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從肉球受傷後被我帶著上班到現在也差不多半年了,牠最初坐車是裝籠子乘車,五分鐘就吐了,然後是十分鐘吐,後來我們比較熟後我想說不裝籠子會不會比較好,還真的好很多,大概半小時吐,然後慢慢的可以到一個小時,再到山路接近一小時。
後來只要是坐車牠都很開心,因為知道是出去玩,不過坐車時牠雖然非常安靜、不會吐、不暈車,但身體還是緊繃的,例如手會攀在座椅邊緣看著前方,手掌摸起來會變涼,除非玩得很累不然牠不會在車上睡覺,所以我們也沒有想要帶牠去很遠的地方,因為會太累,沒有必要。
隨著每天帶牠上班,後座椅子現在都是牠的腳印,也發現開始會這樣ㄊㄟ 在椅背上,眼神看起來很放鬆,頭也是貼在椅背上,早上我拍下這張照片後跟島輝拔說「看起來我們可以帶牠去台東玩了。」妮妮因為天生敏感+容易擔心,或許學習的不是很快,但看到這樣的改變,還是好想親牠嘴皮說「你怎麼這麼棒棒~」。
==
昨天的貼文我很意外竟然獲得這麼多共鳴,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這篇貼文留言有很多說出心理話,憂的是這也反映著我們的社會多麽輕視失落哀傷情緒,在情緒教育這部分是多麽的匱乏,以及,對於自以為的安慰善意和同理,是多麽的積非成是。我本來沒有要在這邊貼文的,因為覺得這邊應該不多人需要,但昨天的留言決定讓我貼過來這訊息。
我用微光湖盼的名義重金邀請心理師來帶領「寵物失落自助療癒團體」。
「心還在痛,心理師聽你說。」
https://reurl.cc/1ojvdQ
讓正在經歷寵物離世哀傷的人,有一個好好說話的地方,辦過第一場後我看見大家在一個下午的改變,讓我深信我辦這活動是有意義的,於是又辦了第二場。在這裏,絕對沒有無謂的安慰、沒有自以為的善意,也不會有人要你放下、要你走出來,你只會得到大家的同理,被療癒、也療癒別人,大家一起走下去。
另一件事我也順便分享,「盼盼你我牠」Podcast頻道。分享身為寵物臨終服務師的我們遇見的故事以及我們的工作,更有因為自己的走過而帶來的養分,昨天剛開台,只有第一集前言,但每週四晚上都會做更新。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j71kg
Spotify
https://reurl.cc/dx5e3k
KKbox
https://kkbox.fm/0t063g
做這麼多,我希望,這世界這社會,自己接納自己情緒的空間、自己接納別人情緒的空間,都能越來越大,當然,立下界限的勇氣也可以隨之增長,對生命旅程的視野廣度也可以隨著一點一點的學習而變寬廣。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生真的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嗎?」 - 在我們成長的日子裡,我們從小到大面臨各式各樣的比賽,印象最深刻的台詞就是「千萬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從查字典比賽、大隊接力、學校科展,不同的競賽,讓我們練習面對社會,也成了很多的壓力。 - 這集是Podcast「負能量週記」首次邀請來賓,歡迎歌唱比賽《聲林之王》出...
意外 的 旅程 第 05 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6年前的女孩長大了】
2005年編了這本《319鄉》,當時為了尋找封面的泰雅少女,我跟大學學長、也是刊物經裡的癸鎣到處打聽,找了很久,終於透過村幹事找到曉翠。
我們隔天立即搭火車前往南澳拜訪,我也寫在下面的編輯手記。
臉書上遇到了曉翠,她已經當母親了。我想起了當年的往事,曉翠問我還是在當記者嗎?我貼了《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網路書店網址,請她參考作者簡介。不是記者,但又像記者,很難說明清楚。
16年前的往事,我竟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只是角色不太一樣,但是依然前進中。
也許不少人好奇我為什麼這麼執著與堅持,當年寫下的編輯手記,也許就是一種自我啟蒙與召喚吧。
(當時的採訪團隊,現在許多人士都已是非常傑出優秀的記者、老師與專業工作者)
以下文章頗長
=========
三一九鄉星光燦爛
我們跋山涉水,找尋那抹台灣失落已久的微笑。
那是個沉睡在青山溫柔臂彎的小鎮,在遼闊藍與巍峨綠交織的宜蘭縣南澳鄉,我們見到久違的純真。
二○○一年,《天下雜誌》發行的《三一九鄉向前行》特刊,在這裡意外拍到十二歲的泰雅族少女涂曉翠(泰雅族名字是雅耶芭雅希)的笑容。那是一張令人感動的臉孔,讓人不禁追憶曾有的純真與美好。
憑著這張照片,透過網路搜尋與熱心人士的指引,我們懷著忐忑的心,又來到南澳,想知道四年後的她是否安好?
