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業案主的不純粹心理治療】
.
● 前言:
沒有寫一篇文章說不清楚的事情,如果有,就寫兩篇,兩篇寫不清楚,就寫三篇,以此類推。上一篇文章「心理師,你有接受心理治療嗎?」主要是在論述當人們用「是否接受過心理治療」來做為評估心理治療師時,會造成的限制與不合理之處。這篇我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專業案主自身接受心理治療的動機目的與其衍伸出的界線議題。
.
● 「心理專業案主」與「不純粹心理治療」
.
心理專業案主,簡稱「專業案主」。主要是用以指稱在心理治療中本身具有心理專業背景或是具備或正在學習心理治療 / 諮商 / 輔導 相關知識的心理治療個案,他有可能是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有可能是社工專業人員、社工師、輔導老師等。與一般非專業案主不同的是,他們前來接受心理治療,有很多時候並不是純粹想要解決身心困擾,有些人甚至是自覺沒有身心困擾,而他們接受心理治療是有其他目的和意義,尤其是前三者(心理治療師)。也因此,我稱這樣的心理治療為「不純粹心理治療」。
因著這樣的不純粹心理治療,可能會讓專業案主在接受心理治療的目的與其衍伸出來的各種界線,有著各種不同的情況與排列組合。
.
● 統整一下,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有以下幾種可能的目的:
A. 體驗:知道什麼是心理治療過程、了解案主感受。主要有可能發生在心理相關課程,也有可能是案主自身想要了解體驗。
B. 治療:處理個人議題、身心困擾、心理疾患。
C. 學習:學習典範、模仿資深專業者。
D. 傳承:部份專業社群期待學習者經由心理治療向資深者學習。
E. 門檻:課程、系所、專業社群的門檻。其背後原因可能是前四者。
F. 其他:例如,名牌爸媽效應。(案主希望自己接受具權威性心理治療師的心理治療,獲得該治療師的肯定與某種層面的傳承。) 或其他。
.
這些原因有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複合。就像你到手搖飲料店,可以點純茶,也可點珍波椰奶茶(珍珠+波霸+椰果+牛奶+紅茶)。當然,和買手搖飲料不同的是,這些所謂的「目的」也有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有著滾動式的修正(就像我們的108課綱一樣(?))。因著不純粹,可能會造成不同的人對於自己接受心理治療有著不同的想像與理解。
.
身為心理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的學習者,我從開始學習心理治療的時候,就不斷有師長表達期待學生接受心理治療,無論是有心理治療督導把督生接受心理治療當作接受他個別督導的必要條件,還是在會議場合聽到某前輩說,所有實習心理師都應當要接受個別心理治療,但又表示如果這樣硬性要求,一定會遭受批評。又或是另一位師長在課堂上大力推薦個別心理治療給研究生,表示每個人都需要個別心理治療,認為學校心輔所應該要規定碩三全職實習之前都要接受過一定次數的心理治療 (雖然這位師長不是走動力的)。
.
●「以人為器」的雙重性:心理治療師是自己,也是工具。
.
心理治療師(心理師、身心科醫師) 如果接受心理治療是接受「治療」,這是醫療行為,是個人隱私。它的目的照理說是為了要處理與面對心理治療師個人自身的身心困擾與心理議題。
.
心理工作者或心理治療師,是一個「以人為器」的行業。就讀心理相關系所時,有些師長會教導:作為一位心理工作者,你應該或說有義務要去梳理自己、透過回顧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了解過去的(早年)經驗如何影響著現在你的日常言行,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影響著你的心理專業工作表現。這也是為什麼,大學諮心系部份課程中,課程教師會出許多強調自我省思的報告,目的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自我理解。
.
的確,不可否認,每個人會選擇什麼系所就讀與從事何種職業,與他的成長與學習背景不會沒有關聯。有部份學生之所以會選擇就讀心理相關系所的原因,是自己過去成長過程中(曾經)經歷身心困擾或心理議題,但這並不是全部的人都如此。需要不斷的強調的是,學習心理學與學習心理治療,並無法取代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無論是口語治療還是藥物治療,這是兩件事情。
.
