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看另一半手機嗎
#你曾在另一半手機裡發現令你心碎的事情嗎
每次節目主題如果跟 #出軌或劈腿 相關,我都很揪心⋯因為若有時間開放call in,聽到的都是令人心碎的故事。
今天有位男性聽眾call in, 說他靠著Google Map的紀錄,發現老婆在過去四年內、每兩週就會去一次motel⋯對象是她前男友。而他跟太太已經結婚二十多年,兒子都20幾歲了。
我聽到這裡真的下巴快掉下來⋯聽筒另一邊的人夫「小明」,雖刻意壓低音量,卻壓不住聲音中的痛苦跟失落。
好,回過頭來聊今天 #生活同樂會 的主題:#愛情中的查勤,這源自於我日前在Dcard上看到的一篇 #因防疫代碼發現男友劈腿 的故事。先聲明!雖然Dcard上多數文章看起來都像幻想文,但這篇我完整看完,覺得真實度應該有八成以上、才會想拿它當引言,討論有關查勤這件事。
——以下為原始文章大意——
一個女孩很愛他的男友,但從交往開始、男友就一直訴說著對前女友的一切。某天下午男友突然說很累想睡覺,從下午4點多消失到隔天早上9點。隔天問他為什麼這段時間都沒回訊息?他說他真的完全睡死,叫女孩不要多想。
但後來他們一起去買飲料,男友在忙別的事、請女孩用他的手機掃防疫條碼。女孩送出實聯制訊息的同時,發現前一天下午5點多和晚上10點多、都有發送出去的訊息,而兩則的防疫代碼是一樣的。
那瞬間女孩心臟突然跳得好快好用力!男友並沒有睡死,而是對她說謊了。女孩趕緊背下兩則訊息的防疫代碼、隨後記在手機裡。(💬彤主播內心os: 也太強!這串代碼有15個數字欸!)
後來女孩上網查要怎麼用代碼查到店家?才發現根本查不到(💬彤主播補充:我看到這裡也立刻上網查,確認防疫代碼是沒辦法讓一般人查出對應哪個店家的)。女孩又想到男友曾提過前女友租屋處樓下的有個全家、並提過路名。於是她立馬搜尋XX路的全家,結果那條路有一段到三段⋯很多全家,她就一家一家門市去掃條碼。
結果才掃到第二家就找到了一樣的代碼,確認男友消失的那段時間,就是在這裡。她就在那家全家門口打給男友攤牌,雖然男友呆住並立刻解釋只是去前女友家聊天、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女孩還是決定分手。
——故事到這裡結束——
我看完後除了先確認防疫代碼到底查不查得到店家外😂,總共有三個心得:
一、女生的第六感真的準
二、在愛情裡的女孩真的會發揮自己所不知道的潛能:例如超強記憶力跟FBI的辦案能力
三、涵蓋一條路一至三段的全家,竟然掃第二家就找到,只能說皇天不負苦心人(?),老天爺都看不下去⋯希望女孩趕快覺悟。
今天和 吳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聊查勤,當然重點環繞在 #愛情裡的不安全感 這件事。即便知道我們永遠掌握不了別人、只能掌握自己,但當第六感出現、覺得哪裡怪怪的⋯
到底要不要偷偷查看對方手機?
如果不看⋯不就一直被蒙在鼓裡?
但看了又怎樣?會不會留下更多傷害跟抹不去的疙瘩?
今天我們聊到:查勤者、被查勤者、及不查勤者。當然查勤者的行為究竟是不安全感導致?或是單純的控制慾?是不太一樣的,也是討論最多的。但我對於不查勤者的心態也很好奇:
究竟是很有安全感?還是選擇不面對?
雖然到最後我們的結論還是導向 #要往自己內心看:去覺察自己在愛情中這麼沒有安全感,究竟是為什麼?能不能想辦法強化內心、降低自己的不安全感?如此一來即便真的發生不想遇到的事,也能比較有力量去面對。但最後「小明」的call in還是對我造成很大的衝擊⋯🥲
Chloe老師則回到根本:
「或許小明太太所需要的,無法在小明身上得到。」
(這其實是許多婚外情的主因,決不僅止於生理需求)
我覺得其實不只女人的第六感很準
#只要面對深愛的人第六感都會很準_不分男女
這集播出連結我放在留言,有興趣的人歡迎可以去看看。
#彤主播談情說愛 #彤主播民調時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LIFE行動致力於幫助脆弱家庭青年的心輔師賴雷娜,外表樂觀開朗,成長經歷卻十分坎坷,父親經營賭場失利,四處舉債逃跑,母親也由於父親不忠,將她當作籌碼威脅父親,從小居無定所,使賴雷娜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家」有深切的渴望,卻又無法避免步上父母的後塵,這樣的「廢墟少女」如何從絕望中爬起,成為助人者?給...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天下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會員日好書推薦清單】
可能是因為,我並非心理師、醫師或老師的背景,而是一位爸爸的身分,不時都會收到很多家長的私訊來詢問我,是怎麼從零開始學習,一路走來到現在親職講師的呢?