慧黠的眼神與輕揚的嘴角,笑容清澈如昔。「那就是我啊!」念高一、身材高窕的曉翠,害羞地看著照片說。
「小女孩長大了,那個微笑依然存在,」跟我們一同前往的《天下雜誌》攝影組召集人楊煥世興奮地說。
這份感動鼓舞我們企劃《微笑台灣》專輯。我們相信,這股力量不是遺世獨立的孤芳自賞,而是深埋在島嶼每個角落。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曾說:「我們都生活在泥沼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不是一個停止期待的黑暗時代,台灣也不是三一九座彼此流離失聯的孤島。
台灣各個角落就有許多人仰望未來。他們為了安身立命、懷著對美好事物的牽掛,用旺盛的生命力,滋養與灌溉家園。
為了證實與匯流這股力量,我們組成龐大的八十人團隊(包括四十位採訪記者、二十位後製人員,以及二十位負責研究調查的工讀生),遠離喧鬧騷動的台北都會,親身走訪三一九鄉最純真友善的感動。
我們試圖為星羅棋布的三一九鄉星空定座標,讓友善之旅有方向。
我們用五個指標來找尋微笑商店與微笑社區,讓旅人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動。
台灣真的有這種地方嗎?如同懷抱著找尋泰雅少女曉翠的期待,我們在五月出發了。「你們確定能走完三一九個鄉鎮嗎?那麼多窮鄉僻壤,會有什麼好地方?」許多人懷疑。
出發的心情就如同五月初的全台雷雨暴,充滿壓力與不安。大雨滂沱中,我與另一位負責人許癸鎣,深夜從雲林古坑返回台北,在高速公路上,眼前天際像是電影「魔戒」中的畫面,連綿密布的閃電夾著萬頃雨水,以劃破天幕之鈞,朝我們奔來。
儘管前方視線不明,不知身在何處,我們卻握緊方向盤,小心翼翼地走過雷雨暴籠罩勢力範圍,順利返家。
這趟旅程就像這本專輯的進度,在不確定中出發,從驚喜中歸來。
四十位下鄉的採訪記者,用「心」與「眼」與每個店家深入訪談與考察。有人曬黑脫皮、吹海風感冒,甚至迷路在路邊大哭、車子陷
在泥濘裡動彈不得,或是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狀況而擔憂?
比方到東引採訪的汪文豪,當飛機即將降落到馬祖南竿機場時,因為雨勢過大,必須返回台北,只得隔天夜晚再搭船到東引。為了爭取時間交稿,他從東引搭直昇機到南竿,又因為船班延誤,必須等到隔天才能返台。但藉由網路之便,照片與文字都順利傳回台北。
「除了潛水艇沒搭過,其他方法都用了,」他說。
面對不確定的挑戰,團隊歷練出高昂士氣。六月九日深夜,九位高屏小組成員在下榻的飯店開會,準備要在恆春會合,藉由集體採訪的方式,在南台灣尾端為三一九鄉採訪之旅畫下句點。
不確定之後的驚喜,最讓人刻骨銘心。
因為記者們在第一線感受最溫暖的微笑與故事。例如屏東市的「遇見幸福咖啡館」,女主人都會退給客人消費金額的五%,請客人將錢投入櫃檯上的勝利之家與伯大尼之家的愛心箱。屏東萬巒的一家咖啡店,年輕的負責人關懷萬金村孩童教育問題,用退伍金開了咖啡店,鼓勵孩子到店裡學習英語、藝術或小提琴。苗栗大湖的天恩農莊負責人李平,也用繪畫、環保與社區營造,為大湖增添光彩……
一路上,我們遇到許多地方熱心人士協助、甚至是路上不知名行人的指引帶路,他們無私付出、不求回報,用信任、熱情與微笑相待,都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更充滿信心與感激。唯一可以回報他們的方式,就是如期完成三一九鄉鎮、兩千個「微笑聯盟」商店的故事。
這些故事只是起點,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才能繼續流傳。尤其當六一二水災衝擊南部的美麗家園時,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關懷在地朋友、呵護剛發芽的微笑種子。
友善的鄉鎮之旅,等待友善的旅人細細體會。別忘了帶著微笑,拜訪這些店門口貼著微笑標章的商店,再記得用「微笑台灣三一九鄉」的鄉鎮護照,蓋下滿滿的感動與回憶。
此刻,想起蘇格拉底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未經檢驗的生活,並不值得去活。」希望大家從旅行中體會台灣的美好。
---------
16年後,我寫了一本回應初衷、結合行動與思考的《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我一直在腳踏實地的路上。
