部分的傳統父母,不太能覺察自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只會理所當然地要求孩子要孝順,即便父母給每個孩子的資源大大不同。
我常感恩,幸好現在這些事可以談了,幸好現代的父母相對開放且願意成長,可以盡可能免去代代相傳的悲劇。手足之間彼此多溝通,也能還原我們對幼年經驗的片面認知,非常鼓勵。
祝願您,能先練習給自己無條件的愛,這樣才給得出真誠的愛!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
我今年三十歲,在我十九歲時因為跟家人處的不好,時常有摩擦爭吵,覺得想要經營自己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於是踏入了婚姻。
這段婚姻因為我發現了對方外遇,僅僅維持了半年的時間就結束了,當時的我一直很糾結,我問自己明明就不是真的很愛很愛對方,為什麼我會這麼的走不出來?
這個問題在我的心裡面糾結了八年,這八年來我一樣有交男朋友,每次的分手卻沒有太大的難受感,我以為自己只是對感情坦然以對。到了前年,我遇見了我的第二任丈夫,我很久沒有感受到所謂小鹿亂撞的心動感,於是我們在一起了,在一起三個月之後,我們閃婚登記了,可是經歷了五百零七天後,我們因為遠距離的婚姻關係,我自認為不安全感,一再一再的讓他感覺到壓力,再一次的結束了婚姻,這次,我感受到心痛,我一直問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他明明就不是因為不愛我才想離婚的啊!
我找不到答案,只好放縱自己,發洩了兩天情緒後,打起精神讓自己回到正常生活狀態。我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後,現在的男朋友是之前工作上配合的廠商業務,來諮詢我一些問題之後,聊到了我的近況,我們聊天的過程中,話題有正經的,有耍白痴的,最重要的是聊到了各自的三觀看法,發現彼此的三觀挺像的。
我們目前在一起大約半年,難免會有一些處事角度上意見不同的小爭執,但是我們懂得如何去做溝通,去討論出兩個人都認同的解決方案,同樣是遠距離,我在他身上體會了很多,過去的疑問也因為這樣而有了答案,對於第一段婚姻的疑惑,我發現了自己走不出來的原因,是不甘心自己成了被對方玩弄感情的那個人。
奧
對於第二段婚姻結束的原因,只是因為我的佔有慾,我希望他能待在我身邊,我忘了當要求一個男人抱著妳不放,他便會沒了手抱磚頭,選擇抱磚頭,就沒有手可以抱妳!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只有取捨之中達到平衡,在我一再的鬧脾氣中,他累了,因為我只在乎自己,聽不進他任何的解釋,無法換位思考他的難處在於什麼問題上,最終,只能彼此祝福。
我想跟大家說,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事出必有因,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去找出問題的根本,處理好心情,才能夠客觀的處理好事情,還有相愛容易相處難,在我們思考著對方為什麼不能體會我們的感受時,轉身問問自己,是否有去在乎過對方的想法呢?
是否能夠去做到理性的溝通,在取捨之間找到兩個人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點。
以上,是個人淺見,跟大家分享分享,還請老師不吝給予指教。
回
人生旅途都是不能喊停的
回頭去分析感情也只是捨不得與不甘心
才會一直在對與錯打轉
所有翻來覆去得到的領悟都是多此一舉的註解
其實只要往前走
當緣份結束了
所謂的緣份是相處得好也會結束的
相處不好的結束也不是你想的那些原因
理性的溝通只是減少情緒化
換位思考不過是避免鑽牛角尖
在不在乎對方的想法不如單純接受結果
因為每個階段的你和他不是只有感情問題
還有整個時局與各自的階段性的狀態
不甘心是執著想要關係不變的人的通病
因為怪別人最容易為自己的想不開做理由
為什麼會結婚並非家庭因素
想要結婚哪裡就結得成
一切都是今生注定同行的人
不用管他有多壞你有多錯
你們都不是因為那些在一起或分開
就是很單純的碰到了愛到了恨到了
如今又想到了
想到給一個陌生人談起這些往事
奇怪的浪漫
畸形的分析
也不知道是不是
以為這是成長的樣子
是吧
三十歲的女生的分享
事出不必有因
但都會結一些果
酸酸甜甜苦苦澀澀都是自然形成的
這就是你現在的樣子
未來會變成什麼
誰知道
但這三位男生都曾是你的農夫
他們用他們的某段人生灌溉了你
謝謝他們倒是必要的
謝謝才是愛想給你的心情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台中排隊美食又來了
前段疫情嚴重時間,受老師的照顧很大,也謝謝老師的鐵粉們,如果沒有您們的訂單,我們也無法撐過這段黑暗期。
目前雖已微解封,但因為疫情反反覆覆,所以市集人潮不如從前,宅配單也已減為正常量。需要再等疫情更疏緩,才能慢慢走回以前的樣子。
謝謝老師幾次的po文,所以現在有很多老師粉絲的客人,歡迎大家連假來台中買滷味⋯⋯吃吃看現買和真空包有何不同。
目前已無免運活動,但謝謝老師的推薦,所以只要是老師的粉絲,在完全解封前,都可以享有🈵️2000免運喔!
