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成衣業者送花給謝志偉大使,還嗆謝大使看不懂德文。他大概不知道謝志偉大使是德國文學博士,還當過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朱某大概還活在馬英九時代,當時駐日代表沈斯淳的確是不會講日文的。
謝大使幽默風趣,高EQ,駐德期間,讓台德關係升溫,BNT疫苗能到台灣,謝大使也協助很多。
坤城參加2019年9月柏林馬拉松,有機會遇到謝大使。當時記得謝大使在柏林所舉辦的台灣精品展,用流利的德文、英文,不只賣力的推銷MIT產品,還推銷了台灣的自由與民主,真的是令人非常敬佩的外交官。
朱某做這種事,有助於自己的網路聲量,卻是丟臉丟到國外。再怎麼政治惡鬥,做人的基本格調,還是要有的。
影片來源:0915民視台灣向前行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德文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李坤城 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Thomas阿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sharpaypsp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Re: [請益] 學德文之前英文的程度- 看板Deutsch 的評價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德文man和英文man的差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日常用的德文- 英文的How about ...?德文怎麼說呢? 的評價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8個英文中的德文單字~~為啥是kindergarten而非kindergar'd'en呢 的評價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茲茲堡小日子Windy in Würzburg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德文英文 在 [問卦] 德國人會對講英文很反感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德文英文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必須不客氣說,依照過去經驗,
當年馬英九說「依法行政謝謝指教」,被當幹話。
馬派的駐日代表沈斯淳不會說日文,
儘管當年外交部長出面力挺,
蘋果日報刻意列出沈斯淳「龜毛謹慎的優點」,
媒體政府皆相助,還是因情況太離譜被罵翻。
(這是蘋果日報慣用兩面手法,國民黨政治人物就算引用不具名人士一定功過並陳,民進黨的整篇都在罵)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20228/34053868
黨國支持者雖會改罵「他是中華民國外交人員不是討好美國用的」,
但個人認為只有「有原則的鐵杆藍」會抱怨。
照中華民國台灣省人好騙難教欺善怕惡,外國月亮比較圓又怕中的習性,AIT的人出面表態仍然是讓台灣蠢蛋安靜的最好作法。
https://www.facebook.com/1291419051/posts/10213369253767762/
【回顧】
一「駐日卻不懂日文 總統挺沈斯淳!」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8559984284078&id=584986081641475
#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回顧】
➡「我的魔法媽媽」➡【台灣近代史上最強外交執政團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35309756609100&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慈母多敗兒!」朱學恆酸韓粉:對韓國瑜太縱容」
【韓粉出征,四海歡騰?昔挺韓不遺餘力 朱學恒今發文酸韓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32137850259625&id=584986081641475
我看到朱學恒嗆謝大使,希望他看得懂德文。
我嚇壞了,因為謝大使第一任在德國當大使時,我應該是當年的柏林臺灣同學會會長,有很多場合可以遇到大使。
謝大使,是我見過德文最好的臺灣人了,他德文英文中文,跳來跳去的使用,非常流利,完全不會卡住,詩詞都可以翻成德文給德國人聽。
當下看到他講德文,我真的覺得慚愧。
沒想到,現在還有人嗆他德文,嚇壞我了。
https://www.facebook.com/againstpanblue/posts/2097289483744453/
王定宇
https://www.facebook.com/wdy19690305/posts/10159554246416950/
肥肥的躁鬱人生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33365207464603&id=388648018602995
【送花圈被批羞辱謝志偉 朱學恒酸:「塔綠班」這麼脆弱怎麼抗中保台】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posts/2031331257048574/
德文英文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德文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但清空,也是為了把自己清乾淨,
將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讓自己宣洩出來。
喪禮之後,我們回到父母不在了的家。
弔詭的是,一切看來如常,除了重壓心上的空蕩。
該從何理清呢?丟了嗎?維持現狀嗎?怎樣才不會輕輕一觸,被回憶刺痛得崩潰?!
