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玩電影2》沒有標準的模型才最能代表人心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76383852
《樂高玩電影2》是一部美國動畫喜劇電影,由麥克·米契執導,克里斯·普瑞特、伊莉莎白·班克斯配音,劇情講述在首集《樂高玩電影》艾密特拯救了樂高世界的5年後,地球並沒有因此走向和平,反而因為外星種族高得寶(Duplo)入侵而變得滿目瘡痍,為了拯救自己朋友,並徹底打倒這些破壞人們辛苦建立文明的不速之客,艾密特隻身乘著太空船飛向他從未探訪的遙遠宇宙,不過也因此引發他早在夢中預見的世界危機。
早在2014年《樂高玩電影》推出時,就有耳聞身邊朋友對電影的高度評價,不過自己不知道怎麼搞的,一直以來都對樂高系列興趣缺缺,唯一看過的也只有衝著角色進場的《樂高蝙蝠俠電影》,但也僅因為裡頭大量蝙蝠俠笑點太深得我心而給予正面評價,對其中劇情發展實在是完全無感。因此這次《樂高玩電影2》換成許多陌生角色更讓我擔心無法對故事產生共鳴,所幸在稍嫌混亂的開場之後,故事也逐漸地走上軌道。
儘管再次看到《樂高玩電影2》片中以樂高玩具拼湊的人物、建築與環境覺得相當新鮮,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必須承認電影前半段是有些無趣乏味,一艘來路不明的飛船就這樣把五個人送到表面歡樂,但感覺非常邪惡的星球,之後再由一位本該為英雄,卻被同伴看不起的主角艾密特展開一連串救援行動,其中太多莫名其妙的橋段與名詞,對連片中主要角色都十分不熟悉的我來說,雖然勉強能跟上故事,但依舊對其中劇情進展與角色關係感到一頭霧水。
或許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但扣除這些缺陷,《樂高玩電影2》也完全足以打動人心,它表面看似是一位體弱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卻在片中以種種巧思呈現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事件。電影不僅以角色的心境轉變講述我們成長過程都可能因為社會壓力而失去原本的初衷,更在片尾才透過前段就隱約出現的小細節,把故事從一個「樂高世界」抬升至現實生活中的一對兄妹,有著相同興趣卻因為個性、喜好的不同而引發彼此衝突,再經由故事的推動引出整個故事的核心價值,並促成兩人的成長與和解。
《樂高玩電影2》就好像倒吃甘蔗一樣,經過大半篇幅的鋪陳之後,利用「戲裡」、「戲外」角色本身的心境轉變,豁然開朗地讓觀眾在「兩個世界」之間清楚感受到電影具備的魔力與由內而外散發的美好。在小時候,我們總想早日成為思想成熟、能獨當一面的大人,但長大後卻開始懷念起自己年幼時的樂天與單純,漸漸忘記最根本的目標,也容易把事物往「大人」的複雜角度思考。
就如同片中反派不斷提及是「你們先的」,每個人都認為她指的是「我們先發起攻擊的」,沒想到最終竟然是「我們先釋出善意」。《樂高玩電影2》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不過成長不代表必須放棄原先的自己,片中哥哥角色因為嫌年幼的妹妹變得厭煩而選擇不與她接觸,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妹妹一直都是那個妹妹,反而是自己變了。從前送給妹妹的那顆愛心,只被她當作是哥哥送的一個玩具,如今妹妹明白其中的含意,多次想帶著哥哥最喜歡的角色來到自己創造的世界,卻被他當成是無止盡的破壞。
哥哥既是「艾密特」也是「雷斯」,一個在洗衣機下被遺忘而決定引導世界走向毀滅,另一個則因為外星人的騷擾而決定主動攻擊,但他們都忘了自己曾經送出的禮物,忘了自己曾經給予的包容與尊重,也忘了自己不是只有獨自一人。成長不是只有自認變得成熟,也是一個學習接受的過程,就因為已經脫離妹妹那個階段,才更應該以哥哥的身分、更多元的角度,帶領妹妹像片中角色「美漢將軍」一樣,在脫下頭盔之後重新認識這個廣闊的世界。
整體而言,《樂高玩電影2》利用熟悉片中角色就知道的笑點來為整部片增添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橋段,就算扣除主線故事還是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不論是片中模型的精細程度、樂高上的指紋,甚至是呈現出踩到樂高那痛不欲生的感受,我想都能感受到編導的用心。然而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正是成功透過「樂高」連結玩具與人類兩個世界,我們在拼湊每個模型的同時,更包含對於自身的期許與想像,電影就如同《玩具總動員》般在歡樂中也充滿深刻寓意,好像真該找機會補第一集了阿。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LEGO
思必瑞特評價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樂高玩電影2》沒有標準的模型才最能代表人心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76383852
