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到表象的誤會】
昨晚兩個孩子在玩,我在浴室吹頭髮
突然間聽到"蹦"一聲,然後伴隨小孩的哭聲
聽起來像是妃莉姊姊的聲音…😭
我趕快放下手中的吹風機
火速衝到客廳關心發生什麼事
正當我想蹲下看看她有沒有受傷的同時
爸爸也從房間衝出來大吼一聲:
「就跟你們說不要這樣玩了😡」
爸爸的怒吼聲+姊姊的哭聲+哥哥低聲的道歉
+老三蜜蜜看到姊姊哭,也跟著啊啊啊~的叫聲
當下整個就是一團亂………😑
我先示意爸爸保持安靜,不要再火上加油了
然後確認姊姊 沒有外傷、沒有流血、沒有腫起來
看起來只是嚇到,沒有真的受傷
我抱著她,她一邊哭一邊大聲地說:
「哥哥推我 哥哥推我 哥哥推我」指責都是哥哥的錯
哥哥一邊摸著她的頭表示抱歉
一邊說:「我只是很想跟她玩,不小心推倒的」
因為這禮拜開學,少了手足的陪伴,哥哥有點無聊
所以晚上看到她妹妹回家很興奮,不小心玩過頭了
雖然兩人最後和好了 也願意原諒彼此🤝
但這件事卻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在 李崇建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這本書中看到的:
一對男女結婚了,媽媽生下小孩,卻因難產而死。
爸爸傷心之餘,日子仍要過下去。
所幸孩子存活了,身邊還有一條狗為伴,
這隻狗兒忠心耿耿,而且善解人意。
一天,男人出門趕集,遇上大雪封路當日無法回家。第二天雪停了,男人心裡記掛著孩子,好不容易趕回家了。
男人拖著疲憊的身軀,還未進家門呢,狗兒已經出門迎接主人。
男人趕忙將房門推開,發現屋中一片狼藉,孩子竟然不見了。男人看見屋內到處是血,孩子睡覺的床也是血。男人再回頭看狗兒,狗兒滿口也都是血!
男人一時震怒了,這條狗竟然咬死小主人?
沒料到這狗兒會獸性大發,甚至吃了自己的孩子。
男人看見屋裡的一把斧頭,拿起斧頭朝狗劈落,狗兒立刻被劈死。
男人看著手上的斧頭,看著凌亂屋裡的一切,看著倒地的狗兒,心裡也凌亂不堪。
與此同時,男人聽見床下孩子的哭聲,隨後男人看見孩子爬出來。男人一把抱起小孩,看見孩子身上有血跡,但未受到任何傷害。
男人感到非常詫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男人仔細看狗的身體,這才發現狗兒右腿被扯下一塊肉,正淌著血呢!但是他剛剛太慌亂,並沒有看見這點。
男人再次環顧屋子,發現屋子角落躺著一隻狼,那頭狼已經氣絕多時,嘴裡還叼著狗腿扯下的肉。
男人此時拼湊出真相了,原來狗兒救了小主人,負傷仍奮力將狼擊垮。正當狗兒迎接主人返家,卻被莽撞的男人誤殺。
看完這個小故事,當下我非常震撼😳
也開始回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發生過
只看見 #表象,沒有冷靜去釐清事實的誤會
這次又發生類似的事件,若是一看到妹妹哭
就立刻指責都是哥哥的錯,互相責備、各自解釋
對整件事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也可能越演越烈😮💨
冷靜→關心→安撫→釐清事件→協助和好
是我看了這個故事後,練習處理 #手足衝突 的方法之一,希望自己也不要被表象給蒙蔽!
最後,因為孩子都還在情緒上頭,也講不清楚,所以我就替他們說出來,再請他們核對:
「哦~我了解了!原來哥哥是因為太興奮,不小心推倒妹妹,不是故意的吧?!」
「妹妹~妳突然被哥哥推倒,頭撞到地板嚇了一跳,很害怕,對嗎?」
他們兩個頻頻點頭,我也協助解開誤會,讓他們和好,並提醒哥哥下次不要再那麼激動了⋯
事後我也將這個小故事給爸爸看
他看到中間皺了一下眉頭
看完之後,他說他瞭解了
但是當下要冷靜,實在太難了⋯
沒錯!事件發生的當下
最困難的就是第一步驟「#冷靜」
但我覺得處理衝突沒有捷徑
只有在每次的事件當下不斷"#練習"
才能夠越來越鎮定地去處理每一次的突發事件😌
其實不只在育兒上,這個小故事可以同時運用在多個層面,不管是職場、夫妻之間、婆媳之間、親子之間的關係等等,很多事情需要審慎釐清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不是一時衝動只做表面的主觀判斷!
