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三隻小豬養出一下一個巴菲特:一本對自己受益更多的書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當要花一樣的價錢卻可以選擇購買一個較大或較小的商品時,自己最後選擇了大的那一個,而不是選擇自己需要的那一個。我一直都是個務實的人,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開始衡量什麼才是自己需要而非想要的物質,雖不說總是把錢花在刀口上,但至少不會花許多冤枉錢在不必要的商品上,然後在家裡積灰塵,而周年慶或特殊節日等商人的行銷手法,對我來說也通常沒有太大的誘惑,應該可以說自己是過了那種不成熟的花錢階段了吧!
還記得之前和公司同事聊天時,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希臘G同事是個非常務實的金牛男子,不論商品金額大小,像是小至一台簡易咖啡機,大至購買一台車,總是會在網路上比價格、比規格,一定要看遍了所有的網路評價,然後在心中在衡量一番後,再到現場看實品。如果你認為看完實品後G同事就可以下定決心要購買商品,那你就錯了!謹慎地G同事看完實品後,還要回家思考到底該商品是真的需要還是被欲望所誘惑,因此,短則幾天,長則經過幾個月的思考才會真正掏錢購買。反之,另外一位韓國K同事,他總是非常快速的下決定,不論購買的商品金額大小,儘管他買的是車和房子,幾乎當下就可以做決定,理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已經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而在經過自己快速的分析下做出的決定,他也很樂意接受自己下錯決定的後果。
在我認識K同事前,我幾乎是像G同事一樣的性格,還記得以前在台北工作時,曾經為了參加婚禮要買一件衣服,我最後逛遍整個信義區的百貨公司和商店,此外又多思考個幾天,最後才掏錢購買了一件不過是三千塊錢的洋裝。而現在或許受到K同事的影響,也或許是人在生活中成長,對自己的生活目標也越來越明確,加上時間成本也是一大考量,我決定除了理性消費之外,偶爾也「衝動」一些。
每個人心中的確都有一套衡量的標準,只不過這標準是一把簡單的尺,只用金額或數量衡量,還是是一張複雜的Excel,而我想要的是一個有效率又理性的消費行為。
最近因為Ellie的作息漸漸步上軌道,我也開始有了時間能把想讀的書再讀過一遍。之前讀過的「三隻小豬養出一下一個巴菲特」是一本非常推薦的讀物。雖說我並沒有想要養出兩位「巴菲特」,因為我們在乎的還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健康價值觀而不是大眾認為的「好結果」,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受益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或許書名總是喜歡有點行銷味道來吸引更多的人吧!其實原本書名是The Opposite of Spoiled “Raising kids who are grounded, generous, and smart about money” ,倒是比較符合書中談論對於金錢該有的態度。
簡而言之,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金錢觀念,或許不需要刻意的培養孩子如何使用金錢,透過生活中的身教已經足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
#想要和需要的界線如果不清楚只是多花冤枉錢
#滿足和慾望的界線不清楚則會影響上進心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