但在廣義的心理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的觀點中,認為「每個人都有個人議題」,因此心理治療師作為心理治療工作者,在「以人為器」的大前提下,理所應當對於自己的心理狀態與情緒穩定度有較高的標準與要求,因此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不僅僅是為了心理治療師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是是為了維持心理治療的工作品質。當心理治療師內在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涵容案主,你心理治療工作也會比較順利,比較不容易行動化。
.
( 溫馨提醒: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心理治療學派或所有心理治療師都抱持此種觀點。)
.
那麼,問題來了。
.
●心理專業案主的心理治療,屬於隱私還是公眾?
.
如果我的觀點是,心理工作者接受心理治療是屬於個人治療,是隱私的,而(準)心理工作者的訓練與教育是屬於公眾的。那麼,心理治療可以同時是(隱私的)個人治療與(公眾的)訓練教育嗎?還是因為心理治療是以人為器,所以(準)心理治療師所接受的「心理治療」也要被視為是公眾的呢?講到這裡,或許有人開始感到困惑。但嚴格來說,這議題會從學習心理治療開始,就以各種隱晦、困難被指認的方式存在著。不過沒有關係,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把它想清楚。
.
● 如果我們更細緻區分哪些算隱私,可以列出以下五點來討論,這五點我會以我個人主觀認為的隱私程度作為排列順序,最隱私的為5.,輕微隱私的為1.:
.
1. 接受心理治療這件事情
2. 接受心理治療的次數、期間、長期還是短期
3. 接受心理治療的地點、哪間心理機構
4. 接受哪位心理治療師(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的心理治療
5. 心理治療的內容 (這若非案主同意揭露或本人揭露,是違反治療倫理的)
.
工作時曾看過實習心理師把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經驗與心得寫進履歷中(1. 5則用簡短與隱晦的方式呈現)。也曾聽聞有心理師資深前輩建議學生應徵某單位時,督生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全名寫進履歷中(1.3.4)。又或是曾聽到其他同儕分享,參加某個專業社群的面試時,面試者直接問他,他是否有接受長期心理治療?如果有,那治療師是誰(1. 2. 3. 4. )。每個人對於心理治療的界線、隱私與敏感度不同,雖然我不太清楚其他人對於這樣經驗的感受為何,但我內心有著不小的震盪。
.
● 回歸到自己身上。如果這件事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別,我想大家可以思考的兩個問題是:
.
第一,你可以接受哪幾點被揭露,你的底線在哪裡,上述的1.2.3.4.哪一項被揭露,或被迫揭露會讓你感到被冒犯或不舒服。每個人對於隱私與界線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對於接受心理治療的目的也不見得是一樣的。某些心理治療界的前輩、資深心理治療師認為,這些事情沒有什麼好不能被討論的,「接受心理治療的(準)心理師」是很好的事情。也可能有些人認為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是一種訓練,在這樣的脈絡下,他當然可以問你是接受誰的「訓練」(治療)。
有些學校或訓練單位甚至是在制度上的要求每位準心理師需要接受心理治療。把接受心理治療視為訓練的一環。學習者被要求提出接受心理治療的證明。你如果要就讀這些校系或加入某些訓練,或是選修某些課程,就必須要放棄某種程度的隱私。
.
第二,如果你是一位(準)心理師,你是否會為了上某些課程,接受某些訓練,或是機構,或是校系的要求,而改變你對於自己心理治療界線的看法,你會願意退讓一些界線標準來滿足這些專業訓練的要求,師長的期待,校系的規定。或是,你選擇別條路走?
.
另一個部分是,訓練單位、校系、師長也需要對於學生、受訓者接受心理治療的必要性給予充分、明確且合理的說明。另一個重點是,這些校系、單位、師長有必要在事前就告知他們對於學習者有這樣的期待與要求,這樣的知情同意,也才符合倫理。最好在簡章上(或初談時)就說明清楚。
.
之所以我需要花這樣大的篇幅去說明不純粹心理治療的目的與意義,是希望可以帶到後面對於專業案主心理治療界線的討論。
.