《樂高玩電影2》是一部美國動畫喜劇電影,由麥克·米契執導,克里斯·普瑞特、伊莉莎白·班克斯配音,劇情講述在首集《樂高玩電影》艾密特拯救了樂高世界的5年後,地球並沒有因此走向和平,反而因為外星種族高得寶(Duplo)入侵而變得滿目瘡痍,為了拯救自己朋友,並徹底打倒這些破壞人們辛苦建立文明的不速之客,艾密特隻身乘著太空船飛向他從未探訪的遙遠宇宙,不過也因此引發他早在夢中預見的世界危機。
早在2014年《樂高玩電影》推出時,就有耳聞身邊朋友對電影的高度評價,不過自己不知道怎麼搞的,一直以來都對樂高系列興趣缺缺,唯一看過的也只有衝著角色進場的《樂高蝙蝠俠電影》,但也僅因為裡頭大量蝙蝠俠笑點太深得我心而給予正面評價,對其中劇情發展實在是完全無感。因此這次《樂高玩電影2》換成許多陌生角色更讓我擔心無法對故事產生共鳴,所幸在稍嫌混亂的開場之後,故事也逐漸地走上軌道。
儘管再次看到《樂高玩電影2》片中以樂高玩具拼湊的人物、建築與環境覺得相當新鮮,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必須承認電影前半段是有些無趣乏味,一艘來路不明的飛船就這樣把五個人送到表面歡樂,但感覺非常邪惡的星球,之後再由一位本該為英雄,卻被同伴看不起的主角艾密特展開一連串救援行動,其中太多莫名其妙的橋段與名詞,對連片中主要角色都十分不熟悉的我來說,雖然勉強能跟上故事,但依舊對其中劇情進展與角色關係感到一頭霧水。
或許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但扣除這些缺陷,《樂高玩電影2》也完全足以打動人心,它表面看似是一位體弱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卻在片中以種種巧思呈現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事件。電影不僅以角色的心境轉變講述我們成長過程都可能因為社會壓力而失去原本的初衷,更在片尾才透過前段就隱約出現的小細節,把故事從一個「樂高世界」抬升至現實生活中的一對兄妹,有著相同興趣卻因為個性、喜好的不同而引發彼此衝突,再經由故事的推動引出整個故事的核心價值,並促成兩人的成長與和解。
《樂高玩電影2》就好像倒吃甘蔗一樣,經過大半篇幅的鋪陳之後,利用「戲裡」、「戲外」角色本身的心境轉變,豁然開朗地讓觀眾在「兩個世界」之間清楚感受到電影具備的魔力與由內而外散發的美好。在小時候,我們總想早日成為思想成熟、能獨當一面的大人,但長大後卻開始懷念起自己年幼時的樂天與單純,漸漸忘記最根本的目標,也容易把事物往「大人」的複雜角度思考。
就如同片中反派不斷提及是「你們先的」,每個人都認為她指的是「我們先發起攻擊的」,沒想到最終竟然是「我們先釋出善意」。《樂高玩電影2》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不過成長不代表必須放棄原先的自己,片中哥哥角色因為嫌年幼的妹妹變得厭煩而選擇不與她接觸,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妹妹一直都是那個妹妹,反而是自己變了。從前送給妹妹的那顆愛心,只被她當作是哥哥送的一個玩具,如今妹妹明白其中的含意,多次想帶著哥哥最喜歡的角色來到自己創造的世界,卻被他當成是無止盡的破壞。
哥哥既是「艾密特」也是「雷斯」,一個在洗衣機下被遺忘而決定引導世界走向毀滅,另一個則因為外星人的騷擾而決定主動攻擊,但他們都忘了自己曾經送出的禮物,忘了自己曾經給予的包容與尊重,也忘了自己不是只有獨自一人。成長不是只有自認變得成熟,也是一個學習接受的過程,就因為已經脫離妹妹那個階段,才更應該以哥哥的身分、更多元的角度,帶領妹妹像片中角色「美漢將軍」一樣,在脫下頭盔之後重新認識這個廣闊的世界。
整體而言,《樂高玩電影2》利用熟悉片中角色就知道的笑點來為整部片增添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橋段,就算扣除主線故事還是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不論是片中模型的精細程度、樂高上的指紋,甚至是呈現出踩到樂高那痛不欲生的感受,我想都能感受到編導的用心。然而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正是成功透過「樂高」連結玩具與人類兩個世界,我們在拼湊每個模型的同時,更包含對於自身的期許與想像,電影就如同《玩具總動員》般在歡樂中也充滿深刻寓意,好像真該找機會補第一集了阿。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LEGO
思必瑞特評價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理想主義者的輓歌
----
經過十五年劇本乖舛的歷程,環球終於於2015年推出《侏羅紀公園》系列第四部續集《侏羅紀世界》。評價雖然褒貶正反爭論不休,但依舊帶來可觀的票房,也順理成章地讓第五部續集《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誕生。
