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三次都排到心灰意冷的【#許二姐】
今晚終於吃到妳了啦~😆😆😆😆😆
就說人定勝天 (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其實今天車子開過去人龍依然沒有盡頭
抱著今天一定要吃到的決心
終於坐上位子了啦~
來賓掌聲鼓勵 👏👏👏👏👏👏👏我出運阿啦~
#果然名不虛傳
#一試成主顧
#老闆超級熱情💗💗💗💗
#在旁邊解說他們如何用心對待每樣餐點😆😆
#Jimmy鴨肉飯連嗑兩碗光光
#太浮誇😆😆😆😆😆😆😆
心灰意冷成語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把醫師當提款機的人。
有一句成語「劫富濟貧」,似乎這是個正面詞語,一種值得鼓勵的行為,甚或是英雄行為。
然而仔細想想,富人何錯之有?憑什麼應該被劫?貧窮固然值得同情,但是搶劫富人來救濟他們,真的符合公平正義嗎?
這種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仍然存在於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有個老先生因為發燒,住進某家社區醫院的感染科病房,抗生素治療了兩星期,總算有點起色。各方面數值都穩定後,將針劑型藥物改為口服,主治醫師告知家屬,再觀察一兩天就可以出院。
病人的兒子說自己上班沒空接老人回家,而且他們有福保,所以部份負擔都不是問題,要求繼續住院。醫病雙方溝通過幾次,都沒有具體共識,但已經埋下家屬對醫師不滿的情緒。
很不幸地,在醫院裡老人居然中風了,後續又過了一個多月,因為長期使用呼吸器導致的肺炎死亡。
家屬當然是炸鍋了!一口咬定醫師在病人還沒痊癒就趕他們出院。
「出院前各方面的抽血、體溫都是正常的,中風是在我請病人出院後的兩週才發生,而且中風是突發狀況,事前根本不可能預測。」主治醫師在某次醫病協調會上,詳細說明了治療經過,也替自己辯解,事實並非如家屬指控。
主治醫師的態度很堅持,醫療上沒有疏失,不可能向家屬道歉或賠償。
院方的法務人員也知道打官司不會輸,可是社區醫院的經營策略是討好民眾,最低限度是不能鬧上新聞。
地方小醫院的醫療糾紛,常會出現某種「中間人」來協調。(可能是里長、民代、角頭.....)院方高層的意思是,請中間人幫忙「喬」一下,或許可以有個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式。
「一千萬!一口價!」病人的兒子根本不理會院方提出的喪葬補助費,提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天價。
「太誇張了啦!哩嘛卡差不多咧~~」中間人這時候適時發揮了喬的角色,並沒有一面倒幫著家屬,反而回頭數落病人的兒子獅子大開口。
整個協調過程就跟市場買菜一樣,家屬根本不在意醫療的過程,只有從一千萬下殺八百、五百、三百.......
「我跟家屬私下談一談,應該可以談出一個數字。」中間人請主治醫師與院方人員先迴避,然而令主治醫師不解的是,為什麼要談出數字?明明自己沒有錯!
「家屬說一百萬,我盡量壓到最低了。一百萬他們保證不去媒體或網路上鬧,你也知道,跟這種人講道理講不通的,但是如果鬧上新聞,吃虧的會是貴院。」中間人自以為僑出一個好價錢。
「我不接受!我沒有錯!憑什麼賠一百萬!?」
「病人死在你手上,這是事實吧!」
「這樣也能推到我的責任?」
「他們家境不好,一個男人要養全家,突然發生這種事,做兒子的無心工作了。你是醫生賺得多,幫忙他們一點,就當做是做好事。」
最後的結局是醫師與院方各出五十萬,把這件事給打發,心灰意冷的醫師也因此離開那家醫院。
醫師早已不再是富人(這也不是本文該討論的重點),為什麼就該被「劫」?任何一個正常的醫師,賺來的錢無論多少,都是正正當當,憑什麼被當做提款機?
#說不出的悲傷系列
#人事物皆已打碼
#如有雷同實屬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