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陳惠萍:「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10/31/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為喚醒國際社會對城市行動的重視,自2014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 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透過「城市與SDG」系列文章,看見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如何發揮關鍵角色及影響力,實踐美好的未來。
「城市是男人和女人,女孩和男孩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為生活打拼並實現夢想的所在。這裏亦是解決貧窮及不平等、提供健康與教育服務、保護生態體系、以及保障人權的地方。-SDG Cities Guide」
「城市化(Urbanization)」正為世界帶來巨大變革與影響。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到2030年將超過6成,人數增加至50億。
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不僅是人們搭乘夢想翱翔、揮灑繁華的所在,同時也可能是貧窮、失業、社經落差、不可持續消費及生產方式的淵藪之地。僅佔全球土地面積3%左右的城市,在為全球創造高達八成GDP的同時,也產生了7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並使用超過六成以上資源。
面對失控的地球暖化與氣候緊急狀態,城市開始被視為國家主體之外,所謂「非國家體系(non-state actor)」的重要行動者。如同2015年紐約世界城市高峰會暨市長論壇開幕時,聯合國副秘書長Jan Eliasson所呼籲:「城市將是這場永續發展之戰的決勝之地。」
城市雖然僅佔世界的極小領域,但其所影響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範疇卻十分巨大。因此,對於永續發展的追求不僅是城市首長的重要政治行動,也將成為左右全球氣候變遷戰役成敗的關鍵節點。
從城市開啟美好生活:SDG11與永續城市
面對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城市如何變得更好?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提供了具體指引,幫助城市領導人擘劃更公平美好的發展藍圖,讓每一座城市都成為永續願景之城。
其中,SDG11「永續城市」訴求「建立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Make citie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例如:改善貧民窟&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打造便民的公共運輸系統、減少城市廢棄物與空污問題、提供安全且具包容性、可及性的公共場所及綠色空間等,讓每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都能獲得更有品質的生活。
城市作為回應全球氣候倡議及行動的積極角色,可透過彼此串連、促進城市治理模式的經驗學習,從而加速全球城市轉型。以下,將簡要介紹國際上重要的城市組織網絡與資源。
(1)「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全球最早共同承諾推動永續發展的地方政府網絡「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ICLEI)」成立於1990年,截至2020年已有超過124個國家、1750個地方政府串連為夥伴城市,成為引領城市轉型的重要國際地方政府網絡。
其中包含12個巨型城市、100個超級城市和都會區、450個大型城市,以及450個中小型城市及城鎮。目前,台灣也有11個城市加入成為會員城市(包含: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雲林縣、台中市、新竹縣市、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其中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也是德國波昂總部以外唯一的能力訓練中心)。
ICLEI積極倡議全球性的地方政府運動,並致力推動地方社區與城市計畫,達成公平、安全、韌性、活力經濟及健康環境之目標。其主要採取五大發展路徑推進城市達成SDG目標:(1)基於自然的發展;(2)韌性發展;(3)低碳發展;(4)循環發展;(5)公平及以人為本的發展。
(2)「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2005年成立的對抗氣候變遷網絡「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C40)」以城市結盟型態和舉辦「城市氣候高峰會(C40 Large Cities Climate Summit)」等方式,促進各城市對抗氣候變遷議題的行動經驗與交流。迄今有97個城市會員,總計產出約1萬個應對氣候變遷的城市行動方案。
2018年,C40曾發布一份《我們不想要的未來》報告書(註:其名稱回應2012年里約Rio+20大會後通過的報告書:《我們想要的未來》),其中指出面對氣候災害的影響下,幾乎所有城市都暴露在危險之中。
城市所面臨的6大脆弱性問題包括:酷熱、高溫與貧窮、水的可及性、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與能源供應。
這份研究表明,全球城市面臨共同且廣泛的威脅風險,身處其中的城市居民將受到影響最劇烈的氣候災難。此外,報告書中也強調都市「熱島效應」所導致的極端高溫與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將使得某些弱勢人群(兒童、老人、病人及窮人)特別容易蒙受其害。
