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足夠優秀活出自我》
朋友:「為什麼一定要照著別人給的藍圖走,感覺好痛苦、好難受、很憋而且好不自由。」
我回:「如果不舒服就不要啊!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遵守這些規範,讓自己痛苦的是還活在別人的認同感裡面,而要不要從那個框架裡走出來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其實我也是一個蠻沒有規矩的人,就是自己外星生物水瓶座,所以覺得我很跳很沒有規律的人多了去。
我也曾經很想要讓大家都喜歡我,符合社會價值,達成著別人對我的期待,然後我壓抑、痛苦、找不到自己。
最後我發現,了解我的朋友不會選擇讓我難受的那條路逼迫我走;很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愛我們的人並不了解我們,所以以愛為出發點給了很多讓我們矛盾痛苦的建議。
然而世界上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能為我們負責,沒有任何人能為我們過生活;即便是我們的父母都不能。
當時在自己建造的牢籠裡的我不斷吶喊著「我不快樂呀,為什麼你們要要求我做一些讓我很痛苦的事情、不符合我的價值觀、個性跟自我期待的事情然後指著我的鼻子告訴我這樣是最適合我的,你們要幫我過日子嗎?」
我結婚五年都懷不上孩子吃藥、檢查,調身體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告訴我「怎麼還不生啊,是不是刻意不想要啊?這樣不行balabala。」
我總是想著:「生了之後幫我教、幫我養再來告訴我我的人生該怎麼走。」沒有人知道我已經夠失落了,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打落水狗!
通常我會默默的回一句「我很謝謝你的關心,但是生孩子是人生重大的決定,只有我自己能決定。」
之後就沒有人敢再跟我講這個話題了。
任何事情都同理套用 「沒辦法幫忙過生活的人,沒有辦法決定你該怎麼才是對的。」
試著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感覺、就跟找到自己最愛吃的食物,最享受的音樂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沒有規則可套用。
兒子現在也是兩歲六個月,是我已經想開覺得沒孩子沒關係的時候自然受孕懷上的,特別調皮,有自己的想法,我很幸福啊~~~
#做自己好自在
怎麼 知道自己 好不 好 受孕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新聞中,那個包庇另一半虐待自己親生女兒的母親…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感到心如刀割地難過…😞
既然這些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當初為什麼要將孩子生下來?除了意外懷孕之外,更常見的,其實是『有目的』的生產。
・・・
『要不要生小孩』好像是每位女性一定會經歷的人生抉擇?而且必須抉擇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長輩的壓力…?有時候不只親戚,連素不相識的人都會『施壓』…
還記得多年前某次搭計程車時,司機阿伯問我:「妹妹你幾歲了?」
我回答:「32了。」
司機:「那生小孩了嗎?」
我:「還沒有耶~沒興趣~」
司機:「(突然生氣)那怎麼行!?妳有想過自己老了之後誰賺錢照顧妳嗎?唉~你們年輕人真糟糕…怎麼都這麼短視…(然後就滔滔不絕開罵到終點)」
被唸得一頭霧水的我心情很不好,下車後實在很想打電話去車行投訴這位司機阿伯,但想想他年紀這麼大了,觀念也難免傳統,就決定作罷…
講真的,我完全不能苟同『養兒防老』的觀念,為什麼孕育下一代是有所求的呢?為了未來能孝順自己?為了能接家業?
有些女性生小孩是為了留住外遇丈夫的心、有的是為了補足自己心靈的空缺…
但若小孩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家長則會有重大的失落感,進而產生嚴重親子問題、甚至虐待。
孩子的人格將不是變得特別叛逆,就是特別地沒自信、沒主見、總想討好別人。
我有稍微輔導過一個重度憂鬱症的案例,後來才知道,她的媽媽當初生下她是為了試圖改變個性漂泊的男友,即使男友動手打小孩,媽媽也隱忍,因為她希望這個男人能夠因有了小孩而留在自己身邊…沒想到之後卻還是分手了。
媽媽若有似無地把人生的寂寞不幸都怪罪於這個孩子,也造成她的自我認同偏差。
更偏激的案例:有位高齡產婦的頭一胎孩子患有罕見疾病,所以她拼命做人工受孕產出第二胎,只為了讓健康的小孩未來能捐髓或部分器官給老大續命。(因為老大是求神拜佛而來的,據廟方人士說這個孩子能保佑全家,所以他的命特別重要。)
老二長大後成為一個完全沒有自我意識、極度不快樂的『乖孩子』,她知道自己必須要乖乖忍痛被抽血才能生存下來。
這些父母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這是真正的愛嗎?
