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最近追的劇。
當我看著《三十而已》,問鬍子哥:要怎麼樣才可以買包不眨眼?
他說:用膠帶把眼皮黏起來。
這招不錯,我真是嫁了一個務實的老公。
#后翼棄兵
(神劇。聽說是小丑希斯·萊傑生前最想當導演的劇本,他的逝世讓電影劇本擱置。多年後才有機會改成電視劇拍攝。兩天追完,天才女神的眾男友都不是渣男,前仆後繼拉她出深淵,戀愛運跟棋運一樣不可思議。在那個年代,她用女孩的身分創造奇蹟,出身自孤兒院,缺乏愛,卻也充滿愛。)
#隱密的角落
(紫金陳的小説改編,小說叫做《壞小孩》。這部結局很強,最後一集可涵蓋各種解讀。三位童星自然不做作的演出驚人。請特別關注演員李夢,飾演父親外遇對象那位,她演過賈樟柯的電影《天註定》,也演過我寫的劇本,當時就覺得她內力深厚,無可限量。看到她的新作品忍不住多留意。)
#認識的妻子
(就算在另一個時空娶了夢中情人,婚姻還是會走成同一個死樣子,因為老公是同一個,噗)
#沈默的真相
(也是紫金陳的小說改編,小說叫做長夜難明,看完這部很好奇紫金陳的腦袋有多複雜)
#我是徐歡水
(改編自余耕小說《如果没有明天》。三番四斗,一氣呵成,劇本比小說精采太多,人性衝突、戲劇衝突都點點到位,原來是由《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王磊父子改编)
#摩天大樓
(改編自同名陳雪小說,但強化女性意識,劇本改編高超,加了古怪老警察配熱血女新人警察,故事更有層次,一口氣看完無冷場,喔,對了,angelababy有演技了!)
#三十而已(都會劇新境界,編劇張英姬另一個知名作品是「戀愛先生」,她似乎特愛演員江疏影。戀愛先生也是不容錯過的好劇)
#以家人之名(情緒勒索之大全,李尖尖活靈活現,比兩位男主角吸引我。)
#重返十八歲(你厭倦現在的婚姻,想要回到十八歲,結果就成真了....)
你看了什麼?來交流一下。
接下來追什麼劇?
當然是 #未來媽媽
三立都會台,11/27起,每週五晚上10:00
#編劇本人置入式行銷
#心機好重
🎊🎊🎊廣告時間🎊🎊🎊
《未來媽媽》 座談會- 生不生我說了算!
🌈🌈2020-11-11(三)
13:00 ~ 14:30
🌈🌈TSUTAYA BOOKSTORE 蔦屋書店 信義店
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8號5樓(捷運市府站,阪急五樓)
更多詳情,請上《未來媽媽》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mothertobe
怪奇孤兒院小說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諾頓影迷,《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得是如癡如醉意亂情迷,那是街頭瀰漫著爵士樂以及復古汽車,霧氣蒸騰下大橋光影迷濛閃爍的 1950 年代,他說,這個故事發生於水門案醜聞爆發,越戰劃下句點,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慘遭殺害,幾乎是近代美國社會最為憤世嫉俗的時間點,連結當今世界共同經歷的一切,在華美表象遮遮掩掩下欲蓋彌彰的真實面,或許能讓處於低潮的人們能感受到些許共鳴。
改編自美國作家 Jonathan Lethem 1999 年的同名暢銷小說,原著設定於 90 年代,電影則定於 50 年代,劇本於 2012 年完成,幾乎可以說誕生在川普年代,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劇組因此尋找到深入挖掘《布魯克林孤兒》的動力。1957 年為另一個紐約故事的獨特過渡期,劇中黑白兩道通吃的政府高官 Moses Randolph 就是以真實存在的建築大師 Robert Moses 為原型,他一度掌控了公權力,在 1930 到 1960 間完全將紐約市改頭換面,諾頓稱這段期間為現代紐約秘史,制度化的種族主義、舊市鎮的毀滅,被獨裁政權與帝國化的武力所刺穿,幾乎徹底違背美國民主制度的一切,可以說是多數人不甚熟悉的一段歷史。
《布魯克林孤兒》誕生於此,以患有妥瑞氏症的主角萊諾為核心,將他帶離孤兒院,拉拔提攜,並納入自身羽翼下的法蘭克是萊諾畢生的貴人,更成為他立足於這個世界的生存意義。法蘭克總戲稱他「布魯克林孤兒」,習慣獨來獨往的萊諾在別人眼裡不出名副其實的怪咖,卻擁有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極其敏稅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十分稱職於私家偵探的角色,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在一起看似平凡無奇的行動中眼睜睜痛失這位恩師,為了追查法蘭克死因與完成其生前未竟之事,萊諾一步一步走入了慾望橫流、官商勾結的巨大陰謀中。
「每個偉大的機構都是一個人拉長的身影,他的性格決定組織的性格。」
Every great institution is the lengthened shadow of a single man. His character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 of the organization.