因此,地方領導及決策者除了必須致力邁向永續城市發展,以因應日益加劇的氣候風險及城市治理挑戰。更重要的是,城市領袖也應當關注氣候災害下,市民如何因為種族、性別、年齡或健康狀況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才能落實更具公平性與韌性的城市未來。
(3)「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
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建立「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連結全球科學與技術專家,尋求解決方案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為了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家在SDG方面的總體進展,SDSN除了發布各國在17項SDG的總體進展排名,也繪製地圖呈現所有國家在各別SDG項目上的得分。
除此之外, SDSN也幫助改善城市治理,並自2013年起SDSN發起「城市永續發展目標運動」( Campaign for a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形成獨立專責的城市永續發展項目,透過與地方政府&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支持SDG11的實施及推廣。
其中幾項重點城市方案:美國永續城市倡議(USA-SCI)和里約永續城市倡議(Rio Sustainable Cities Initiative),不僅見證典範城市的成功經驗,也分享相關政策工具及資源,藉以帶動更多永續城市發展。
(4)「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CGoM):
2016年全球兩大主要氣候倡議城市聯盟:「全球市長聯盟(Compact of Mayors)」與「歐洲市長盟約(Covenant of Mayors)」進一步擴大結盟,共同組成「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The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CGoM)」。
截至目前,該聯盟已成功結合139個國家、1萬個城市及地方政府的承諾進行城市自願性氣候行動,影響超過9億人口,成為規模最大的城市行動聯盟。
「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的使命與目標是:透過具體的氣候及能源行動,幫助城市與社區人民帶來更健康、綠色及具韌性的未來。主要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調適氣候變遷影響」及「發展可負擔的再生能源」3大主軸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
這條城市永續轉型的旅程,將包含幾個階段:提交承諾、評估影響及風險、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制定計畫、實行、監控與報告、驗證成果、定期更新資料。
在此過程中,每個城市都可能有不同的路徑,但GCoM將透過提供資源串連,協助建立知識、數據、金融及氣候服務共享的全球夥伴關係,加速這場世界城市轉型運動的進展。
城市與我們的未來
城市的未來,取決於今日的行動並將影響下一個世代。如同「未來倫理:氣候變遷與政治想像(Future Ethics: Climate Change and Apocalyptic Imagination)」一書所提醒,氣候問題的背後事實上涉及了世代正義、哲學與道德等深層意涵。
如何面對「我們不想要的未來」,並且開創「我們想要的未來」,這場永續發展的戰役正在城市展開。或許,每一位穿梭在大城小鎮中,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著的你我,也都將無法置身其外!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全球永續發展之戰:城市是關鍵!;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09
♡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校園霸凌贈書場 活得坦蕩,是最好的回擊】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某個高中生。
男孩是校園霸凌案的關係人,事件揭露後長期情緒低落,足不出戶,家屬擔心案主自殺,決定求助心理治療。
由於案主持續緘默,我決定使用「語句完成測驗」來進行評估,這是一套半結構式的投射測驗,設計原理是藉由不完整的刺激,讓案主進行補遺,從回應中推敲案主的想法與態度。其中有個題目是:
在學校裡,_________
受試者必須填上能構成完整語句的答案,而男孩的答案是:
在學校裡,「看見了地獄」
然而這位看見地獄,情緒極度憂鬱的孩子,並不是霸凌案的受害人,
而是旁觀者。
無法為朋友挺身而出,甚至視而不見,讓他深感內疚,但最讓他崩潰的,是朋友居然沒有一絲責怪他的意圖。兩人放學後還是一起走回家,哈拉無關緊要的蠢事,聊著社團的八卦,他偷偷看著對方褲子上沒擦乾淨的鞋印,小心翼翼地不讓話題轉到那些狠角色身上。
但朋友看起來卻毫髮無傷,那些傢伙往他身上招呼的每一拳,彷彿都打在自己身上,他卻只能逃避,因為他還要拚學測上大學,不能被這些事拖下水。講到這裡,男孩哭得泣不成聲,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幫他,就算整個事件告一段落,他還是覺得自己很沒用。
「陪他聊就好。」我這麼說。
對男孩而言,他不知道陪朋友一起重返地獄算什麼幫助,聊得再多,一切都不會改變。