我想了想,『渴望學習』、『靈活運用』、『願意調整的身段』是三個很重要的支柱。而其中的『渴望學習』裡,閱讀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稍稍整理了一下,前一本書到這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四年間,有哪些好書,帶給我許多領悟與收穫,有些甚至可以用『頓悟』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
1)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老師的曠世巨作,也是我學習薩提爾的敲門磚。把冰山底下的每一層,具體且詳細的說明,可以說是對想學習薩提爾的人非常適合的入門。今年親子天下有出十萬冊的紀念版喔,裡面又新增了一萬字吧(我記得),我雖然已經有了前一本了,但是紀念版依然有購買,值得珍藏。
2) «對話的力量»,同樣是李崇建老師的著作,上一本是把冰山的脈絡為主軸,而這本是以『對話』為核心。告訴我們,對話中該注意的所有大事、小事、瑣事,想要學習對話的,這本非常好讀與推薦。
3) «童年會傷人»,留佩萱諮商師著,講述的雖然是以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為主,但裡面有一段介紹大腦的上層腦與下層腦的關聯,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也有擷取幾句文字引用在我的新書裡。謝謝留諮商師。
4)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緒」與「大腦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這本就對了。淺顯易懂,還有圖示引導,把艱深的腦科學,轉換成我們能讀懂的文字。左右腦、上下腦,可以輕鬆地與孩子的情緒做出連結。這本書,提供我應對女兒的情緒,很有幫助。
5) «安定教養學»,羅寶鴻 老師 的作品。如果要提到集各家大成於一身的,就是這一本了。羅老師以『個人(孩子)』為主體,從出生到成長的各個階段,在適合的位置,結合了「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在對話」三大門派。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羅老師的修為與淬鍊,會忍不住比上一個讚。而書中所描述接納情緒的『3A情緒急救』,對我也有很大的收穫。
6) «擁抱刺蝟孩子»,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的著作。如果想了解如何應對青少年,這本準沒錯。書中可以看到志恆老師的溫和與溫度,以他實際面對刺蝟孩子的經驗,手把手、一句句的教導爸媽可以怎麼說、如何做。看完了,會有種「或許我也可以」的堅定與安心。我超愛裡面的一句「如果你知道的話,那會是什麼?」超級好用喔~~~
7) «正向聚焦»,同樣也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書。如果說世上誰最會以正向眼光看待人的,肯定就是志恆老師了,書中把『稱讚孩子』、『正向角度』的觀點,發揮地淋漓盡致,講解的非常詳細與精湛,鉅細靡遺,讓人讀來相當過癮。想要培養孩子心中的價值感,這本就對了。
8)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老師的著作。如果說把薩提爾帶進家裡的代表,當屬儀婷老師了。許多想學習薩提爾的爸媽,回到家要運用在孩子身上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就是最佳的參考書籍了。裡面有許多在生活上,與孩子實際遇到的各種狀況,看儀婷老師的對話、姿態、方法,絕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9)«心理韌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的作品。貌似要建立孩子外在的韌性能力,實則是從內到外,從陪伴到引導,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一步步地強化孩子的心理成長。文字好讀、內容易懂,是本一翻閱就停不下來的好書。
10)«覺醒父母»,最後這一本,老實說,有點硬,因為訊息量有點大。但是願意閱讀的,在慢慢咀嚼之下,會帶給我們做父母莫大的啟發,更加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應該要處於何種身分與位置,才是對他是好的。
--
其他還有幾本好書,像是«高效能父母學»(李顯文著) 、«情緒界線»(賴宇凡著)、«不教養的勇氣»(岸見一郎著)、«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簡.尼爾森著)、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著)、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著),都很不錯,我讀過皆相當有收穫。
會員日是到8日,如果對於上述的好書是有興趣的,請千萬不要錯過囉。
當然,一併帶上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是更讚的啦。😉😁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天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家防疫,不是只有大人煩躁…】
