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同事話我哋今日似拍愛回家😆😆😆😆
#輔導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的工具箱 #情緒疏導 #準備出返嚟寫劇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4的網紅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家防中心 #家暴 依據新北市政府家防中心統計,新北市109年1至3月受理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計4,914件,較108年同期成長10%;若單看109年3月受理案件有1,801件,較108年3月1,394件,則大幅成長近三成(29.2%),顯示在疫情緊繃之際,家暴案件也跟著拉警報。 新北市政府家防...
情緒疏導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車的時候,我的女兒問我:『把拔,甚麼時候是 Hungry Ghost Festival?』
她說的餓鬼節的意思就是中元節。
我就說:『在過幾天就是了。』
她在說:『我能給他們吃東西嗎?』
我說:『可以啊,妳想請他們吃甚麼?』
女兒說:『我想請他們吃漢堡包可以嗎?』
我笑了笑說可以,心想應該主要是自己想吃麥當勞吧。
然後她說:『那麼可以請他們吃 Ice Cream 嗎?』
哈哈哈,還不是自己想吃?
我說:『不可以啦,很快就融掉了。』
然後他又問我甚麼是Hungry Ghost,我大約是說他們很餓,一直吃不飽,肚子很大,喉嚨又很小,很口渴時一喝水,就會燒到喉嚨,很可憐,所以一些人就會在這個節日請他們吃東西。
實際上,我只是選擇了那個比較有戲劇性的版本了講。
佛教是採納了印度原本信仰中的Preta概念,然後自己重新詮釋。
原版印度的Preta就只是人死後的靈魂,佛教卻把它變成是在生時,有很強烈的貪念又犯了惡業,才會投胎為不斷肚子餓的餓鬼。原版的則沒有肚大頸小,全天飢渴煎熬的劇情效應。
佛教施食給餓鬼的經典是很『經典』的:佛陀的核心弟子阿難陀有一天靜坐時見到一為叫做面燃(或焰口)的餓鬼,面燃預言阿難陀三天後就會死,死後還會投生入餓鬼道。
嚇得阿難陀心驚膽跳,馬上問佛陀要怎樣解救,佛陀就告訴了他變食真言,對水飯唸七遍,一撒出去,全天下的餓鬼都吃飽,而且還升天。
當然,很明顯的這只是大乘和密乘佛教才有的信仰。
南傳佛教是不吃這一套的。
當然,我會不禁的問全天下無數的佛教徒都有做這個變食真言(漢傳藏傳都做),做了上千年,應該連平行世界的餓鬼也都吃到升天了吧?
比較讓我掩卷竊笑的矛盾,應該是阿難陀這位出家修行的佛陀大弟子,既然會被預言死後投胎做餓鬼,那麼他持戒、禪定、學佛的功底、功勞和功德都去了哪?
而且在經典裡面,變食真言也不是農曆七月才做,是甚麼時候都可以做。
而且也非如一些佛教徒認為要有功德、功力或法力的人才可以唸變食真言布施餓鬼,經典中沒有這個規定。
任何人都可以做。
而且也沒有說明是一定要晚上才做布施餓鬼,經典中說明是早上做,當然任何其他時間都可以做。
為甚麼佛教徒都認為要晚上做布施餓鬼的法事?
應該就是有氣氛吧?
因為鬼戲中的鬼,幾乎都是太陽下山後才出現的。
一些人的憂鬱症,也比較容易在太陽下山後,容易發作。
有三種反社會人格 Psychopathy、narcissism 和 Machiavellianism,大概就是冷血狂、自大狂和支配狂,(心理學界稱為 Dark Triad)最近有被研究到他們在環境亮度不高的地方,甚至是微暗的地方,會比較舒服自在。
長遠的人類歷史中,確實有一些罪,例如殺人,是晚上做了後,要逃的話,比較少人看到。這也可能大部份文化都會把鬼魔之類的物質,歸類為夜行。
三種反社會人格中,每一個都是對撒謊沒有任何抗拒或心虛的,他們都是撒謊成精的。
回到佛教大乘的經典中,面燃餓鬼登場後,佛教徒所視祂為觀音菩薩化身。如果你不是佛教徒的話,你看這些故事,會覺得這觀音Cosplay 成餓鬼,騙阿難陀跟佛陀學變食咒,導致後世的佛教徒都學會來利益全天下的餓鬼。所以,這個騙,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啊。
你這樣講的話,好像也把觀音歸類入這三種反社會人格中了。
呵呵,但既然面燃也是觀音,為何觀音不直接教阿難陀?(那個咒本來就是觀音的咒啊)
或者為何觀音反正都已經Cosplay了成為餓鬼,為何他不直接救那些餓鬼呢?
