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 #新聞短打 我們來持續追蹤中國恆大集團的財務危機,已經有國際媒體以「(中國的)雷曼兄弟」來形容恆大對各國經濟的影響。
恆大集團在週四 (9/23) 有兩檔債券需要支付利息,其中一檔是年息8.25%的5年期美元債券,需在30天內支付約8,350萬美元(約台幣23.22億元)的利息;另外一檔則是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境內債券,需支付2.32億元人民幣(約台幣9.97億元)的利息。
如果恆大趕不上三點半,那麼債券違約的骨牌就會正式崩塌。出現違約紀錄的恆大將更難從市場上借錢,還錢的機率也越來越低,持有恆大債券的各家金融機構遲早得面對現實,提列呆帳準備,並出售其他資產補坑。因此不只是直接投資恆大的金融機構受影響,各國投資高風險債、中國市場或是新興市場的投資人,都會跟著蒙受損失。
因此恆大可能連環爆雷,帶來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亞洲股市週一幾乎都休市,唯一有開市的,正是首當其衝的香港股市。恆生指數週一盤中重挫超過千點,收盤跌821點,路透社上週更報導北京政府約詢香港地產大亨,要求「停止投機、守規矩、回饋社會」,讓地產股全面躺平。
今天恆生指數稍為回檔,但輪到週一休市的日股重挫,日經225指數大跌660點,跌破三萬點大關。同時歐美股市也全面下挫,道瓊指數一度跌超千點,恐慌指數 VIX 飆高逾 23%,連虛擬貨幣價格都受影響,出現劇烈波動。黃金價格則反映市場避險情緒濃厚,應聲上漲。
目前各國投資人最關注的是,到底中國政府會不會出手挽救恆大,畢竟去年恆大一度陷入危機時,就是政府出手救回來的。但國際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政府應會把恆大拿來「殺雞儆猴」,警告那些槓桿比率過高的企業,待恆大違約之後,再以破產重整、分拆等手段善後。如果中國政府真的不出手介入,那麼這場恆大風暴,還將影響中國經濟,乃至於世界各國好一陣子。
恆大 破產 影響 香港 在 張士佳 - Sky Si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是Sky Sir 友好:棋亮撰文
上周五美國公布遠差於市場的就業數據,美匯立即轉弱,金價升。Delta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影響比預期大,今年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又要放埋一邊。
香港這邊市場當然望住恆大啲債,三個月跌咗成六成,政府又督促佢要處理債務,潛台詞即係話唔救,問題係個黑洞有幾大?
恆大股東資金有四千幾億,但啲美元債都係跌到三成幾,唔多唔少反映緊股東好大機會輸哂,而且破產後,債主都好難收得返幾多。最重要跌到三折,恆大都唔回購啲債,得一個可能性,就係無錢。帳面條數打到賺幾多都無謂,無現金還比人先係問題。
最後仲有西非幾內亞發生政變,有報道話發動者已奪權,又有報道話,原政府已成功鎮壓判亂,但就無佢哋政府出啲確認消息。幾內亞同澳洲每年出口嘅鋁土礦佔全球近一半,如果幾內亞陷入混亂,鋁價有機會惡性上升,令成條下游產業鏈受到衝擊,包括用大量鋁做車架的電動車,無得唔跟。
棋亮執筆
恆大 破產 影響 香港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 #新聞短打 我們來關注一個未來可能衝擊亞洲股市的消息,國際信評機構本週再度把中國恆大集團 (Evergrande) 和子公司的債券評等下調,理由是恆大正面臨流動性危機。
恆大是中國最大的地產商之一,7月26日標準普爾 (S&P) 調降恆大的信用評等到B-,7月28日惠譽 (Fitch) 把評級從B下修到CCC+, 8月2日穆迪 (Moody’s) 把恆大的無抵押債券評級下調到Caa2,今天 (8/6) 標準普爾繼續砍評價到CCC。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不到兩週內把恆大集團發行的公司債打成高風險債券,讓投資人對恆大的前景越來越悲觀。