再次謝謝老師的善心和大家的支持❤️
#統一fb私訊下單
https://m.facebook.com/gaiaalobi/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sodagreen 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OaeenSFTE
當世界改變了模樣
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我們用這首歌 療癒彼此 告訴自己
終點過後 就是起點
魚丁糸〈終點起點〉
一段旅程的告終
一段新生的開始
▂▂
略為熟悉又些許不同的樂團氛圍,5年了,很難一言以敝之這段時空裡產生什麼樣的撞擊變形,休團復團,成為了終點亦或是起點?擅長以音樂記錄當下的六個人,用蘇打綠的經歷展開全新的魚丁糸,只要六個人都在就是他們自己, 也就是“蘇打綠aka魚丁糸”,也深信“終點aka起點”。
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接踵而來,專輯籌備的時間隨之漫長,每個不同時期打掉重練的歌曲不計其數,懷疑和迷惘,不斷的盤旋在這六個人創作空間中。突然之間回頭一看,〈終點起點〉不就是擁有大家一致共識的答案嗎?!過去幾年、不論多少嘔心瀝血創作被六人束之高閣,這首歌卻一直都在。〈終點起點〉對魚丁糸的重量,便是整首歌裡音符和聲音的總和。世界會在各種不可預期的狀況下崩潰、毀壞,這首一直支撐他們的歌,如今也支持我們,終點和起點之間倔強的溫暖,成為此刻安慰彼此勇氣的意念。
音樂影像由胡瑞財導演執導,帶有導演的感性與理解,MV中團員一一在自己的房間,與自己的音樂共存,即使時間和過程帶來傷口,音樂卻始終是他們所能選擇最強大的力量。這次拍攝也特別找到一處廢墟,與世隔絕的地方,偌大的空間激盪出屬於他們的音樂渲染力,似乎在強烈的訴說著有音樂在的地方,就是活著的。青峰曾在訪問中分享,看似蕭寂的廢墟反而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沒有任何人為的破壞和打擾,於是恣意生長。回到這首歌想說的,很多時候看似終點的同時,也是起點,希望便是如此。巧合的是,當年《冬未了》專輯也曾在廢墟拍攝MV,此刻的魚丁糸從這裡開始,終點起點,不言而喻。
➮頻道訂閱:https://reurl.cc/W4eY2Z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aeen.f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aeen_
➮Weibo:https://weibo.com/sodagreen2010
➮官方網站:https://www.sodagreen.com/
#魚丁糸 #終點起點 #魚丁糸2021全新單曲
▂▂
〈終點起點 Start from The End〉
曲 Composer:史俊威 Chun Wei Shih
詞 Lyricist:史俊威 Chun Wei Shih
將一句哼唱
隨歌曲飛揚
任我們想像
任我們放大
這世界的模樣
狂熱的盛夏
未了的冬陽
故事日光下
我們在醞釀
將悲傷都釋放 喔
Na na nanana
嗚喔喔 喔喔
Na na na nana
哦哦哦 哦哦
Na na nanana
嗚喔喔 喔喔
Na na na nana
哦哦哦 哦哦
對什麼失望
為什麼堅強
心裡的複雜
想要說的話
能不能先放下
不需要隱藏
最真的模樣
過程是解答
就算夢一場
離不開一個家 喔
煩惱和憂愁 先讓它 流過
現在的 傷口 不需要 理由
謊言和對錯 讓時間 去說
享受這 念頭 前方就寬闊
旋轉吧我的地球 旋轉吧我的宇宙
旋轉吧我的寄託 旋轉吧我的生活
都成為我的地球 都成為我的宇宙
都成為我的寄託 都成為我的生活
終點的光芒
等著愛點亮
請你跟著我
請妳跟著我
一起走到最後
▂▂
音樂製作Credit
製作人 Producer:王希文 Owen Wang / 陳君豪 Howe@成績好工作室
編曲 Arrangement:王希文 Owen Wang / 魚丁糸 oaeen
所有樂器 All Instruments:魚丁糸 oaeen
合音 Backing Vocal:魚丁糸 oaeen
管弦樂編寫 Brass & Strings Arrangement:王希文 Owen Wang
小號 Trumpet:聶子旂 Florent Nieh
長號 Trombone:李昆穎 KunYing Lee
弦樂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 / 沈羿彣 Yi Wen Shen / 朱奕寧 Yi Ning Ju / 顏毓恒 Victor Yen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黃雨柔 Nala Huang / 盧思蒨 Szu Chien Lu / 黃瑾諍 Chin Cheng Huang / 林崇倫 Bug Lin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 / 牟啟東 Wayne Mau / 潘自琦 Tzu Chi Pan
大提琴 Cello:劉涵隱分子 Hang Liu / 葉欲新 Shin Yeh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 Hsuan Yeh
人聲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樂器錄音師 Instrument Recording Engineer:單為明 Link Shan
樂器錄音室 Instrument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
管樂&弦樂錄音師 Brass &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林尚伯 Shang Po Lin
