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的網紅C 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 #LOSE 『LOSE』人的一生失去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盡可能的把握當下珍惜時光,這首歌獻給失去過的你/妳。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ehsien__lin/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app.go...
「心裡的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C 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單程旅行社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BiBoar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讀書]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看板Buddh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心裡的傷,身體會記得。仔細傾聽身體要告訴我們的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心裡的傷 在 從身體聆聽心裡的傷(額滿) - Facebook 的評價
心裡的傷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沒有欠你你也沒有欠我
敏迪選讀 在演講的時候說,看書其實是尋找自己,我完全同意,可能需要100的同意(喔不,1,000個同意才可以),很多時候,在書中看到一段話,被療癒、被理解了、甚至被講出了一直無法說清楚的感覺,就覺得說,看到這本書值得了。
沒錯,看書的方式很多,最常見的是從頭看到尾,但其實這不是唯一看書的方法。一直堅持閱讀完一本書,想來,也可能是一種我執。
今天晚上我突然打開了 楓書坊文化 Maplebook邀請我閱讀的《 #請問覺醒》,是 宇色'靈修世界老師的新書。
宇色老師是誰,就是《請問財富》,這本被 朵希・數字讀心術推坑後,我就推坑給全世界的人的書,讀書會上分享、podcast中分享,看到誰就分享,不知道如何聊表我的愛。
我今天在看《請問覺醒》的時候,採取「隨手翻閱」的方式,就是隨便翻,翻到哪裡看到哪裡,當作是宇宙要送給我的禮物,然後我就看到了兩頁,那刻,我覺得我被宇色老師以及無極瑤池金母深深地理解與療癒了。不得不邊吃晚餐邊寫下了這篇文章。
1.
「當某一件事或某人不斷地引發你的不悅,導致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嘴,連珠炮似地訴說心中種種不滿時,它他已經在暗示你必須與這些人事切割。」——《請問覺醒》
god,這段話,非常呼應昨天 三樓居酒屋 錄音的時候,提到在《人類木馬程式》中的其中一段話:「許多疾病都起因於不在愛的頻率上,恐懼、憤怒、焦慮的情緒頻率是生病的源頭」,是不是完全可以連結起來。
當你覺得你真的很不悅的時候,當你恐懼、憤怒、焦慮的時候,你必須開始思考切割的計畫,你要感知到,這是宇宙在給你提示,你該離開,因為在這裡,你非常地不快樂。
2.
「當他們的出現再度出發你的心理底線時,請勇敢地對他們說:抱歉!我非常願意好好聽你說,但我此時真的無法承受,讓我安靜一會兒,等我好了,我會再找你好好聊聊。」——《請問覺醒》
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內心想起了一個自己的故事,突然覺得很感動,有種被宇色老師以及無極瑤池金母接住的感覺。那是家裡的一段故事,事件發生後,當然第一時間是和家人一起解決,只是在這中間,我受到了很多的傷害,我知道他們無意,但是傷害就是在那邊,不是髮膚的傷害,是那種在心裡的傷害,但心裡的傷害最難解。
解決事件的當下,非常少人知道,直到目前也是,我秉持的原則是:說了很多次,除了我發洩之外,對事情沒有幫助,所以我說最多的人,是協助處理這件事的專業人士。我不是沒有情緒,我只是很有意識的不發洩情緒。
事情解決後,我有一種,我好累好累的感覺,我無法假裝這一切沒有發生過,我知道我需要靜一靜,我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我需要一段時間(但我不需要多久),於是,我誠實地跟我家人說。
我說「抱歉,我知道你們想要馬上恢復關係,但是這段對我傷害非常大,我需要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我沒有要責怪你們,你們與我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事,但我需要一個人好好的消化,我保證,我會好了之後回來。」
想當然,家人無法理解什麼是「對我傷害非常大」,什麼叫「好好靜一靜」,他們不懂,什麼事情不能說出來討論,什麼事情無法跟家人說,什麼事情無法一起解決,難道有這麼傷害嗎?
