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得這麼猛,除了好好宅在家,配合防疫政策,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給醫護添麻煩之外,我還想再多做點什麼。
目前這波疫情三級警戒以及各級學校的停課要延長至6月14日,教師、學生和家長,其實各有各的考驗和辛苦,線上教學有許多不容易克服之處,三方各有壓力。我想針對108課綱的19大議題,粗略以幼兒園、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國中、高中六個年段,各自推薦一本繪本,總共有114本。
我並不是主張繪本比既有的課程更好,但是在此非常時期,可以提供老師們設計課程時多一個延伸思考的可能,或者,僅僅是以故事或美書當作調劑也很好。未必得要設計學習單,可以單純與學生分享。當然,若能與目前的課程內容有所連結,應該會很有意思,相信以老師們的教學經驗與創意,一定可以找到合適的連結點。
19大議題有: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能源教育、家庭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安全教育、防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素養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雖然大致分為六個年段,但老師們也可試著都與孩子們讀,好的作品時常可以超越年齡的分界。若是稍有深度的作品,教師也可先行閱讀、消化後,再以適合的方式與孩子們線上共讀。
書單請見:
https://reurl.cc/j870O2
歡迎多多分享!也請各位多保重健康,願大家平安。
* 為了推廣好書,也方便讀者購書,歡迎各網路書店轉載,或於自家網站上依據此推薦書店建立專頁,不需支付轉載費,僅需標註來處。非以書籍為主要經營內容的電商平台,不在此列,還請諒解。
性別平等學習單低年級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孩子做自己》
「李醫師,妳自己又不是同性戀,為什麼為同志平權,如此聲嘶力竭,像賣命一樣啊?!」
是的,我從有記憶力以來,就愛男生。
幼兒園時,有心儀的男同學,小學低年級時,中年級時,到高年級,通通都有不同的暗戀男對象。
到國中更是,差點真的交起男朋友了,就差那麼一點:)
我從小就很清楚自己的性傾向,不需要人教。
將心比心,我瞭解同性戀的朋友亦如此。
但是,因為我自己是異性戀,從來不曾想過,也完全不瞭解什麼是同性戀。
是長大到大學,接觸到同性戀的朋友,才知道他們從兒時開始的痛苦難言。週圍完全被異性戀的圖書,文字,影片,照片,圖像,語言……所包圍,這個社會好像完全看不到他們,他們像被消失了般。
大家都知道我為孩子發聲,
為因為不服從大人指令,不符合大人營造的主流社會需求,被認為頭腦有病的孩子發聲,
為被壓抑權力,無法為自己辯解的孩子發聲。
我的價值觀,始終如一,從一而終。
這樣的價值觀,放到性別平權上,道理是一樣的。
我一向認為「神經多樣性」,一如「性別多樣性」。
叛逆、好動、無法安靜的孩子,他的腦部一定和聽話的、安靜的孩子不同。
一如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腦部一定也有不同。只是人類還未精準地找出不同的主要因子是什麼而已。
營造一個各種面貌的孩子,都能適得其所的成長環境,構思各種孩子都可學習的教學模式,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亮點,有不同的需求,而不是硬要把不同的孩子,都塑造成同一個模子,要能放進模子裡的孩子,才是正常,放不進去的,便是不正常。
當環境與制度,甚至法律,這些「人造」的因素,都能調整為同性戀與異性戀同樣適用時,同性戀與異性戀都一樣正常。
但是,人類有排他性。
尤其對和自己不同的人,因為不瞭解,而會有防備心,甚至排斥或歧視。
偏偏這個社會大部分的人是異性戀,再加上某些信仰對同性戀的曲解(那個年代,不懂性傾向啊!),排斥更是激烈。
唯有透過虛心瞭解,在還沒有被餵食歧視的毒液前,從小扎根,讓孩子認識同性戀是什麼。如此自然,如同孩子在看「冰雪奇緣」,如同我們在說著「安徒生童話」。透過認識,才能減少誤解,而進一步互相尊重與接納。
不要像那些拒絕瞭解同性戀(或者該說害怕認識同性戀?)、誤解同性戀,而在媒體上胡說八道胡言亂語散播謠言的反同大人一樣荒謬可笑。
我們這一代,正在進行一場爭取人類之間平等的寧靜革命。為少數人發聲,學習尊重與接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這是邁向文明社會必經的過程。我們的上一代沒法做,輪到我們這一代來做,不要再等了!再耽擱下去,會有更多受創的孩子,更多扭曲的生命。
已經太多了!真的夠多了!
為了讓大部分是異性戀的孩子瞭解同性戀,同時學會尊重與接納;為了讓同性戀的孩子,瞭解自己很正常,可以自在的做自己,請從小就讓孩子認識同性戀,而透過繪本,對詞窮的大人而言,是最容易的方式。
無論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都很正常,既然正常,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地給孩子閱讀?那些「不願意改變,堅持同性戀不正常」的大人,是在害怕什麼?要鬧到什麼時候啦!
冰島的前總理是女同性戀,還與她的女伴侶結婚了!依照反同家長團體的說法,這個女總理結婚的消息,是不是不能在媒體公開放送,是不是要在老師指導說明之下,才能播放這則新聞呢?
還有盧森堡男同志總理結婚,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與他的男朋友結婚……這些新聞,是不是通通不應該讓孩子看到!?否則,男孩子們看了,會到教育部前,向男教育部長求婚?!
