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另一位寶貝學生怡臻在7/4的史坦威鋼琴大賽獲得佳績,能在台上完全的享受音樂與舞台的美好。也邀請大家前往國家音樂廳聆聽怡臻彈奏海頓的C大調奏鳴曲、李斯特的弄臣模擬曲與金納史泰拉的三首阿根廷舞曲,為她們加油打氣~
🎹選手介紹Day6—蒙怡臻✨
怡臻雖然年紀還小,上了舞台彈起琴來卻情感豐富,完全不像個年僅12歲的孩子,複賽當天她表現的非常穩定,絲毫看不出她的緊張。
「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怡臻才12歲就已經站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真的讓小編崇拜不已阿!
購票連結🔗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cart/cart00/ShowMap.aspx?PerformanceId=8JNfZ4VZd5RtUOxQvA62LwuABC8GqNEyEvI5NnYr5gM
---------------------------------------------
蒙怡臻出生於2008年2月2日,三歲半時對音樂即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為擁有絕對音感,從小就能把聽到的流行樂曲,無譜即興演奏出來,自由自在的沉浸於鋼琴美妙的旋律中。
國小一年級起師事范姜毅教授,承范姜教授的教導,不論技巧或音樂性都獲得極大的進步。五年級時進入秀山國小的音樂班就讀,在周永樂老師的鋼琴輔助教學之下,讓怡臻鋼琴的演奏更臻於嚴謹。
2016年參加由陳毓襄教授為蕭邦基金會開課募款籌辦經費所舉辦的大師班,接受陳教授指導獲益良多。2019年參與陳茂萱樂展/鋼琴作品專場(二)的演出,承王穎教授指導,更能完美的詮釋出陳教授的作品。於同年參加由范姜毅教授協辦的第36屆德國歐藝音樂營暨音樂節,在優異學員聯合音樂會演奏(Chaminade/Mao-Hsuan Chen/Liszt),令主辦單位與兩位鋼琴教授Wolfgang Manz與Phillip Kawin對怡臻的樂感與音色大為驚豔。另於范姜教授的班級學員發表音樂會上彈奏德布西的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前奏曲」贏得全場讚嘆。德國之行中更向德國音樂院紐倫堡資深教授、伊麗莎白女皇大賽得主Wolfgang Manz,科隆音樂院俄國教授Ilja Scheps與范姜毅教授學習。爾後又接受法國鋼琴詩人路易沙達(Jean-Marc Luisada)與瑙莫夫傳人莫斯科音樂院王牌教授迪耶夫(Andrei Borisovich Diev)的指導,經過大師們的敦敦教悔,開啟了怡臻鋼琴演奏更寬廣的世界觀。
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譜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寒風到港,這幾天天氣終於開始似到了冬季,不過另一股韓風一早已吹到香港,我是指古典音樂的韓風,而在古典音樂世界比流行音樂更早受韓風吹襲,鄭京和和鄭明勳就是一個好好的例子,之後有張永宙(Sarah Chang),而今次這位趙成珍會不會又是另一股古典韓風?
早前趙成珍與柏林愛樂在香港演出,相信也有不少香港樂迷看過他的演出,而我沒有到這場音樂會,所以我沒法對他演出有任何評價,所以只好聽聽他新推出這張彈奏Debussy(德布西)鋼琴音樂的新CD。
德布西的音樂是相當奇特,他的音樂不是描述,而以音樂引起聽者的聯想與共嗚。因此,不同人因為各自的處境不同,所以對德布西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要欣賞德布西的音樂要以感性的心來感受,放開所有理性與分析,這樣更會溶入不同音樂家帶你進入不同的德布西世界內。就是因為這樣,如這個趙成珍的德布西《Image》就留給大家感受,不想給大家一個框架所束縛。以下是一些有關《Image》『映像』第一集,也譯為『印象』或『意像』的相關資料,給大家一些音樂本身的背景。
“《Image》是德布西創作的鋼琴曲與管弦樂曲,共有4集,第1、2集為鋼琴曲,第3集為管弦樂曲,第4集為鋼琴曲『被遺忘的映像』,這一集在他生前沒有出版。
1903年7月,德布西與杜蘭出版社訂定契約,預定譜寫3首鋼琴曲與3首雙鋼琴曲或管弦樂曲,總共6曲兩套『映像』。在此以前,西班牙鋼琴家李嘉圖‧威涅斯(Ricardo Viñes)於1901年在私人場合聽到德布西自己彈「水的反光」與「運動」兩曲。不過當時的「水的反光」後來毀棄,與現有的樂曲不一樣。
當時所計畫的樂曲是:
『映像』第1集:1.「水的反光」2.「拉摩讚歌」3.「運動」4.「伊貝利亞」5.「悲傷的吉格」6.「輪旋曲」。
『映像』第2集:1.「飄過樹葉的鐘聲」2.「月落荒廟」3.「金色的魚」(4-6未定)