● 身為(準)心理治療師的你,接受(不純粹的)心理治療是「前台」還是「後台」?
.
我以社會學家高夫曼的「戲劇理論」來看,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言行舉止都想是在演一場戲,每個人都在扮演一種社會角色,「前台」是演戲的地方,而「後台」是人們可以卸下個人社會角色,把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想法表達出來的地方,例如:你可以看到在電話中,和客戶輕聲細語,安撫對方情緒的同事,在掛上電話立刻飆罵。這一點也不違和,因為電話中的同事是在扮演好他職場上公司員工的角色,這是「前台」,掛上電話,鬆了口氣,把自己心中的不滿與委屈宣洩出來,那是在「後台」。不過這個前提是,辦公室的氛圍有足夠的安全。讓這位同事願意表達出來。在好的工作氛圍中,其他同事會給予支持與安慰,但若工作氛圍不好,同事間爾虞我詐,這位同事的飆罵就有可能讓他陷入不好的評價,甚至落人把柄。
.
如果心理治療對於案主而言是他的「後台」,他在後台被鼓勵自由的聯想,被允許自由的思考與感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免於被評價、被取笑、被攻擊,這個環境是足夠安全的。如果今天心理治療不是純粹心理治療,還有訓練、教育的目的與意義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治療師(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之於專業案主來說不只是心理治療師,還可能是某種典範,甚至是教師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案主還能把心理治療當「後台」,好好的自由聯想嗎?還是他要把心理治療當成一種「前台」,要展現出「好案主」的樣貌,要表現出良好的教養、深度的思考、優秀的言語,壓抑心中對於治療師的攻擊或負向感受,好得到心理治療師的肯定,尤其當心理治療師對案主或是專業領域來說具有某方面的權威性。抑或是,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把大量的焦點放在心理治療師身上,努力地向治療師學習,而忘記了自己是來「治療」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
我們也可以說即便是非專業案主,上述狀況也會發生。 心理治療師之於案主來說都可以是一種模範,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方式或是可能,並將之類化於日常生活中。但對於專業案主來說,這樣的類化與學習多少會影響他的心理專業工作。而這也是心理治療對於專業案主來說的多重性。到底在治療,還是受訓,或是我們可以說是多重目的性,訓練與治療可以在兩者均不受損的狀態下被執行嗎?我提出這個疑問,也期待大家可以思考。雖然這個議題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
.
● 心理治療中的依附關係與權力、界線
.
若是走動力取向的長期心理治療,我們很困難不談到治療關係中的依附,動力取向的長期心理治療也會有因人而異,且程度不等的「退化」與「移情」。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治療是否是足夠安全的,界線是否是穩固的,心理治療師是否是有足夠的能力去涵容案主,而不會因為內在的焦慮而行動化。這樣的行動化有可能是因為治療師擔心自己無法在治療關係中成為夠好的照顧者,或是個人的自戀特質,而給予案主治療室外的益處。也有可能是治療師因為治療關係中,個人的焦慮或憤怒,把治療內容、治療關係透露給治療室外的他人,也或者發生其他各式各樣不同的狀況。
.
因此,案主在治療關係中必然冒著某種程度的「風險」和「誘惑」,而專業案主更是如此,因為這位坐在你對面的心理治療師,出了治療室這個空間就是同業、是前輩(資深)心理治療師,甚至有可能是某某人的某某人(心理專業圈就是這樣小,小到隨便轉個身都有可能撞到認識的人(這是譬喻))。
.
無論我們稱這是「心理治療關係」、還是治療室中的「依附關係」、「移情關係」,都無法避免權力與界線的議題。專業案主的個別治療對於專業案主來說提供了一個強烈的個人經驗的可能、學習某種典範( 就算是負向的經驗或遇到沒倫理的治療師都可以帶給我們反思 ) 。
.
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制心理治療」這件事情所帶來的限制,也就是為什麼我並不支持鼓吹案主將「治療師是否(曾)接受個人心理治療」作為評估心理治療師的一個項目。當我們將心理治療作為強制,而忽略每個人的差異,那就有可能造成壓迫,有可能為了交「證明」(準)心理工作者只是花錢花時間坐在案主的位置上,沉默個幾次好交證明。又或是假裝扮演一個好案主,而非真正有在投入在心理治療當中。當我們期待案主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可以自由,那麼(準)心理治療師強制性的心理治療,就無法掩飾其弔詭的成份。
.