計程車司機阿伯之所以會如此激動敏感地指責不生育的年青人短視,是否也因孩子沒有達到他的『期待』呢?
・・・
說到我自己的想法改變,其實是從大約5年前才開始的。
當時我到處跑馬拉松、世界各地說走就走地旅行著,身邊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簡直是最幸福的單身女子!
我曾跟媽媽說:「妳別指望會當阿嬤了!我永遠不會生的!」
媽媽也尊重我的決定,她說我這樣很好,代表上輩子沒欠人(笑)
結果就在跟我先生交往後,因緣際會地接觸到朋友的小孩…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勁了🤣?還是時候到了?我突然覺得:小朋友好可愛喔…
更重要的是,我想到自己的父母。
他們當初之所以生下我,單純就是因為愛我…而且我很喜歡自己的媽媽,我常在想:「有了小孩之後,我要成為一個跟自己媽媽一樣的人、去愛我的孩子!」
我覺得生命很像接力賽,我對孩子唯一的期待,就是他能接下正能量的棒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人,其它的都讓他自由發展、大膽冒險。我不會限制他變成自己偏好的樣子,而是在背後默默地守護他。
就在跟先生商量過之後,我們慢慢等待緣分降臨,終於有了孩子。
而我的媽媽則是嚇了一跳,她說:「妳不是都跟我說好不讓我當阿嬤了嗎!?我都做好心理建設了耶!」(但她現在比誰都開心啦~😜)
・・・
我依然堅信:孕育下一代不該是為了補償自己的某種生命空缺。
(當然這時候可能會有酸民回答:「妳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人還不是一樣為了達成目的」…大家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同就算了😅)
希望正在被長輩『逼生』的女性們能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人生是自己的,如果妳不想要被婚姻或小孩綁住、不想要未來的生活品質被影響,或是妳根本不喜歡小孩,就該堅持自己的人生路!
我自己有很多朋友是頂客族,她們都過著幸福而有自信的生活,即使常被長輩或莫名其妙的人施壓,但依然證明了自己是幸福快樂的。
當長輩說:「妳這樣以後會後悔~」時,可以適時反問:你覺得會後悔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你覺得有小孩就可以『得到』些什麼嗎?
・・・
我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可能會很累、可能會永遠睡不飽、可能會再也無法享受旅遊…可能無法跟朋友去居酒屋暢飲…
但因為我喜歡孩子,所以有了一切辛苦都將不求回報的覺悟。
我認為:如果沒有這種覺悟,就不要生。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光從新聞事件敘述,我們無法判斷虐待自己孩子的父母,當初到底是為什麼要將孩子生下來?(而且還一直生…一直生…遇到一個男人就生一個…🤦🏻♀️)
但確實有許多案例發生在『年輕』、『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身上。
這些女孩為了讓另一半奉子成婚而生產,孩子只是她的『生存工具』,不是值得被愛的生命。
當然,這些小爸媽沒有資格成為父母,也希望我們的法律能針對虐待兒童重罰!(現在真的罰得太輕了,好生氣…😡)
但希望社會大眾在批鬥這些無知父母之前,也好好想想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他們如此的行為?跟他們的原生家庭與成長環境有關聯嗎?甚至去反思自己⋯
因為這個社會,其實充滿了許多『有目的孕育下一代』的價值觀。
#謝謝大家耐心看完長文
#可自由分享
・・・
Photo by RK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hzn0g4j8degn
怎麼 知道自己 好不 好 受孕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舊文重貼
前按:最近多了很多讀者連基礎經濟學觀念都不具備,腦袋充滿價值偏見或是傳統經濟學教科書的錯誤理論。
只好把很久以前寫的一些經濟學入門觀念貼上來,看能發揮多少效果。裡頭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觀念,是我20年市場實戰中累積下來的,跟一般學者騙稿費的論點是兩回事。有能力的人才看得出門道,這說明訊息費用是高的,所以我並不期待太多人能懂。
舊文重貼 【經濟學基礎第四講–自私的假設(上)】
今天我們進入經濟學基礎,自私的假設。
經濟學最著名的「自利」假設,起源於Adam Smith「國富論」一書中,開天闢地一刀擘畫而出。
Give me that which I want, and you shall have this which you want, is the meaning of every such offer; and it is in this manner that we obtain from one another the far greater part of those good offices which we stand in need of.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 We address ourselves, not to their humanity but to their self-love, and never talk to them of our own necessities but of their advantages.