恆大會落入今天這步田地,跟兩件事情有關。
第一是過度舉債。
恆大手上握有大量的土地開發權,並以這些土地向眾多銀行貸款,以標購更多的土地跟資產。對銀行來說,恆大手上的土地價值不菲,恆大也與中國各級政府、銀行高層關係良好,貸款給恆大理論上萬無一失。這讓恆大更傾向「借新還舊」,急速擴大經營槓桿,而不是穩健點,等現金入手再投資新的標的。
第二則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
2000年開始中國走入長達十多年的房地產榮景,房地產企業一度佔中國GDP將近三成,而恆大的營收也在榮景中節節上升。高額利潤讓許多投資機構願意用很低的利率購買恆大的公司債,恆大2009年在香港上市之後,借助香港便利的金融市場,恆大自己與投資機構也能將恆大的債券拿來融資,繼續享受高成長。
但隨著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過熱,炒作過頭的房地產讓民怨沸騰,引來中國政府關切。2010年「新國十條」出爐,國務院開始管制房地產市場,上海、重慶等地陸續開徵房地產稅。隨著各種限購、加稅政策陸續出現,中國房市成長放緩,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房子開始滯銷。
恆大與其他地產商為了刺激買氣,2019年5月開始用八折、七折甚至六五折出售房子。這讓原本以為恆大抵押品充足的銀行開始不願意借錢給恆大,或者在借錢給恆大時要求更高的利率。
同時,為了避免房地產泡沫破裂造成金融危機,中國的金融監理機構,包含金發局與人民銀行,2019年開始整頓大型房地產企業,要求恆大等房地產企業加速出售手頭資產以提高現金水位。這又讓恆大必須進一步打折賣房換現金,讓投資人更擔心恆大的償債能力,危機開始一步一步滾雪球擴大。
正當市場擔心恆大的償債能力時,7月15日恆大竟然向市場放出今年要配發特別股股利的消息,大家就已經擔心你還不出錢來了,你還要發股利給特別股的股東?這更進一步引發投資人擔憂,股價開始坐溜滑梯。
緊接著7月19日,中國廣發銀行向江蘇無錫人民法院請求凍結恆大的資產,這才讓恆大的大窟窿首次出現在國際媒體面前。雖然沒過幾天廣發銀行就與恆大和解,並將被凍結的1億多人民幣解凍,同時恆大在7月27日宣布取消派發特別股股利,但市場已經不再相信恆大了。
恆大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一路從7月16日的9.85港幣,跌到今天8月6日的5.2港幣,市值近乎腰斬。連帶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物業、恆大汽車與恆騰網路,股價也全面重挫。股價大跌、貸款可能還不出來,信評機構將恆大的債券打入垃圾級(低於CCC+)也不讓人意外了。
未來最讓人關心的,則是中國政府要怎麼處理恆大的問題。
恆大集團四家企業在香港的市值大約是3,500億人民幣,但帳面負債總額高達1.95兆人民幣,嚴重資不抵債。要解決恆大的危機,中國政府的最佳選擇,是讓恆大引入更多企業資金,讓恆大有現金可以週轉。另一種選擇則是政府出面,用國家資金收購恆大的資產或者債券,以實際行動力挺恆大。
2020年9月恆大也曾爆發危機,一度傳出還不出年底到期的公司債,靠著眾多往來企業同意暫時不要求回購、投資人同意債轉股,加上深圳人才安居、廣東城投等國有企業的救援,恆大得以免於破產。
但今年7月中恆大再度爆發危機以來,中國政府除了多次找恆大董事長許家印「關切」之外,遲遲沒有動作要救恆大。這也讓市場更擔心,恆大如果真的倒下,上下游供應鏈超過800家企業、13萬名員工該何去何從?借錢給恆大的投資機構與銀行該怎麼辦?以及更嚴重的,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目前還沒有人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