同樣正面迎向 Alec Baldwin,《布魯克林孤兒》彷彿對立於《小丑》的存在,訴說一個社會底層的邊緣份子也能走出天壤之別的人生。面對體制與法律,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權力交織貪婪等於隨心所欲,劇中引用了愛默生的一句話,機構的態度就是領頭羊的縮影,真正的權力又是什麼?或許依然回歸《辛德勒的名單》,是你有絕對理由但懂得選擇有所不為。身為毫不起眼的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或許最終的結局力道不夠驚人,但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帶著尊嚴全身而退也許就已是平凡性命的最大勝利。
眾所皆知,諾頓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縱使節奏掌握稍顯生澀,仍帶著無與倫比的愛與熱情,將資訊量極為龐大、無趣的內容賦予一層獨特美感,那是屬於舊時紐約的記憶回溯,也似與這座城市的朦朧隔閡,詩意畫面與 Thom Yorke 配樂滲透成踽踽獨行的寂寞背影,無以名狀卻又極其強烈,時而隨劇情浮沉,時而溫柔包覆情緒,曲終人散後悵惘向著夜空清灑出美國夢的幻滅。
萊諾滑稽笨拙的模樣惹人憐惜,徒勞無功與世界奮鬥的執著又不禁為之心疼,如此結局淡雅脫俗,那也不會再是費茲傑羅筆下註定回到過去的逆水行舟。一首英文歌這樣唱道,慶幸從來沒有住在海邊,所以從未厭倦沙灘,慶幸不在山上長大,可以持續追問世界所能觸摸的高度,他們找到了與布魯克林最美的距離,足以靜靜回味每一處熱鬧的過往街景,橋上夜色依舊壟罩,陰鬱燈火依舊搖曳,只見遲暮中相偎的身影,遠離了塵囂,洗淨了鉛華。
怪奇孤兒院小說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身為諾頓影迷,《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得是如癡如醉意亂情迷,那是街頭瀰漫著爵士樂以及復古汽車,霧氣蒸騰下大橋光影迷濛閃爍的 1950 年代,他說,這個故事發生於水門案醜聞爆發,越戰劃下句點,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慘遭殺害,幾乎是近代美國社會最為憤世嫉俗的時間點,連結當今世界共同經歷的一切,在華美表象遮遮掩掩下欲蓋彌彰的真實面,或許能讓處於低潮的人們能感受到些許共鳴。
改編自美國作家 Jonathan Lethem 1999 年的同名暢銷小說,原著設定於 90 年代,電影則定於 50 年代,劇本於 2012 年完成,幾乎可以說誕生在川普年代,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劇組因此尋找到深入挖掘《布魯克林孤兒》的動力。1957 年為另一個紐約故事的獨特過渡期,劇中黑白兩道通吃的政府高官 Moses Randolph 就是以真實存在的建築大師 Robert Moses 為原型,他一度掌控了公權力,在 1930 到 1960 間完全將紐約市改頭換面,諾頓稱這段期間為現代紐約秘史,制度化的種族主義、舊市鎮的毀滅,被獨裁政權與帝國化的武力所刺穿,幾乎徹底違背美國民主制度的一切,可以說是多數人不甚熟悉的一段歷史。
《布魯克林孤兒》誕生於此,以患有妥瑞氏症的主角萊諾為核心,將他帶離孤兒院,拉拔提攜,並納入自身羽翼下的法蘭克是萊諾畢生的貴人,更成為他立足於這個世界的生存意義。法蘭克總戲稱他「布魯克林孤兒」,習慣獨來獨往的萊諾在別人眼裡不出名副其實的怪咖,卻擁有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極其敏稅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十分稱職於私家偵探的角色,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在一起看似平凡無奇的行動中眼睜睜痛失這位恩師,為了追查法蘭克死因與完成其生前未竟之事,萊諾一步一步走入了慾望橫流、官商勾結的巨大陰謀中。
「每個偉大的機構都是一個人拉長的身影,他的性格決定組織的性格。」
Every great institution is the lengthened shadow of a single man. His character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 of the organization.
同樣正面迎向 Alec Baldwin,《布魯克林孤兒》彷彿對立於《小丑》的存在,訴說一個社會底層的邊緣份子也能走出天壤之別的人生。面對體制與法律,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權力交織貪婪等於隨心所欲,劇中引用了愛默生的一句話,機構的態度就是領頭羊的縮影,真正的權力又是什麼?或許依然回歸《辛德勒的名單》,是你有絕對理由但懂得選擇有所不為。身為毫不起眼的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或許最終的結局力道不夠驚人,但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帶著尊嚴全身而退也許就已是平凡性命的最大勝利。
眾所皆知,諾頓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縱使節奏掌握稍顯生澀,仍帶著無與倫比的愛與熱情,將資訊量極為龐大、無趣的內容賦予一層獨特美感,那是屬於舊時紐約的記憶回溯,也似與這座城市的朦朧隔閡,詩意畫面與 Thom Yorke 配樂滲透成踽踽獨行的寂寞背影,無以名狀卻又極其強烈,時而隨劇情浮沉,時而溫柔包覆情緒,曲終人散後悵惘向著夜空清灑出美國夢的幻滅。
萊諾滑稽笨拙的模樣惹人憐惜,徒勞無功與世界奮鬥的執著又不禁為之心疼,如此結局淡雅脫俗,那也不會再是費茲傑羅筆下註定回到過去的逆水行舟。一首英文歌這樣唱道,慶幸從來沒有住在海邊,所以從未厭倦沙灘,慶幸不在山上長大,可以持續追問世界所能觸摸的高度,他們找到了與布魯克林最美的距離,足以靜靜回味每一處熱鬧的過往街景,橋上夜色依舊壟罩,陰鬱燈火依舊搖曳,只見遲暮中相偎的身影,遠離了塵囂,洗淨了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