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先練習疼惜自己吧
專門研究「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理論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發現,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他人的關懷,比如同情和幫助他人的行為之間,兩者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善於對他人展現慈悲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對自己也展現慈悲。
與之相對應的是,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常常會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在他們大腦中似乎一直存在一個尖銳的、消極的、指責自己的聲音。就像前面提到那位女同學一樣,習慣用負面方式激勵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習慣告訴自己:「連這麼愚蠢的問題我都會犯,我就是個魯蛇(loser),一個失敗者。」他們總是透過讓自己討厭當下的自己,來敦促自己改變,獲得改變的動力。
相反的,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能夠做到自我慈悲的人,通常他們在三個方面做得特別好:
⑴發自內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外在。
我們身邊或許就有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顏值不高,或者身材不好,但他們依然喜歡自己的樣子。
⑵面對負評能夠保護自己。
即使被說長得不好看或不夠聰明,他們在收到這些負面評價時,不會因此陷入情緒低谷,更不會苛責自己。
⑶能感受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們也擁有能夠承認、欣賞、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於自己懷有積極的想法和樂觀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他和真實自我的關係將變得更融洽,既不會自欺欺人地放縱自己,放棄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會透過自我苛責,去傷害或攻擊自己,消耗內在的情緒資源。像這種人即使感到煩惱焦慮,也不會陷入自我懷疑。
那麼,這種自我關懷的能力能夠訓練出來嗎?可以,下面同樣提供兩個方法,大家有機會不妨多練習,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 故事思維,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第一個方法是想像自己是個編劇,為困擾自己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
當你開始自責,批評自己的時候,試著把你正經歷的事情想成一個故事片段,比如你現在是故事的主角,正為屢次減肥失敗而埋怨自己。然後試著為你的故事換一個主角,例如換成有粉紅豬暱稱的女演員鍾欣凌,或是你身邊任何一個胖一點的朋友。接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是我,面對這一切,會怎麼做呢?
當你將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變成一個劇本,並把主角進行替換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抽身出來,從參與其中的演員變成了鏡頭之外的旁觀者,從被動演繹變成提高維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所謂「演員心態」,就是你自己參與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正在為不如意的事情自我批評,而由於身處其中,你無法剝離情緒和事實本身。但換成「觀眾心態」就不一樣了,它讓你處在局外,重新看待困擾你的這件事,這時你能夠以朋友或陌生人的視角,去關懷正在經歷困擾的那個人。
繼續以減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故事主角換成鍾欣凌,她正因為減肥失敗而難過,甚至懲罰自己。站在「觀眾心態」的視角上,你會不會安慰她:「妳胖得很好看,不用再減了,也不必為此難過,我們喜歡胖乎乎的妳。」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往往是不會愛自己,但對朋友、陌生人能夠產生共情或關懷,而變身成為編劇,把困擾你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利用的正是這一點。想像正在經歷這件事的,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敬重的人,你就會像關心朋友那樣來關心自己了。
■ 無條件接納自己
第一個方法是用換位思考和共情的方式,讓你試著體貼自己。如果說這是一種權宜之計,第二個方法則是讓你徹底放下自我評價,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按照心理學家艾里斯的說法,無條件接納自己意味著:不管你是否做出了聰明、正確或有能力的表現,不管其他人是否認可、尊重或喜愛你,你完全的、無條件的接納自己。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堅強還是軟弱,是勇敢還是膽怯,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接納自己的全部。
但是我們從小都被要求要追求成功,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往往無法接受自己膽小、軟弱、不夠聰明的一面。正因為如此,要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其實很難。所以我將會給你一個藥箱,裡面備有兩味藥,希望能幫助你在評價指責自己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抱一抱自己,接納自己。
#第一味藥 叫做「與自我批判爭辯」
當你的腦海中一閃現這個念頭——比如被偷偷暗戀的對象拒絕了,你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就要立刻打住!在這個念頭從腦際閃過時,你需要為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不是的,他拒絕我,可能是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
