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還是繼續嘰哩呱啦吧!
昨天週三是個難忘的日子,週二晚上主管突然打來,他平常下班不會找我,所以一定有緊急狀態。接起電話,沒想到是我同事R確診COVID 了!
剛好這一週英國天氣爆熱,超過25度的天氣但英國是有暖氣沒冷氣的國家。畢竟大家都知道英國這種熱天氣一年不超過兩週,所以一般居家環境是不可能有冷氣的。我同事R超級怕熱,只要氣溫20度她就哇哇叫,因此剛好上週她就跟我分開,跑去少數有空調的銷售部上班。話說英國這邊連一些百貨公司都沒冷氣,有冷氣根本就是極度稀有的東西,她趁機一早就跑去銷售部躲著吹冷氣,也因此我們兩個沒有接觸太多!
主管指示我們昨天都要在家上班,剛好昨天安排巴西保母和娜娜青梅竹馬的弟弟Z來家裡烤肉,我也可以利用空檔午休時間來跟大家一起吃烤肉,看著兩小玩水。#心中有種賺到的感覺
沒想到娜娜短暫吃午餐和玩水兩小時後,全程都在陰影下,好端端的居然開始不舒服和發燒。整個人像無尾熊一樣趴在保母身上,一量體溫高達40度,又說喉嚨不舒服,然後就這樣餵了Calpol 喝水和散熱,燒了又退退了又燒,讓我好害怕,趕緊幫娜娜和自己做了疫情的快篩(我們公司發很多快篩試紙給我們),幸好都是陰性。
晚上保母回去後,娜娜繼續燒,加上大吐了兩次,一次在沙發上,一次是睡前吐在她的新床上,吐了整個都是,加上吐在我身上,奶爸還有手接到一部分的🤮。我們整個很崩潰,清理完畢搞到兩點多才睡,還好今天週四我繼續放年假放到下週一,總算是可以好好睡到自然醒了。
今天早上我睡醒賴床時,娜娜跑來我們房間叫媽媽,她恢復正常嘰嘰喳喳像麻雀一樣講個不停。我一摸她身體總算是退燒了,恢復原本的活力,也好險娜娜已經能描述自己的狀況,告訴我們她喉嚨痛、肚子痛,不過神秘的40.3度高燒,真的讓我們昨晚一度要打111了。
經過了一夜折騰,還是真切的體認到,娜娜妳還是繼續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吧!因為妳不講話就代表有問題了😭 還是健康就好!#健康就好!
爸媽會繼續接受妳愛講話的樣貌😂
圖為短暫的派對時光,後來還有一組西班牙保母和弟弟A加入,可惜來的時候娜娜全程都在不舒服沒有玩到。
#昨天兩個巴西保母在見證娜娜三語快速轉換
#跟弟弟講英文跟爸媽講中文跟保姆講葡文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我們這一家IG 追起來:phd_backpacker
心中有種賺到的感覺 在 天使塔罗占卜| 9 月金钱运势分析| By 蕙蕙hueyhuey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外面很冷, 馬來西亞就沒有這種感覺,太爽了,對. ... 啊,如果我講,呃,會有人找你,然後是很多個人啊, 這樣如果你心中有素了,有ABC, 你可以打在下面,老師我要跟隨合作, 嗎? ... <看更多>
心中有種賺到的感覺 在 自信聰明又優雅!十大網友心中最具魅力的公主系YouTuber來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魅力爆棚的公主們來了你心中的「公主」是怎麼樣的呢? ... 個性豪爽充滿熱情的她,白皮膚加上纖瘦的外型,有種漂亮公主的感覺,不過,現實中她可是大 ... ... <看更多>
心中有種賺到的感覺 在 Re: [請益] 存股獲利的迷思- 看板Stoc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面兩篇參考:
https://www.pttweb.cc/bbs/Stock/M.1667616712.A.9C6
https://www.pttweb.cc/bbs/Stock/M.1667643729.A.0AF
上一篇講一半,這篇接著補完
1. 【每個人的成本心理帳戶不同】
為什麼很多人會對成本如此重視?
因為成本是計算他們報酬率的基準
有成本,我才知道自己賺錢還賠錢
但問題也出在這邊
當你把成本跟獲利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
你計算報酬的基準就會跟別人不同
打個比方
你在 2022 年初買中華電 100 元
後來跌到 70 元
你虧損了 30 元
(你的成本是 100,所以虧損 30)
但另外一個人跳出來說
我中華電是在 2012 年用 10 元買的
現在跌到 70 元
我還是賺 60 元
(他的成本是 10 元,所以獲利 60)
你會發現,這兩個人在年初其實都持有 100 元的中華電
年底中華電下跌 30
你覺得自己虧損 30
但另一個人覺得自己獲利 60
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想法?
答案就在於,你們兩人計算成本的時間點不同
又或者應該說,你們兩人的成本心理帳戶創立的時間點不同
你創立在 2022 年(100 元)
他創立在 2012 年(10 元)
所以你們兩人對成本的出發角度是不一樣的
(但事實是不管成本怎樣,你們兩個都是虧損 30)
2. 【市場不在乎你的成本】
重點來了,市場會管你成本是多少嗎?