我懂,我懂他們的不懂,我也知道這樣說,會讓他們覺得受傷,因為我畫出了一條界線。可是,我無法用言語說明,因為我還沒沈澱,我不知道我要說什麼,但是我不想責怪,我不想說出那些我現在想到就覺得很可怕的話,我不想說出那些只是宣洩我過去刻意壓抑的情緒,因為,我之所以壓抑,就是我知道說出來不會比較好。
我遵守這條界線,我花了一段事件來沈澱,來思考,側面耳聞的有些人曾經私訊我想要我跟他們說說,說說了會比較好,他們可以協助我解決我的心情。但是,抱歉,家人的事,我對他人可以說的不多,因為這件事情,我自始至終,都不需要除了我與我的家人之外的人來解決。(除了協助解決的專業人士之外)
這條線,我不僅畫出了我與家人的界線,也畫出了我跟其他人討論這件事情的界線。
是的,我所需要的是「一個人」針對這件事情好好靜一靜。
我有種直覺,我的不平靜,我的情緒,會隨著事件很消弭,無需發洩在他人的身上,也無需透過言語宣洩。後來,我回去了,我還是我,家人依舊在。
這段故事,我有一陣子沒有想起來了,可是看到了宇色老師寫了這段話,我真的有種泫然欲泣的感覺,因為,過去的事情,竟然在這樣一個平淡無奇的夜晚,被接住了。
我突然可以想像,如果無極瑤池金母真的是一個人,她會抱著我,拍著我的背,溫暖的跟我說「孩子,幸苦了,你做得很好,你很勇敢,事情都結束了,都過去了。」
是的,我也相信,事情都結束了,都過去了。
我變成更勇敢的我。
3.
「我沒有欠你什麼,你也沒有欠我什麼」——《請問覺醒》
是的,這是今天的最後一句話,昨天在錄音的時候,有個問題是,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爆氣,我想想,我最近都覺得事情是鬧劇比較多,可能別人會生氣,但我只是覺得很好笑,是那種,我自己想一想會覺得笑出來的事,很鳥、很drama、很打破三觀、很突破界線,但是真的很好笑。
因此,我就不生氣了,人間一遭, 我們彼此不相欠。
不覺得你欠我什麼,我就不會趾高氣揚,
不覺得我欠你什麼,我就不會低聲下氣。
之前有一個機會,給 桃桃喜-命理大師簡少年看過命盤,他給了我一個建議,原意是用在家人關係,但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至此是我的人生準則之一:
做你可以做的,讓你開心的,
而不是做你應該做的,讓你不開心的。
雖然 我在人間—宇色老師 的新書簽名版已經賣完了,但是,還是推薦大家可以購買:https://pinkrose.info/2sgvM?uid1=facebook
心裡的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我媽有病?還是我有病?】
那天看到朋友書架上,有好幾本關於母親帶來創傷的書,對於這類書籍我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發現會買這些書的人,一定是有些原因,讓這種書名可以吸引他購買。
#這樣的書名不是很違反常理嗎?
母親角色照理來說都是愛與照顧,懷胎十月把我們生下,為我們把屎把尿,然後所謂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拔長大,然後自己老了後發現付出了許多歲月,自己身體大不如前,換我們來照顧回饋母親。這些都是我們一般認知到的。當然有些家庭,可能還包含更多情節,母親還要照顧其他家人,還要負擔很重的家計,還要照顧其他有需求的孩子等等。
可是市面上還會有這輛的書籍,吸引到大量讀者,表示有一部分的母親,其實並不是完全扮演這樣的角色,愛與照顧。 反而是相反,帶來了傷害和創傷。
可怕的是,當我們身為孩子意識到自己被母親傷害的時候,往往已經【#傷害很久了】。
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出現 #混亂和焦慮。
因為我們心中的所謂常理和倫理,告訴我們母親是如何辛苦如何愛我們,天下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類的想法早早烙印,但實際上卻不斷遇到母親的情緒、攻擊、批判、貶低、要求和競爭等,輪番上演,日復一日。小時候從來都不曾懷疑過,但隨著我們成長,了解到甚麼叫做【#不舒服】後,好像,驚覺到了甚麼?
#媽媽,#你怎麼會這樣對我?
#你真的愛我嗎?#你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對我?
這些話在心中,可能根本說不出口,或者是,哪一次不小心噴出口了,母親的反應只會讓我覺得,我怎麼會這樣講?我講了也沒有用?自己更氣,更難過,更崩潰。
#為什麼我怎麼做都不對?
#為什麼你要這樣困住我?
#為什麼你好像很愛我,沒有我不行,但你又這麼不快樂?
