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第一天就傳來這麼不幸的消息~💔
從網路新聞得知的時候,我們正前往南投惠蓀林場的路上,看著新聞影片,越聽真的越難過~🥺救災的英雄們加油💪,天祐傷亡者😭~
這次連假我們都在中部,今天去惠蓀林場,天氣超好,綠色步道怎麼拍怎麼美❤~跟公婆家人同遊,想爬山的爬山🌳、想玩水的玩水、像我們昆蟲組的就去抓蝴蝶🦋蚱蜢蟋蟀......滿載而歸啊! 這裡真是三代同堂旅遊的優選!!😀
入住剛蓋好不久、很新的【校友會館】,超推薦啊!! ❤️❤️裝潢好新又舒適,泡澡缸也好大,四人房還有和室👍 而且價格很合理~~佑媽雙手蓋章推薦~~👍
惠蓀林場面積高達七千多公頃,涵蓋溫、暖溫、亞熱帶三帶森林樣貌⛰,豐富多姿,有五條可爬山的步道🏞,有餐廳、有多種住宿選擇,來這裡真的可以一家人輕鬆慢活、享受住在山林的美🌱~
#大自然永遠是最好的教科書
#連假就一切放輕鬆吧🧘♀
#人生無常把時間給愛的人
惠蓀林場怎麼去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惠蓀林場怎麼去 在 柳丁哥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好玩自然花絮照片16) 散播知識散播愛,歡迎分享
今天晚上9點會重播第二季好好玩自然上週的第1集,惠蓀林場,要尋找黑夜當中的跳舞精靈喔,沒錯,就是黑翅螢火蟲,你們知道螢火蟲的台語怎麼唸嗎?就是火金姑,來吃茶,茶燒燒,來吃香蕉(知名YOYO金曲,老家大果園歌詞)裡面的火金姑!
這螢火蟲啊,現在要看到牠,真的有好幾個條件才行,完全沒光害,因為牠是反趨光性的昆蟲(一般昆蟲的有趨光性,牠是相反)所以如果有一點點光基本上都會嚇跑螢火蟲,所以你看下圖,為什麼傑哥跟柳丁臉是紅通通的,可不是曬傷喔,是因為如果你要去觀察螢火蟲,你一定要在最不干擾牠們的情況下去觀察,就要用紅色玻璃紙包住手電筒,再去進行觀察,因為紅色的光波對於螢火蟲來說,比較不會造成這麼強烈光源的照射,所以你不能直接就拿白光手電筒去觀察,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學起來!因為我也是出完這趟我才知道這件事!)
另外,大部分螢火蟲會在接近黃昏五六點的時候開始發亮,然後他們會透過發亮,當作是溝通的一種方式,這時候就會開始像跳舞一樣尋找另一半,過了八點之後,光就會慢慢地暗下來,開始進行昆蟲生命中最重要的傳宗接代的神聖任務,所以如果你想要看到慢慢都是閃亮的畫面,時間上,最好是在五點到七點多,這時間就最能看到慢慢閃亮的畫面囉~
還有啊,其實有螢火蟲的出現,就代表其實這地方的生態其實很好,因為螢火蟲對於環境是相當挑惕的,如果這地方可能有人為上的破壞,他們也不會出現在這裡,所以有螢火蟲的出現,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環境上的指標,真心希望我們能夠更加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讓這閃閃發亮的跳舞精靈,都能夠更悠遊自在地穿梭在我們生活裡。
當然第一集中,阿傑老師跟柳丁已經先幫你們捕捉到超級美麗閃閃發亮的畫面了,待會9點,打開電視來看吧!相信我,超 好 看~
好好玩自然第二季 第1集 尋找黑夜當中的跳舞精靈
重播:8月5號(五)晚上9點
播出頻道:YOYOTV 東森幼幼台 25頻道
#提醒要抽枯葉蝶面天樹蛙馬克杯的朋友記得把握拍照上傳的機會貼到下面連結這篇喔活動辦法在裡面仔細看
https://goo.gl/rOZvu1
我們的粉頁來按讚
柳丁哥哥庭峰
熱血阿傑(黃仕傑) 黃仕傑
綠自然 旅遊X文創 游崇瑋
#好好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