管樂錄音室 Brass Recording Studio:佳聲錄音室 Good Sound Studio
弦樂錄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鼓技師 Drum Tech:莊開旭 Cash
譜務 Music Preparation:朱彩蓁 Cai jhen Jhu
樂器錄音助理 Instrument Assistant Engineer:于世政 Shih Cheng Yu
弦樂錄音助理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張閔翔 Min Hsaing Chang / 朱品豪 Pin Hao Ju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沈冠霖 SHENB
▂▂
MV影像製作Credit
影像製作 恭喜發財映画
導演 胡瑞財
副導 林冠蕙
導演組協力 黃子庭 / 劉芷妤
製片 梅致祺
執行製片 游士弘
生活製片 姚舜禹
製片場務 張武雄 / 范子薺
攝影指導 林眾甫
攝影大助 風宗廷
攝影助理 藍嘉祺 / 陳璿任
實習生 許祐嘉
燈光師 楊景浩
燈光助理 宋志威 / 藍功民 / 呂佑凱
美術指導 朱玉頎
執行美術 簡嘉儀
美術助理 江欣郁 / 駱禹彤
美術場務 陳涵哲
移動攝影 潘志維
移動觀測手 高芷佳
劇組平面側拍 游子宸
九巴司機 張輔弼
剪接 周雨青
調光 李芷璇
特別感謝 胡焰棠 / 萬美麗 / 林宸瑀
▂▂
藝人團隊Credit
造型 Stylist:910、Titi Chen、施筱柔 Lore Shih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Ao Xie
化妝 Make up:張婉婷 Wan-Ting Chang、郭翰威 Ted Kuo
髮型 Hair Stylist:Edmund@Zoom Hairstyling、Spud@Zoom Hairstyling
髮型助理 Hair Assistant:Grace@Zoom Hairstyling、Kyle Shih@Zoom Hairstyling
發行 Published by:環球國際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Universal Music Ltd., Taiwan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長三級警戒,會不會有「防疫疲勞」?。
我講了一句「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啦,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
這句話在6月15日晚間,被熱心網友擷取出來,引發很多議論。
媒體直接下標「苗博雅:全國民眾跟雙北一起坐牢」確實很聳動,只看這一句,很可能會誤以為我在批評台北市民。
所以,我能理解打來辦公室飆罵髒話、嗆聲、斥責的人,大家都是希望台灣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有些市民朋友感覺被傷害,今天我也在反省,當時是否不該這麼直白?
如果我說「我很慚愧,台北市政府防疫的基本功沒做好,疫情還在延燒,必須全國延長三級,大家要一起撐下去」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我整段發言的脈絡很清楚(請參見逐字稿)。我的訴求就是「台北市政府要做好防疫基本功」,絕對不是責怪市民朋友。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台北生活成長。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比市府高層少一分。
這一個月以來,我眼看台北市民,以及全國民眾,為了配合防疫,讓自己的生活大亂,讓生計逐漸窒息,但北市府高層的防疫作為每況愈下,還不斷演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政治表演秀。我必須承認,我真的很憂慮,很著急。
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收到民眾的求救陳情,一天比一天更多。
一開始是確診者得不到醫療、接觸者無法做篩檢、接觸者沒有隔離四處拋拋走;接著是停課不停學沒配套,家長快要崩潰;長輩確診、全家隔離,病人小孩沒人照顧;做小生意的、餐飲業、服務業、打零工的、藝文工作者存款逐漸見底,不知怎麼撐到六月底,更不用說封到七、八月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用「坐牢」來形容?因為我在基層接觸到的一般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種種問題,市民四處求救,沒有答案,我們也只能盡力幫一個算一個。
也正是因為每天都接到各種真實的求救訊息,我才看得更清楚,每天市府光鮮亮麗的記者會背後,各種令人心痛的真相。
在政論節目上,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論述(後面要批判中央的紓困政策也被剪掉了)。謝謝熱心的網友,讓我有機會可以講得更清楚。
進入三級警戒後,我收到許多陳情是,有人確診,但同居的密切接觸者卻未被立即隔離,也沒有做篩檢。過了三天、五天、七天,最長甚至九天,才收到隔離通知書,而直到隔離期滿,都無法做篩檢。
匡列、隔離、篩檢是早已執行一年半的防疫基本功。但台北市的執行面,卻在三級警戒後出現大問題,造成「應隔離,未隔離;應篩檢,未篩檢」的漏洞,不只使台北疫情繼續悶燒,外溢造成外縣市群聚感染,甚至還不幸有死亡案例。
看著市長一下子說「沒辦法做疫調」,後來變成發明一堆新名詞。但更誇張的是,實際的作法跟市長在記者會的說法,還是不一樣。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實際執行亂成一團,怎能不著急?