母親,都是當了母親後才開始學著當母親的。很可惜的是,的確有部分的母親,始終沒有學會扮演這個角色,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帶著這麼多憤怒、需求、這麼多情緒和壓力,在對待孩子。或許他們也是這樣被愛大的。或許他們很害怕,自己會被孩子嫌棄,很怕自己得不到注意力,很怕連孩子也都不喜歡她....
可是,無論母親怎麼了,被傷害的感覺是真的,而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令人厭煩、不耐、傷心,這些都是會影響我們自己的人際和親密關係的,我們被這樣忽冷忽熱的對待,我們自然也就找不到自己的重心,更不知道該如何【恆溫地愛人】,那我們就很難在關係中得到被愛的感覺,得不到被愛的感覺,另一半也幫不上忙的話,自己最後可能會哀傷地離開。
回到家裡,或者回到母親身邊,又覺得忽冷忽熱。
因此很多書籍開始探討【#母親帶來的傷害】,因為當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太懂得如何愛人和愛自己,也感受不到另一半的愛的時候,是一種令人非常沮喪和失望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困住我們好多年,在關係中載浮載沉,感覺都遇不到對的人,感覺都荒廢了青春,感覺都被別人比過去了,感覺被拋棄了好幾回,感覺最後也快要被自己放棄了,都要不愛自己了,都對愛情不抱希望了,才發現,原來,是我從來沒有學會愛,原來,可能這一切和母親有關。
於是,除了怪自己,就很容易回到母親的責任上。忍不住會羨慕起別人的母親,如果我的母親沒有那麼情緒化、那麼依賴、那麼控制、那麼冷漠或自我的話,我會不會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只是,#我們很難改變母親,#也無法改變過去受過的對待,但我們自己心裡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有力氣的話,是時候開始學習為自己清理和包紮,別讓自己或任何人在不時地摳開你的傷疤,別把自己的傷口倘開在會傷害你的人面前,把自己照顧好。好好檢視自己的傷口,告訴自己這些傷口是可以被善待,可以恢復的。我們都已成年茁壯,只要把自己的狀態養好起來,只要勇於面對自己過去的陰影和失落,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愛,就算幼年感受不夠多,成年後的我們仍保有這樣的學習能力,可以學會如何愛人,如何愛自己。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在一段健康的關係裡找到平衡。
圖/pexels
文/ 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心裡的傷 在 C 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H #LOSE
『LOSE』人的一生失去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盡可能的把握當下珍惜時光,這首歌獻給失去過的你/妳。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ehsien__lin/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app.goo.gl/59wTmZwb91q9itH77
詞/曲Lyrics&Composer:CH
錄音Recording:CH
混音Mixing:許軒 Dubo H
編曲Arrangement :Tsurreal
Recording Studio:內湖737霸王家
特別感謝Cover Design:王善禛
Lyrics:
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 乍現有妳的畫面
沒有想到我越來越慘 我跟本沒有發現
無論好 無論壞 無論到底有沒有聽見
不明瞭 在不在 過得好這是我的心願
沒有可以抒發的窗口
無法抹平心裡的傷口
來不及了來不及 抱歉最後 我來不及
但 給我一次機會 能否帶走妳的所有
I can't lose u I care about u
I'm sorry hurt u I can’t without u
I can't lose u I care about u
I'm sorry hurt u I can’t without u
記事本上做個筆記 是一種有效秘技
想到還是情緒低迷 在這心煩的雨季
又當我再一次的溺斃 不知從哪提起
一聽我的語氣 知道難過佔了 多數比例
我又再次想妳 想妳
之後還是不變的道理
遠處往妳那 望妳 躺著長椅
遮風 擋雨 想著這麼 養妳
想著跟妳每個場景
若隱若現那個長影
彷彿從前像場電影
再一起看美好風景
I can't lose u I care about u
I'm sorry hurt u I can’t without u
I can't lose u I care about u
I'm sorry hurt u I can’t without u
心裡的傷 在 單程旅行社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正在或即將面對親人的離開嗎?
只要我壓抑悲傷,就能擺脫它嗎?
身體的傷時間可以治癒,但心裡的傷呢?
如果你的眼淚也無處安放,
歡迎跟我們一起來聊聊,
經歷悲傷的五個階段!