屠夫、釀酒師、麵包師父可不是因為同情你肚子餓或是希望有一頓華美的晚餐才給你他們的產品,而是因為他們關心自己的利益!
只是原文Adam Smith所用的字眼是「self love」,而非現在多數經濟學家所用的「self interest」。但概念上差異不大。
惟許多人將經濟學的「自利」講成「自私」,我認為不是很恰當。但也無不可。因為多數人都用自私這個字眼,我也就不做更改,繼續沿用。
這邊我再次強調,科學性理論的建立,基礎必定是一些公理(axiom),這些公理必定要被認同,如連起點都不認同,那這門學問你也不用學了。
比如數學的公理就是1+1=2,沒有其他答案;你不能說一杯水+一杯麵粉 = 一個麵團。可是在控制環境下,100g水+100g麵粉,必定得到200g麵團(或任何其他東西)。
物理學也是,質量(m)是個想像出來後靠人為武斷定義的東西,但因為在地球表面上跟重量太像了,使得大家都以為真有其物。加速度的觀念也是,你必須武斷地接受一些公理,大家才能在同一個基礎上討論加速度,也才能討論 F= ma這個觀念。
幾何學定義一個點本身是不可量度;一條線(二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才是可以量度。可是一個不可量度的點,怎麼會存在?點不可量度,那為什麼直線又可以量度?那面積又什麼?
舉這些例子,是要大家知道科學性理論的基礎都是武斷的人為定義的公理,一定要接受,才能往下走。公理甚至很荒謬,如幾何學,但是卻可以衍生大有用途的理論。
一、自私的定義
經濟學關於「自私」的定義有二個重點:個人決策與自私的內涵
1. 個人決策
經濟學上,所有決策都是由個人做成,而個人做成的決策成千上萬,舉含要不要吃飯、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要早點吃還是晚點吃、要不要睡覺、什麼時候睡、睡多久、要怎麼到上班地點、要選擇什麼工作、要不要蹺課、要上什麼大學、要不要延畢、要不要跳傘、要不要結婚、跟誰結婚、什麼時候結婚、要不要辦婚禮、要不要生小孩、生了要不要養、要不要自殺…。
所有你人生中的每一個作為或不作為,背後都是基於你的決策。
而不管我們討論的群體有多大,就算大到一個社會、國家、全地球,都是基於單一個人(individual)的決策而組成。
經濟學不存在「直接以集體為起點」的理論。換言之,不管這個理論有「多宏觀」,只要不是基於「個人決策」為起點,都是廢物理論。因此,有許多所謂的「宏觀經濟學」大師,數學玩到天花亂墜,但都只是智力遊戲,不是經濟學,沒有科學解釋力。
而這裡談的個人,是經濟人,也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性別傾向、天才白痴,在理論的假設上,都是一個自私的個人。
為什麼個人很重要?那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一個群體竟然有決策能力?!」就算是民主投票,也是群體中一個人一個人決策累積出來。一個群體,邏輯上不可能有決策能力。必定是一個人決定或是很多的個人的決策累積。但絕不會是抽象的群體自己下決定。
就算是在最極端的環境之下,例如極權政治下的政治犯失去了多數自由,依然還是能決策許多事情,甚至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無自由地生活」。這方面有興趣研究的,可以看柏楊回憶錄、李敖大全集、德國集中營倖存者回憶錄、安妮日記以及一些北韓脫北者的回憶錄。
這裡也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絕對的自由或是絕對的不自由,而是要端視侷限條件為前提。
同時各位要注意的重點是:經濟學自私假設第一內涵建立在個人決策上,但個人決策作為或不作為,並不需要探討決策本身是否正確、是否理性、是否盲目或是否本身毫無目的。也就是說,重點在「決策」本身,這是經濟學第一個公理。
了解這層,各位也就能了解為什麼經濟學最重要的價格理論(Price Theory)又被稱為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這也是說,經濟學認為任何人的決策決定了任何人的行為,而這些決策/行為都是在科學上可被預測的(predictable)。
正因為經濟學討論的是人怎麼決策,所以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解釋人類行為的學問。有位奧地利經濟學派大師Ludwig von Mises更直接了當地把他的一本經濟學論著取名為「Human Action」。
2. 自私的內涵
有讀我前三篇科學方法論的朋友應該知道,說「人會決策」是個套套邏輯,永遠對而不可被證否。因此我們要科學性預測人類行為,必須加上條件約束,讓理論有被證否性。
自私就是理論的約束!