例如,市場攤商陳情希望市府提供資源,協助人流管制。但市府執意使用「攝影機照市場、神奇機器」等無效方法,對議員反映的民意充耳不聞。疫情較不嚴重的外縣市都紛紛實施分流管理,台北市硬撐到6/6才宣布實施市場分流。人流管制的基本功,做得這麼慢,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為了避免確診者遭遇「沉默缺氧」而急速惡化甚至重症死亡,中央早就宣布在中央的集中檢疫所,提供輕症、無症狀患者自我監測的血氧機。我跟市府爭取,希望緊急採購血氧機,讓台北市集中檢疫旅館的確診者自我監測,保護市民的生命。但市府的回應沒有採購計畫。市府募款超過三億,但連血氧機都不想提供給確診市民,這怎能讓人不錯愕?
例如,市府天天在記者會上要求「要疫苗」。但事實是台北市的疫苗施打狀況連連,許多有資格的第一線醫護、前三順位人員打不到,市府無法幫忙解決問題,來找議員求救。台北市獲配的疫苗數量明明足夠前三順位人員施打,但有資格的人打不到。原來疫苗管理的基本功是花拳繡腿。
之後更糟糕,甚至發生沒資格的大規模特權插隊。這怎能不讓人生氣?
例如,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明明既有的里鄰催種系統可以順利完成,但市府高層堅持己見,錯失提早動員民政、社政單位的機會,導致基層人仰馬翻,民怨高漲,幫忙打疫苗的醫護,還要幫忙做市府沒做的行政工作。
很多台北市民不知道,市府許多單位(包括衛生局)的人員,每天都要「看記者會市長講了什麼」才知道政策細節,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情。市府橫向聯繫出這種狀況,能不心急嗎?
種種求救訊息,我們團隊每天都發揮100%的努力,在我們的職權範圍內幫忙解決。
但是還有太多事,需要市府才能解決,懸而未解。
民眾為了配合防疫,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但負責指揮調度的市府高層,還在自我感覺良好,基層事倍功半,累死小公務員和基層醫護
雙北市民,全國民眾,都是三級防疫的受害者。其他資源較少的縣市,都逐漸壓制疫情,而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政府,防疫表現竟然每況愈下,民怨越堆越高。身為台北市議員,我真的很生氣,也很慚愧。
議員的工作,就是指出應該改進的事情,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我必須承認,「全國民眾陪雙北坐牢」是帶有情緒的,是對台北市政府的恨鐵不成鋼。
全國人民都這樣配合防疫了,台北市政府卻指揮失能,沒有發揮應有的防疫戰鬥力,這樣對人民公平嗎?
