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鴉片販子面臨的另一項指控是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走私。1831年7月《廣州紀事報》曾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這位讀者認為,從事鴉片走私的來華英商要有羞恥感,「我們英國商人在善於思考的公眾面前越少突出鴉片貿易越好」,因為這種貿易標誌著「道德上的墮落和病態」。[18]《廣州紀事報》在發表這篇唱反調的讀者來信時,加了一個和來信一樣長的編者按予以反駁。後者認為,只要在中國進行的鴉片走私不觸犯英國的法律就不必在意。這種觀點,後來在1840年被另一位鴉片貿易辯護者加以發揮。這位作者首先認為,「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將鴉片運進中國,而且是在政府沉默的、幾乎是公開的同意之下進行的」,因此,「運送」鴉片並非走私,「不應得到這種汙名」。[17](PP54-55)在鴉片利益集團看來,不僅英國鴉片販子不是走私犯,甚至中國鴉片販子的走私罪名也是很輕微的。
面對英國公眾對鴉片貿易日益高漲的譴責,鴉片利益集團找到的另一塊擋箭牌,就是長期代表英國政府控制著殖民政府的東印度公司從鴉片貿易中也攫取了巨大利益。的確,東印度公司雖從1799年起禁止其船隻攜帶鴉片到廣州,但它作為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代理人,卻控制著鴉片的大部分來源,並對當時印度一些自由邦的鴉片徵收大量過境稅。為了使這一來源穩定並擴大,東印度公司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鴉片生產的環節。它向印度農民提供種子和貸款,對鴉片生產與銷售實行壟斷。根據需要,東印度公司還強迫印度農民種植罌粟,再將低價從農民手裡收來的鴉片高價拍賣,獲取暴利。東印度公司通過投資和拍賣鴉片可獲得超過其投資一倍的利潤,是印度煙農收入的3倍。(1)
英印政府從鴉片貿易得到的收入,已有多種統計。鴉片戰爭前夕廣州報紙披露的數字是,英印政府從鴉片專賣獲得的利益,是每年8459425盧比,或是981293英鎊。[20]印度學者譚中的統計顯示,從1801到1840年,孟加拉殖民政府從鴉片得到的財政收入為366161809盧比,[21](P88)將近1.5億西班牙元,這個數字還可以折合成1億兩有餘的白銀。其中,在鴉片貿易急劇膨脹的1830年代,該政府平均每年570多萬元的收入來自鴉片貿易。除此之外,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貿易也與鴉片貿易密不可分。它在1834年前,通過出售期票換取鴉片販子手中的白銀,再購買茶葉等運回英國。1834年之後,它在廣州的「財務委員會」則向鴉片貿易投資。所以說,這個公司實際上是鴉片利益集團最為核心的力量之一。
不斷地將它與鴉片貿易的密切聯繫告訴公眾,是英國鴉片商說服英國政府支援他們的一種頗有效率的方法。在英商的輿論工具和其他出版物中,對這方面情況的論述隨處可見,因為這是來華鴉片販子從事鴉片貿易的一種「理由」。故在1839年,當孟加拉英印政府中有人建議,為了道德原則而放棄鴉片生產時,《廣州紀事報》立即憤慨地予以長篇抨擊,指責「一群虛偽的政治道德家,以任何國家政府都不曾依據的理由為基礎,強烈要求放棄(鴉片)生產。……世界上有哪個政府會在一種錯誤地理解、錯誤地解釋的道德的基礎上,曾經放棄,或將會放棄一種對國家的開支必不可少的財源?」(2)
這段文字表露了鴉片貿易辯護者的內心世界。作者的邏輯很簡單:不要談什麼道德,只要看利益,沒有一個國家按照道德原則確定自己的政策,英國人如果基於道德原因而放棄鴉片生產,將是愚蠢的。同樣,要他們放棄鴉片貿易,也是基於「錯誤的道德基礎」上的主張。
四
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在遠離廣州數萬里之遙的倫敦也同樣進行。隨著鴉片問題的日趨擴大,英美社會那些懷有道德心和正義感的人士,也日漸關注這一問題。當時廣州的報紙報導說,「在英國和美國,反對鴉片的宣傳鼓動業已興起,這兩個國家都出版了大量反對這一貿易和吸食行為的出版物,人們還出獎金徵集反對鴉片的最好論文。」[22]在英國的鴉片利益集團和具有道德感的反鴉片團體之間,也很快出現了關於鴉片貿易問題的論戰。
關於在英國發生的鴉片問題的爭論,這裡無法進行詳細論述,僅對可以代表反鴉片力量的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和為鴉片利益辯護的撒母耳·沃倫的《鴉片問題》的論點分別作些介紹。