自私的正確意涵,是「每個人在侷限條件下會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不管你是勤奮、偷懶、誠實、欺騙、慈善、小氣…通通是在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換成一個更白話的說法,就是在同樣條件下,個人會傾向用越低的代價去換得越多的效益。
這邊我要特別強調,經濟學是門科學,討論的是如何解釋、預測人類行為,不管好不好,道德是否可非議。就像蘋果掉下來沒啥好不好,有沒有美感或是有沒有道德。
經濟學假設人會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也是個公理性假設,不可否認也不可辯駁。因為人的行為就是這樣。
但是經濟學說的利益不是只錢財,而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包含愛情、家庭幸福、友情、權力、尊嚴、自由、美貌、休閒時光…。
影響我很深的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在其經典著作就有這麼一段: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Theory in Use」 P. 20:
Often, it is incorrectly asserted that economics presumes an “economic man,” whose sole interest is making more money or getting wealthier or improving just his own circumstances. Not so! Economics does not assume that men are motivated solely, or even primarily, by the desire to accumulate more wealth. Instead, economic theory assumes that man — in Karachi, Canton, or Kalamazzo– desires more of many other things as well: prestige, power, friends, love, respect, self-expression, talent, liberty, knowledge, good looks, leisure, Day to day, economic theory is usually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sale,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with money expenditures via the market place. But economic theory does not ignore, let alone deny, that man is motivated by culture and intellectual goods, and even by an interest in the welfare of other people — as we shall see.
只要是「有勝無、多勝少」的有形或無形物品,只要有人願意犧牲某些東西(例如精神、時間、體力、財物、健康…..)來換取「有或更多」,這些行為就符合經濟學「自私假設」。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世界上沒有人的行為不符合自私假設,邏輯上不可能也不允許出現違反的情形。因為這就變成 f(x)可以等於2種以上的結果,邏輯是不對的。
有人捐款,捐到傾家蕩產在所不惜,一樣是符合自私假設!因為他想要換取的可能是名聲、可能是自我安慰,但是經濟學不需要討論他的動機。這點文章下半部會解釋。
可是,正因為自私假設是公理,所以也必然是套套邏輯(tautology),也因此重點不在於自私假設本身是對是錯亦或可否被接受,重點在於我們基於此假設和其他假設,利用邊際分析的方式,從真實世界可觀察到的現象,去得出合邏輯的經濟解釋,從而可以預測人類或生物的行為。
也就是說,在侷限條件下,我們可以準確預測人的捐款行為會變多或變少。比如政府改變規定,只要捐款給慈善團體可以享有跟捐款給政府機構一樣的稅則優惠,則捐款量必定增加。反之,如果政府改變規定,只要有捐款行為一律罰款10倍,則可以想見捐款量會減少。
二、基礎假設不需要真實
經濟學有個邪魔歪道的流派叫做「實驗經濟學」,裡面有些學者汲汲營營地希望透過實驗來證明「人並非自私」亦或「人不是理性」的,某些人以為只要能證明,自己就能揚名立萬。