這任務如此艱辛,因這一刻,我們正經歷生命中最可怕的夢魘,卻只剩自己孤身以對。
這本書,便是由此而生──雙親過世後,莉迪亞.阜蘭動手清空父母的家,身為心理分析師,透過「清空」,她將來不及對父親道再見的遺憾、糾結等待了一輩子的母愛,與那些說不出的幽微感受,抽絲剝繭: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承受著父母親去世,而從未能道出那些隨之湧現,讓人心慌意亂或元氣大傷的強烈情感?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被一波波、經常是無法說出口的情緒浪濤給捲走?
▌那像一鍋摻雜了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脫感的大雜燴,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
喪親之痛,是全然孤獨的,孤兒們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虛空中前行,邁向第二次長大的旅程。
而春天終會來的,那已逝的,將在我們身上重生。
作者簡介:【心理分析師/作家】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她是知名法語作家、專業心理分析師,也是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以及造型藝術攝影師。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猶太裔人。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以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著有《情書遺產》等多部散文、小說,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瑞士《Payot-L'Hebdo》雜誌視之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已售出德文、英文、義大利文、波蘭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十五國語文版權。本書動筆於她成為成年孤兒之後,那翻騰的繁複感受,化為敏銳觸角,將內心所依戀、衝突的每一個微細分子,全都揭示了出來。而從首篇〈情緒風暴〉至尾篇〈走過喪親之痛〉,慰藉了讀者的是:
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
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德文英文 在 Thomas阿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很多人知道我们德国汽车,比如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但是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家不太知道的德国品牌。
彪马,阿迪达斯,黛安芬,MCM,兰博基尼,HUGO BOSS
德文英文 在 sharpaypsp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的朋友們,這一次有字幕,記得開\
看似英文又是德文的字
這樣又輕鬆學了五個新的德文啦
小測驗的答案:
c.廣告=Spot
a.三角褲=Slip
c.毒藥=Gift
b.建議=Rat
b.即將=bald
Animation:Animaker
Background Music :Happiness - Bensound
德文英文 在 Re: [請益] 學德文之前英文的程度- 看板Deutsch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到這篇發問文,
我就有一些感想想分享(若不適合再告訴我)
我目住在德國, 在這裡上語言班已經一段時間
這兩年生活下來, 我深深感覺到--英文真的可以幫助德文學習,
我的同學大多是歐洲國家或美國人,
少少數偶爾會碰上中國或日韓同學,
在班上上課時, 很明顯就是歐美國家的人會很勇於發言。
原本以為是民族性的關係? 所以我們亞洲人較羞於表達?
但累積上課經驗, 身邊同學換來換去的學習過程中,
我發現是因為我們"來不及思考", 尤其在"聽"與"說"的能力上,
以我自己本身, 我個人自認很敢表達,
但是每當老師巴拉巴拉一個問題拋下來, 我還在消化她問的是什麼的時間,
旁邊歐美同學已經開口, 討論起來,
等我可以把自己答案想好準備回應時, 他們已經講到另一個話題上去了...
我仔細一聽這些同學所說的,
其實都不是完全正確的德文, 但是"英文"很多字是和德文很接近的,
所以即使他們說的不甚標準, 但也可以很順利的把一些句子說完,
相對的, 聽力也輕鬆很多。
這就是為什麼亞洲人在這裡學德文時,
一開始挫折感都很重,
我在A1時, 心靈受挫到幾乎不想去上課,
身邊有經驗的台灣友人每一個都說" 就算都聽不懂, 發呆流口水也要坐在那繼續上"
大家的經驗都知道,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這一點,
在這群外國同學裡真的是較吃虧的, 需要時間去適應
我的先生在大學裡工作, 原本不懂德語的他都是用英文和同事溝通,
但一兩年過後, 他的德文聽力現在比我還強,
他自己也說" 英文好, 真的有幫助德文聽力"
在閱讀上也快很多, 因為相似的字都可以猜一下,
我的英文不好, 就要重新背起, 花很多時間在英與德文間認識
在國外最大的生活感想就是"如果我英文好一點就好了"
不過現在的我英語也進步了,
因為我反而是由"德文"去學英文,
我相信英德文相輔相成, 但必定要有一樣是要先學得辛苦些。
以上, 個人心得。
Einen schonen Ta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5.113.255.1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