地爾窪(AlgernonSydneyThelwall)是英國的一名傳教士。他的名字在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並不陌生,因為他作為英國反鴉片人士的代表,出版了著名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其他中國出版物提到過這本書,書名譯為《鴉片論》。這本長達178頁的小冊子內容豐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將與鴉片貿易有關的資料加以整理,主要有:各家對鴉片毒性的論述;英國的鴉片生產和對華鴉片輸出情況;對華鴉片貿易方式;中國政府對鴉片貿易以及對英人的看法。在將這些材料系統地加以整理後,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作為「陪審團」,對鴉片問題進行裁決。他認為英國人民的裁決將會證明他的觀點:「作為興奮劑或奢侈品吸食的鴉片,是一種使嗜好者的心靈、身體和財產走向毀滅的毒藥……這種毒藥被我們在東印度的同胞走私到中國,直接地、系統性地違犯並挑釁人類和上帝的法律,並證明中國政府將我們從愜意的、與其巨大的人口進行無限制的商業交往中排斥出去的行為是正當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我們複雜的仇恨、猜疑和蔑視,對待我們蓄意的傲慢和侮辱,都是合理的。」[23](PP129-131)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認真思考這些事實,並起來「抗議或阻止這種大規模的謀殺行徑」,「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抗議這種罪行———如果你不竭盡努力阻止他們———你就以自己的方式成了他們的夥伴,並(因你無心的默許)成為你的同胞緘默的同謀。」[23](P133)
這本小冊子的第二部分是地爾窪關於鴉片貿易的進一步評論。他認為英國人從事的這種集體犯罪,玷污了英國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榮譽和尊嚴,而中國禁煙政策對於英國這樣的基督教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考驗。[23](PP140-143)他再次重申,在華英人所控訴的他們在中國所受的種種「冤情」是鴉片貿易的後果這一觀點。[23](P139)地爾窪認為鴉片貿易表明還有更為值得深思的東西。對鴉片貿易這一罪行的反省「引導我們去考察我們對待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整個行為」,進而思考英國人在東方犯下的「每一種罪行」;[23](PP148-153)英國人在鴉片貿易的狂熱中表現出來的「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精神特質,既使他們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裡未能成功地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也使他們陷入到瘋狂進行鴉片走私的道德低谷,而「鴉片貿易的罪行在與中國人交往的過程中被當作我們的行為與性格的樣本」,這是英國人在對華交往中所遇困難的原因所在。[23](PP153-158)應該說,地爾窪揭示了英國鴉片商那種「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特點,的確在較深的層次上挖掘了鴉片問題的本質。
作為一名神職人員,地爾窪的言論可以說代表了基督徒的道德和良心,理應得到尊重。他的呼籲在英國社會也得到了熱烈回應,一時間湧現了大批的地爾窪擁護者。在1839-1840年,大量討論鴉片貿易是非的小冊子問世。以《對華鴉片罪案》為開端,在英國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關於鴉片問題的討論,也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聲討鴉片貿易的社會氣氛。1840年2月13日,在英國政府加緊策劃侵華戰爭之際,倫敦的一批反鴉片人士成立了一個反鴉片協會。該協會在成立會議上通過了幾項決議,包括:「英國商人對華鴉片貿易侵犯了中華帝國的法律,為此目的在英屬印度公開進行的鴉片種植損害了英國的聲譽,對基督教的品格造成傷害」;同時,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干擾了英中之間的合法貿易,使這一貿易陷入危險;為此,應立即採取措施,在英國發起各種形式的反鴉片運動。[24]
但是,鴉片利益集團也不乏支持者,這些出版物中也包括為鴉片貿易辯護的作品,他們與反鴉片人士之間的交鋒,構成了鴉片戰爭前夕英國社會一場道德與利益之間的論戰。