這些人卻都犯了我前篇文章「經濟學基礎–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3」中所說的錯誤:若要證明P–>Q邏輯錯誤,一定要找出~Q –> P這種情形來反證。光只是在那邊說P不存在,本身並不能反證整個理論。
這邊的邏輯大論戰,早在1950年代經濟學界就大吵特吵,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一篇鴻文「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甚至舉出,在科學上公理的假設根本不需要真實,甚至與真實違背都無妨,只要能被驗證,同時也沒被事實推翻,就具備科學預測力/解釋力。這邊我題外話講一句,就是FB或社群網路上有一堆抨擊經濟學自私假設的文章,講難聽的,沒有一篇討論的論點超過1950年代大論戰的內容,甚至連水準都遠遠不及。此中最著名的就是沽名釣譽的清大教授彭明輝,此人對於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批評,在在彰顯他什麼屁都不懂。
回到正題,關於自私的假設觀點,經濟學界最算得上蓋棺論定、終止所有爭吵的,我認為首推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 經典論文「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此文一樣作於1950年代,作者認為「自私是競爭之下的結果」。也就是說,市場上的人並不需要知覺他自身自私與否,而是在競爭壓力下能夠存活(survive)下來的,必定遵守自私行為。凡是違反的,早就被淘汰掉。
一個極端的假設例子可以參考:
假設世界上的人都是白痴,被上帝隨機選了其中一群白痴開設加油站,地點也隨機地散落在世界各處。有的在喜瑪拉雅山上、荒郊野外、市郊、市區乃至於各種地方。
假設不管在哪,建造與營運加油站的成本都一樣,則經濟學假設自私的人會建造在有車流量的馬路邊。但其實這群人是白痴,經濟學「假設他們是自私、理性的」根本就假設錯了,可是不打緊,因為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建造在有車流量馬路邊的加油站。
這例子的含意是:不管自私假設是否正確,也不管行為主體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或純碰運氣,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基於自私假設可以正確推斷有車流量的公路旁邊才有加油站,荒山野嶺不會有。
這邊題外話也談中醫的科學性。
中醫認為人體存在12經絡與其他奇經八脈,也認為人生病會有6經傳變。前述的經絡與傳變均會在脈相上有同等的展現。可是現代西醫解剖學都否定了這些假設的存在。
但是中醫透過經絡觀念,可以正確判斷病情並成功治病,效果與速度甚至常比西醫還快。
舉幾個我曾經醫治的病例來說:
1. 某女被西醫診斷有嚴重子宮腺肌瘤,此生懷孕無望。該女大腿外側長年冷痛,西醫如何檢查都查不出原因。中醫觀點認為大腿外側為膽經,肝膽為內外表裡,外側的冷痛代表肝臟太冷,而子宮使用的血來自於肝臟,血液太冷當然不容易受孕;於是開藥著重熱肝。同時子宮從脈診來看確時有瘀血存在,就算受精卵能著床也難以成長,因此再加開專攻子宮瘀血藥方。
不到三個月,成功懷孕;現在小孩早已健康誕生成長。
2. 腕隧道症候群,西醫除了止痛藥、消炎藥之外,只能開刀刮除關節韌帶。而中醫自古就有處理方法。
我成功治癒的幾個病例,均是從手腕背面養老穴下針、手肘曲池穴、手三里下針、肩膀附近的雲門穴放血,大約10分鐘即可復原不再受病痛之苦。西醫解剖學無法解釋,為什麼手腕的問題卻可以從手肘、肩膀處理,還會痊癒;但是中醫卻有其經絡觀念來解釋並推斷。有的老中醫會直接養老穴下針透到間使穴,然後不留針直接拔掉,也能治癒。只是透穴對現代人來說太恐怖。
其他尚有從手掌掌心魚際穴的色澤,再佐以小腿上足陽明胃經穴道的輔助,可以推斷病患有慢性腹膜炎、慢性闌尾炎的可能。這種診斷方式,西醫是既不懂也否認。科學發展最可悲的就是這類人,因為無知而自大。
中醫絕對符合科學方法論要求的科學性,且實證上也同樣具備。這是題外話,但可以加強理解自私的假設在經濟學所扮演的角色。
回頭談自私,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經典名著「自私的基因」一書更極端,認為「不是人自私,而是所有生物從基因上就自私,因為不自私的早就被演化給淘汰!」
邏輯上很簡單:物種進化是透過突變後在自然界競爭淘汰倖存的,方能把基因傳下去。某些突變符合自私、某些不符合,不符合的不可能能倖存,因為自私行為更有利,會把不自私的淘汰出去;倖存下來的都有自私基因,而且一代一代加強遺傳,最終決定所有物種均自私。
好萊塢左派幻想家最愛在電影中宣稱「只有人類才會自相殘殺」,事實是這樣嗎?