不會的
你成本 10 元也好,100 元也好
市場一點都不關心你的成本
市場(所有人)只在意一件事情
「現在的價格」是多少
現在的價格是 70 元
ok,那就是 70 元
管你成本多少,現在就是價值 70 元
市場的帳戶只有一個,就是「現在的價格」
市場不會去區分成本帳戶跟獲利帳戶
市場永遠只會有一個帳戶,就是「現價」
而大多數人通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帳戶用來判斷報酬
(又或者說成本設立的時間點)
這個時間通常都是以「年」來計算的
例如,今年獲利多少,今年虧損多少
這些都是以今年做為一個「新的心理帳戶」去計算成本跟損益
等到年底結算後,一切重來,又是一個新的帳戶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基金經理
每年都需要跟客戶報告損益
客戶買入成本 100 萬,大漲後市值變 200 萬
年底結算,你跟客戶說,今年賺 100 萬喔
隔年,股票從 200 萬跌到 120 萬
年底結算,你跟客戶說:
今年雖然大跌,但從去年開始算,我們還是賺 20 萬喔
客戶一定滿頭問號?
我明明就虧損 80 萬,你跟我說賺 20 萬是什麼意思?
瞧,這就是兩者對於成本的起始點不同的看法
客戶認為應該以這年做為基準
基金經理認為往回看還是賺錢
誰對?
兩者其實都對,因為他們兩者的成本帳戶創立時間點不同
當然各自都可以去解釋
這就是爭執點啊,你說你成本多少,我說我成本多少
每個人的成本心理帳戶起算點又不同,怎麼比?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訂一個區間,例如月或年來看
有「相同的」投資區間來講才能避開爭議
不然你會看到推文經常出現很有趣的情況
明明一檔股票今年大跌,有人會說我零成本不怕
又或者是我買入成本 XXX 沒在擔心
這些就是跟基金經理一樣
虧損的時候就把成本的時間回推到最早以前來看
而不是用「年度」去計算報酬
這樣做有個好處
下跌的時候至少還有擁有「我還是賺錢」的這個想法
自然就比較容易度過股災
當你成本心理帳戶結算的時間越短,你對漲跌會越敏感
打個比方,很多人都說自己長期投資
結果剛進場股市下跌 10%
他們就說不要玩了把錢還我
但對其他投資更久的人來說:
從好幾年前的買入成本來看,我還是賺錢啊,怎麼了嗎?
大驚小怪的,菜逼八
當你用買入成本來面對下跌的時候
心態會更好,因為長期投資下來總是賺錢的機率更高
因為他們一直把時間往回拉
https://reurl.cc/vmqKj1
3. 【結算時間越短,越難做到長期投資】
但以市場來講,人家根本不在意你的成本
市場只看現在,只看市價多少
市場是用每天,甚至每分每秒來結算的
所以你會看到這種新聞標題
「今早台股大漲 300 點」
「台股今日收盤重挫 500 點」
其實都是把成本跟結算的時間拉得很近
把成本跟結算時間拉近有個好處
你可以很理性的去判斷:「所以我接下來要怎麼做比較好?」
你不會去管之前的成本多少,也不會管之前的買入價格多少
你只看「現在」
「現在要怎麼做才是最有利的?」
這個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就是「不看過去,只看現在」
在思考機會成本的時候,你才能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https://reurl.cc/7jrbv9
(講到機會成本又可以延伸討論更多,這邊先暫停避免離題)
市場結算的時間幾乎是零
每分每秒每毫秒都在結算
當一個長期投資者,若跟著市場的節奏走會怎樣?
他的心態會很糟糕
一下子漲,一下子跌
每天看盤,甚至每幾分鐘就得盯盤一下的人就是這樣
如果你本來就是做短期,做當沖,那你這麼做很合理
但你是長期投資者,又讓自己跟著市場的結算走,你就會很累
所以長期投資者或是存股族(不是那種跌一下就老師怎麼辦那種)
會盡量把結算時間拉長
他們不會看一天,一週,一個月
而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以上
最好的長期投資者是拉長到百年的程度
也就是傳子傳孫,把投資當成接力賽
https://reurl.cc/RO09lG
他們在拉長結算時間的同時,不斷告訴自己
「我的成本更低了,我現在還是賺錢」
用這種方式來催眠自己度過各種下跌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些人根本白痴
明明就虧錢了,還安慰自己賺錢
但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你管市場怎麼想?
你可以自己設立一個心理帳戶的成本起始點
用這個起始點去面對投資的漲跌
只要你結算的時間越長,通常獲利的機率就越高
這也是為什麼投資建議,都會建議長期投資
因為短期可能虧損,時間拉長賺錢的機率就高了(結算時間延長)
4. 【為什麼大多數人買股票賠錢,買房就能賺錢?】
為什麼買房的人會賺錢?
因為他們從不結算
如果今天有個房價市場,每天標示你家多少錢
我看很多人早就賣掉自己的老家了(很快就結算)
為什麼很多人房子可以持有很久?