在反對地爾窪觀點的人士中,撒母耳·沃倫(SamuelWarren)是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的《鴉片問題》(TheOpiumQuestion)也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作於1839年底,在次年1月又進行了一些補充。它的主旨,是論證英國政府必須為義律繳給林則徐的2萬多箱鴉片承擔賠償或索賠的責任。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鴉片貿易的性質及評價的問題。由於站在鴉片利益集團的立場上,沃倫在談到地爾窪的書時說:「它對這一問題似乎確實採取了一種狹窄的、片面的觀點;完全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實和由此可以產生的推論,而這本來是他和英國公眾都應明確予以關注的。」[25](P62)
沃倫認為地爾窪和反鴉片的英國公眾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首先,中國政府和道光帝反對鴉片貿易,是為了中國的財政考慮,而不是為了道德問題。[25](P64)他引用了大量上諭和奏摺,來證明白銀問題才是禁煙的真正原因,而這又是不懂「政治經濟學」的結果。[25](PP72-73)其次,英國鴉片商人並非「走私者」。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廣州紀事報》的觀點一樣,沃倫認為「走私者」的定義不符合那些「最為傑出的英國商人———他們的名字在大不列顛、在印度,簡言之,在世界上每一個知道商業精神、榮譽和創新精神的地方都會受到尊重」。[25](PP77-78)他認為英商的行為都是在中國政府瞭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再次,鴉片不應僅僅被看作毒品,相反,「鴉片擁有最為不可估量的藥用品性」。而且它對中國人的毒害並非特別嚴重。在他看來,「我們在三億五千萬中國人中銷售的2、3萬箱鴉片,所產生的身體痛苦,決不會比在我們這個道德高尚的、幸福的國家公開地、不受指責地銷售的烈性酒所產生的痛苦多。」[25](P85)第四,對於地爾窪和其他人對英印政府策劃和管理的英屬印度的鴉片生產所產生惡果的抨擊,沃倫也進行了否認。[25](PP87-91)從這些方面來看,《鴉片問題》是一本全面反駁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的作品,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鴉片利益集團對於鴉片生產和鴉片貿易的辯護。
無論在廣州還是倫敦,這都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辯論。即是說,良心和道德並沒有從實質上影響鴉片貿易。就在英美反鴉片勢力起而抗爭之時,對華鴉片輸出仍在急劇增長之中。這個事實說明,傳教士們引為自豪的基督教道德,在鴉片利益面前是蒼白無力的,巨額利潤的誘惑使鴉片販子克服了對上帝的敬畏。《廣州紀事報》的一位作者厚顏地寫道:「在商業上正確的東西在道德上就不會錯:這是倫敦的一位商人領袖最近確立的基本準則」,(1)集中表達了鴉片販子的價值觀。在這場道德與利益的較量中,後者明顯占了上風。當英國炮艦在中國海岸挑起鴉片戰爭後,甚至一向譴責鴉片貿易的英美傳教士也放下他們一度認為至關重要的這場爭論,而將其輿論的矛頭對準他們原本認為較有道德的清政府。不過,儘管如此,在1830年代發生的這場道德與利益之爭仍然有其意義。它使肆無忌憚的鴉片貿易受到道德原則的鞭笞,使其骯髒的面目暴露在英美民眾的視野之中。在鴉片戰爭的硝煙散盡之後,英國正義輿論繼續對鴉片貿易進行撻伐。而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的反鴉片行動,在晚清時期迄未中斷,並在19世紀末匯為頗具規模的社會運動,對煙毒氾濫的中國社會形成值得重視的影響。」
註解:
[18]Veritas,TotheEditoroftheCantonRegister[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19]OpiumTrade[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20]OpiumMonopoly[N].TheCantonRegister,December3rd,1839.
[21]TanChung,ChinaandtheBraveNewWorld,AStudyoftheOriginsoftheOpiumWar(1840-42)[M].Durham,NorthCarolina:CarolinaAcademicPress,1978.
[22]TheOpiumTrade[N].TheCantonPress,January18th,1840.
[23]A.S.Thewall,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M].Wm.H.Allen&Co.,1839.
[24]Opium[N].TheCantonRegister,June9th,1840.