0:00 影片開始
1:07 悲傷五階段
2:48 悲傷歷程
5:12 社長觀點
#悲傷五階段 #離世 #傷痛 #守孝 #治喪 #出殯 #告別式 #小冬瓜 #單程旅行社 #冬瓜行旅
—
💻 冬瓜行旅官方網站:
https://owt.com.tw/
冬瓜行旅部落格:
https://owt.com.tw/funeral-encyclopedia/
📱 臉書粉絲專頁: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www.facebook.com/dk0926555558
單程旅行社
https://www.facebook.com/owt2016
📹 YouTube 頻道: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pros.is/melonlifetravel
👨🏻🏫 小冬瓜的線上課程:
規劃人生美好告別之旅
https://hahow.in/cr/owt-2016
心裡的傷 在 BiBoar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疤
有些人痛恨疤痕不惜一切代價的去掉它
有些人擁抱疤痕,不斷尋找答案
人生會有很多關卡,等著你面對
只有當你找到答案時,下一次卡關你才有本事繼續前進
我的新書4/27就上架在網路書店啦~
《喜歡不了自己,那就從不討厭開始》裡面有更多人生小故事,與心靈卡關及轉折,希望大家會喜歡^^
#小時候 #疤痕 #心裡的傷口 #心理治療 #喜歡不了自己那就從不討厭開始
▩ 合作邀約
service@blink.com.tw
▩ 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anworksoup/
▩ 你也可以聽聽我的Podcast
Apple Podcasts:https://blinkr.tw/JVPR3
Spotify:https://blinkr.tw/H58Su
心裡的傷 在 心裡的傷,身體會記得。仔細傾聽身體要告訴我們的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當我們有繁瑣的事情需要關注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忘記好好的照顧自己,三餐不定時、熬夜加班、抱病上班,身體出現小病痛,吞個止痛藥就帶過, ... ... <看更多>
心裡的傷 在 從身體聆聽心裡的傷(額滿)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JAN2. 從身體聆聽心裡的傷(額滿). Public · Event · by 小鹿散步身心工作 and ... ... <看更多>
心裡的傷 在 [讀書]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看板Buddh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872
原版英文版已經20幾年了 中文版好像才剛翻出來
內容感覺上挺經典的...
===================================
你不需要明明站在雨中,卻假裝沒有下雨,
還告訴別人「我很好」……
你會不會……
● 感到生活中好像少了點什麼?
● 容易對人生感到莫名其妙的焦慮?
● 多數時候都關閉自己的感覺,來維持情緒的穩定?
● 和他人應對進退的時候,通常戴著面具?
這些現象,都是內在小孩受到壓抑的徵兆。
===================================
在家庭治療 創傷治療 的療程中都有一個重要的過程是重新面對感受
簡單講說要讓感受出來
受到家人壓迫或是創傷事件時會有很強烈的不舒服的感受
為了保護自己 人會漠視感受 當自己已經處在很不愉快的狀況時
把自己的感覺以及安全需求關愛需求等等 以及表達感受的能力壓抑下來
久了人會冷漠 長期不快樂 笑不出來 依附在各種事物上面
在安全的環境下重新敘述過去的故事 讓感受出來 重新理解發生了什麼事
重新讓心理健康起來
===================================
這是心理治療的書 跟佛法的關聯在感受這件事上
心理治療的發展背景在歐美 無論如何都有受過基督思想的影響
所以願意讓感受出來 感受出來之後到底是怎麼好的?
會說有個觀察我的存在 於是可以跟感受分開
但既然有我在觀察 那會有各種不確定性在(我不喜歡我觀察到的這些怎麼辦) 人會不安
所以把深層部分的不安交給靈性
書中甚至說相信更高層次的力量 會對治療的幫助(基本上就是上帝了)
以佛法的判教來說這骨子裡就是神教
===================================
當感受出來的時候
以南傳觀禪的角度來說(葛印卡系統的說法)
要依身體的覺受走觀禪 感覺到感受中沒有我的存在
感覺是無常無我的 只有感覺在感覺
如此可以漸漸脫離 對感覺的喜愛以及逃避現象 正直的面對升起的感覺
進一步降低輪迴的動力
(心理諮商討論的壓抑感受的行為 就是種逃避不愉快的感受的方法
心理諮商要建立安全的環境以及可信賴的對談對象讓感覺放出來
觀禪修習得當 會知道感覺其實沒有辦法真的傷害人
所以可以讓感覺(這裡特別指過去痛苦的回憶)升起 然後不給他增長的動力
讓它隨著動力減弱自然還滅掉)
=======================================
大乘系統 比較少全力走人無我的觀法
可能會修 但是主力的理論解釋會再多解釋到法無我
就是對於感受這件事 體空觀觀之 觀其因緣和合 空性上不生不滅 為中道
漢傳如來藏系可能還會講到 自性能生萬法本自俱足
天台講一念心性 華嚴講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實際操作走參禪起疑情 或是大乘止觀 曹洞的只管打坐
教下也會鼓勵多走誦經的路子 壇經說多誦金剛經 淨土就是信解是心是佛後佛號下去
... 藏系 四部宗義 加行起修 持咒等的功夫我比較少讀那邊的書...
