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
「心靈糧食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Re: [求助] 有女孩也像我一樣非常非常需要心靈糧食嗎? 的評價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易經要你好看- 【頤與大過――心靈糧食與嚴重錯誤】... 的評價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你們的精神糧食是什麼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心靈糧食意思 在 卢台长【节目录音】浪费过多的粮食也可能导致折寿|剩饭剩菜 ... 的評價
心靈糧食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次,好油好醋七月團的團購連結:
https://riojana.1shop.tw/es335
😘😘😘 請趁著有團購價,一起來買好買滿!
(有團購價真的划算太多了呀)
........
#今晚12點過後好油好醋再次開團哦,#留言區內有很很多官方資料與獲獎介紹
.
自從開始三級警戒,可能是補償心態,加上我們每天都只能宅在家裡,常常追劇或是忙工作忙到日夜顛倒,有時追劇時,還會忍不住亂吃宵夜泡麵零食等等,雖然,大多數的時間,都盡量都有遵守飲食根治原則,但是,老實說,這兩個多月真的爆醣蠻多次的😝
.
不管輪到我們施打時,是哪種疫苗?!我們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很重要的,所以呀,我跟另一半說好,就都不熬夜追劇了,也不亂吃東西,要開始好好根治飲食,只吃好油好肉好蛋好菜!至於澱粉類,為了彌補之前的爆醣,打算能不碰就盡量不碰了。
.
只是呀,為了讓身為煮婦快樂輕鬆一些,我們一週七天內,還是會找一天去外帶外食&吃點甜甜的配上我家老公的拿手咖啡啦,畢竟心靈層面還是要顧到一些些呀,不然我會煮到很厭世😆
所以呀,今天就是外食的日子!哈哈哈哈哈~
照片內滿滿一桌的食物,就是我們家今天一整天的糧食!
.
✅✅✅最近幾天,有幾位新朋友私訊問婷婷,為何婷婷會一直強調好油好肉的重要性?!優質蛋白質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知道,至於為何一定要吃好油脂,我覺得是一直被大家忽略的超重要營養素呀~所以,婷婷現在簡單回覆一下大家,讓新朋友了解也讓老朋友複習一下哦:
.
油脂佔身體的15%,人體需要有足夠的好油脂,不管是『 飽和脂肪酸 』或是『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都要攝取到,身體才能順利運作。
.
如果身體少了足夠好油,首當其衝就是『血糖震盪』!
一但血糖開始震盪,淋巴排毒與淋巴循環就會不順,膽汁也會變濃稠,身體更是會缺乏自我修復的原料等等,甚至,缺乏好的油脂,更會影響到腦部細微的化學變化與發展(這也就是為何癲癇患者會建議生酮飲食)
.
油脂含有的飽和、單元不飽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通通都是身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是自我消炎與自我療癒的滿滿原料,所以,吃進去身體內的油脂,真的絕對要好好慎選啦!
.
🚫🚫另外,有關之前大家一直問我的精煉油:
像是坊間市面上的『玄米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這類的精煉過後的油品』,我個人是絕對不碰的!!!
還有一些標榜pure olive oil,根本就是精煉過後的橄欖油,當然也是精煉油的一種。
.
這些精煉過的油品,以前沒研究過,所以我們也是傻傻地吃好久(天呀)後來接觸了根治飲食,看了賴宇凡老師的書,這才知道這些都是精煉過的油品,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家裡就從沒再買過。(送我,我也不要!!)
.
所謂的精煉油,就是經過""化學多次加工提煉"",幾乎已經""沒有真正的營養價值"",畢竟當初這些種子所含的油脂本來就少呀,必須得要經過化學多道程序提煉並加入其他用油,才能這樣大量被製造出來販售。
.
換句話說,就是把品質比較不佳的油,最後榨乾並物盡其用,想盡化學辦法,讓它們變成可以販售的油。所以,當我自己深入了解之後,我們就更加不會花錢去買了。
.