意外 的 旅程 第 05 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歡慶 #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 一百萬下載.特別活動】
我經營的說書 Podcast 節目「下一本讀什麼?」 自從 2020/09/22 發表第一集的八個月後,在2021/05/31發表第64集之候,Podcast 的累積下載數突破100萬的里程碑了!這是一個每週發表兩集說書,每集用30分鐘介紹一本書的重點,以及我從書中得到的感想和啟發。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learning/
.
在這段旅程上,從我自己一開始不敢踏出第一步,到拿起麥克風傻傻錄音,再到漸漸習慣發表的節奏,回想起來學到了很多事情,也收到了很多的聽眾/讀者回饋。總有聽眾對我很好奇地問:「平日在科技業上班的你,怎麼還有時間和精力製作 Podcast?」我想,就藉由這次機會回顧一下這段奇妙的旅程,用這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
.
同時,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喜悅和感激,自掏腰包準備一些購書金回饋給聽眾朋友們,有興趣共襄盛舉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則 Facebook 貼文,按讚、分享(記得設地球公開)你為什麼喜歡聽「下一本讀什麼?」、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就有機會抽中博客來圖書購書金(NT$200,共10名)、還有我特別錄製給每位中獎者一段話。
.
【1.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
其實在 Podcast 推出之前,我內心非常猶豫、而且抗拒這個點子。因為在平日工作之餘,我已經有一個斜槓的身分「閱讀前哨站」部落格的站長,兩件事情就已經占去了我許多時間。當時我內心的想法是:「我沒有時間把節目做好吧?我的聲音會有人喜歡聽嗎?我的內向性格會不會不適合講Podcast?」
我理想中的節目應該要有的完美形象,在我身上卻找不到,所以我遲遲沒有踏出那一步。直到後來,我很幸運地讀到一本超棒的書《完成》,書中提到想要「完成」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擺脫恐懼、莫忘初衷,記得你想達成的目標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幫助,然後放手去做。
因此,我轉換了念頭。怕沒有時間製作?那就找一種最節省時間的方式,不要再堅持完美節目的想像。怕聲音沒人喜歡?沒有人可以被所有人喜歡,能夠服務願意收聽的人們已經心滿意足。內向性格不習慣一直講話?先在腦中想像只說給一個人聽,那個人就是過去還不懂得這本書的自己。
.
【2.沒有人在乎你在幹嘛】
.
剛開始想要錄節目的時候,我很擔心親人跟同事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怎麼經營部落格還不夠,還要玩 Podcast?後來做了前幾集之後我才發現,真的沒什麼人在乎。一直錄到十幾集,我爸媽才注意到我有這個「廣播頻道」,錄到三十多集之後,才有同事發現我在錄 Podcast。大家的生活都很忙,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只有你真正在乎自己的事。
另一方面,我一開始很害怕負評,尤其像是 Apple Podcast 有評分機制,可以讓聽眾留言評論。這跟部落格的經營不同,部落格沒有這種公開評論的地方,你看不到那些討厭你的人的留言。讓我意外的是,留負評的人非常的少,大多是受到幫助和啟發的聽眾前來留言。
後來我聽了一些 Podcast 前輩分享,那些不喜歡你節目的人早就跳過不聽了,真正會花心力特別留負評的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是負評如果帶有建設性,那就是非常寶貴的回饋。像是我收到了一些關於音質、語速、節奏的指教,這都幫助了我用來改善節目的品質。
.