[25]SamuelWarren,TheOpiumQuestion[M].London:JamesRidgway,1840.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德 充 符 主旨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回到電影本身來看。
所以,迦納在以"第三人稱角度"回顧了生前的種種,竟發現自己在"第一人稱角度"裡覺得的美好人生,竟然是挫折不斷,乃至一事無成,於是他便認為自己缺少的就是那個站上舞台揚名立萬的機會。
而22號,則在目睹了迦納如此一事無成,卻還是躍躍欲試的想返回人生的詭異舉止後,感到不解;但卻在機緣下成為人類後,意外的發現做人、過生活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這樣看似惡作劇的編排,其實反映了向來不在我們掌握中的真實人生。
而想要完成"生活目標"的迦納與想要找到"做人趣味"的22號,最後如願了嗎?
------------------------
我覺得主角迦納是一個很好的設定與安排;但要提到他,我就必須要用倒敘的方式先談果,再論因。
得到22號圓滿後的標章後,迦納帶著這個重返人世間的通行證回到自己的身體,並依約回到「二分音符酒吧」與老闆娘完成了一次極為精彩的演出,這不只讓他確定了自己可以有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也讓改觀的母親在台下為之神奪與喝采,更讓他完成了人生最大的願望--成為一個常駐的樂手。
但在下了舞台、酒客散去、重回夜裡街邊且隻身的他卻感到有一點迷惘與錯愕,其原因就在其當下的感覺是 : 「就這樣? 我自小夢寐以求,並用半生汲汲營營的人生最大目標已然達到,但就這樣? 沒甚麼特別的?然後明天來、後天來,以後再來...............??」
我能理解他的錯愕,因為我跟大家一樣也或多或少曾經品嘗過幾次大小不一的"夢寐以求"經驗,但我在最激情的那一瞬間過去後,心裡想的也是 : 「就這樣? 以前想要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啊......」
就像現在很多人都很想要Apple 12或PS5,想到幾乎魂不守舍、如飢似渴,但真讓你拿到手後,不出兩天也就習以為常了........的去渴望與追求另一個更新的事物。 (於是人生就在"好想要"與"不過如此"中來回往返)
所以,在這麼我想請大家思考的是 :
#生命中所追求的是目標嗎? (是過得怎樣?)
#還是追求生活本身? (還是怎樣去過?)
------------------------
如果追尋的是「目標」又如何呢?
有追尋目標是好事。我們假設某人想追尋的目標是從年薪60萬提升到150萬,那他(要是不想用非法手段,則)必須先釐清自己需要把工作強度提高幾倍、要這樣努力多少時間,才能達到這樣的年薪目標。
再假設,此人運氣很好,所以一切順利的如他預期般的在若干年後,以努力工作的態度與加倍的工時、犧牲了自己的興趣、休閒、年節與陪伴家人的時間,甚至是健康,最終換來了年薪150萬的結果。
從目標設定來看,他成功了。
然後呢?
由於他不是體育選手,在拿到哪個獎項後就要退休;他也沒有這麼倒楣,生命嘎然而止在他達成目標的那天,所以他的日子還是得照過的。
於是接下來的方向有兩端 : 達成里程碑之後,降低工作強度,這可能意味著年薪無法維持在同等高度;又或是,保持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內容,持續走下去。
所以問題在於 : 他是喜歡達到目標(目的)?還是喜歡生活(過程)?
如果是前者,他就會如同迦納一樣,在那個當下萌生 : 「就這樣? 以前想要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啊......」的念頭;或許他應該有下一個目標,不然他很快就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年薪百萬其實不至於啦,一般會繼續找到下一個目標),因為若是一個人窮到只剩下百萬年薪,而身邊人際關係幾乎歸零,那獨處時的孤獨感將會異常強大。
那如果是後者,那還得問問他"喜不喜歡自己現在這樣的生活?"
舉兩個名人當例子。
或許,很多人都想成為郭台銘,卻沒有想過郭台銘的生活強度有多高? 每天開多久的會?今天又要飛去哪裡?要做壓力多重大的決策?要應酬多少人際關係? 休閒或個人的時間可能極少,而陪伴家人的時間呢?
或許那些人只想要郭台銘的財富,卻沒想過如果自己真的能成為郭台銘.........有那個時間花錢嗎?