黑頭鷗是一種群聚鳥類,彼此之間的巢位置往往只有幾英呎遠,雛鳥剛破殼時非常嬌小軟弱,毫無防禦能力。而黑頭鷗常常會在牠的鄰居不注意或出外覓食時,便撲上去將鄰居的雛鳥一口吞下。
這樣的同類相殘有個好處 — 自己不離巢,保護了自己的雛鳥;自己不需要離巢,就能獲得能量繼續保護。
黑頭鷗是否知道或是有「自私」的意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前面關於自私的定義與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我們不知道黑頭鷗真正的意圖,但是根據經濟學自私的假設,我們可以解釋甚至預測這類動物自食同類的行為的出現。
同樣的,南極帝王企鵝會公母下蛋之後輪流下海捕魚。到了岸邊,卻很少看到有企鵝一馬當先潛入水中,那是因為企鵝都知道水中可能等著天敵海豹。
所以帝王企鵝常會推旁邊的下水,確定沒有危險才跟著下去。
企鵝需要知道「自私」這個意圖嗎?並不需要。在侷限條件下,經濟學自私的假設就能解釋並預測企鵝有這種行為。
看到這有些道德膨脹、自尊高貴的人要大發嬌嗔:「倫家一點都不自私!倫家才不相信人是自私的!」
是的,我前言就說了,自私的假設是經濟學這門科學的公理,你不接受就別學經濟學,沒學過經濟學就別批評。否則,有本事,你就自己發明一套「不自私的經濟學」來解釋人類行為。但是,可別忘了,就算你發明了這樣的理論,一樣要接受科學方法與事實的驗證!如果通不過驗證,你只能修改甚至放棄你的「無私假設」。
到現在我們都還沒看到有人成功做到,這本身暗示「無私的假設」解釋不了任何東西,甚至根本不能成為科學。
總體來看,經濟學理論必定要遵守「自私假設」,你不能一下假設人會自私、一下又說不會,這樣就違背科學精神;反之,如果我們看到一個經濟學理論涵意中出現了無私,那這個理論必定是錯的。
你可能想:怎麼可能出現無私?不是說好要遵守自私假設嗎?嘿~偏偏很多所謂的大師級人物也常犯這個錯,未來我們會談到經濟學的均衡概念時,同時討論怎樣快速地看出一個經濟學理論正確與否。
回到開頭引述的Adam Smith經典,該段文字也隱含兩個層次:
a. 要滿足私利的前提,在市場經濟下,必須先達到他利才有可能滿足自己的。
b. 一個不在乎公眾利益只在乎自利的人,雖然也毫無意圖改善社會,但是在市場經濟引導之下,他的貢獻會比有意圖的(如慈善家)還大。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總結:
關於自私的假設有兩個重要條件,整個經濟學都是建立在此二公理上。公理不可質疑,否則科學理論會崩盤。
公理假設可以很荒謬,但只要可被事實證否又沒被事實推翻,就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理論。
行為主體知不知道自己的意圖無關自私假設,因為經濟學均能基於該假設正確預測其行為。
我還有兩點要補充,但是我先以Milton Friedman當年的一場訪談錄影以及A. A. Alchian的一段文字作小結:
「There is a valid core of economic theory applicable to all economic systems and countries. There is not one special economic theory for capitalism and another for communism, althou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institutions and legal frameworks.」
就那麼一個合理的經濟學理論核心,可適用解釋所有的經濟架構及國家。儘管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在體制與法治架構上有顯著地差異,但仍沒有一個專門用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或特別來解釋共產主義的。
本文尚有兩點要補充,分別是:
1. 理性不代表決策正確
2. 違背自私假設的後果
下回分曉。
全文連結:
http://www.yuanyu.idv.tw/?p=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