【3.抱持成長心態,你只是「還不會」】
.
經營 Podcast 有一個很棒的學習,那就是認識到「成長心態」的重要性。Podcast 說複雜不複雜,但說簡單也真的不簡單,尤其對於從來沒有錄音、剪輯、調校聲音的我而言,這是一個全新而且陌生的領域。因此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第一個念頭很可能是「我不會做 Podcast」。
但如同《心態致勝》這本書中提到的成長心態觀念,面對任何陌生有挑戰的事情,你只要轉念想成「我還不會,但我可以試著去學會」就可以帶來轉機。這一路上,我學會了怎麼挑選麥克風設備、學會了基本的剪輯技巧、學會了說話的節奏和呼吸的調整。漸漸地,我會把那些還不夠完美的部分,當成是我「還不會」的事情,我知道總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學會那些事情。
.
【4.工作與斜槓的時間管理術】
.
要在平日忙碌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錄製 Podcast,說實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幫我達成了這個任務。第一個關鍵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把所有會造成分心的事情盡量排除。我進一步減少了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FB、IG),把許多訂閱的電子信和粉專取消追蹤。我讓自己被資訊轟炸的機會變少了,把注意力留給閱讀,以及思考我該分享哪些書中的故事。
第二的關鍵是善用「分段作業」,在節目錄製的前幾集,我總是習慣一口氣做完所有事情。包含講稿和心智圖的準備、錄製聲音、剪接校正、最終編輯和發表上架。有時候一忙起來就弄到深夜,搞得工作和生活品質連帶受到影響。後來,我試著把一集的 Podcast 分成三段式作業,講稿、錄製、上架,三件事分開在不同的日子處理。
.
【5.讓一份時間發揮多種效益】
.
同時經營部落格、Podcast、還要忙著工作的生活模式,讓我開始認識到,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一定要讓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例如我開始會在工作的時候,偶爾紀錄當下在工作中得到的靈感,或者是工作不盡理想的地方,下一次該怎麼改善。把這些資訊,記錄下來當成部落格和 Podcast 的養分。
同樣的,在撰寫部落格文章的時候,我就會納入一些工作中筆記過的想法,同時在文字和故事的取捨之間,選擇之後錄製 Podcast 的時候容易表達的格式。在真正下筆之前,我也習慣先繪製「心智圖」,甚至是製作成「全息圖」,讓自己在寫文章和錄音的時候更有脈絡可循。引用《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的概念,花同樣時間製作的一份內容,讓它發揮在不同的場景裡,就是高產出的一種。
.
【6.對你顯而易見的事情對別人有幫助】
.
一開始我會覺得自己錄的內容,好像自己都讀懂、讀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說一次?難道別人不會覺得這些事情都已經顯而易見了嗎?我錄的這些內容對人還有幫助嗎?直到後來,許多聽眾和讀者持續給我的回饋,讓我明白了這件事情:「對你顯而易見的事情,會對走在你身後的人帶來幫助」。
如同我們在閱讀每一本書之前,對這本書的認識是很陌生的。直到我把它讀完、消化、整理,然後分享出來,就能讓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或者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甚至帶來靈感。對讀完書的我而言,這些內容是顯而易見,但是對聽眾而前卻是新的氣象。
另外拿我在職場的經驗來說,有些專案處理的方式、表達的方法、溝通的技巧,對我來說已經是內化自己的一部份,甚至起初在分享的時候,會感到不好意思。我總覺得一定有哪位前輩在暗處聽到我的節目,然後覺得節目內容太淺。後來,我收到越來越多的聽眾回饋,告訴我這些職場經驗的分享很受用,我才理解到,自己十年來的職場經驗也是長期成長和蛻變的結果。我不一定是某某「專家」,但這些真實的經驗和領悟,對於走在我身後的職場新鮮人而言,已經足以引導他們找到更好的方向。
.