#小故事大啟發
忠心耿耿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保命密碼2
讀「出師表」不哭者,其人曰「不忠」,教書多年,沒有學生哭過,一是教的不好,二是時候未到。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得到孔明相助,説自己「猶魚之有水」後來成語「如魚得水」就用來比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劉備稱帝二年後生病,臨終前託孤寄命,請諸葛亮輔佐阿斗。甚至說如果阿斗不行,請丞相自己取而代之。嚇死寶寶了,當眾宣佈吔,諸葛亮能說什麼?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所謂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註1)這位諸葛丞相,忠心耿耿,不負所託,千古絕唱!
各位同學,每次政權在交接時都是國家最危險的時候,歷史常出現一個狀況「主少國疑」就是繼承人年紀太小,人心疑懼不安,所以要有能穩住局面的人。
宋太祖(又提到他)的娘,杜太后臨死前交待,説太祖的兒子資歷還不夠,為免「主少國疑」希望趙匡胤百歲後要先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穩住趙家江山,將來再還政給他兒子。
還?後來當然沒還,太祖的兩個親生兒子先後「不幸」自殺⋯⋯
同學,如果你將來從政:明明有實力,卻有人勸你這屆先不選,禮讓別人,下屆大家一定挺你!你要回來讀歷史!
諸葛亮在文章中提到「先帝」13次,語氣懇切,但他知道即使是顧命大臣也不能倚老賣老,這樣講話有失分寸,所以最後要加一句保命密碼!諸葛一生唯謹慎啊!
出師表的最後一句「~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白話解釋就是「現在即將遠離,臣邊寫邊哭,真不知該説些什麼?」
保命密碼在於「以上所言如有冒犯,請勿怪罪,我已經悲傷的不能自已,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説些什麼?」
各位,若您是陛下,尚有何言?人家去幫你打仗,為你賣命還這麼客氣!
註1:白話文如下
家貧思良妻~家庭貧困就想娶一位賢妻
國亂思良相~國家動亂,就渴望任用一位治國有方的宰相。
下課
忠心耿耿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吳英雄拍攝分享27年前的今天(1994年4月9日)的《聯合報》第36版,右下方可以看到當時熱映中(3月26日在臺上映)的香港電影《九品芝麻官》的廣告,上頭寫著「票房再爆!口碑大呼過癮!周星馳再獲觀眾肯定!」,而廣告中列出的戲院裡,還有誰仍在營業呢?
片體鱗傷,看啥名堂?
「銀色獵物」 中沒有銀色, 「惡意的缺席」中沒有缺席,電影片名關係票房賣座與否,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 「片名」跟電影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
█王立青
好萊塢性感艷星莎朗史東,前陣子主演一部激情懸疑電影「銀色獵物」,知道此片原名「Sliver」者,看到中文片名居然譯成「銀色獵物」,難免莞爾一笑。顯然該片翻譯人員看走了眼,將SIiver(細片、切片)看作Silver(銀色)。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是惡意?是騙局?
記憶所及,這已不是台灣片商翻譯電影片名頭一回鬧笑話了。十二年前保羅紐曼、莎莉菲爾德主演的「惡意的缺席」,片名譯得之離譜,與「銀色獵物」有異曲同工之「謬」。
「惡意的缺席」原名「Absence of Malice」,是句法律用語,意指「惡意不足」或「缺乏惡意」。片商不知打那兒請來的高手,電影內容也沒看,便來個原名直譯;等我電影看完,才知道「惡意」不曾缺席,也無法缺席。譯者一時疏懶譯錯,才真是「惡意不足」的失誤了。
往前追溯,一九七四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由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連手主演的「The Sting」,中文片名「刺激」,也犯了直譯的錯誤。
那年看完「刺激」,滿腹狐疑,這樣的劇情與刺激何干?回家翻辭典才發現,Sting除了作「刺」、「螫」、「刺激」解釋之外,尚有「詐騙」的俚俗用法。這才恍然大悟,片名不是「刺激」,該是「騙局」才對。
