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信箱📮】問:聽講跨性別已經喺2018年唔再被當成「精神疾病」,唔知喺乜乜精神病名冊度除咗名,咁啲人以後會唔會無得去公立醫院睇醫生、服用荷爾蒙藥或者做手術㗎?
💡💡💡其實跨性別從來都唔係一種精神病💡💡💡
之所以被誤會,係因為大眾經常將跨性別等同成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簡稱GD)或者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簡稱GID)。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第四同第五版,經歷GD或者GID嘅朋友,佢哋因為自己嘅性別認同同埋出生時指定嘅性別唔一致而感到相當顯著嘅痛苦,而呢種痛苦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喺香港,跨性別朋友去到公立醫院可以獲得醫療護理,係因為佢地被診斷患有以上嘅「精神疾病」,被列為精神科個案,而唔係因為佢哋係跨性別。
我地可以咁樣理解:雖然經歷GD或者GID嘅人本身係跨性別,但並唔係每一個跨性別朋友都會經歷GD或者GID。出版DSM嘅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簡稱APA)都提過:
"The presence of gender variance is not the pathology but dysphoria is from the distress caused by the body and mind not aligning and/or societal marginalization of gender-variant people. "
性別差異本身並唔係一種病,而係呢班性別差異嘅人因為自己身心不一致,喺社會上被邊緣化,而產生不安,先至係痛苦的根源。
至於你話乜乜精神病名冊上面除名,其實你係講緊由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最新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簡稱 ICD-11)。佢地將「性別認同障礙」更名為「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仲將佢由以前「精神與行為疾病」(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嘅類別,改成屬於「性健康」嘅類別。
除咗世衛本ICD名冊講「性別不一致」,APA都有一本DSM手冊講「性別不安」。前者範圍較廣泛,包括各類型已知嘅疾病,而後者就專係講精神疾病。喺2018年,雖然「性別不一致」唔再被世衛承認為一種精神病,但係大家唔好忘記,佢仍然保留喺疾病名冊上面,需要適當嘅醫療照護。所以唔洗擔心,有需要接受心理評估、用藥或者做手術嘅跨性別朋友仍然可以去醫院。無論係乜野類型嘅疾病,切忌諱疾忌醫!
過去幾十年黎,跨性別呢個群體喺國際醫學領域一直被改名、改分類,由以往比較狹隘嘅二元框架,假設咗進行醫療轉化嘅變性人一定係希望成為異性,逐漸變成今日擁抱性/別差異,睇見非二元(non-binary)嘅存在;理解到出現問題嘅並唔係性別認同本身,係由身心不一致所產生嘅心理不安,希望去病化(depathologize)跨性別群體,將治療重點放喺心理困擾上面。
每個時代都有被誤解的人和事。生於當代,成為小眾,我地可以做嘅事,就係做到自己,自然可以做好自己。希望有需要嘅朋友可以搵到啱自己嘅醫療服務,一步步咁做到自己。
-
撰文:達文
#pridelab #pridelabhk #DareToBe
#nonbinary #queer #transgender #非二元性別 #跨性別 #酷兒
#pride #lgbt #LGBTQ #LGBTPride #lgbtcommunity #hklgbt #性小眾 #香港性小眾
性別認同障礙dsm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管你打扮成什麼樣子,光岡就是光岡,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因為這就是你本身的樣子。你沒有傷害任何人,不需要害怕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信男的一席話,化解了光岡心中的結。即便社會再不友善,能夠定義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先是與青梅竹馬今泉坦白,接著透過文化季的「青春宣言」橋段,正式向所有人宣告自己嚮往著女子的打扮與想當女生的心願。然而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在面對整個社會,仍需要更加堅強的心理,才能抵抗諸多不友善的眼光與言論。
畢竟,惡意與不理解,從來不會因為法律的改變而消失,這大概也是每個被壓迫的少數族群必須面對的功課。但即便如此,有錯的從來就不是這些被壓迫的人們,而是用各種華美詞藻包裝惡意的社會。
在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已經正式將「性別認同障礙」改稱為「性別不安」。這樣的行為象徵多元性別除病化,不再是障礙或疾病。
然而,此時此刻仍有人以惡意的謠言反對多元性別教育;有人仍因自己的性別認同在職場被公審,甚至失去工作;有些人終於盼到結婚的這天,卻因為社會的不諒解與歧視而走的坎坷。
這樣的社會,與惡的距離並沒有多遠。
多元的性別認同本來就不是疾病或者需要被治療的。沼田就是沼田的樣子;小守就是小守的樣子;超治就是超治的樣子;當然,光岡本來就是光岡的樣子。他們從來就不需要因為上的穿著、打扮與內心狀態而感到羞愧,性別認同從來就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你覺得你是誰,你就是誰,並不需要由他者為你定義。
「你們這些覺得他不正常的人,就是你們不正常啦!」葉永鋕母親的這席話,不管過了多少年,總是這麼的有力量、這麼的一針見血。
性別認同障礙dsm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管你打扮成什麼樣子,光岡就是光岡,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因為這就是你本身的樣子。你沒有傷害任何人,不需要害怕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信男的一席話,化解了光岡心中的結。即便社會再不友善,能夠定義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先是與青梅竹馬今泉坦白,接著透過文化季的「青春宣言」橋段,正式向所有人宣告自己嚮往著女子的打扮與想當女生的心願。然而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在面對整個社會,仍需要更加堅強的心理,才能抵抗諸多不友善的眼光與言論。
畢竟,惡意與不理解,從來不會因為法律的改變而消失,這大概也是每個被壓迫的少數族群必須面對的功課。但即便如此,有錯的從來就不是這些被壓迫的人們,而是用各種華美詞藻包裝惡意的社會。
在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已經正式將「性別認同障礙」改稱為「性別不安」。這樣的行為象徵多元性別除病化,不再是障礙或疾病。
然而,此時此刻仍有人以惡意的謠言反對多元性別教育;有人仍因自己的性別認同在職場被公審,甚至失去工作;有些人終於盼到結婚的這天,卻因為社會的不諒解與歧視而走的坎坷。
這樣的社會,與惡的距離並沒有多遠。
多元的性別認同本來就不是疾病或者需要被治療的。沼田就是沼田的樣子;小守就是小守的樣子;超治就是超治的樣子;當然,光岡本來就是光岡的樣子。他們從來就不需要因為上的穿著、打扮與內心狀態而感到羞愧,性別認同從來就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你覺得你是誰,你就是誰,並不需要由他者為你定義。
「你們這些覺得他不正常的人,就是你們不正常啦!」葉永鋕母親的這席話,不管過了多少年,總是這麼的有力量、這麼的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