另一個名人則是張學友,2002年起,他用了一年的時間舉行了五十場演唱會;2007~08年更是在世界各地舉行了105場演唱會;在這段期間,他所要付出的練習、排練、保養、四處(飛行或乘車)移動,那些想要成為張學友的人,可有想過這種強度跟操勞該如何承受與克服?
張學友熱愛歌唱我想世人皆知便不在話下,但他必須得要克服這樣強度的生活,才能完成這麼多演藝界的里程碑,這其中除了保養有術與天賦異稟外,還要有無比的熱愛。
是的。你必須喜歡那樣高強度的競爭與生活,才能一直以這樣的強度不斷的往下走;對他來說,日子就是要這樣過下去、挑戰就是一個接一個,但他在乎的不是里程碑(不然他拿金針獎之後就能封麥了),而是熱愛著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順便"創造一些外人眼中的紀錄。
------------------------
所以,以張學友的表現,我們可以判斷他是個熱愛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所以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走過三十年的演藝人生,還創下了許多紀錄,而且目前看起來他打算繼續這樣往下走。
(劉德華也是同樣律己極嚴的人,黃秋生說他幾十年來不吃垃圾食物且極度注重飲食、訓練跟生活)
那若是以「目標取向」來經營自己的人生呢?
要先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是張學友劉德華;而你我都有的更深體會則是 : 不是每個努力都會換來成功的(甚至連回報都沒有)。
在這樣的人生現實中,若是以「目標取向」來經營自己的人生,則感受到的痛苦跟失落絕對會比快樂與滿足多更多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由不斷的失敗、再嘗試所構成的,所以無法達成目標與屢次失敗是人生的常態。
而人生的「痛苦梯度」則是取決於"期望"與"現實結果"之間的落差,如果最後無法達成目標,那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會有多大,痛苦也會隨之提升。
所以若是人生要以目標取向作為經營策略,可能就要更看開點,或是更進取點。(#這句話是我下一個影評的主旨)
----------------------
最後,我想替自己的這篇萬字貼文做一個總結。
在電影閉幕時,我聽見身旁的一個女孩問自己的男伴 : 「所以你覺得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是什麼??」
那男的想了一想 : 「嗯......活在當下吧。」
是的,當最後傑瑞問迦納 : 「(重返人世後)你會如何度過你的一生?」
沒有頭緒的迦納先是回答"我不確定",但隨後說 : 「我會認真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所以他只是複誦了主角的最後一句台詞,但這是一句老生常談吧?
或許很多類型的電影都能夠讓大家有這種想法,例如歷劫歸來的災難片、重返家園的戰爭片、俘虜逃脫的劇情片、九死一生的驚悚片、克服病魔的醫療小品,或甚至是破鏡重圓的情愛片........
但這個具有靈魂交換元素,還有生死之間、目標追尋、意義探尋等諸多元素的電影,所能傳遞給我們的其實遠比這句話要多很多....
我總認為 "#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其本身的意義",我們生而為人所要追求的,就是該怎麼好好做人(不然,只是活的如同一隻動物罷了)
就如同我在幾年前就對人說過 : 「人活一世,最終在學著怎麼做人。」,因為我身邊有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卻沒活出個人樣,也不理解"做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甚至連基本道德、同理心與思考邏輯都奉欠。
我可能沒比他們高明到哪裡去,但我深以為戒並不斷驅策自己去思考與實踐。
而回到電影中,我認為 : 我們該追求的是"怎麼過生活",該追求的是我們覺得有意義、能勝任,且樂在其中又能長期這麼過下去的生活模式。
而非追求目標,因為若是我們無法忍受追求目標的那種生活,那追到了無法長久,甚至還要承受追不到的那種失落、痛苦與落差。
你可以把"買房子"當作是一個人生目標,但你必須要能忍受追尋過程中的生活;也可以把某個高等職位作為人生目標,但也必須要能忍受達成目標後,必須持續那個強度的生活。
因為如果你不能愛你的生活模式,那追尋目標不過是讓(心中的)玻璃櫃再多上幾個展示用獎盃;除非那些獎盃能讓你感到充實,不然當你窮的只剩下獎杯時,它們是無法填補心理面的孤寂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該追尋的是我們喜歡的生活,不管貧富、不論貴賤,只要你能喜歡自己的生活,那怕就是領著微薄的薪水,那人生卻也還是充滿喜樂的。
我們該追尋的,是讓生活本身就有意義,而這個意義就足以讓我們快樂的過每一天,這才是"活在當下"的最真義涵。
如果只是"活著",卻沒有方向、頭緒,也沒有追尋,更不知道意義,那我們要"活在哪個當下"呢?
