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在台上的我
最近在樂團圈討論度超高,甚至也擴展到更大眾領域的莫過於恆毅吉他社去年成果發表紀錄影片被挖出來這件事情了。
追了兩天的討論,看了許多留言,我有蠻多話想和大家聊聊,我相信每個玩過團的人都知道,會造就影片呈現出來的那樣,有非常非常多的變數,從設備、企劃、練習量到同學們對於樂器的態度,一個人就有一堆問題要處理了,更別說一群人湊在一起了。
音箱不習慣、內場監聽聽不到、上台前忘記調音、舞台燈比想像中亮又悶又熱、加上可以因為緊張而影響的任何演唱彈奏的表現,我想沒有玩過團的人可能無法想像這影響會多大。
在看了指導老師的文章,希望每個參與社團的人都要站在台上迎接這高中最後的成果發表,給自己畫下個好的句點,卻換來各種酸言酸語,而對同學們感到無比愧疚,在我眼裡看來,到底何罪之有?
我並不是想為他們的表現開脫,你要問成果演出好不好,我想答案大家心知肚明,以大成來說勢必需要花時間去精雕演出,不管實際情況究竟是設備有問題,還是沒有良好的練習造成如此結果,一點指教即使忠言逆耳我想都是好的回饋。
但我認為把已經下架的影片備份起來繼續拿到網路平台上繼續拿給大家嘲笑,甚至找到私人的IG、FB頁面去靠北他們就太多了。
真的太多了。
公立或許酸民還能拿花納稅錢沒玩出好成果來說,但私立學校社團自己繳的學費自己努力辦演出,即便演出差強人意,也不需要如此苛刻吧? 好像這群高中生騙了你們3000塊的門票錢一樣,我想演出不理想最清楚、最後悔的一定就是他們本身了,過度的抨擊是否會成為他們離開舞台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少子化的情況繼續延燒,樂團圈只會越來越小,你並不會知道你的嘲諷是不是會扼殺掉了台灣下一個想當吉他英雄的孩子、錯失了成為X Japan、Guns N' Roses的機會呢?
平白無故地等待下一個五月天誕生,但沒有想要一起改善文化,就像是盲目地等待下一個政治新星出現拯救社會,卻一直沒把自己放在社會中一樣。
我想比起嘲笑批鬥,多一點善意、多一點鼓勵才是真正可以讓社會前進的元素,至少我認為許多樂手都碰過那個曾經給你動力、一手把你拉進音樂裡的大前輩,可能是鄰家大哥哥也可能是社團裡的學長姐,可能很溫柔可能很嚴肅,但相同的是比起批評你辦不到、笑你廢,他更希望是你證明自己之餘又玩得開心。
因為這次的事件,讓我也想到了那年讀大安的時候,因為夜校沒有熱音,在校慶的時候看到鼓組很帥,想證明自己打了一年Drummania打鼓機很厲害,一年級的我主動和日校學長姐們說想打鼓試看看,然後就在眾目睽睽下,連一個節奏都沒打成鼓棒就飛出去的故事。
這樣的點滴,這15年來從沒少過,即便到了現在也依然會被自己的愚蠢所搞砸,只不過現在有能力自己擦屁股,也懂得調適,但如果一路上沒有他人給予支持,或許我早已經放棄了音樂,也不會有機會和這麼多我所嚮往的藝術家們站在同個舞台上。
--------------------------------------
當我回顧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才發現那些都是構成現在的我所不可或缺的事物,感謝之餘,也想發起個運動,不管有沒有分享我的文章,自己打在想要的地方也好,一起hashtag #那年在台上的我,分享個三則自己在舞台上曾發生過的蠢事,回顧過去的同時,也讓各位年輕的樂團人們知道,誰沒菜過,相比當年在台上手足無措的我,是不是已經成長,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追夢者了呢?
➤1.當你玩了好幾年團,花了大錢更新設備、練了一堆新歌,準備來一次大改版特地遠征高雄演出,在許多後進和粉絲的面前因為新器材不熟悉,直接拖掉整個演出時間,連一首歌曲都沒辦法演出,最幹的是收東西才想起有一首歌曲只要用現場音箱的破音就可以勉強跑,給粉絲還有主催團一個交代的機會都錯失了。
➤2.高中時期和友團一起合辦了一個視覺系樂團的聯演,演出中硬要安排一個鼓Solo,打的亂七八糟就算了,最後鼓棒丟到台下還插到觀眾的眼睛。
➤3.辦中型的跨年演唱會,企劃沒構思好,也沒和主持、PA好好溝通,造成最後跨年安排錯誤,3分鐘內跨了兩次年。
…………..其實還有很多,丟臉丟到外太空的壓箱寶沒有拿出來XDDDD
但這些事情,都成為了我未來辦活動或是台上演出的經驗
或許此時此刻看完文章還有一些依然想站在言論至高點的人
如果你從來不曾丟臉過,活著的每時每刻都是完美無缺
那真的太可惜了
你沒有那個機會體驗跌倒後爬起來,越挫越勇的喜悅。
恆毅高中學費 在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雜誌年度教育特刊|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 bit.ly/2ja89W5
天下年度教育專刊出爐!這一代孩子從小活在網路世界,年輕人早已學會用科技擁抱世界。當所有人都有機會和世界串連,你會發現許多人找到了台灣以外的更多機會,而各國大學更努力轉變,培養學生流動的能力!
美國:用獎學金、調整學分審訂,讓學生走出去
德國:用比台灣公立大學更低學費,吸引外國人才
瑞士:學徒制,讓各國人才接軌國內產業
韓國:用大學四年打通國際人脈
我們的孩子如何成為這個時代、這個世界需要的人才?國際人才已不再是精英或有錢人的權利,掌握五大能力,就和世界一起學習!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 635期《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http://bit.ly/2iAlKSw
【封面故事搶先看|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http://bit.ly/2ja89W5
國際化,不等於英文好、能留學,更不是少數菁英的專利。職涯發展無國界,如何讓孩子成為世界搶著要的人才?
《天下》跨國採訪美國、德國、瑞士、韓國怎麼做?
台灣有哪些高中職與大學,做到「在地國際化」?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 635期《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http://bit.ly/2iAlKSw
★★同場加映:
【教出不怕失敗的一代】美國直擊系列一:跨領域,才搶手﹣史丹佛創新的五大秘密 http://bit.ly/2wdjKYQ
【恆毅力教育篇】虎爸媽vs.支持型 哪種家庭教養能讓孩子擁有恆毅力? http://bit.ly/2jasJFO
#教育特刊 #教育 #國際教育 #全球化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