「或者是他還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
「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緣分還沒到。」
這幾句話提到的性格不合適、認識不夠深入、緣分沒到,都是一種自我爭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能夠有效降低內心受傷的可能性,停止負面的自我評價的聲音,從攻擊批判自己中跳出來。
#第二味藥 叫做「恢復自我價值,發現自己身上的亮點」
延續前面所舉的例子,「被暗戀對象拒絕這件事,雖然讓我感覺很難受,但這並不意味我是一個糟糕的人。」不要根據他人的意見和評判,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對於「我」這個整體做出定義,去發現自己閃光的一面。
你可以這樣想:雖然他拒絕了我,但我條件並不差呀,儘管長得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美女,但我性格溫柔,廚藝精湛,也很會體貼人,身邊還有那麼多喜歡我的朋友。而且和不對的人早一點結束,表示離對的人又更近一步,收拾好心情,準備迎接下一份情感的到來吧。
自我價值感在恢復自己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亮點,對自己充滿自信,也就更容易擁抱自己,接納自己。
…
心理學 小科普
雖然這裡提到要採用觀眾心態,但有時做個稱職的演員也好。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當事人,正照著腳本演出,但實際上根本心不在焉,被其他事情困住,沒有扮演好演員的角色,使得其他演員也都受到影響,這是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過程。而除了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也可以透過心理劇,假裝當個稱職的演員,對於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也有幫助。即便心理劇是依據別人給的腳本,或是自己杜撰產生的腳本,都有助於檢視自己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你做出的反應會引發什麼效益。所以,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生活情境,撰寫不同的腳本,並且當個稱職演員來預演不同的版本,或許也會對你有所啟發。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獨處的時候,如果能處在自我慈悲的狀態,那對自己是莫大的滋養。
用我的說法是,這才真正回到了家,一個可以遮蔽風雨感到安全的家。這世上能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也只有自己了,能走到這個階段,就會看到不斷尋求被他人所愛,是我們通往幸福的最終幻象。
祝願您,能看見自己的亮點,懂得欣賞自己的耀眼!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邦尼幫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加入邦尼頻道會員計畫:https://www.youtube.com/c/isbonny/join (#你的恐龍會隨著你的會員等級一起成長哦!) ------ 帶來第一手 Sony Xperia XZ2 Premium 的沒有開箱短評測實測, XZ2P 搭載的是Motion Eye Dual 1...
「思銳鏡頭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邦尼幫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心得] Moment & 思銳手機鏡頭開箱上手影片-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SIRUI思銳50mmF1.8鏡頭評測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Sirui 35mm F1.8 Anamorphic 思銳變形電影鏡頭評測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電影感就是這樣來的!思銳Sirui 35mm F1.8 1.33X 上手評測 ...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视频】思锐35mm f1.8 1.33X变形镜头上手体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科技狗3C Dog - 【開箱】 Moment & SIRUI 思銳手機鏡頭與 ... 的評價
- 關於思銳鏡頭評價 在 Re: [問題] 腳架挑選 - PTT評價 的評價
思銳鏡頭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已經數不清去年推薦《伏魔殿》幾次了。非常驚喜這部片目前獲得機會進軍戲院進行商業映演(導演王逸帆的另一部獲得金馬獎提名短片《洞兩洞六》也同時上映)。雖然許多影迷得知是短片,多少會卻步,但我還是要強調,這部作品完全不會輸給近年各位看過的所有台灣電影長片,其原創性與爆發力令人瞠目結舌,保證是你沒看過的電影類型,絕對值得進戲院觀賞。
.
以下節錄一些過去我撰文推薦的內容,供各位參考:
▅▅▅▅▅▅▅▅▅▅▅▅▅▅▅▅▅▅▅
●
●
「短片《伏魔殿》以描述不願再當乩身的太保逃出伏魔殿,與同為魔君轉世的阿輕大鬧凡間。王逸帆延續了過往對暴力的卡通化呈現,並以紊亂的剪輯與配樂撕裂觀眾的感官。但看似難以釐清與理解的躁狂視聽形式,竟又能與故事內核的輪迴轉世之題巧妙契合。現在的台灣新銳導演,沒幾個人比王逸帆更天才。」
.
全文連結: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54/4899926
〈桃園電影節競賽意義何在?別具一格的「台灣獎」入圍作品〉
▅▅▅▅▅▅▅▅▅▅▅▅▅▅▅▅▅▅▅
●
●
「作品迴響褒貶不一的王逸帆,今年以長片《逃出立法院》與短片《伏魔殿》兩部作品問鼎金馬獎。之所以獲得兩極評價,主要是因為他的敘事路數堪稱前所未見、特立獨行。前者關於殭屍大鬧立法院,後者是轉世魔君大鬧人間,兩部片都有大量血漿,且剪輯快得令人難以喘息。他的作品顯然不是金馬獎的菜,但中國大陸與香港或許都可以出現《孤味》或《怪胎》,只有台灣能誕生《逃出立法院》與短片《伏魔殿》,它的選材自由、敘事自由、表現自由,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你不可能看不見它,王逸帆如果未來不打算走進主流敘事,或許還能以Cult導演自居。」
.
