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閒聊一波,中秋節快樂!
草木離開專職工作一段時間,
邁入「行動心理師」的生活,
和專任心理師有什麼不同?
兩者各有什麼優缺點?
聽下去就知道了!
#臺灣podcast #台灣podcast #podcast #草木談心 #心理 #心理諮商 #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 #心理學 #情緒 #個別諮商 #伴侶諮商 #台中諮商 #台南諮商 #諮商 #諮詢 #行動心理師 #心理師工作 #心理師工作型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出手脫單又脫魯:從撩妹、見面到正式交往,必備六大武器╳五大管道 」介紹 訪問作者:瑪那熊(陳家維) 內容簡介: 單身的你,缺少的是吸引女孩兒的技能! 為什麼人很好卻總是單身?為什麼老是莫名被打槍?為什麼對方突然就不聯絡了?讓最人氣的兩性諮商師與婚戀教練&講師,以情境式解說帶...
心理諮 商 師 缺點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基層打造Taiwan No.1】
昨天我和同事開了一場探討基層運動、國手、後勤團隊的記者會,發言熱烈,開了將近半個早上。
會中我提到美國職籃洛杉磯湖人隊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有一代簽名球鞋名為 SYSTEM,設計團隊以食物鏈頂層的掠食者為發想,並提出體系的概念,象徵Kobe主宰比賽的能力。我覺得「 SYSTEM」這個字彙用在運動員身上,是再精準不過。不管是個人的運動或團隊運動,每個運動明星、每面獎牌的背後,都是整個團隊的付出,有許多人在背後默默努力,像是教練、防護員、陪練員、運動科學分析系統與專家、心理諮商等等都該被重視,沒有後勤團隊的無名英雄參與,不可能會有站在台前的英雄。
此外,也應該讓從小開始培養的運動員了解未來的職涯出路,無論是投入職業運動、或選擇公務人員身分的隊伍,都要讓運動員充分了解選擇的優缺點。而在台灣,許多基層運動員若沒有獲得政府或企業幫助,就無法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因此難以維持生計,也難怪台灣家長普遍不鼓勵自己的小孩投入體育項目的學習,認為小孩未來若是作為選手是「會餓死的」。我常說:「恐懼來自於無知與未知」,因此,我認為應該營造友善民眾接觸運動的環境,讓台灣對於體育推廣與發展的想像不僅僅是「出國比賽! 得冠軍,拿金牌」,而是可以豐富民眾生活的日常,達到全民運動普遍化的風氣。
在台灣的運動系統裡面,過去常缺乏對「社區運動」的關注,但運動產業的發展,最是需要基層運動、社區運動做為基石。台灣過去欠缺全民「平等」接觸各項運動的機會,民眾時常連借運動場地都會遇到種種困難。
我的理想是「全民體育」——建立全民運動習慣,從基層的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出發,學校、社會人的運動組織參與開始改變,各縣市盤點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微型運動中心,開放民眾免費時間,讓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運動風氣要「從小深耕」,運動場地資訊要「公開透明」,讓民眾、社區、公司行號、鄰里據點、自行成立的隊伍可以租借、使用,政府做好軟硬體資源的提升,使運動據點鄰里化、普及化,讓運動成為全民的日常。
基層運動隊伍的教練、領隊,可能都是過去在職業或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的選手;或者更直接的,民眾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著手,活絡運動市場,從根本做起,透過循序漸進的行動和實踐,擴大運動產業的參與者、促進者、消費者。
期盼相關單位能一起攜手積極推動,統整及盤點各種可以讓體育環境更好的資源,創造選手、政府及民眾三贏的局面,以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共同支撐台灣的體育環境!
並特別感謝與會的體育界出席者:
空手道 黃昊昀教練(也是文姿云選手的教練)
東奧代表團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
五人制足球 林良貿教練
台灣男籃 許皓程教練
謝謝你們長年的付出。
以及同事 立法委員 莊競程 陳秀寶 黃秀芳 陳瑩(Ying Chen) 陳亭妃 陳歐珀 的熱烈討論。
心理諮 商 師 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並沒有很知道做自己,這些年,我只是在 #練習做自己。」
⠀⠀⠀
昨天接受 鏡好聽 的訪談後,今天早上我寫下這篇。
⠀⠀⠀
我知道我自己是個缺點很多、不太守規矩,有些任性的人。
⠀⠀⠀
做很多選擇時,許多時候,別人以為我是不在意他人眼光,其實我只是不敢聽。
⠀⠀⠀
因為我知道,我非常希望自己的不同能夠被理解、也能被接納。
⠀⠀⠀
⠀⠀⠀
寫下這篇對我是個極大的嘗試,我終於嘗試去理解與擁抱自己這段時間忍耐的誤解與傷痛,不再因為怕東怕西而讓自己變成沒有聲音、打了不會痛、誤解不會傷的人。
⠀⠀⠀
我也願意理解與相信,就算是對我很重要的人,我寫出的東西,對方仍有機會不認同,但這不會影響他對我的了解,以及我們之間的關係與愛。
⠀⠀⠀
⠀⠀⠀
我可以不用完美無缺,可以有感覺,可以做出一些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同意與選擇的決定,因為那就是我。
⠀⠀⠀
⠀⠀⠀
我不用去爭取每個人的認同,而我還是願意相信,會有人愛這樣的我。
⠀⠀⠀
⠀⠀⠀
我願意相信,而我也這樣努力著。
⠀⠀⠀
⠀⠀⠀
【關於典型與非典型】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
⠀⠀⠀
⠀⠀⠀
所謂的典型不典型、純正不純正,時常是一個自古以來很常出現的衝突與競爭?