因為不結算啊,也不去管現在價格多少
三十年過去
哎呀,怎麼我當初買的一百萬房子現在變成一千萬
這就是長期投資者想達到的最高境界
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
換到房子就是
手中有地契,心中無房價
你市場如何結算,是你的事情
我自己心中永不結算,我要做到百年的長期投資
當一個人真的能堅持數十年的投資,其實很難賠錢
好了,大概就是這樣
該講的都講得差不多了
你若想長期投資,最好就是拉長你的結算時間
但是,過程中也務必提醒自己有機會成本的存在
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不要老是以零成本,降成本這種想法來套住自己
(雖然這招在遇到大跌時是很好的心靈雞湯)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2.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67692965.A.230.html
心理帳戶是行為經濟學的範疇,並不是什麼新學說
又可以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
你去看看股板時不時就出現「零成本」「我成本 XX」
其實就是在反應自己的心理帳戶成本
真正的成本(或可說你的資產市值),就是當下的股價
當你想跟別人說你有多少錢時
你會說:我有 100 萬
還是會說:我成本 50 萬,獲利 50 萬
不管你成本高或低,都不會影響到你此刻的總資產數字
市場不會管你成本多少,只想看此刻價值多少
此刻的價值,就是你的成本(目前淨值)
當然,在個人的角度你可以不必這麼看
這就是我這幾篇提到的,用自己的心理帳戶反而可以長期投資的原因
不用短時間結算,而是拉長投資時間
是的,若用總資產的概念來看就是「市值」
也就是我一開始提到的紅酒 500 元
但很多人似乎不想用這個方式來看就是了
500 元的紅酒摔到地上,用 100 元的成本來看比較不會心痛
用心理帳戶安慰自己也不一定是錯的
因為這樣才更有機會做到長期投資
例如成本 100 台積電,跟成本 300 台積電
兩個人都抱到 680
後來從 680 跌下來到 380
兩個人都是虧損 300
但對心理帳戶成本是 100 的人來說,他更有可能撐下來
這就是心理帳戶的優勢
虧一樣的錢,他能自我感覺良好一些
這三篇文章應該講得差不多了
也許哪天我會發現自己錯了,或是你忽然理解我想說的
這個就讓時間去解決吧,以下我就不再回覆其他推文了
我最後補充一下幾則新聞
台積電跌跌不休 張忠謀資產今年縮水293億
https://reurl.cc/aa9EAl
勞動基金9月底大虧5124億元 虧損金額再創新高
https://reurl.cc/oZgmAv
2018鴻海慘跌4成!郭董身價狂掉500億痛失首富寶座
https://reurl.cc/33ay99
張忠謀、郭台銘、勞動基金
從成本來看都還是賺錢的,根本就沒有賠錢
大多數人在看勞動基金,就會用高點去看賠多少錢
結果換到自己的投資帳戶,就改用買入成本去算賺多少錢
若用相同的邏輯
勞動基金現在還是大賺耶,哪裡賠錢?
你說不能從高點開始算?
那從成本來看,勞動基金沒賠錢啊,又還沒跌回成本
其他人是在叫什麼,政府又沒讓你賠到錢
上面就是完整體現心理帳戶的成本不同的結果
你看勞動基金,就用年度報酬或是高點跌下來看損失
然後看自己的帳戶,就用成本來看獲利
很棒,完全沒毛病
心理帳戶本來就是挑自己想看的區間
賺錢了,就看市值增加,好爽
賠錢了,就改看成本,還是賺錢
怎樣都不會輸
當你看年化報酬率,就是將結算時間定在「年度」
你投資台積電,我也投資台積電
我們兩個的年化報酬率會相同嗎?
不會的
即使是相同的股價買入
當我們買入的時間點不同,持有的時間點不同
最終算出來的年化報酬率就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堅持用自己的成本去算報酬率的原因
而用自己的成本去算,就會卡到心理帳戶的結算時間
你到底是算「今年的報酬率」
還是算「你買入之後到現在的報酬率」
從哪個時間點起算,哪個時間點結束,數字會不同
所以要避免這種情形,就要有個標準的區間來看
例如 2021/12/31~2022/10/31 做一個區間來看損益
這個時候你多少成本買的就不重要了
因為 2021/12/31 當天的收盤價,就是你的成本
這就是我說的,紅酒 500 元的時候,它就應該價值 500 元的概念
但很多人無法接受,只想拼命看自己真正的買入時間點去計算
只講年化報酬率,你無法解釋大多數人的成本說法
我的意思是,持有房子的人不會每天去看房價多少
因為又不打算賣
即使知道隔壁鄰居賣多少,知道房價漲了,他也不打算結算(賣掉)
假設最後賣掉房子,你不會去看今年漲多少,明年漲多少
而是直接用成本扣掉賣出的價格(一次做總結算)
來看待自己的成本
(你不會用去年的房價,來看自己這次賣出獲利多少)
本文就回覆到這邊,我要做結算了
不然一直回覆很累,謝謝大家
※ 編輯: Capufish (223.139.100.162 臺灣), 11/06/2022 12:46: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