全文連結: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897
〈2020金馬獎總評:金馬獎航向何方?〉
▅▅▅▅▅▅▅▅▅▅▅▅▅▅▅▅▅▅▅
●
●
「同樣二度提名的王逸帆以《伏魔殿》則是他的才氣集大成之作,以極速的剪輯風格與狂放的手持攝影、超寫實的血腥動作戲為基調,拍出了一部台灣影史前所未見的奇作。
.
劇中,魔君轉世的太保與阿輕為了逃避承擔罪孽的命運,展開了追逐與殺戮。過程中鮮血四濺,斷肢橫飛,有些人看了過癮,有些人看了作噁想吐,但既然故事是在如此玄妙的宗教/神怪世界觀之下展開,道德不該作為影片的考量要件,理應客觀看待導演所欲達到的意圖是否有被完整地呈現。
.
有許多觀念保守的電影人批評《伏魔殿》太過挑釁與炫技,但我個人只在乎這部作品的情節是否適合在這個體裁之下用使用這個方式來表達。就此來看,這部片的確就是該被這麼拍,而王逸帆做到了最極致。
.
《伏魔殿》今年影展運不順,首先在台北電影獎失去角逐最佳短片的機會,後來更被高雄電影節直接排拒在外。雖不知評審考量具體原因,但確實可以想像如此狂野的敘事、鏡頭語言與故事情節,恐怕遠遠超過大多數資深評審的底線。它容易是那種有人極愛、有人極厭惡的作品,而重視討論的評審團制度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折衷的結果,像這樣的作品,能入圍已經非常難得,拿獎是難以想像的事。」
.
全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953350748100982&id=598582783577802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短片):新人輩出,生死血戰〉
▅▅▅▅▅▅▅▅▅▅▅▅▅▅▅▅▅▅▅
●
●
「賈樟柯曾說過一個自己拜訪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故事。他發現老馬丁手邊有一些年輕人寄給他的作品,他肅然起敬,說他都已經這麼資深,還願意提攜後進。老馬丁卻不以為然,他說自己才要感謝這些新導演,因為他們讓他知道年輕的電影屬於什麼樣的面貌。
.
《伏魔殿》就是那個屬於新世代的作品,王逸帆以自己獨特的創作語言,結合台灣民俗傳說,以極速節奏的暴力場面,創造了一個兀自獨立的世界觀。然而,本片國內影展運不順,即便入圍也遭到冷落,這是因為許多評審將它當作異類,我倒希望當評審能跳脫出既定的客觀角度去思索這部電影,因為它很可能代表的將是新世代的電影樣貌。」
.
全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094578013978254&id=598582783577802
〈無影無蹤:2020十大華語片〉
▅▅▅▅▅▅▅▅▅▅▅▅▅▅▅▅▅▅▅
.
.
(圖為《伏魔殿》劇照。)
#伏魔殿 #王逸帆 #金馬獎 鳴人堂 放映週報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思銳鏡頭評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思銳鏡頭評價 在 邦尼幫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即加入邦尼頻道會員計畫:https://www.youtube.com/c/isbonny/join
(#你的恐龍會隨著你的會員等級一起成長哦!)
------ 帶來第一手 Sony Xperia XZ2 Premium 的沒有開箱短評測實測, XZ2P 搭載的是Motion Eye Dual 1900萬彩色+1200萬黑白的雙鏡頭模組,f1.6的SONY黑白鏡頭擷取影像的亮度、對比等資訊以及f1.8的彩色鏡頭擷取色彩訊息,並透過AUBE影像處理晶片處理兩者的相片訊息讓相片的無論是在色彩、亮度、對比度、銳化等後續圖像處理表現能夠更細膩也還原真實。號稱手機界最高感光的 ISO 12800 4K HDR 錄影功能,以及ISO 51200的拍照功能。Sony Xperia XZ2 Premium 短評測,除了告訴你 XZ2P 外觀設計、Motion Eye Dual、SnapDragon 845 實測、評價、推薦、值不值得買。
#3C就來問邦尼快加LINE有驚喜唷!
你訂閱了這麼多頻道,就是少了一個幫你評測幫你了解科技生活的科技頻道,立即訂閱「邦尼幫你」吧!
#邦尼評測:超深入 3C 科技使用體驗
#邦尼LOOK:3C 科技產品開箱快速動手玩
#邦尼NEWS:屬於你的好康、科技快報
#邦尼LIFE:屬於邦尼幫你團隊的私密生活玩樂
#邦尼TALK:有內容的聊聊科技資訊吧!