【7.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
兩個月前,當節目推出到第50集的時候,我曾經在 Facebook 粉專分享了當時的感想,我說:「每當白天工作累個半死,回到宿舍夜深人靜時,偶爾會問自己:『你在做一件對的事,對吧?』滑開手機,靜靜地瀏覽 Podcast 聽眾的評論,心裡又多了幾分踏實跟動力。科技的魔力,讓書本不再冰冷,讓我們沒有距離。」
如果你問我,經營 Podcast 的結果怎樣才算是成功?我想說的是,達成一百萬下載的這個里程碑,並不是我給自己訂下的目標,也不是我期望在多少時間內可以達成的「結果」。這個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是這段過程帶給我意義更勝於數字上的表現。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出意義來》有段話是這麼說的:「成功若做為人存在的目標,則越拼命追求它,越是得不到它。一個人為了實踐其生命意義而投注了多少心血,就伴隨多少程度的成功。成功只是實現生命意義過程中附帶產生的結果。」這段 Podcast 的經營之旅讓我不斷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死盯著目標和結果往往不容易成功,反而是找到意義、享受過程的當下,成功隨之而來。
.
【後記:做自己的太陽】
.
我除了用 Podcast 分享最近讀過的書之外,我也時常重新翻找以前寫過的舊文章,並且拿起書重新溫習、帶入新的想法、然後再說出來。回顧自己在這段旅程的改變,從不敢踏出第一步,到克服內心的障礙,最後選擇透過 Podcast 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了每個人都有潛能、擁有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英國作家法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談話可以訓練一個敏捷的人,而寫作則可造就一個準確的人。」我試著先閱讀、再寫作、最後說書,令人驚喜的是,科技賦予我們能力讓斜槓化為可能,行動賦予我們養份完成自己的蛻變。
最後,我想起很喜歡的一段歌詞,是歌手魏如萱在〈陪著你〉這首歌裡唱的:「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特別將這篇文章獻給想要開始、或正在經營 Podcast 的朋友們,你的核心內容就是太陽,你的聲音就是光。
.
【語音留言 Q&A 問答活動】
.
我想邀請你參加一個 特別活動,你可以在底下點橘色的「Start Recording」按鈕,直接用手機或麥克風錄音,可以問我問題、或分享收聽節目帶給自己的改變。如果6/13之前有超過10位聽眾留言,我就特別剪輯一集節目來回答和分享。若留言數量不足,我會再分別放到後續說書節目的尾端回答。如果你比較害羞,也可以直接FB貼文留言啦!
1. 問我一段問題,可以是閱讀,也可以是工作和生活,任何你好奇的事?
2. 聽了「下一本讀什麼」之後,對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改變?
前往語音留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learning/
意外 的 旅程 第 05 集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生真的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嗎?」
-
在我們成長的日子裡,我們從小到大面臨各式各樣的比賽,印象最深刻的台詞就是「千萬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從查字典比賽、大隊接力、學校科展,不同的競賽,讓我們練習面對社會,也成了很多的壓力。
-
這集是Podcast「負能量週記」首次邀請來賓,歡迎歌唱比賽《聲林之王》出身的賴珮如,跟我們分享如何看待「比賽」這件事。
-
在一整集聊完後,我最大的心得是,「如果是自己選擇參加的比賽,就是一件好事!」如果是被迫的比較和排行,難免最造成壓力,雖然未必是壞事,但我們都必須學著去調適。
-
如果有什麼關於節目的意見,也歡迎留言和按下五顆星,和我們分享哦!
Podcast全系列 ‣https://linktr.ee/kuan_choo
-
【本集重點】
-
00:00 負能量週記來了!
00:36 歡迎首位來賓賴珮如
02:02 關韶文向賴珮如嗆聲
03:15 還沒進入主題讓賴珮如疑惑
03:35 錄音這天丘曄遲到 還在暖身
04:05 丘曄很會分配時間 人未到先訂餐
04:40 關韶文被丘曄影響加入foodpanda
05:50 終於進入主題:人們多愛比賽?多愛被比較
06:13 「日理萬"機"」引起熱烈討論
06:47 賴珮如之前參加《聲林之王》因此適合今天的主題
07:09 賴珮如參加《聲林之王》的原因
07:25 關韶文意外抖出賴珮如過往戀情的料
08:40 空服員很容易分手?
09:55 賴珮如參加海選的心情
11:20 在比賽的過程中一度迷失自己
11:37 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
13:14 關韶文參加過奇怪怪的比賽:在司令台上查英文字典
15:00 丘曄參加過的怪比賽:台語演講
16:48 賴珮如竟然參加過台語說故事比賽
18:13 每個人從小在學校就開始有比賽:壁報比賽、整潔比賽...