「沒錯,一切或許都不會改變。」我跟他說,受害人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的是不一定是被拯救,而是被理解。能夠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孤單,不被拋棄,哪怕身邊的人無法成為救星,這樣就足夠了。
不意外,男孩哭得更慘了,但如果他身邊坐的是那位同學,這些淚水就會是一種療癒。
這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是一部南韓霸凌訪談影片的訪談文本,由製作單位整理成冊,因此內容全然真實。它沒有專家建言,沒有厲聲疾呼的教條,沒有任何關於霸凌的注意事項,只有十個大人與地獄搏鬥的回憶。
全書行文流暢,受訪者十人,以性別為界,男女分班,由不同的性別文化出發,從「記憶」、「心情」、「加害人」、「家人」、「成年的我」、「我需要的是」以及「未來的夢想」等七堂課,依序探索霸凌成因,完整還原事發現場,親眼見證霸凌對人生的影響
地獄門前走一回,有人進入神職體系,有人靠運動克服憂鬱,有人擔任社福人員,有人則住進病房。
因此,這不是一本求生指南,而是一本倖存實錄。
故事逐頁開展,時間一直往前,人生開始倒退,才發現記憶仍留在原處。於是我們慢慢想起那張被寫上粗話的書桌、某個被丟進水溝的鉛筆盒、從後排傳來的嘲諷耳語,以及想到要分組就開始胃痛的時刻。倘若你是當事人,這本書會讓你明白,你並不孤單,校園曾是個修羅場,但你活了下來,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傷痛埋在心裡。
「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可以分享我的自身經歷,然後陪你們一起哭。」
這是某位成員的訪談感想。
當那些不被理解的傷痛得到了認同,就能產生力量,這個過程,正是療傷的起手。如果有個場合,能讓你放心地展示自己的傷口,確認自己並不孤單,那麼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繼續往下翻頁。
坦白說,我很高興野人文化出版了這本書,一直以來,野人的心理相關書籍多以案例實錄為主,在工具書當道的時代,這類書就像生活的切片,深得我心,畢竟與其站在高處指點,不如走進現場體驗。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不強迫分享,但若能順手分享更感謝),就有機會得到《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當年那些加害者們》這本霸凌倖存實錄。感謝 野人文化 贊助贈書三本,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每位讀者放心展示自己的傷口。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若你只想單純抒發感想,不參加抽獎,小劇場也非常歡迎你留言。
※ 留言格式:謝謝你,讓我的人生過得不孤單(並於句末tag一至兩位好友,感謝他們的陪伴),若有其它關於校園生活的感想,也歡迎分享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三人,共贈書三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10/4(日)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10/6(二)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新增5境外移入個案,4人為珊瑚公主號郵輪旅客;台灣病例分析:5.7%為無症狀、7.5%為重症;財政部宣布,所得稅申報全面延至6月底】
台灣今(13)日新增5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皆為境外移入,其中4例為郵輪珊瑚公主號旅客,全國累計案例已達到393例,確診中71%輕症、5.7%為無症狀者;因應疫情影響,財政部宣布,綜所稅、營所稅申報,全面延長至6月底。
日前有家長反應,家裡有小男孩怕被嘲笑,不肯戴粉紅色口罩上學。今日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列席人員,全數戴上粉紅口罩,特別在記者會開始前,列隊供媒體拍攝,意圖打破口罩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
■第4艘出現疫情的「公主系列郵輪」,返台7人、5人有症狀、4人已確診
台灣今日新增5例COVID-19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3女2男,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其中4人為珊瑚公主號郵輪旅客(案389至392)、1人(案393)為案384家人。
珊瑚公主號共載有1,898人(1,020名旅客及878名船員),4月3日就傳出有確診案例,該郵輪是公主遊輪公司旗下第四艘載到確診病例的郵輪,前三艘分別為鑽石公主號、至尊公主號、紅寶石公主號。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案389、390、391、392與另3名親友,共7人於2月15日至美國、祕魯、玻利維亞、巴西及智利等地旅遊,並於3月5日從智利登上珊瑚公主號郵輪,該郵輪原定3月19日於阿根廷結束旅程,但由於阿根廷等多國封鎖邊境導致郵輪無法停泊,該郵輪在海上漂流多日,並於4月4日上午停靠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港,當時船上已有12名旅客及10名船員確診感染,其中3名旅客死亡。
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於4月7日接獲外交部告知,該郵輪上有7名我國籍旅客將搭乘郵輪公司安排的包機至英國後,轉乘我國籍航班返台。為求慎重,指揮中心隨即連繫民航局、移民署、疾管署及航空公司等單位針對7人執行相關檢疫措施,包括:搭機時全程戴口罩、機上座位適當區隔,即前後兩排不安排其他乘客、入境時無論有無症狀均予以採檢,並送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這7人於4月11日入境時,5人聲明有疑似症狀,其中4人檢驗確診已住院隔離,3人檢驗陰性、持續集中檢疫,將二採,並於解除隔離前再次採檢確認。