⠀⠀⠀
⠀⠀⠀
特別是領域越專業,這樣的衝突與攻擊,會更明顯。
⠀⠀⠀
⠀⠀⠀
如果從很多小說、電影等故事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
⠀⠀
⠀⠀⠀⠀
例如張無忌與宋青書、哈利波特與馬份;令狐沖與名門正派(太大串了);《功夫熊貓》裡,一開始的熊貓阿波跟悍嬌虎;Hero的久利生公平與其他檢察官;《派遣女醫》的大門未知子。
⠀⠀⠀
⠀⠀⠀
在這些故事中,會有一些原本純正、訓練有素的專業典型人物,一開始會忍不住看不慣、甚至攻擊這些非典型人物。
⠀⠀
⠀⠀⠀⠀
當然,也有可以理解、接納非典型的人。
⠀⠀⠀
⠀⠀⠀
昨天接受鏡好聽的訪談,談到關於我的「非典型」,是否也會不被理解?甚至被攻擊?
⠀⠀⠀
⠀⠀⠀
我不諱言,或許在我轉行成為諮商心理師的生涯中,最痛苦也最困惑的一段時間,就是遭受同行的攻擊。
⠀⠀⠀
⠀⠀⠀
而且有許多是我不認識的人。
⠀⠀⠀
⠀⠀⠀
這些攻擊包含:
⠀⠀
⠀⠀⠀⠀
不務正業、一定沒有花多少時間在諮商(和我相熟的心理師朋友都知道,我的個案工作時間與訓練有多少)
⠀⠀⠀
⠀⠀⠀
在公開演講說我專業做得很爛,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跟他有任何專業上的合作,甚至不認識他。
⠀⠀⠀
⠀⠀⠀
或是出版業的攻擊,說我《情緒勒索》這本書名是抄襲,卻無視「情緒勒索」這個詞原本就是專有名詞,就像「高敏感」、「EQ」等,多少人使用這些專有名詞出書;
⠀⠀⠀
⠀⠀⠀
也在沒讀過我的書時直接說我的書是超譯、抄襲蘇珊佛沃的《情緒勒索》,無視於在我這本書出之前,蘇珊這本書絕版少有人知,更無視於我寫的是屬於台灣文化與我自己實務經驗的部分,與蘇珊佛沃那本書有很大的不同。
⠀⠀
⠀⠀⠀⠀
原本出這本書,就是希望很多困於這個互動模式中的人,能夠覺察並且讓自己與關係有一點喘息的空間,我從沒想過會如此暢銷,甚至這個詞轉變成一個罵人的詞,那與我的原意相差極遠
⠀⠀⠀
⠀⠀⠀
(我在書中、演講時不停強調。,這是一個互動形式的專有名詞,並非要來指責任何人。)
⠀⠀⠀
⠀⠀⠀
當時,我甚至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個觀念,在另一家出版社決定讓蘇珊佛沃這本書再版時,我親自寫序並且推薦,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
⠀⠀⠀
在我的書籍與文章中,我也不只一次分享、鼓勵大家可以尋求諮商的專業協助,不需要找我,可以找其他更多專業適合的心理師。
⠀⠀⠀
⠀⠀⠀
當時,剛開始有機會出書的我,心中有個小小的夢想。如果我有力量讓我寫的東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我希望能夠推廣更多人能願意更早接觸心理諮商,或是因為看了我這本書,而有機會覺察、重新省視自己目前關係的困境,而有勇氣開始為自己做一些努力。
⠀⠀⠀
⠀⠀⠀
我認為,台灣的心理諮商非常專業,我很希望我可以為這樣的推廣盡一份力。
⠀⠀⠀
⠀⠀⠀
這樣的起心動念與心願,的確是達成了;但讓我最意外的,其實是遭受我難以想像的部分業內攻擊與投射。
⠀⠀⠀
⠀⠀⠀
在一開始的退縮、害怕、草木皆兵,到我後來慢慢釋懷,甚至有時候還敢出來回應或戲謔一下。
⠀⠀⠀
⠀⠀⠀
(例如最近聽到新的批評是:「周慕姿都故意選會暢銷的主題。」我聽到的時候心裡想:「那一定所有的出版社都超想簽我,我說不定靠取書名就能賺大錢?!😂😂)
⠀⠀⠀
⠀⠀⠀
能夠這麼做,除了是我自己有一些清楚的思考,當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傷口,有更多同是業內、從事心理專業工作的人陪伴我、療癒我。
⠀⠀⠀
⠀⠀⠀
我有一群非常支持我、理解我的心理師同伴們,以及我的老師、督導曹中瑋老師,在這過程非常的鼓勵我。
⠀⠀⠀
⠀⠀⠀
有時候在不同場合遭受莫名攻擊與誤解時,我也會收到不認識的心理師給我的回應,鼓勵我,非常溫暖。
⠀⠀⠀
⠀⠀⠀
在這過程中,我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會被這樣攻擊呢?」
⠀⠀⠀
⠀⠀⠀
⠀⠀⠀
後來看到一些電影、小說故事,我慢慢發現:
⠀⠀⠀
⠀⠀⠀
要成為「純正」、「典型」是很辛苦的。
⠀⠀⠀
⠀⠀⠀