‼️喔喔喔對了,還有一個盲點,大家常常會誤解:
『 特級初榨橄欖油 』,如果是品質真的很好的,就絕對可以耐高溫,煎煮炒炸樣樣都行,絕對不是某些廠商說的那樣不能高溫烹煮。如果不能高溫烹煮的,通常就不是太純太好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但是呀,我們也不能完全用能不能高溫,來辨別是不是好油。因為精煉油,也可以利用化學精煉,把結構穩定度(也就是脂肪酸)變的很穩定,就是因為經過化學處理,精煉油也可以耐高溫,但是就真的沒有什麼營養價值了,所以我自己是不會買。
.
這樣懂了嗎?發煙點只是一個參考依據,
.
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要先確定你手邊的油是不是『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這樣才有意義哦!
.
⭐️以上分享,我沒有要幫誰打任何廣告的意思哦,當然也沒有要攻擊任何油的意思,我只是”“”誠實“”“跟大家分享『 我自己家裡有用哪些油,不會用哪些油』剩下的,拜託請自己去評斷研究,我可不想筆戰呀
.
然後,我知道一定會有人留言問我:這款油能不能吃?
那款油能不能吃?真的很抱歉,我不是專業的品油師,我真的無法給你任何答案,我也不可能熟知所有品牌所有的油,所以為了你跟家人的健康,請自行好好研究。
.
不然,就簡單一點!『 跟著我們家,吃同款的好油 』就好啦!
不是嗎?畢竟我都研究好了呀,哈哈哈哈😆
.
⭐️最後呀有些人會說:
好的蛋白質&好的油都比較貴耶,
這樣食材費不是就多很多嗎?
.
貴不貴這件事情,就要看你怎樣想耶!
富含營養成分的食物本來就會比較貴,因為就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呀,你如果不願意投資金錢在正確的優質食材上,那就很難擁有健康,因為身體裡全部的機能都是靠食物提供的呀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投入多少在健康上,就會有多少回報!
這絕對是不變的定律呀!
✅✅✅所以囉,今晚晚上12點過後,我們又開不知道是第幾次的好油團了,之前一直敲碗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囉~
.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這次七月份的好油團之後,#再來就要等11月下旬我們才會再次開好油團了哦!#真的會隔上四個月哦!!!!!
.
所以呀!大家還是要盤算一下家裡的好油數量啦,反正也不用冰,好油的保存期限又很長,#多囤個幾罐在家裡真的會比較安心哦😊👍🏻✨💪🏻
.
誰知道秋冬之後疫情會怎樣變化啦?!對吧😉當然,我們真心希望我們台灣一切安好,總是有備無患,會更安心呀😊就是要一起吃好油,一起吃好食材
才能一起更健康哦!😘😘😘
.
❤❤❤很怕錯過好油開團連結的朋友們,您可以私訊我,或是在下面留言+1,等今晚12點過後,正式開團,婷婷會馬上奉上團購連結給您,這樣就絕對不會錯過了哦
心靈糧食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心靈糧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AtdIt9wh1Y/hqdefault.jpg)
心靈糧食意思 在 易經要你好看- 【頤與大過――心靈糧食與嚴重錯誤】...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頤與大過――心靈糧食與嚴重錯誤】 整個頤卦只有一個重點, ... 「口實」就是實實在在吃東西,「自求口實」的意思就是重點在自己吃,看別人吃是沒用的, ... <看更多>
心靈糧食意思 在 卢台长【节目录音】浪费过多的粮食也可能导致折寿|剩饭剩菜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观世音菩萨#卢台长# 心灵 法门新加坡 心灵 法门共修会(免费结缘经书,佛法书籍) 11 CHANG CHARN ROAD #05-01, SHRIRO HOUSE, SINGAPORE 159640. ... <看更多>
心靈糧食意思 在 Re: [求助] 有女孩也像我一樣非常非常需要心靈糧食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po)
首先,先感謝版友們的指教
但是似乎出了一點小小的誤解
所以有了在看完通篇後說我都塞我的興趣給他的狀況
1.居家、買房、文創、財經、動物、遊戲、音樂、電影、3c、新出的車款、旅遊…
這些都不是我活到現在累積的興趣
而是為了知道他到底對什麼有反應,而讓自己先去接觸
再試著跟他聊
2.就像有的人在生活中比較重物質,但有的人比較重精神
或許講「心靈糧食」,有的版友覺得文謅謅太虛幻
其實這指的是不管深淺難易近廣的所有大大大小的交流
版友們肯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的:
在交往初,兩個人或許有天會問彼此「你喜歡些什麼呢?」
對版友們認為平易簡單且不知不覺的這些小小交流,卻是我現在遇到的問題
但是,這卻是我交往了超過一年還沒有辦法突破的
如果重視心靈糧食,就是精神上的,這是一種興趣……
那我突然疑惑,在感情中所重視的都是興趣??