● 結語:
將不純粹心理治療中的矛盾與弔詭性提出來討論,目的是期待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考,另一部份是當(準)心理師在接受心理治療前,有更細緻的思考與討論,那麼,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首先,知道自己怎麼想、自己的期待為何,有機會向自己的治療師討論,找一個對於關係和界線有共識的心理治療師。需要提醒的是,謹慎戒備對那些不尊重你界線,或老是冒犯你界線的同儕與師長。以上討論,謝謝願意閱讀完這樣落落長文章的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輔導就業的效能怎麼看? 過去還沒當立委的時候,我就很關心退除役官兵的就業問題,我們退輔會對就業的方案,我特別留意到,從 2017 開始針對退除役官兵的軍中/民間專長轉換和證照取得,原先預計採「一訓多能」,後來則是以「技能專精」的方式來施訓,想請問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退輔會就業處處長回覆,因為隨著就業...
心輔所 比較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木的心輔所大全 part4
今天的主題主要是介紹就讀心輔所的相關訓練內容與如何順利完成學業!希望能夠幫助你們對臺灣諮商心理師的訓練過程有更多了解與方向。
歡迎右滑圖片閱讀,或是往下閱讀文章內容👇🏻
/
📍研究所就讀年數
對於心輔所有些接觸與了解的人,可能聽說過要念三年以上,若以研究所就讀年數,可以做以下的區分:
🌟沒有要考取「諮商心理師」證照:最快兩年就可以畢業。包含學分修完、論文也完成。
🌟要考取「諮商心理師」證照:至少要三年(或以上)。諮商心理師的考取資格包含相關系所的碩士學位、以及有全職實習的學分,而三年「以上」的年數,則是看個人完成論文的快慢程度而定囉~
/
📍諮商實務訓練過程
🌟課程部分:第一年除了必修的學分之外,各校也會開一些理論學派的實務課程,例如:家族治療、伴侶諮商、學派實務技巧等。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研究所的課程有大量的實務演練,甚至有些教授會要求要有接案之後才可以修習該課程,才能夠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實習學分:又分為一年的兼職與一年的全職實習,主要是接案時數的不同。而全職實習主要是考取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必備學分,因此在時數要求也會比較嚴格;兼職實習則看各校規定。
1️⃣兼職實習:有些學校兼職實習即有個別諮商時數的要求,有些學校則無;而兼職實習是進入研究所之後第一個要面對實際接案的關卡,對於過去沒有諮商實務經驗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挑戰。
2️⃣全職實習:全職實習是要考取諮商心理師證照必備的學分,也必須是「全職」的職務。通常一週會有四天必須要待在實習單位,而一天則會回學校回報實習狀況。而全職實習能夠讓研究生們更了解現在心理諮商在各個實務現場的現況(如大專院校、醫院、社區諮商機構等),也能夠大量累積諮商的實務經驗。
/
📍實習機構考量:以下介紹三種實習單位的領域。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想要接觸的族群做考量。
🌟大專院校:除了諮商實務之外,不同的大專院校會有不同的行政量(通常都會有一定的行政量)。每學期都會需要協助辦理心理衛生推廣的活動、開辦團體或工作坊、高關懷個案管理等,考驗實習生的時間規劃與應變能力。
💡優:現在各校諮商需求大,案量穩定、來談議題多元;行政與應變能力值增加,提升辦理心理衛生活動的能力。
💡缺:考驗時間管理與規劃能力,須在諮商與行政量之間找到平衡。可能會發現諮商心理師並不只做諮商專業,還需要兼顧行政人員的角色。
/