因為「純正」、「典型」的樣貌只有一個框框,那個框框很容易讓人想像,卻不容易都能夠符合。於是,在要成為純正的養成之路,我們會削掉很多的自己,甚至有些人的自己可能變得很小很小,去符合那個框框。
⠀⠀⠀
⠀⠀⠀
沒有比削掉自己的意志更傷的犧牲了。
⠀⠀⠀
⠀⠀⠀
我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們相信,這麼做可以讓我有成就感、成功、得到我想要的未來。
⠀⠀⠀
⠀⠀⠀
但如果身邊出現了一個所謂「非典型、不純正」的人,而他的表現或許還受到一些肯定,我的信念會開始受到挑戰,於是我會不安。
⠀⠀⠀
⠀⠀⠀
不過,每個人面對不安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是會停下來重新省視內在的感受,然後調整自己的步伐,變得更厲害。
⠀⠀⠀⠀
⠀⠀⠀⠀
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
⠀⠀⠀
但是有時候,要真正面對內心的不安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會讓人懷疑,自己過去做的這些犧牲是否都沒有用?
⠀⠀⠀
⠀⠀⠀
甚至對方可能就是自己的陰影面,例如,「他就是那種我最討厭、也是我最害怕變成的那種人。」
⠀⠀⠀
⠀⠀⠀
而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所以我壓抑我自己這方面的力量,所以看到類似的人,我會害怕這部分被勾起。看到他被接納,我會為我犧牲壓抑的、像他的那部分自己感到惋惜。
⠀⠀⠀
⠀⠀⠀
當沒有留意到這些糾結、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時,對有些人來說,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攻擊、消滅這個會讓我不安的人,我的信念就不會受到挑戰。
⠀⠀⠀
⠀⠀⠀
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讀《笑傲江湖》時完全不能理解,別人交個朋友而已,為什麼其他人就要除之而後快?
⠀⠀⠀
⠀⠀⠀
後來我才懂了,原來這樣的討伐,不只可以消滅挑戰自我價值信念的對方,也可以更支持自己原本做的決定:「因為我們是名門正派」。
⠀⠀⠀
⠀⠀⠀
這會帶給我們歸屬感與安全感,內心的不安就會消失了。
⠀⠀⠀
⠀⠀⠀
我做這個說明,並非指我遭遇到這些,完全是同樣的情景。不過,我發現這種所謂的「典型與非典型」之爭,中間或有著這樣糾結的心情在。
⠀⠀⠀
⠀⠀⠀
因為要當一個典型,付出的犧牲,真的太多。
⠀⠀⠀
⠀⠀⠀
但要當一個非典型,所付出的探索、思考,走沒人走過的路,又要遵循內心的正道不歪掉,也是非常不容易。
⠀⠀⠀
⠀⠀⠀
且選擇不在框框裡,那些不在框框的部分,會成為別人的攻擊,與自我懷疑。
⠀⠀⠀
⠀⠀⠀
而不管典型與非典型之路,很多時候,需要聽從是內心的標準,而不是別人的建議。
⠀⠀⠀
⠀⠀⠀
不論怎麼走,我們了解我們願意為此犧牲的東西是什麼,且清楚這是我們的選擇,
⠀⠀⠀
⠀⠀⠀
例如如果我了解到,「我對這項專業非常喜歡,我只想做好這件事」。
⠀⠀⠀
⠀⠀⠀
那麼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其實不會反感,反而會欣賞與想認識。
⠀⠀⠀
⠀⠀⠀
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心理師與前輩,是如此的支持我與照顧我,那種無私與胸襟,是我報答不來的。
⠀⠀⠀
⠀⠀⠀
就我的想法,我一直認為「典型、非典型」並非如此二分,框框若大一點,大家的想像也可以多一些。
⠀⠀⠀
⠀⠀⠀
關於我對自己的思考是,我認為我是周慕姿,心理師是我其中一個身份。
⠀⠀⠀
⠀⠀⠀
我很好奇、也很有興趣很多不同領域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跨領域背景,使我有一個擅長,就是很容易用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些大家已經習慣的事物。
⠀⠀⠀
⠀⠀⠀
對我來說,這些分享,如果有機會讓聽到、看到的人,可以對世界、事物、人有不同的想像與認識,拓展對世界的看法,甚至用這種不同的眼光,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與人生的選擇,這會是我覺得最有意義感的事。