台北人不是自私的,全國同胞都是我們的手足。「同島一命」是真的,它不是要全國人民包容台北市政府做不好的藉口,而是更應該強力要求鞭策台北市政府做得更好的理由。
台北的圍堵殲滅必須成功,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實話。
苗博雅只有一人,沒有大政黨做靠山,也沒有網軍。我的團隊每天所做的,都是在想怎麼幫忙民眾,協助市府漏接的需要幫助的人。
明天開始,我的團隊要繼續將100%的精力放在處理民眾的求救訊息,為民眾解決問題。所有政治口水,不再回應。
如果你還是很生氣,我很抱歉,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圍堵病毒、壓制疫情,那請盡情攻擊我。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電話中對我的員工飆罵髒話。我講的話,我負全責。我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把全部的心神,拿去幫助市民。
非常感謝支持我、愛護我的朋友們,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盼望。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嬌跟賴弘國的故事讓人看了實在很沮喪。
兩個人本來只是分居,還互相協議要冷靜一下,結果消息硬是被提前爆出來。原先預計等到八月大家深思之後再考慮下一步要不要公布,結果硬是提前三個月曝光;而且爆出來的受益者也不是當事雙方,協議的內容看起來也沒有深仇大恨,就是兩邊不匹配,不愛了而已,不是劈腿不是偷人,兩邊陣營都沒有理由要出來爆料自傷。
在刑案偵查當中,殺人案在DNA跡證盛行之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調查。因為會衝突到會奪人性命,一定和被害者有關係,有極強烈的仇恨,有相關聯的動機,只要從身邊人際交往關係開始調查起,八九不離十會中。也之所以在那個年代連續殺人犯難查,懸案又多的原因是,這個殺人動機只有滿足殺人犯本身的變態慾望而已,外人無從得知。但大多數的案子還是可以從邏輯推導到結論的。
這個案子以邏輯分析,其實雙方都是受害者。賴弘國原來還可以打著阿嬌丈夫的名義,多開幾台刀,多上些節目,多接些代言,再多賺些錢。英皇旗下的阿嬌鍾欣潼也是受害,經此一役,她的幸福人生模式被扭曲,形象變成嬌蠻女,不愛一直奉養迎合她的老公,對於單純真愛為人妻的形象也是有傷,更不可能因為這樣多上綜藝節目爭取曝光多賺錢,因為她也不需要。
事後一向以捍衛藝人剽悍著稱的英皇集團,在持續爆料極傷阿嬌形象的狀況之下,也只是發個律師函叫賴弘國遵守分居協議,不要對外多開口。沒有進一步的行動。怎麼看就是大家還想好聚好散,只是一盤棋被打亂便成危機處理收尾而已。
事件雙方都重傷,沒有利益,也沒有動機,也沒有深仇大恨。
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那麼怎麼會有這樣兩造都沒有利益的事情會造成軒然大波呢?唯一獲利的是誰?
我必須說,我又不是演藝圈的,我也不知道。但邏輯可以適用任何新聞事件。我只能分析列出可能的受益者。
一個雙方都受害的事件,是由當事任何一方不理智曝光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在這個商業掛帥形象就是一切的時代極少,也很難。只能推斷可能有第三方力量介入,而且這個第三方的動機是為了其他原因,而且還有利益。
事件被曝光當天,就這麼巧合,羅志祥調虎離山回到台灣,沒有任何媒體拍到他的身影,新聞熱度也被這則阿嬌的新聞蓋過去。
而賴弘國不能上節目,不能曝光的受害者,是他自己,還有他所屬的醫院,還有他所屬的經紀公司。
賴弘國在中國其實與「北京自在梵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下經紀約,背後最大的股東就是周揚青。【從自在梵朵娛樂的微博可以發現,在3月18日時曾分享過一則賴弘國的微博貼文,並提到「期待賴弘國醫生將更多醫美知識帶給大家」。】
而根據這樣的邏輯,周揚青旗下藝人收入減少,周揚青的利益自然受損,那麼受益的就是周揚青的對立面。在本案中,事件曝光時機的受益者和自在梵朵營業利益受損的受益者是有重疊的。
庭上,本案推論已經完成,懇請庭上做出心證!
#好像寫偵探小說一樣
#難道這世界上沒有真愛了嗎
#強迫被道歉之前的動作伏筆好深啊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柯文哲寫英文論文超簡單?! 最正經的市長大開幹話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柯文哲寫英文論文超簡單?! 最正經的市長大開幹話模式?Sandra竟然比學姐年輕? 阿北愛恨 不需要理由 ?| ( ft. @Team__KP )驚奇脫口秀#82. ... <看更多>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洪雪珍- [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有一次上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是最近這個同事突然不理她,緊張失措地來問我怎麼辦,她為此吃不下﹑睡不著,上班心神不寧,眼睛一直繞著這個同事轉。 這個同事是怎麼做的?跟別人都相處 ... ... <看更多>
愛跟恨都不需要理由 在 [Live] 天道第83集- 看板SE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 ̄)/‧☆*"`'*-.,_,.-*'`"*-.,_☆
★﹡*☆:‧\( ̄▽ ̄)/‧:*☆﹡*★
☆*"`'*-.,_,.-*'`"*-.,_☆‧\(* ̄▽ ̄)
劇情預告:
永興集團...啪!沒了!
長勝報仇成功升為董事長!再興跪喊:我的永興~/萌姿壓晴天做人質不成反失足墜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nhKSQ-10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T/M.1692961794.A.7D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