19:00 賴珮如的第一個比賽:健康寶寶比賽
20:00 關韶文最討厭大隊接力比賽
21:20 看不出來丘曄小時候是美術班
22:39 賴珮如高中念台中女中後開始覺得競爭壓力大
24:38 賴珮如從小就參加比賽是因為喜歡參與活動
25:40 比賽只是一個過程 不要害怕失敗
26:28 堅持想做的事 繞一條路還是可以完成夢想
27:10 丘曄媽媽金句:人生就是一趟旅程 只是看你要選擇哪一種車票和方式抵達
28:02 丘曄是老師的小孩 從求學、工作到結婚生子 都還常被拿來比較
28:52 最差就跟丘曄一樣當地勤?
30:20 丘曄粉絲數卡關
31:16 丘曄只要講到「負能量」就會被網友攻擊
32:00 比賽讓人有壓力會激起自己潛能
33:40 相較於比賽結果 更需要的是被肯定
34:28 一人講一個再也不想參加的比賽
34:56 丘曄學鋼琴被老師說重話痛罵
37:55 賴珮如不想再重新經歷指考
39:20 關韶文曾經被爸爸送去警察營隊訓練造成陰影
41:35 空服員的訓練也很嚴格 為了培養更高的抗壓性
43:45 人生中不需要太多的比較
-
#Podcast #丘曄 #負能量週記
-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4】旅遊歷險記!飛車搶劫、被騙錢、航空業獨家玩法!
https://youtu.be/_9_mWYfUWUs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3】職業光環背後的負能量!航空公司的神祕監控單位!記者出過最糗大包!feat.丘曄
https://youtu.be/pKbF7SdMB9E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2】關韶文在單親家庭長大!聊聊「你是小時候想成為的大人嗎?」feat.丘曄
https://youtu.be/W3Ok-gKuMNQ
【負能量週記Podcast Ep1】愛聊天就能經營社群?有什麼好處?關韶文尋覓到「頻道神隊友」丘曄!
https://youtu.be/hkbh7FxFBl4
【職業訪談】機場聽到「關鍵2個字」立刻抓人!地勤違禁品甘苦談feat.丘曄
https://youtu.be/T0NaneLjzC4
【職業訪談】抱兩個小孩衝機場!上演「春節團聚戲碼」給老公驚喜!feat.丘曄
https://youtu.be/KmlMIpfoBqk
【職業訪談】家庭主婦三大困擾!媽媽「半夜太激烈」會吵到鄰居?feat.丘曄
https://youtu.be/cQBLUW64sB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意外 的 旅程 第 05 集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海奧華預言 #去九級行星的歷程 #thiaoouba prophecy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以前的影片都有人一直建議我做海奧華預言,我其實也拖了很久,因為我那時還沒看過這本書,所以一拖再拖,但是最後還是被觀眾催促之下才開始讀了這本書,我大概花了三天時間讀完這本書,還是不明白,又再重看多一次之下,才開始做這個影片,發現和我很多之前的影片都有連結性,如平行世界的時間,亞特蘭蒂斯系列的影片,還有人造靈魂的影片等等。
其實這本書放海奧華預言並不合適,第一次在法語裡面的名字是:去九級行星的歷程,而海奧華就是這個第九級行星的名字。裡面講述一個法國人,他名字叫米歇。戴西馬克斯,被外星人帶到了一個海奧華的星球上,途中發生的一些事情,還有外星人吩咐之下,寫下這本書警戒世人。
當中沒有預言未來會發生的重要事件,只有警示,裡面也涉及宗教來源,人類的起源,亞特蘭蒂斯和姆大陸,復活島和金字塔,還有一些發生核戰爭星球的情景。有點腦洞大開的經歷。
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天馬行空和外星高文明的故事,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如果有影片更新,你就會收到通知。
好!你準備好這次的星際旅程嗎!?