先前針對鑽石公主號檢疫作業,指揮中心不但特別將該船列為感染區,並於專機接回國人旅客前詳細對外說明檢疫進度,這次珊瑚公主號卻是在國人返台並檢驗確診後,才對外公布資訊,為何程序有所不同?陳時中回應,鑽石公主號是第一艘出現確診案例的郵輪,受到外界關注,也建立起郵輪的檢疫流程。郵輪因為密閉空間跟在海上長時間接觸,旅客的風險仍很高,未來若有其他郵輪旅客返台,也會繼續採用這樣的檢疫方式。
至於現在還有約40艘郵輪、13萬人在海上無法靠岸,是否能掌握當中有多少國人?陳時中表示,雖然旅客的家屬也會來通報,這方面人數仍不太容易掌握,外交部會再持續積極聯繫。
■60多歲婦在美感染、先生早一步返台亦確診,但排除兩人為家庭群聚
今日新增另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為旅居美國長達30年的本國籍60多歲女性(案393),在3月29日出現咳嗽有痰,4月1日出現腹瀉,4月11日入境時因有症狀,自機場後送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其70多歲的先生(案384)已先於4月10日返國,並在4月11日確診,兩人均曾在美國接觸過確診個案。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該60多歲女性曾透過先生通知可能搭乘4月10日的班機返台,但因班機取消,又改成11日,才會發生航空公司後來才得知註記的問題。
至於該女性是否被先生傳染?莊人祥指出,夫妻兩人自2月底就未曾接觸,但在美國都曾與當地一名確診個案一同工作過,研判是在當時所感染,並非由先生傳給妻子。
■台灣確診個案,71%輕症、7.5%重症,女性比例稍高於男性
台灣迄今已有393確診COVID-19病例,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張上淳就目前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女性有205位(52.8%)、男性有183位(47.2%);確診者年齡介於4-88歲之間,中位數則為32.5歲,根據過去資料,年齡中位數每日都約在32-33歲之間。
張上淳指出,383例確診病患中有6例死亡;114例解除隔離(包含100多例出院,數例解隔離等待出院);12例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照護中。若以WHO嚴重程度來分類,有278例(71%)屬無併發症的輕症;81例(21%)有輕度肺炎;嚴重到呼吸衰竭者則有29例(含死亡病例),佔7.5%。
張上淳說明,目前無症狀感染者共有22例,佔全部個案的5.7%,且無症狀感染者感染的原因絕大多數都屬「家族之間的密切接觸」。他也強調,確診病患的病程每日都在變化,像是無症狀變輕症等細節,無法馬上做更新,但病患在解隔離時都會再次檢視他們的病程狀況,根據最後所蒐集到的完整數據作出調整。
最後,陳時中也承諾,為了方便外界掌握病程走向,未來將定期於每週公佈確診者相關分析報告,供外界參考。
■綜所稅、營所稅申報,全面延長至6月底
另外,隨著報稅季節來臨,每年約會湧入630萬人到國稅局臨櫃報稅,可能影響防疫。今早立法院財政委員上,立委吳秉叡質就此質詢財政部長蘇建榮,蘇建榮回應,經過評估,上周已經向向行政院蘇貞昌報告、並已同意綜所稅、營所稅申報通案延長到6月30日。
考量防疫,蘇建榮也呼籲,屆時希望納稅義務人盡量透過網路申報,若要到臨櫃申報或查詢,各地國稅局也會有防疫措施,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疫情因報稅結果有變動。
財政部之前已經公布防疫假給薪可以加倍扣抵、從寬認定收入減少等稅務紓困措施,而所得稅繳納部分原本僅限有居家檢疫、隔離或確診接受治療的民眾,目前確定將全面延長繳納到6月底。
■153名「類包機」湖北返台者,今晨結束14天隔離
海基會於3月29、30日洽請華航安排兩架次自上海回台的「類包機」,接回367名滯留湖北國人。3月29日返台的153名旅客均採檢陰性,今天清晨結束14天的集中隔離檢疫返家。
部分旅客透過錄影、手寫信傳達終於能回家與家人相聚的喜悅,並感謝過程中所有協助他們的人員以及辛苦的醫護。一名男子透過影片表示:「希望每個在大陸的台灣人、或在台灣的台灣人都不要批評攻擊在湖北的台灣人,因為他們有家庭或事業在那邊,」他也謝謝海基會以及湖北武漢台胞返鄉後援會,希望下一趟類包機平安帶滯留者回家。(文/林雨佑、曹馥年;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攝影/陳曉威、余志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https://bit.ly/2V4612r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 在 「性別影響評估」 看見性別、回應性別『解答』 - 21點情報網 的相關結果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解答 · 性別主流化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策略,以性別平等為最終目標。 · 實施性別影響評估是為了譴責已存在的不平等 ... ... <看更多>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 在 性別影響評估檢視表評估重點及操作方法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的相關結果
性別影響評估 (Gender Impact Assessment,簡稱GIA),. 是落實性別主流化的工具之一,目的在促使政策制定者更能. 清楚掌握男女不同處境,並設定預期的結果,使性別落差 ... ... <看更多>
性別影響評估看見性別回應性別 在 性別影響評估」 看見性別、回應性別《解答 -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的相關結果
性別影響評估 「回應性別需求與落差」之作法為:針對本計畫之性別議題,訂定性別目標、執行策略及編列相關預算。 v,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