因為以上條件皆無的當下,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虛度;而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人生,不是過得怎樣,而是懂得怎樣去過」。
所以,看了電影,問問自己 : 你找到自己的火花了嗎?
.
.
.
#終於寫完了
#上一篇可以讓你們想很久
#這篇可以讓你們看很久
#廣告也很久了卻很寯永
PS:貼文附上的影片就是十幾年前軒尼詩的廣告,當時台灣還有中文配音時,廣告的文宣就是「人生,不是過得怎樣,而是懂得怎樣去過」,這是原版廣告,只有英文配音,但說的還是同樣兩句話。
#你們到底是去看了沒啊?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LKC77dUnk
德 充 符 主旨 在 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筆閣第十一屆鋼筆書寫徵集活動
壹、活動主旨:
提倡書寫活動。
貳、實施日期:
�一、自即日起至 109年6月15日截止,以主辦單位『收件時間』為準,請提早送件。
二、收件處:小品雅集,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78巷76號1樓,聯絡電話(02)2706-6776。接受郵遞或現場收件(現場收件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中午12:00-晚上22:00)。
三、評選公布:由筆閣管理團隊邀集評審進行評選,於109年6月21日『筆聚』時公布成績並頒獎。
参、實施方式:�
一、限『鋼筆』書寫,字體不限,楷書、隸書或行書皆可。�
二、書寫墨水:不限廠牌、顏色,以字跡清晰、利於鑑賞為佳。
�三、紙張:標準 A4 尺寸 (21×29.7cm),請將所有內容書寫於『一張』紙上,紙質與紙顏色不限。�
四、參賽者請以正楷、他人容易辨認的字體,填妥報名表中的各欄位,隨作品合併收件,請注意,若無報名表者取消資格。�
五、每人限繳『一張原作』,提交之後不得以任何理由以其他作品替換,亦不接受副本(由原作所複製出的影印本、電子檔或其他方式等)參賽。�
六、若繳交的作品超過收件時間,或不符合第三至五項的規範,即取消資格,恕不另行通知補件或改正。
�七、參加作品將公布於網站,提供筆友免費下載臨摹,觀摩學習。原作由主辦單位統一處理,供未來筆友參展時交流用途,不再退還,請自行備份。
八、參賽作品須由參賽者本人書寫,不得請人代寫,或是代人參賽,若發現有上述情況,主辦單位將取消資格,已得獎者需繳回獎品,其他法律相關責任由參賽者自行負責。
九、比賽分成人組與學生組,學生組設定為國中及國小學生,高中(含)以上則編為成人組。
肆、比賽題目:
成人組題目:
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學生組題目:
夏夜 楊喚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來了!來了!
從椰子樹梢輕輕地爬下來了。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伍、獎品
另行公佈。
陸、其他注意事項:
�1.可自行安排配置橫式或直式書寫,標點符號可自由選擇加或不加。
2.為簡化後續電腦掃瞄作業、考量個資保護與作品完整性,請勿於作品上落款,用印請避免全名。
3.若有未盡事宜,將公告進行補充與修正,並即時納入執行,恕不個別通知。
4.獎品於公告得獎名單後保留一個月,請主動聯絡儘速領取,若超過時間、寄送退件或無法以電話聯絡至本人,主辦單位將不保管其獎品。�
柒、筆閣聚會
1.時間:民國109年6月21日(星期日) 13:00~17:00。
2.地點: 小品雅廚(地址: 台北巿中原街130號,近台北行天宮)
捷運:蘆洲線至[中山國小站], 4號出口。往行天宮方向步行約5分鐘後,遇中原街口向左轉即可看到小品雅廚�3.公車資訊:109, 203, 225, 26, 277, 279, 280, 285, 41, 612, 617, 63, 710, 紅29, 紅31, 紅32。至 [民權吉林路口] 下車後,沿民權路亞都飯店方向直走就可以看到中原街,右轉中原街立即可以看到”小品雅廚"停車:新生北路橋下停車場,步行五分鐘即可到。
4.還請各位舊雨新知,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