版友們針砭的興趣,讓我真的疑惑了。
(沒有要戰的意思,只是不懂是不是我上篇文章的重點是「精神和思想交流」
這個問題我沒有傳達清楚,所以變成興趣論。還是我誤會了版友的意思)
他重視的,我會學著重視,也有重視
但是我重視的,我跟他溝通,希望他也能重視
可是,他到底重視什麼呢???(什麼都不分享,我到底要怎麼知道呢?)
幾個例子:
1.有想去國內哪裡玩嗎?(嗯……靜默,你去哪裡我就跟著去)
2.有想去國外哪裡玩嗎?(嗯……靜默,你去哪裡我就跟著去)
3.有特別喜歡吃什麼東西嗎?(我不挑食)(可是明明有特別喜歡吃的東西…)
4.他有養過盆栽,所以我也嘗試跟他聊,不過他常說不清楚不知道
5.你以前本來想做什麼職業呢?(無)
6.你小時候有什麼夢想嗎?(無)
7.你希望我們未來可以一起完成什麼?或是你有特別想做的嗎?就算
很難完成的也行。我們聊聊嘛~(無)
8.喜歡哪種車型?(無)
很多很多……
如這類日常生活或許版友和男女朋友們會聊到的
但是很多很多,都沒有答案
我並沒有奢求到要很深入很深入的精神層面
初步上,起碼能讓我瞭解喜好吧………(然後再一步步)
喜歡對方,不就會想知道他喜歡什麼嗎?
以後小則不會踩雷可以體貼 大至可以製造驚喜
我從來沒有要求他喜歡我喜歡的
相反地,我一直在探尋他到底喜歡什麼
就是這種交流(溝通)一直都沒有,所以上來向版友討教
但是,我承認 我真的希望能有更深層思想上的交流
這種思想上的交流就是我說的心靈糧食
目前為止,我希望能解決這初步的問題
沒辦法完全瞭解一個人,但起碼能有所瞭解
ps.相處久了,當然就漸漸會瞭解彼此
但是,我會著急的原因是,我們一個月有超過3/4的時間都是得用電話瞭解
相處的時間很少,所以只能用說得……
我真的很努力不放棄的在找方法能夠去瞭解他
不曉得這樣是不是有把我的問題…表達的更清楚呢?
再次,請各位版友指點迷津吧…
謝謝
一鞠躬
如果第一篇文章,沒有很清楚的點出問題所在
我很抱歉讓各位版友失焦了(因為好晚打文章)
昨天打完後好像也覺得哪裡有問題,但是太晚了…
只能打出那樣程度的表示,跑出了太感性的部份
--
我是貼心的匿名帳號Boygirl2,有需要就寄信給我吧!
來信記得附上發文類型與標題,以便小板主代發匿名文作業唷!
1.分享 2.心情 3.求助 4.討論 5.問卷 6.公告
若想要刪除匿名文章時也可以來信給小板主 但小板主無法幫忙刪掉不屬於您的文章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27.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