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一位西方研究『癮』的專家 Gabor Mate,他把任何上癮的狀態,比喻成就是餓鬼的境界 —— 永遠要吃,除了一直都吃不飽,還不斷的傷害自己。
佛教中一些普渡餓鬼的儀式,或者更像是陽間的人之心理輔導或情緒疏導。
我會認為餓鬼更像一種病態的心理,不再是喉嚨小小、肚子大大的鬼物。
我的女兒有問我:『把拔,你們你肚子大大,你是不是 Hungry Ghost?』
我當然不是。
然後我就開車到了 Family Mart ,下車買零食和啤酒。
情緒疏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部份時候,我的工作都是孤獨的,不論是教學或者是會見個案,都只是獨自執行。感恩這兩年在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擔任公關,讓我可以和不同前輩交流。
統籌一本書的內容不比自己一個獨力完成容易,感謝同事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第二個小寶貝下星期將會在書展誕生!🎉🎉🎉🎉
《心理學家的工具箱》是一本我非常鍾愛的作品,這幾年任教輔導課程,不時萌生希望出版一本技巧和應用兼備作品的念頭,今年終於有機會實現。
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疏導負面情緒的工具,✨7月15日(星期四)晚上六點,會展現場見!✨
#少量講座留位送給大家 #來支持的朋友請留言 #也許這是我最後一年出席書展講座 #輔導心理學家 #方婷
【#香港書展2021】
相信唔少人都試過受情緒困擾,但係唔知點樣傾訴。又或者,好辛苦傾訴完雜亂無章嘅心思後,得到嘅回應只係:「睇開啲喇」、「為咩要搞到自己咁唔開心」。再或者,身邊嘅人對你盡訴心中情,但係你就唔知應該畀咩反應好。
呢啲時候,你更加需要呢本書。書中用唔同嘅生活例子,「貼地」咁教大家專業嘅溝通技巧,教大家認識情緒疏導同人際連繫,從而能更有效地宣洩情緒。另一方面亦都學識點樣聆聽、畀傾訴方一個有效嘅回應同建議。
#2021書展活動
2021年7月15日
《心理學家的工具箱: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
地點:會議室 S426-427
時間:18:00-19:30
報名連結:https://form.hktdc.com/ui_registrationsite/Registration/RegistrationForm.aspx?FORMID=1cc3a00e-dfa4-4266-b8bc-d8df1a2cae7e&BYPASS=YES&LANGID=2&URLEVENTNAME=Book2021&URLFORMNAME=CoreEventsChinese&URLDATESCODE=00
#書展新書 #書展2021 #萬里機構 #香港書展 #返嚟喇 #情緒 #溝通 #輔導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Division of Coun Psy, HKPS
情緒疏導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北家防中心 #家暴
依據新北市政府家防中心統計,新北市109年1至3月受理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計4,914件,較108年同期成長10%;若單看109年3月受理案件有1,801件,較108年3月1,394件,則大幅成長近三成(29.2%),顯示在疫情緊繃之際,家暴案件也跟著拉警報。
新北市政府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表示,因應全民防疫的緊繃情緒,許多民眾困在家中,因相處時間增長、防疫觀念不同、工作經濟壓力等種種因素,彼此間容易發生衝突。例如:家人間對口罩使用分配的不同想法、居家檢疫期間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親子衝突,另有因害怕遭返台家人感染而拒絕同住等,使3月份的家暴案件有明顯成長,也增加了保護性社工的工作負荷。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防疫期間為能提供更完善的保護性工作,家防中心協助經濟陷困的家暴家庭申請新冠肺炎急難慰助金,適時補充家庭生活物資,留意家庭壓力來源,並協助進行情緒疏導,若不幸受暴,市府將安排安全的庇護處所。
張錦麗說,社會局已製作宣導短片,教導民眾防疫期間如何紓解壓力,增強家人理性和平溝通,並將於下周起在新北市各有線電視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