訂閱邦尼幫你:https://lnk.pics/isbonnyYT
邦尼幫你 FB:https://www.fb.me/isbonny
邦尼幫你 IG:https://www.instagram.com/isbonny/
邦尼Line官方帳號:@isbonny(http://line.me/ti/p/%40isbonny )
邦尼信箱:service@iwaishin.com
邦尼評測(產品合作):me@iwaishin.com
快來找我們玩!!!!
本期卡濕:
露點的:Sony Xperia XZ2 Premium
主謀(製作人):邦尼
內容創作:歐登 / 威信
麥聲人:歐登
色影師:驢子
剪接 / 後期:驢子
內容夥伴:IWAISHIN 愛威信 3C 科技生活
特別感謝:Sony Mobile Taiwan 以及每一個看影片的「你」
我們是邦尼幫你:
以「邦尼幫你」為出發點,秉持著「科技很間單,新奇可以好好玩」的初衷,以更多實境使用場景及戲劇內容豐富以往艱澀難懂的科技資訊,回歸消費者角度思考產品價值,並以「幫你玩、幫你測、幫你試」等實測內容給予產品評價,此外更期許能夠成為「更貼近消費者觀點」的內容創作者及具有媒體影響力的科技內容創造團隊。
內容夥伴:愛威信 3C 科技生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fRqcu1FN6o/hqdefault.jpg)
思銳鏡頭評價 在 SIRUI思銳50mmF1.8鏡頭評測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在某天工作室早晨,收到沉甸甸的箱子打開一看: 「什麼啊,不是吃的」拆開仔細看,咦! 是 鏡頭 O_O,看起來不像一般使用的拍照 鏡頭 回想從開始拿單反拍攝 ... ... <看更多>
思銳鏡頭評價 在 Sirui 35mm F1.8 Anamorphic 思銳變形電影鏡頭評測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從沒想過幸福能來得如此突然而且馬上又來了第二次!你沒看錯,前兩個禮拜才熱切的分享Sirui 50mm F1.8變形電影 鏡頭 今天馬上就為大家端出熱騰騰的35mm ... ... <看更多>
思銳鏡頭評價 在 [心得] Moment & 思銳手機鏡頭開箱上手影片- 看板MobileComm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先前用手機拍照 對外掛鏡頭總報有幾分存疑
覺得著又夾又鎖 既不穩又笨重 不知效果如何
後來跟熱愛手機攝影的朋友聊 參考了一些網友拍出來的作品
才發現這鏡頭還真的是 會用的如虎添翼 不會用的也是氣勢激增
可參考 Mobile01 網友的神照片分享:
https://bit.ly/2xGEJ8F
另外這類搭配鏡頭的保護殼 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的寥寥可數
而本次介紹的雙品牌鏡頭 均可適用於 Moment 保護殼
算是可換鏡不換殼的概念(換手機時就換殼不換鏡)
Moment 不愧是老牌歐美名廠 產品甚至還上到 Google Store 販售
做出來的保護殼就算單純當殼也極具設計感 完全不突兀
就是稍微厚了點 手機會大一圈
至於鏡頭成像如何,就請大家看 Google 相簿了
影片傳送門:
https://youtu.be/UBlbRpEX56Y
===影片內文
因應多變的拍攝場景與需求,預設的手機鏡頭已經無法支應更專業的追求。
我們這次特別針對手機鏡頭知名品牌 Moment ,以及攝影設備知名品牌
SIRUI 思銳,旗下推出的各式手機鏡頭,進行開箱上手。
究竟這樣的拍攝效果如何?這類鏡頭與對應保護殼的做工質感與成像品質,
是否能滿足挑剔的消費者族群?且看看我們本次的影片!
若你也有在使用手機鏡頭 ,歡迎留言跟我們討論心得與感想。
本次開箱的搭配手機為 Samsung Galaxy S9+ ,可以參考我們的開箱上手影片:
** Samsung Galaxy S9 Plus 開箱上手影片:https://youtu.be/tfeF-GQ4woA
==
快速連結目錄:
1. Moment 手機保護殼開箱
2. Moment 鏡頭開箱
3.SIRUI 思銳手機萬能夾開箱
4. SIRUI 思銳手機鏡頭開箱
5. Moment 手機保護殼細部上手
6. 鏡頭與萬用夾安裝使用
7.拍攝照片對照
--
科技小編就是與時俱進 不斷跟新產品追逐的
一條科技狗...
科技狗 3c Dog :
YouTube 頻道:https://bit.ly/3cd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31.2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28146011.A.BD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