🌟醫療院所:目前各大醫院諮商心理師的正式職位較少,可以透過諮商實習的機會,到醫院走走看看,十分推薦對精神病理有興趣的學生。
💡優:主要都是專業的諮商實務工作,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精神醫學,跟著醫師們開會、看診,也能夠一虧精神醫療的實務現場。針對有精神疾病診斷的病患更有經驗。
💡缺:拿到心理師證照之後,醫院諮商心理師的缺額不多,可能會發現其他的諮商實務工作領域跟過去實習經驗有所落差。
/
🌟社區諮商機構:現在社區有越來越多心理諮商機構,可提供民眾直接預約晤談。但因沒有健保的支援給付,所以價格會相對高昂。
💡優:可了解社區自費諮商個案的型態與需求,提升辦理心理推廣活動的能力,以及觀察到未來成為行動心理師時須具備的能力與特質。
💡缺:畢竟是自費預約諮商的民眾,對於諮商的療效更為在意,對於初次接案的實習生來說可能會感到焦慮,需要有較大的心理準備度。
/
📍論文的規劃與安排
🌟指導教授:多數學校都會要求要在第一學期或第一年的時候找到指導教授。建議大家可以先看系所教授的研究領域和專長,並閱讀教授的paper,以幫助大家決定適合自己的指導教授。
🌟設定畢業年限:先設定自己想要畢業的年數,這個也可以提供給你在找指導教授時的參考。可以多問學長姐,了解教授們指導下的研究生大多幾年畢業,以考量是否符合自己的規劃。
🌟再忙,也要坐下來寫論文:念心輔所的研究生真的很辛苦(拍),除了諮商實務的訓練,學術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多數學生都很難兼顧諮商實習與論文進度。考量自己的能力和舒適程度,安排可以寫論文的時間,即使進度不多,還是要讓自己坐下來面對論文word檔,避免三、四年過去徒傷悲啊~~~
/
念心輔所絕對不是一個能夠輕鬆拿到碩士學位、洗學歷的地方,在過程中會不斷的考驗準心理師們的心理素質以及挫折處理能力:
👉初次面對個案的焦慮
👉接不住個案的擔心
👉變成諮商倫理課本的案例分享(通常是不好的XD)
👉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成為心理師
👉對想成為什麼樣的心理師迷惘
👉怨嘆無薪制度的現狀與不公平
相信心輔所過來人、還在水深火熱中的大家一定有許多的感觸(先哭一下)
但木的想說,被磨掉熱情、對現實失望、對自己懷疑都是很正常的過程,我們也絕對都經歷過,也許短期內還找不到把這段時間化為意義的方法,那也沒有關係!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忘記想成為諮商心理師的初衷,我們絕對都有能夠改變現狀、世界的能力,走過這段路之後,先好好療癒自己,其他,都不急!
/
以下開放tag要去唸心輔所、正在唸心輔所、還沒念完心輔所的同學朋友,對他們說一句加油的話吧!
#木的DJtime #心輔所 #諮商 #諮商理論 #諮商實務 #助人技巧 #心理學 #諮商倫理 #諮商機構 #諮商實習單位 #全職實習 #兼職實習 #菸酒森 #諮商心理師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心輔所 比較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木的心輔所大全 part2
今天主要是介紹心輔所考試入學的準備方法與時間安排,歡迎大家分享與轉發,有準備要考心輔所研究所的朋友也可以珍藏起來啦!
👉🏻右滑看圖文,或是往下看文章
/
📍研究所考試入學介紹
如果你是下列對象,滿推薦你使用考試入學的方式進入研究所哦:
💡大學並非心輔系
💡沒有跟你想要報考的心輔系教授有連結(例如:擔任過課程的助教、研究助理等)
💡大學剛畢業想要念研究所而非有其他工作經驗
💡沒有太多諮商的實務背景與經驗
畢竟推甄會需要有相關的實務訓練背景、以及研究計畫的撰寫,若在這部分沒有特別有經驗或是優勢,考試入學應會是你的最佳選擇。
/
📍自己念v.s.報名補習班
選擇考試入學,一定會碰到是否要報名補習班或是自己念的難題,可以從以下幾點考量:
1️⃣自己對於應考科目的熟悉程度
🌟這些考科在過去你是否對內容有足夠的熟悉度?
🌟知道要去哪裡找答案嗎?