準此要領,一九九二年由詹姆斯伍德領銜主演的「Midnight Sting」可譯為「午夜騙局」,若沿用舊模式來個「午夜刺激」就糟了。不過該片正式的中文片名是「英雄本詐」,也很貼切傳神。
●天馬行空,莫名其妙
中譯片名,除了直譯之外,往往考量到國情、文化背景的差異,而需採取意譯。譬如「The Long Gray Line」,若直譯成「長灰色的行列」,誰懂?原來,其中的「灰色」是指西點軍校學生制服的顏色,因而這部電影依其內容意義,給它取個「西點軍魂」的中國名字,誰曰不宜?? 問題是在台灣意譯,照樣也會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天方夜譚式笑話。像當年名導演亞瑟潘的力作「Bonnie and Clyde」,是敘述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一對著名鴛鴦大盜的故事。對美國民眾而言,邦妮與克萊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只是到了台灣若直譯其名,則真是不知所云。這部警匪片起先在台灣遭到禁演的命運,影評人談及此片,冠名為「雌雄大盜」,至為允當。後來此片開禁,片商捨現成的好片名不用,竟然異想天開,來個「我倆沒有明天」。真是教人不想罵也難。
一九六七年,法國名導演梅爾維爾拍了一部由亞蘭德倫主演的警匪片「Le Samourai」,是日本話「武士」的羅馬拼音字。電影公映之前,片商耍了個噱頭,廣告刊登劇情大綱(電影本事),公開徵求中文片名。
結果中選的竟然是玄之又玄的「午後七點零七分」,搞得觀眾一頭霧水,莫名所以。誠可謂「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
●群魔亂舞,終極滿街
直譯、意譯固然鬧過不少笑話,「援例引用」也是趣事連篇,歡笑一籮筐。
所謂援例引用,就是某部電影票房告捷,引來片商像蒼蠅叮肉般蜂擁而至,給新片取個類似的片名,一方面圖個吉利,二方面也盼望沾光,大發利市。
一九八二年,席維斯史特龍演的「第一滴血」,轟動世界,瘋狂天賣座。台灣有片商突發奇想,打算給新片取名為「女人的第一滴血」;這則消息是我某天邊吃早餐邊閱報看到的,害我當場噴飯!
阿諾史瓦辛格自從「魔鬼終結者」竄紅之後,凡是由他主演的電影幾乎都掛上「魔鬼」二字:「魔鬼司令」、「魔鬼殺陣」、「魔鬼阿諾」、「魔鬼紅星」、「魔鬼孩子王」、「魔鬼總動員」、「最後魔鬼英雄」,一時之間但見群魔亂舞,鬼影幢幢。
其中不沾魔鬼二字的「終極戰士」,據說原本也打算和魔鬼攀上關係的,卻被別部電影搶先登記註冊,只好更名。阿諾雖在台灣率先使用「終極」二字,後來卻成了布魯斯威利的正字商標。
布魯斯威利於螢幕「雙面嬌娃」揚名立萬後,以「終極警探」勇闖大銀幕,發紅泛紫,自此與「終極」結下不解之緣。後來有「終極神鷹」、「終極尖兵」等作品,票房卻是欲振乏力,害得威利悶悶不樂,額頭上的毛髮更形稀疏了。
當此之際,凱文柯斯納居然乘虛而入,盜用「終極」二字冠於「保鑣」之上,賣了個滿堂彩。此舉雖可稱為「篡位」而不過分,但其實布魯斯威利不也是從阿諾那兒篡奪而得「終極」?
「終極」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誰厲害就給誰用,有何不可??
●一窩蜂,不見新意
國片片名當然也少不了模仿抄襲、東施效顰之舉。
古龍原著、倪匡編劇、楚原導演,這個鐵三角組合拍的新派武俠推理片「流星.蝴蝶.劍」賣座,一時之間,但見三段式片名如雨後春筍,四處皆是。像「天涯.明月.刀」、「劍.花.煙雨江南」、「俠士.鏢客.殺手」、「千刀.萬里.追」⋯⋯族繁不及備載。
後來鐵三角又推出片名頗見新意的「三少爺的劍」,也引來一部「二小姐的刀」追隨其後,忠心耿耿。
以往國片命名,甚少使用到「的」這個字。直到「台灣新電影」浪潮掀起,眾家新銳導演不約而同地,酷愛用「的」字夾於片名之中,蔚為一股風潮。
試看這些片名: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帶劍的小孩、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節、我們的天空、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霧裡的笛聲。
以上所列,全是台灣新電影運動意氣風發時期的重要代表作。仔細一瞧,還真別具一格,饒富妙趣。
如果我有錢,當上片商老闆,一定要搞個一網打盡的全方位片名,比方說「終極魔鬼奇兵的第一滴血」,如何?夠狠夠絕吧!
【1994-04-09/聯合報/36版/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