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47:我們的家是一個「有機體」 (芳瑜)
我喜歡的家是一個有機體,具有生命並有生長能力的物體。這倒不是指它會如夢想中那樣越換越大間,只是我喜歡讓它定期進行新陳代謝,去蕪存菁。
幾年前剛結婚時,家徒四壁。由於預算有限又是向家人租房,除了基本裝修之外,我們沒有考慮新穎的裝潢。
各項傢俱,只有電器與沙發較花錢,其他如床、桌椅、櫥櫃等,全部是IKEA和B&Q比價過後最物美價廉的品項。印象最深的是廚具,我們特地跑去汀州路上的廚具行選購,不銹鋼的陽春組合花不到一萬元。
因為家裡沒什麼儲物空間的設計,加上我受到暘斌生活習慣的影響,也越來越不喜歡雜物,於是,除了研究更有系統的收納術之外,我會定期為整個家新陳代謝一番。
家裡囤放許久卻總是用不上的物品,我會勇敢的斷捨離;
每年自己的衣物換季,我會回收那些近兩年都沒穿過的;
孩子的恩典牌不斷湧入,我會將過季衣物一一傳承下去;
再也不需要的嬰兒玩具及物品,我會找機會轉賣或轉送。
另一方面,家裡收入普普通通(尤其請了育嬰假),加上暘斌受到我的消費習慣的影響,物質欲望降低很多,因此,我們出手前會先思考是需要還是想要。
少,即是多。
我很喜歡這個家,目前仍維持著它的有機狀態。即使多了兩個孩子,整體的空間舒適度仍在我們的期待之中,打掃起來也方便許多。上次朋友來訪,還說客廳看起來很像某個圖書館的公共區域😂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逃不了空間終會被擠壓的現實。今年中,我們預計要讓孩子和我們分房睡,也就意味著現在的書房將改造成兒童房。
生出一個空間,勢必就要壓縮其他空間。換句話說,我們要斷捨離更多東西,也要創造出更多收納方式。
寒假期間,我已帶頭開始清理廚房和書房了。
廚房不難,只是比較費時。花了幾個鐘頭,我將裡裡外外擦拭一遍,再將用不到的物品轉送出去,頓覺神清氣爽。至於書房,我明白暘斌一直很不想面對,因為這個空間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靈魂的一部份,非常難以割捨。
當時,我們一一檢視每本書是否還需要?還有其價值?可以轉送?可以回收?其中我們的大學用書太多重複了,不過他通通捨不得,我只好一鼓作氣將自己的那份斷捨離。
上個週末,我們趁孩子出奇穩定的下雨天,再度整頓了兩個空間。
小小的儲藏室,在我叨唸了超久之後,暘斌終於靈光乍現而進行了簡單的改造。不僅讓儲物空間更加開闊,也便我更加有效收納。
臥室裡,我們陸續清理那些自從結婚搬家後就極少再使用的私物。甚至,暘斌很果斷的丟了幾本學生時期的畢業紀念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幼兒園、小學、國高中,一路到大學、研究所,都念同一間啊!(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看見我們的家彷彿一個有機體,隨著年年月月的流逝,不是委靡老化,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更新與再造,我的心也彷彿新陳代謝了一番,豈止是清清爽爽,簡直春回大地啊!
#少即是多
#少了堆疊多了開闊
—————
🔸延伸閱讀🔸
📌我的馭妻術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39905960885020/?d=n
📌 我最喜歡的育兒品牌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6643392544610/?d=n
📌洗鞋的聯想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4244126117870/?d=n
📌那一天,來得好快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7628285779454/?d=n
📌 復職後的第一週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0446468164302/?d=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