上面兩集,1-3都是鋼琴獨奏曲,4-6是雙鋼琴曲或管弦樂曲。
然而這個計畫暫時停下來,其間譜作『版畫』(1903)與『海』(1905)。在這段期間,德布西因婚姻問題失去許多朋友。1905年7月到9月之間,他與愛瑪逃到英國義本(Eastbourne),在該地推敲『映像』第1集。這時「水的反光」更換為現在的曲子,可能寫『海』的經驗影響到這件事。最後,不依當初的6首曲子,而由3首鋼琴獨奏曲構成『映像』第1集問世。他對這集作品很有自信,曾說「其位置在舒曼之左或蕭邦之右」。1906年開始著手剩下作品之作曲,1907年7月,『映像』第2集完成。當初預定寫雙鋼琴曲的3曲則把曲名稍作變更(「悲傷的吉格」改為「吉格」,「輪旋曲」改為「春之輪旋曲」),並把「伊貝利亞」與「吉格」的次序掉換,改為管弦樂曲逐漸完成。不過,德布西去世後,幫忙寫「春之輪旋曲」管弦樂譜的友人卡普萊(André Caplet)採用的次序為1. 「春之輪旋曲」2.「吉格」3. 「伊貝利亞」。
『映像』第1集:德布西於1905年完成交響詩『海』之後,完成兩組各由3曲組成的鋼琴獨奏曲集『映像』已如上述。這時他已經確立印象主義風格語法,接『海』之後,以『映像』開闢更為獨創的境界。第1集的首演,於1906年3月由威涅斯舉行。
1. 「水之反光」(Refletsdans l'eau,也譯成「水中倒影」)很慢的小行板(Andantino molto)4/8拍子。
這首樂曲常被說是受晚輩作曲家拉威爾『水的嬉戲』的影響,不過比拉威爾的樂曲富於詩情,繪畫要素也強。到處灑上纖細的快速音句,釀出很巧妙的光輝與陰影。是德布西創作的許多以水為題材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一首。要演奏還相當難,需要很高的演奏技巧。
『映像』曲集中,有許多首是把某件事物給人的映像寫成音樂,「水之反光」正是其典型的例子。此曲中的音樂要素會引起你怎麼樣的水的映像,那是很主觀的,跟別人所得到的映像不一樣都沒關係。一面想水的映像一面聽音樂,那會讓你得到更大的樂趣。
開頭右手暢流似的和音,聽來像是表現水波蕩漾與水面反射的光。左手則彈出緩慢的3個單音(降A-F-降E),這像水滴滴下來。這3個音在曲中成為很重要的主題,在樂曲最後會響好多次。這種不易算是旋律的「音的移動」,就成為一個主題而形成一首樂曲。不使用旋律,而是使用「音」本身來表現出音樂以外的事物,這種處理方法,在德布西的音樂裡常有。
表現水的搖動、光線的輝耀、水滴之後,氣泡從水底浮上來,水流漸急而溢出。溢水還以右手的琶音成為瀑布流去。形成一個高潮後,最初的主題回來。但右手已見些許變化,似乎可以感覺到水的細微動態。
左手的8度開始彈奏旋律時,音樂又呈高潮,到兩手彈奏琶音時,達到最高潮。之後慢慢轉調,進入安靜的氣氛。從這附近開始,音樂的氣氛有點像『貝加馬斯克組曲』的「月光」。
最後,開頭的主題流出來結束此曲。
2. 「拉摩讚歌」(Hommage à Rameau)很緩慢的緩板(Lentet grave)3/2拍子。
這首樂曲是1901年出版的鋼琴曲集『為鋼琴』(Pour le piano)第2曲「薩拉邦舞曲」(Sarabande)的姊妹作品。兩曲的樣式相同。薩拉邦舞曲是莊重而節奏緩慢的舞曲。先是盛行於中美,後來傳到西班牙。在巴洛克時期,是構成組曲的基本舞曲。德布西的這首作品,既沒有西班牙風格,也沒有法國氣息,沒有古代氣氛。
此曲雖有拉摩之名,但曲中毫無拉摩的影子;反過來說,為什麼跟拉摩沒什麼關係的作品,卻有「拉摩讚歌」之名,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不過德布西譜此曲時,正好在某雜誌寫稱讚拉摩的文章,此曲是否跟這事有關則不得而知。德布西很稱讚拉摩的歌劇,但對他的大鍵琴樂曲是否有興趣,也不很清楚,好像很重視。
德布西要求此曲「開頭要像供奉。然後如同『薩拉邦舞曲』,像節拍器一樣」…。
開頭以雙手彈奏的單音旋律結束後,懶洋洋的和聲接下去。不久氣氛一變,出現無法敘述的好像在談非現世世界觀的和弦。然後反復此曲唯一含有最強音的琶音與和弦,並再現開展部分。最後的十數小節是莊嚴而寂靜的世界,以最最最弱奏(pppp)結束。此曲樂譜只有5頁,速度又慢,因此或許不難彈,但有不少10度和弦要克服,這一點可能較難。德布西說,「要大大張開手指」,還說「絕不許以琶音彈奏」。
這曲可由許多詞句描述,悠然、甜美、寂靜、寂寞、參悟…,究會給你什麼映像?
3. 「運動」(Mouvement)動盪的(Animé)2/4拍子。
在這首樂曲中,在鍵盤上呈現觸技曲似的忙碌移動。這有如預見現代音樂。那細碎的節奏,繼續不斷的在振動,以體現樂音的色彩效果。
以右手單手開始後不久,左手進來。這時有一個節奏細碎、固定不變的由16音符形成的3連音符音形,繼續不斷忽而在右手,忽而在左手出現。這在中間樂段偶爾離開這固定不變的音形外,從頭到尾都出現在音樂裡。這像瘋狂的蜜蜂掉進蜂蜜罐裡,雖然狂飛,還是飛不出去一樣。這無窮動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