🌟自己是否有能力組織這些理論概念?
2️⃣下載近一兩屆研究所考古題試做看看
了解這一兩年考題的走向,大概會考什麼樣的概念或理論,以幫助自己可以念對方向,避免白做工。透過做考古題,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少把握,是否還需要透過補習班的整理來幫助自己學習
3️⃣做筆記與整理概念的能力
心輔所每一個考科涵蓋的知識與理論都相當的龐雜,建議在準備時要有自己可以整理這些知識的方法,除了做好筆記、心智圖之外,是否能夠有能力整合,並用自己的語句敘述出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對於這些理論概念還相當的不熟悉,需要從零開始,那也可以考量一下補習班幫你整理好的重點,對你來說是否會幫你在準備過程中更省力。
4️⃣有多少決心/時間要考上心輔所
如果先給自己設定目標,希望一年能夠考上,那也可以衡量自己這一年要花多少力度達成這個目標,進而去評估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
📍時間規劃與安排
研究所考試多在每年的年初,各校的考試時程也不一樣,記得多follow各校研究所考試資訊,事先排定考試的時程(有些學校可能撞期),也避免自己錯過報名喲!
下面的時程供大家參考:
✍🏻3-6月:熟悉考科期,心態較為輕鬆,主要以多看、多蒐集資料為主
🌟多找理論學派的書籍來看:
我會安排每兩週看完一個學派章節(以corey的書為主),並去圖書館找該理論學派的創始人寫的書、或是他的傳記來看。心態上就是輕鬆閱讀,可以更了解該學派創始人的人性觀,還有創立這個理論學派的背景為何,幫助自己未來在寫申論題是更有內容。
🌟多找諮商輔導相關文章、研究來看:
可多看輔導相關的期刊或是學報,建議以可以直接上「華藝線上圖書館」搜尋輔導相關文章,更了解其相關研究、內容,甚至有針對某些族群或議題的個案,適合的治療措施與方法。
🌟各考科的教科書至少都閱讀過一遍:
文末會整理一些書單可供參考。我會建議在這段時間,可以至少每個教科書章節內容都閱覽過一遍,看不懂也沒關係,可以先畫下來、做筆記,至少有一個概念做底子。
/
✍🏻7-12月:整理概念期,心態較為嚴謹,開始做屬於自己的筆記、錯誤本,並練習撰寫申論題
🌟製作屬於自己的筆記:
把各考科的教科書重新閱讀,看更細、做適合自己閱讀的筆記。建議可以使用心智圖的方式,可以從小概念整理為大概念,也更可以組織架構自己對於該理論學派的邏輯思考。
🌟配合考古題撰寫:
考古題撰寫可以等到約10-11月再開始密集安排,因為前面還在組織理論概念,直接寫考古題也可能較為挫折。從考古題錯誤的部分去找答案,整理為自己易錯的錯誤本,幫助自己複習容易錯的地方。
🌟撰寫申論題:
建議在考試前,還是要寫寫看申論題,並有自己的一套寫法架構會比較安全。如每一個理論學派大概的人性觀、重要概念、治療方式與處遇,都需要能夠寫出來,在撰寫上要如何寫得流暢、更通順,也是可以練習得來的。如果能夠找到願意幫忙看的師長、讀書會成員,從建議與回饋中去調整寫法,也會滿有幫助的!
/
✍🏻1-2月:密集衝刺期,進入考試時程,安定自己的心情,按部就班完成考試
🌟以考試時程為作息唸書:
這個時間應該各校的考試時間、考科時段安排都已經公告了!建議可以開始配合考試時間作息,包括起床時間、休息時間、什麼時間應該要念什麼科目等,讓自己的生理時鐘習慣,也透過規律的作息讓自己在考試時有最佳狀態。
🌟練習安定自己的心情:
在考前一定會有很多「考不上怎麼辦」、「我就爛」、「我要落榜了」這些災難化的思考,這是很正常的!