(🖋 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
當我們大人忍不住想要視訊聊天、視訊暢飲,一起大吐苦水,好好取暖的時候,其實不是只有我們大人煩躁,#小小孩其實也在這波突如其來的Stay Home開始煩躁了起來。
雖然一開始總是充滿新鮮感,突然不用去上學,突然好像不用見到老師,好像可以不用早點上床睡覺,也不用早起,因為不用做很多本來該做的事情,好像突然多了很多自由,對孩子而言,自由常常是無可言喻的快樂,像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一般。
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就算還是要線上學習,家長應該也不難發現,孩子在家總是比上學來的舒服、來得更難規律作息。
其實對孩子而言,#不能規律上學乍看之下像是自由假期,#但是潛在的衝擊是很可觀得。
1. #社交疏離: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都會接收大量的 #社交刺激,引導他們去合作、模仿、跟隨、領導或是觀察和問題解決。
2. #作息混亂:少了出門上學,很多孩子容易越來越晚睡晚起,吃飯時間不固定,或是長時間白天睡覺等,都會讓孩子的作息更加混亂,造成 #全家動力低迷。
3. #支持系統中斷:孩子出門上學,有時候可以在學習環境中找到他的支持力量,因為 #同齡之間可以提供的同理,是家人和手足無法完全代替的,#玩樂中的孩子可以釋放情緒並得到支持回應。
4. #成就感低落:在學校環境中因為老師的指示和學習目標,孩子可以得到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那怕只是安靜坐著不要講話、排隊、等待,都是點滴成就感的累積,在家容易因為規矩不夠明確,或是其他分心因素,讓孩子少了目標,也就少了成就感。
5. #活動量減少:孩子在外的活動量遠大於家裡,無法釋放體能,也會讓作息改變,更會讓情緒敏感的孩子感覺受限,#適度的活動可以刺激孩子的肌肉和情緒發展,釋放壓力。
6. #手足問題增強:孩子在家的角色和學校截然不同,#在家裡明顯會有所有權和安全感的問題,這些都是原始本能,有些孩子像是被制約了一樣,在家裡就會顯得特別膽小、特別霸道、特別退化或是特別喜歡表現,來滿足他們心理的安全需求。
這些都是長期居家可能出現的潛在衝擊,對辛苦在家奮鬥的爸媽,你可以
1. #盡量維持孩子的作息:需要考驗爸媽自己的作息,也要假裝自己的作息仍然正常,甚至需要製造讓孩子願意維持作息的一些動力。光是要求,卻沒有動機,很難讓孩子執行。
2. #盡量將家裡學習訂出特定時空的規矩:在僅有的空間內,和孩子說好特定的吃飯空間、學習空間、遊樂空間,即使空間上有所重疊,也要用時間去劃分出來,甚至將桌椅和玩具依照不同時間重新配置,正如大人一樣,#從儀式感裡面養成規律。
3. #也讓孩子有線上社交活動:孩子可以和比較熟悉的朋友視訊,也可和其他家人視訊,更小的孩子,可以藉由父母的陪伴,增進他們的社交需求,較大的孩子會自主透過網路社交,這時父母可以稍微理解他們的社交需求,並從旁多關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4. #賦予孩子協助家務:適度讓孩子參與家庭的任務,並提升他們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同時通常 #必須搭配動機引導或是鼓勵賦能,千萬不能只是要求命令,反而會造成雙方不快。
5. #檢視自己對孩子的言語:在家裡爸媽經常會發現自己總是需要不斷叮嚀、提醒、甚至要求孩子收玩具、好好吃飯、早點睡覺、幫忙洗碗很多事情,總是在一邊要求,一邊自己更生氣,久而久之,關在家越久,氣氛越差。#可以檢視家裡的對話,#正面的和負面的比例為何,是不是負面的話語比例已經超過一半?說出口的是不是都是命令和抱怨,你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是不是聽不見我說的話?你再這樣我就… 這類的話通常讓自己很無奈、生氣,而且也得不到好的回應。
6. #在家消耗體力:可以依照父母自己本身喜好,還有孩子的興趣,#去開發大家可以在家消耗體力的方式,也可以是以前全家沒有一起做過的新鮮事,去消耗孩子過多的精力,減少全家都在使用3C的時間,也增進全家實際互動的機會。
文/許嬰寧心理師
圖/Pexels
#初和專欄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天下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LIFE行動致力於幫助脆弱家庭青年的心輔師賴雷娜,外表樂觀開朗,成長經歷卻十分坎坷,父親經營賭場失利,四處舉債逃跑,母親也由於父親不忠,將她當作籌碼威脅父親,從小居無定所,使賴雷娜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家」有深切的渴望,卻又無法避免步上父母的後塵,這樣的「廢墟少女」如何從絕望中爬起,成為助人者?給予她勇氣和力量去實踐生活夢想的關鍵又是什麼?
更多精采報導,請見:
《親子天下118期 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 為孩子打造情緒自癒力》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03
從無家少女成為助人者 賴雷娜|與人建立連結 讓我有戰勝恐懼的力量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488
【製作人:曾千倚|採訪:李佩璇|腳本企畫及攝影:曾千倚|剪輯:相昀佑|照片提供:賴雷娜(楊仁銘攝影)】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