⠀⠀⠀
⠀⠀⠀
昨天的訪談,製作人筱薔問了我一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
「感覺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很堅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很知道『做自己』?」
⠀⠀⠀
⠀⠀⠀
我回答,我並沒有 #很知道做自己,而是這些年來,我一直在「 #練習做自己 」。
⠀⠀⠀
⠀⠀⠀
能夠允許自己嘗試、犯錯,允許自己做一些我會覺得很好玩、但別人會覺得你「不務正業」的事情,
⠀⠀⠀
⠀⠀⠀
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摸索自我的邊界,
⠀⠀⠀
⠀⠀⠀
我想,這是我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與奢侈。
⠀⠀
⠀⠀⠀
⠀⠀⠀
鋪那麼多梗,終於要告訴大家,與鏡好聽合作的podcast,9/1正式上線!
⠀⠀⠀
⠀⠀⠀
🎧️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線!
▹Spotify:https://spoti.fi/3DwXVDy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mFB7f3
⠀⠀⠀
⠀⠀⠀
主題是: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
用心理的角度,討論那些赫赫有名的文學作家,身為人,他們背後的傷口與對他們的作品和人生的影響。
⠀⠀⠀
⠀⠀⠀
歡迎大家鎖定我的粉專與鏡好聽,上線後立刻分享給大家~~~
⠀⠀⠀
⠀⠀⠀
也是個小小的不同領域結合,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觀點與感受。
心理諮 商 師 缺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一出手脫單又脫魯:從撩妹、見面到正式交往,必備六大武器╳五大管道
」介紹
訪問作者:瑪那熊(陳家維)
內容簡介:
單身的你,缺少的是吸引女孩兒的技能!
為什麼人很好卻總是單身?為什麼老是莫名被打槍?為什麼對方突然就不聯絡了?讓最人氣的兩性諮商師與婚戀教練&講師,以情境式解說帶你現學現用,按部就班脫單兼脫魯!
乾,我又不是自願單身!
你的學經歷不差,也有穩定的工作,外型未必可以自稱金城武,但好歹也是人模人樣,身高甚至優於平均值,個性也溫和老實……這樣沒什麼重大缺點的你,卻總是(或是第一次)在踏上情場時吃了虧?
兄弟,錢留著用在自己身上!
你不需要花幾萬元買貴翻天的把妹課,更不用擔心學到那些直接copy國外、但不適用台灣女生,或過於偏激、看似解藥實則毒藥的把妹技巧。
本書傳授給你的,是在地化、經過實證、人人可操作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你不需做出與本性落差太大的改變。
脫魯的同時,你也就走向了脫單的康莊大道!
本書融合心理學技巧,以及作者協助數百位男性脫單的經驗,綜合出脫單,同時也是脫魯所需的六大武器!加上如何找到適合妹子的五大管道,以及真的找到對象後,正式面對面的不敗守則,即便真的見面,也不用害怕沒話聊!
厭倦了一個人的生活?那這本書就是你最需要的!
作者簡介:瑪那熊(陳家維)
資深諮商心理師,專攻愛情心理、關係吸引、人際溝通、形象經營。
GQ百萬部落客、自由時報專欄作家、逍遙心理諮商所長、2018博客來百大暢銷新書《一開口撩人又聊心》作者,亦為各大婚戀平台(約會專家、Date Me Now、春天會館等)合作講師&約會教練。
演講場次破千,諮商/諮詢超過三千人次,並榮獲2018華人好講師大賽十強。
多年來透過線上文字與線下實體課程、個別諮詢等管道,配合有趣易懂的方式,幫助眾多學員突破盲點、提升魅力並邁向脫單。本身風格為「自然實戰派」,透過傳授自在互動、輕鬆吸引對方的技巧,希望協助更多人獲得幸福愛情。
作者粉絲頁: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出版社: 如何文化
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