米歇在1972年就移民到了澳大利亞的凱恩斯,在那裡定居了下來,有一天,他晚上12.30pm醒來後,不知覺的拿起筆寫下:親愛的,我將會離開十天,不用擔心。 寫完後穿好衣服出了門,被一道強光,應該說是藍色的光芒照射後,發現自己漂浮在中,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離開地面,去到了一個空間裡面
正當米歇驚慌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聲音。一個身材非常高大,穿著宇航服的外星人,叫Thao的外星人坐在一個岩石上,而且她和米歇是說法語。他們正存在在一個平行時空裡面,一個叫時空鎖的空間裡面,米歇可以處於這個身體狀態二十到五十年,因為他這個時空的時間是靜止的。
我在以前的影片:平行世界的時間裡面有講到,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T2 = T1 √(1-2GM/c²r)
如果一個空間和另外一個空間的距離和引力,在加上光速剛好等於零,那麼那個空間裡面的時間相對其他空間,它的時間是靜止的。在這個時空裡面,他看到有其他的男人和女人在這裡徘徊,thao解釋他們是意外吸進這個空間裡面,是因為這個空間和我們地球物質空間有了一條通道,把兩者連起來,最容易明白的就是百慕達三角洲的超時空空間。
在那裡,沒有死亡,因為時間是靜止的。
他們又看到一群史前野人衝前來。Thao示意叫他不用擔心,她把手放在腰間的扣子,五個強壯的野人就應聲倒地,死了。而跟隨的女人停止了行動,呆站在那裡,好像被催眠了一樣,之後就把野人搬走,埋葬了。
Thao用精神力殺了他們,她解釋到:因為這些猿人比較像是野獸,不能溝通,而且殺了他們才可以把他們從肉體解放出來,進入轉世輪迴。他們也可以把他們送回原有的宇宙去,但是他們已經在這裡幾千甚至幾萬年,送回去也幫助不大。
在這個空間裡面,不用吃不用喝,唯一解放就是被外力殺死。
過後這個空間,他們登上了一個好像蛋殼的太空船,大概有七十米長,正當米歇在心裡面以為他已經死了後,想到家人會為他難過,thao已經感應到並且用心電感應和他說不用擔心。
他在thao的控制之下,快速升起撞向球體,米歇覺得即將要撞上球體時,球體的外層凹了進去,進到了太空船裡面。裡面發出強烈的黃色光芒,thao給他戴上一個特殊的頭盔,他才可以正常看東西。
Thao解釋這些並不是牆壁的光,而是振動,他們正在一艘超光速的遠程太空船裡面,thao示意要他躺在一個好像開著蓋的棺材座位裡面,一躺下他的身體就像被吸住一樣,然後thao就開始說了一些外星語,牆壁的顏色就從黃轉藍,飛船暗了下來,開始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飛行,他看到地球突然間變得很小了。一下就到了土星。
接著thao給了他兩個消毒的藥丸和一個試管的液體,喝了會他的靈體就出竅了。因為他是在他身體的上方看著自己的。消毒的藥丸是進化他身體的細菌和病毒,可維持三個小時,所以用靈體出竅的方式進行探索飛船,一來對於他們比較安全,二來比較節省時間。
他們到了控制台,有十多位和thao一樣的外星人,而在銀幕上發現一個很像地球的地方,thao解釋他們到了一個叫阿萊姆X3的星球上,他們派出一些小球去觀察這個星球,而小球所看到的情景會顯示在螢幕上,原來這個星球上發生過核戰爭,整個星球的城市都成了廢墟,雖然還有一些倖存的人類,他們已經回到了原始時代,身體殘缺好像中了痲瘋病一樣。而更恐怖的是,大部分的昆蟲都變成了非常巨大,有兩米長的蟑螂還有像牛一般大的螞蟻。
我最近剛剛玩了Fallout 4,異塵餘生4,買了很久最近才有時間玩,這個遊戲是說主角那個時代發生了核戰爭,而他就進入了避難所,冬眠了200年,出來過後世界都變成了廢墟,這個情景實在太逼真了。所以我看了這本書更能體會那個廢墟的星球是怎樣的。
他又看到一些好像地球人的人對抗一堆好像牛般大的螞蟻,看到螞蟻即將把他們都撕裂的時候,小球發出了激光,把所有螞蟻都燒成灰燼,而他們也採集了一些當地的泥土還有昆蟲的肺部,昆蟲本身是沒有肺部的,這些沒有是經過了核聚變才有了肺部。
這個星球上的人原來是地球人一部分人的祖先,他們因為核戰爭而把星球都變成了廢墟,倖存的人類變成了畸形,由於全部的設施和高科技都被摧毀了,剩下的第二代人類也就退化了,回到了原始的時代。在太空船裡面,米歇為了Thao,為什麼你們的太空船裡面都是女人呢?我在之前還沒形容過thao是怎樣的。她外表像女人,擁有胸部,高大概2.9米,非常精緻的五官,但是下巴有少數金色的鬍渣,所有米歇就先判定她是女人。