是不是荒謬至極的推論?!
這些拒絕瞭解同性戀的大人,才更是需要好好上性別平權課程的人啊!
如果,你讀到這裡了,一直點頭認同,再告訴大家一個消息。
同樣的邏輯,請瞭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腦袋,不同的處境,不同的性格特質,不同的行為表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因為瞭解,才會減少誤解,才能談到尊重與接納。
記不記得,幾年前,我曾經帶著一部影片「布拉姆的異想世界」,南台灣走透透?
我門診次數一減少,就覺得該再做些什麼(這個人,正事不做,老是愛搞怪……)。
我拜託電影公司,讓我再帶另一部電影「她不怪,她是我妹妹」走唱南台灣。
電影公司願意給我放映十場的額度,不過要付版權費用,只是便宜許多。
即日起,開放登記,請私訊我。
片名:她不怪,她是我妹妹。
片長:115分鐘。
地點:從我診所開車一個小時能到的地方。
費用:一千元(包括映後座談)。
名額:十個單位。
這部影片談的是一位被診斷衝動型過動,對立反抗性情緒障礙的孩子,如何被誤解,家人如何使她行為更糟糕,而另一位家人,如何幫助她,重新建立自我。
性別平等學習單低年級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的教育不是政治操作的工具
#拒絕統派黑手深入校園
#性別平等教育是愛與尊重
#教育部應給家長更多資源一起共讀
今天早上極端統派團體「全民拔菜總部」,到教育部前抗議 #國民中小學新生贈書與閲讀推廣計畫 所推薦的繪本: #國王與國王 。之前網路上也出現退回 #蝴蝶朵朵 的聲音。
這個推廣計畫是一個推動孩子建立閱讀好習慣、推廣親子共讀的好計畫,居然淪為這種團體政治操作的工具,實在令人相當憤怒且遺憾!
記者會中,一位自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脫口說出:[同志就像這樣生出一堆智障。]如此歧視、仇恨、不堪的話語,出現在2020年的台灣社會。
我不知道這樣的家長到底在仇恨甚麼,我覺得他需要幫助,因為已經沒了人性。
#國民中小學新生贈書與閲讀推廣計畫
根據我向教育部的持續了解,這個新生閲讀推廣計畫從2014年開始執行,所推薦贈送的都是 #近五年曾獲國內外出版獎項 以及 #適合國小新生閱讀 的優質圖書,且都經過專家學者謹慎評選。
今年的100本好書不僅涵蓋自然科學、社會、本土語言、藝術與人文等領域,更包含生涯發展教育、環境教育、人權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等議題,對於學生及家長來說,不只幫助閱讀,更 #增加親子學習成長的多元空間。
這次被政治操作的《國王與國王》,在文化部的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中說明適合閱讀年齡是 #學齡前與小學低年級,特色包括:
❤愛無界限,理解差異,尊重不同。
❤愛的意義,瞭解愛不能勉強,更不是控制。
❤情感教育,讓孩子了解感情受挫可以怎麼處理。
❤顛覆傳統童話框架,擴大孩子包容心與視野想像。
❤畫風輕快內容幽默簡單,是孩子初步接觸多元文化的 #首選繪本。
另一本同樣是被操作攻擊的圖書《蝴蝶朵朵》,是長期關注兒童權益的童書作家幸佳慧的最後一本作品,去年獲得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帶動了台灣一波兒童性侵害防治運動,許多家長求知若渴,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知識,保護孩子,也教孩子保護自己。
對孩子這麼重要的兩本書,卻在某些惡意的政治操作下,被犧牲。就我所知已經有新北市和花蓮縣國小退書。
我誠懇的呼籲新北市與花蓮縣的教育局,作為教育的主管機關,退書絕對不是溝通的方式。若是家長有擔心,有害怕,這是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負起責任,跟家長溝通,說明教育理念的時刻。
#34歲以上的成人幾乎沒有受過性別平等教育
#教育部送書推廣親子共讀也要給家長資源
#家長瞭解才能好好陪孩子讀繪本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年才開始施行,因此現在34歲以上的成年人在求學歷程中幾乎沒有學習過性別平等教育。我想這可能是家長們對這兩本繪本會感到擔憂或不知怎麼跟孩子共讀的原因。
時代在變遷,不只性別,還有人權、環境、資訊、海洋等,對家長們來說可能都是新議題。
#孩子們學的
#家長們也能一起瞭解
#真正的親子共讀
所以我在跟教育部和國教署溝通瞭解本案時,特別重視的是,推廣閱讀「不是送書就好」,需要搭配提供家長們 #相關資訊與教案,甚至是特別給家長們的 #增能課程。這部分教育部目前做的不夠好,後續我將繼續監督教育部儘快釋出相關資訊。
#更多認識不再恐懼
#拒絕政治操作
#還給孩子幸福平等的未來
----------
有些人可能對這個今天抗議的「全民拔菜總部」不太了解,所以在最後稍微補充,希望大家不要被這類統派團體操作,因此誤解犧牲孩子的教育。
全民拔「菜」總部 選手村舉五星旗抗議
https://video.udn.com/news/739611
國慶晚會抗議 「拔菜總部」高喊祖國是中國https://features.ltn.com.tw/spring/article/2020/breakingnews/2217835
【突襲片】政治人物高風險 歷任總統潑漆、踹臀、丟鞋都遇過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180401/AMD2B6B3IJN3H7ANAAM6BHL3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