除了密集唸書之外,不要忘記安排休息、耍廢的時間讓腦袋放鬆休息,當負面想法出現的時候,可能外出走走、和朋友或伴侶訴苦、看個搞笑影片、運動等,幫助自己維持心情的正面愉快,告訴自己「不要擔心,已經準備這麼久,會有好結果的!」
/
📍必備書單(右滑參考圖九)
心輔所得考試用書,相信網路上有很多神人大大已經整理了許多,這邊分享幾個歷久不衰的經典教科書供大家參考!
/
回到自己身上,在準備考試過程中會有許多挫折、難受、負面情緒,如何面對與處理這些部分,也是念諮商很重要的學習與過程!
有相關問題、進一步提問、考試過程內容準備等,歡迎下面留言讓我們知道喲!祝福大家都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木的DJtime #心輔所 #考試入學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心輔所 比較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輔導就業的效能怎麼看?
過去還沒當立委的時候,我就很關心退除役官兵的就業問題,我們退輔會對就業的方案,我特別留意到,從 2017 開始針對退除役官兵的軍中/民間專長轉換和證照取得,原先預計採「一訓多能」,後來則是以「技能專精」的方式來施訓,想請問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退輔會就業處處長回覆,因為隨著就業的需求和產業的發展趨勢,由一訓多能轉變到技能專精。當初的一訓多能,是在受一個訓練的過程中,能取得多張證照,比如我們職訓中心的公共管線班為例,結訓的時候,可以取得7張證照,包含水匠、電匠、以及氣體導管等。隨著職場的用人慢慢朝著專精化,因此我們希望讓結訓學員取得較高級的證照,比如說原來是丙級證照,能提升到乙級證照,乃至於甲級證照。
但我也想提醒,現在企業也不少是需要斜槓的。那提到技能專精,我留意到專長轉換到民間職業的部分,我們是否有追蹤?比如說多少人從這個專長退伍,又有多少人真的進入民間相關職業?
因為一個計畫好不好、成不成功,是否真的有幫助,要看轉換率才知道。比如100個人出來,若只有5個人進入相關行業,那就代表這個計畫有待調整。另外,我也想了解,這些人考了哪些證照,才知道輔導考照單位的輔導成效。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給辦公室相關的數據與資料,讓就業輔導這工作,更能切中市場的需求。
期望優先補足軍中心輔能量
另外提到心理輔導士,之前質詢時,有說到軍中的心輔官不足,我想建議單位,如果有心輔專長的退除役官兵,是不是能優先接觸邀請?比如邀請考證照、邀請回役,像是政治作戰士、心理作戰士、心理輔導士等等,未來可以做心理師、社會工作師,那既然軍中就是需要這類專長,結果他們退伍的時候才去考這些證照,結果現任的考照率卻很低。既然退輔會有這樣的業務需求,是否能跟國防部合作,先把軍中的缺額補齊。單位允諾會跟國防部協調,我希望這件事能落實下去。
使用醫療資源的引導
再說到今年的武漢肺炎,因為大家會盡量避免上醫院,所以分級醫療政策實施以來,歷史上數據最漂亮的就是今年。但我們發現榮總的數據,仍有可以更精進的空間,包含急診的件數中,檢傷分類第四級、第五級的案件量佔比還是相對較高一點。而「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 48 小時」的案件比率,北榮、中榮、高榮三所醫院的院所指標值都高於全國指標值,只有高雄榮總在今年院所指標相對低,但低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是跟武漢肺炎有關係,所以我們看第一季、第二季的數據,表現都相對比較好。
我希望能未來盡量引導民眾轉診的就醫習慣,減少醫院輕症住院情形。或許不用在入院的時候直接處理,但至少在出院的時候可以趁機輔導,引導對方基層還有其他醫療資源可選擇,希望未來能達到實際的改善。相關單位也允諾,會持續精進、盡可能引導民眾。我期望未來醫療資源,都能用在刀口上,3Q!