其實海奧華星球上的人都是雙性的,可以自我繁殖,所以他們可以控制人口。

意外 的 旅程 第 05 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嘉哲
內容簡介:
歷經脛後肌斷裂後又再踏上賽道的奧運國手--張嘉哲
聽他娓娓道來讓自己跑成"真男人"的馬拉松人生
如果你問我說:「你小時候就想當運動員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想這麼多,只知道這些事情是我最想做、也是最喜歡的生活。--張嘉哲
張嘉哲,以個人最佳成績02:15:56 (2011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成為台灣男子馬拉松史上第二傑的國手,於2012年在北韓平壤萬景臺馬拉松跑出2小時16分06秒佳績,取得當年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2014年因帶傷出賽丹麥世界半程馬拉松,導致脛後肌肌腱撕裂,讓他面臨選手生涯最大危機,一度以為自己再也不能跑步。經過自體移植與漫長復健,2015年張嘉哲重返賽道,更在2018年東京馬拉松成為 台灣第一位九度跑進220大關的馬拉松選手,強勢復出,為取得參加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的資格繼續奮鬥前進中。
由張嘉哲口述,陳禹志和果明珠撰寫的《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從他只為逃避升學補習開始回憶起,與讀者分享他如何從只是想跑步而一路跑到奧運的心路歷程。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要跑完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張嘉哲在書中訴說自己喜歡上跑步的意外與嚴格的訓練過程,而為了跑步他從來沒有參加過畢業旅行、每天十點睡覺,不論夜唱夜衝或是灌醉自己都沒有在他身上發生過。
跑步也是漫長的減法之旅,減去慾望、犧牲晚起的自由,一年365天張嘉哲永遠早起訓練,就算長出水泡,就算水泡也跑到破掉成為血泡,他依舊帥氣的跑下去。但在剛達到成績最高峰時的他卻意外發生脛後肌肌腱撕裂,這時他發現原來意志力並不能戰勝一切,他從一位奧運國手他變成連上廁所都需要父母協助的傷患,經過一年八個月的復健與科學化訓練,張嘉哲重新站上了賽道。這段復健之路的困難與痛苦,張嘉哲在書中不藏私地娓娓道來。
他在書中更談起自己如何從一位運動員走向『LoveShoes.TW』與『真男人商行』的董事長身份,張嘉哲說:「我曾經是一位休閒跑者然後成為一位競技運動員,終有一天我會回到休閒跑者,因為曾經擁有我更知道珍惜。」運動員是職業,但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張嘉哲將跑步延伸推廣至跑步文化,希望將自己熱愛的跑步介紹給每一個人,他成立『真男人商行』辦運動攝影展、設計運動文創商品、推出馬拉松口味『莫忘初衷』咖啡,亦舉辦『LoveShoes.TW』活動募集舊跑鞋資源再分配給貧困的選手。
對張嘉哲來說,大小賽事都是一場旅程,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前往下一次比賽的準備,運動不是口號,是態度,也是生活。不論是讀者或跑者,從他努力追風的故事,你將會看到運動家真正的精神,而輸贏只是路過的一朵浮雲。在2018東京馬拉松跑出令人驚喜的成績,強勢回歸馬拉松賽道後,張嘉哲將再挑戰二度參加奧運的資格,大步邁向2020年的東京奧運,但成績不是重點,終點才是起點,因為他說,『哥,跑的是人生。』
作者簡介:張嘉哲
字朽木、號真男人,馬拉松跑者,曾代表台灣參加過倫敦奧運、兩屆亞運及三屆田徑世錦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2:15:56、一萬公尺29:48.95、五千公尺14:26.64。現為真男人文創商行負責人,目前與森林跑站共同培育選手中的鄧新詮,達標2017年台北世大運半程馬拉松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