========================================
各家都會同意感受不要用壓抑的
只是面對感受的不安定性 不愉快性 要怎麼辦?
找高層次的力量 人無我觀 法無我觀 真如觀
看是哪種
有種狀況會看到 就是重新學了一種宗教來壓抑自己的感受
沒有好好地發出來 也沒有好好地化解掉
沒有用理觀來清或是調伏感受 就是說不可以先壓抑再說
在華人世界有這個傾向 就是說我們表現上不喜歡衝突 對父母的順從等
背後其實要有很強大的無我空觀實修在撐的 不然之後就是內傷或是轉嫁壓力給其他人
一種說法會覺得先修忍辱先讓可以修習慈悲心 大心
但是先讓是怎麼讓法的還是要有佛法的理觀在
觀三輪體空(無住相布施) 還是真如觀性德流露(布施忍辱是真心的性德 本該如此)
大乘系統有些討論在說菩提心要依空性而發才是真的
證空性後菩提心也會自己流出來
如果學佛後 人還是很不快樂 壓力還是很大 看看有沒有掉進壓抑感受這個陷阱裡面
或是找這本書來看看 對一些常見的壓力來源都有列表
沒有針對人 最近讀書心得整理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56.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59870909.A.963.html
是的 書上這邊提到有種成長創傷是隱密的
就是說不是很明顯的父母暴力酗酒等 父母都在工作經濟健全
但就是在小孩子的心理人格上一直給予壓迫
不允許有意見 難過的時候不可以哭 憤怒的時候不可以說 小孩子的決定都不算 這種
坦白講這在華人社會很常見
作者覺得可能80%的家庭 父母多少很難完美的滿足 孩童成長時的情感表達需求
成長後都要參加療育課程來處理
(當然我們知道華人好的養成是在幼時老成 在小時候先學老學規則 尊天敬善
在成熟之後就是大丈夫 志在救國救世
但是不好的狀況下 變成權力者打壓弱勢者的循環)
當然好的佛教修行也會自然帶到這一塊
現代心理學的一些強項在現代化把現代人較明顯感受到的壓力情況描寫出來
可以參考看看 怎麼面對壓力 可以的話還是正規佛學禪修
用天台的角度來說 要用空觀處裡過去的悔恨
用假觀建立未來的希望 兩者調和為中道
過去像是一種例子是自我批判 就是說我不管做什麼決定都不安心
總是感覺好像不夠好
心理諮商大概會知道 這是來自幼年期長期受到嚴厲的指導
把外在的指導聲音內化在自己大腦裡面 即使指導者不在身邊 在決策的時候還是很不安
佛教用空觀處理這些來自過去的事情
感受到會被批評的不安只是不安而已 (修觀禪的體驗 不是用想的)
或是一些很明顯的痛苦經驗 (大病 受暴 職場上受到巨大壓力)
那個大痛苦的經驗其實在安靜的時候都會自然翻起來
如果在翻起來的過程中 空觀沒有下去 的確就還是箭
假觀創造未來 所以唯識講讓好的念頭相續 淨土講不離佛念 凡夫不要離開佛菩薩的相
南傳系統講四護衛禪 裡面有佛隨念
在急難恐怖的時候當思想佛陀功德
因為把無我觀的空觀排得比較後面 這邊則是先讓心安定再下去修無我觀的意思
總之...不要翻攪過去 可能是指沒有空觀的情況下一再思維重演痛苦的經歷 也未見改善
從空觀講或是假觀講都說不過去
不過我覺得過去的痛苦起來的時候(總是會起來) 當學習空觀的操作
無論是哪一種
※ 編輯: creative88 (101.9.67.213 臺灣), 06/07/2019 17:19:04
※ 編輯: creative88 (101.9.67.213 臺灣), 06/07/2019 17:3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