自從《侏羅紀公園3》以黯淡的票房數字收場後,環球並沒有放棄第四集的發展,但光是劇本階段就拖磨了將近十二年。這些不斷被推翻的劇本,內容大多是著重在前衛的基因實驗上,恐龍已經大為脫離人們認知的形象,變成與人類合體的駭人怪物。但這些劇本太過於瘋狂,因為劇情斷除了孩童單純喜愛恐龍的心,它成為無法闔家觀賞的驚悚科幻片,少了親子關係的連結元素,它會變成少數族群觀賞的類型電影。
但我認為編劇之所以朝這個方向前進,是想要努力抓回原作小說對於基因道德批判的主題。過去兩部續集公園災難類型的架構落於窠臼,再延續老路線,恐怕《侏羅紀公園》這個老招牌將會永遠式微。只是編劇思考的方向有所偏誤,其基因改造的動機無法與現實社會產生連結,宛如某個瘋狂科學家的私人計畫而已。
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的基因改造恐龍「帝王暴龍」,遭到許多偏愛嚴謹古生物學的影迷非議,但與之前十幾年間被推翻無數次的劇本相比,這樣的設定已經合情合理許多,在保守與前衛兩個元素個佔一半的情況下,延伸出新的續集方向,並緊扣當代社會面臨的困境議題,讓恐龍樂園的存在更具真實感。
接續於2018年的《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與《侏羅紀世界》有著密切的銜接,與舊有的三部曲比起來更像是完整的故事,亦讓人期待之後的發展。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部分劇情架構,與1997年的《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相仿,但所要呈現的目的並不一樣。史蒂芬史匹柏加入了環保訴求,但刻意人為製造出來的生物並不符合瀕臨絕種生物的標準,牠們亦不是維持現代完整食物鏈的物種,所以《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的生態保育呼籲顯得牽強,而暴龍入侵勝定牙哥的災難事件,實際上應該更難獲得民意的支持。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藉由火山爆發的危機,製造出議題的急迫性。
保護恐龍成為保育團體的呼籲,但民意與政府機關傾向於讓島上的恐龍滅亡。這樣的劇情設定概括了政治、民生等廣泛的社會影響,遠比《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更能引起基因複製相關道德議題的省思,更凸顯史蒂芬史匹柏續集結局處理的方式很一廂情願。
雖然從三年前的《侏羅紀世界》開始,許多影評批評相隔十五年的劇情沒有新意,但相較於史蒂芬史匹柏過度簡化肉食恐龍攻擊人的動機,《侏羅紀世界》系列對於動物行為有更多的著墨與豐富的假想,《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在恐龍情感的描寫上更有另一層跨越的表現,肉食恐龍終於跳脫殺人機器的模板。若不是新秀導演柯林崔佛洛另闢蹊徑,或許《侏羅紀公園》系列還只能停留在《大白鯊》的模式。真的了無新意嗎?我是對於這樣的批評保持懷疑的態度。
史蒂芬史匹柏的創造功不可沒,但加諸於科林崔佛洛的嚴苛批評太過於欠公允。
若二十五年前的《侏羅紀公園》傳達的是目睹夢想實現的感動,那《侏羅紀世界》系列描述的就是理想主義者面對現實主義的衝擊。繼《侏羅紀世界》裡恐龍公園在各種商業算計裡崩落後,《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則是傳達純粹的善意遭受利用,即便要實踐崇高的人道價值,不免還是要將就於資本主義的現實。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的劇情充分呼應現實成長的失落感,回想當初讓我們驚豔的腕龍,這次亦有出現,最後被吞沒於火山熔岩之中,象徵著我們童年的回憶也埋葬於永遠消失的地方。電影的劇情不單只是懷舊的價值剝削,導演與編劇巧妙地讓觀眾回憶成長過程面對過的殘酷。
這系列走了二十五年,《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的主題終於回到「人」的身上,唯有回到人的身上,主題才能在人類與恐龍兩個不同物種社會行為上開創更多的討論性。這次基因複製技術上的道德爭議,不再僅於恐龍身上打轉,這次的主題設定終於讓觀眾覺得這個爭議與自己息息相關,原來我們的生命定位,與恐龍沒有任何不同。
《侏羅紀世界》系列有一個隱藏主題,就是傳統家庭結構的崩壞。前一集父母即將離異的兄弟,傳達出離婚率成為常態現象的哀愁,《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更傳達基因複製技術甚至讓新生命註定缺乏原生父母的隱憂,引領觀眾深思基因工程背後的爭議性。克里斯普瑞特飾演的歐文葛雷迪,從小飼養與訓練迅猛龍,更讓人省思另一種「家庭」概念的可能性,或許跨物種也能存在著類似家人的親密聯繫。
言盡於此,身為六歲就進電影院體驗《侏羅紀公園》大銀幕的震撼、以及把錄影帶看到壞掉的我來說,《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並沒有毀損我幼時的記憶,我反而覺得柯林崔佛洛為該系列延伸出注入活水,其主題更能與現實世界產生真實的延伸。那個賦予我們夢想的主題樂園覆滅了,但我們必須為了追尋崇高的道德而努力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