2020-12-14,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退輔會 呂嘉凱副主委,退輔會就學就業處 秦文臺處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心輔所 比較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軍人心理衛生議題,每每在軍隊中發生自殺或自傷事件就會被重啟,去年(2019)曾發生陸軍一週兩起自殺(包含營外自殺),隔月再陸軍士官自殺案件,人才培訓不易,如此人才喪失,也對我國國軍戰力上有所減損。因此,我希望能減少相關的憾事,也維持我國戰力。目前軍中的心理健康促進及處遇,主要靠我國國軍的心輔分為三級防處,分別有初級發覺預防、二級專業輔導、三級醫療處遇。
所謂的初級預防的工具之一,我關心的是網路所提供的心輔資源。我本身是網路使用者,也在網路上查了一些相關網站的資料。我留意到第一、相關的點閱率不高。第二、資料比較老舊。像是是「衛生署安心專線號碼」,號碼其實已經改了,而衛生署現在也轉制了。還有一個內政部的男性關懷專線,也早併入衛福部了。這些資料其實都需要更新、需要維護。 甚至,我也提出可以研發app把相關線上資源統合,可嘉惠更多的官兵。
此外,提升軍中心輔人員的專業性也非常重要,目前軍中心衛人力的結構中,心輔官及心輔士主要由政戰學院相關科系,或非本科105-165小時的職前訓練來擔任(心輔員則主要是引進民間非軍職,具有專業證照者)。心輔官及心輔士(具軍職者),不一定要如民間考取諮商心理師,需要相關科系、且具備碩士學位,才得以考取、取得執照,然而民間招聘之心輔人員編制僅30人,為總編制7%;而目前具有心理師或社工師執照者僅有77人(若包含本身就有照的心輔員),其考照率僅近兩成,實有予以提升之必要。
接續針對二級專業輔導的部分,則有賴軍中專業的心輔人員來支援。目前國軍現役人員約20餘萬人,在平時的心理健康促進及專業輔導上僅由現有編制405人來協助,平均一個人負責500人的心理健康,更遑論戰時要進行戰鬥壓力控制(找到壓力源預防處置)、處理戰鬥疲乏、戰時心理疾患處置,人力應有持續成長之空間。
然而,還有一個軍中的文化並非統計數字可凸顯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權力關係」難以突破,從相關質性研究及評論可知:無論是軍階高的長官要向軍階較低的請求輔導諮詢,可能礙於面子有執行的困難;而軍階低者有時也可能擔心被標籤化,或礙於軍階的關係無法真實透漏心中壓力。
其中也會面臨「倫理」議題:國軍心輔人員其身份角色上,具備心輔專業、政戰專業兩者雙重身份,在謹守長官命令及期待之際,完成專業輔導諮詢工作,還須維持著諮商倫理,這其中確實形成組織文化、心輔實務推動上的矛盾與衝突點。需要保密?還是揭露諮商的內容?甚至國軍提供鏈結的民間諮商機構,也必須將諮商內容撰寫成報告回報軍中,恐怕亦有專業倫理上的問題。因此本席認為,增加「非軍職」的心輔專業資源是重要的。比如政戰局推出「鏈結民間輔導資源方案」,由國軍地區心衛中心辦理招商來鏈結民間諮商機構,提供國軍多元諮詢管道。
另外,退除役心理官具備在軍中的經驗及輔導實務,立法院曾決議應於其退除役後協助增強其專業及實務能力,並作為回流軍中以非軍職身分服務。目前觀察退輔會已有相當的輔導作為,根據退輔會所提供的數據:為增進退除役官兵專業學能,就讀大校院全額補助學雜費用2-8萬元, 108 學年度申請心理諮商類就學及進修補助,計有 43人,也請「國防部」來持續研議這類人員以「非軍職」回聘之機制,提升國軍心輔能量。
所以我特別向國防部建議:
1. 更新線上心輔資源資訊及調整相關心輔提材以提升點閱率,甚至研發app來統合相關資訊。
2. 應在營中盡可能增聘「非軍職」心輔專業人員,有助於提升專業度以及擺脫軍中的權力關係,讓「具軍職」的心輔專業人員來研擬初級的心理健康促進計畫,避免權力關係上的敏感。
希望說未來在國軍心理衛生層面,我們應可以「work hard play hard 」。除了認真的訓戰外,在心理健康這邊, 也要跟我們的防疫一樣 ,有國際級的部署、世界級的水準!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