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週五(6/25)晚間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持刀(疑似)隨機殺人案,被告持刀在百貨公司刺殺店員與隨機攻擊路人,造成三人死亡與多人輕重傷。
被告的殺人/傷人動機仍不清楚,可能的線索為其為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有宗教背景。
本案從案情(行為態樣)來看,與台灣的鄭捷案、王景玉(小燈泡)案有一些類似之處,值得觀察。
從刑事法律的角度來看此新聞,並與台灣狀況比較,應該注意的切入點有:
1. #德國沒有死刑
2. 精神鑑定與監護處分之風險評估
3. 精神疾患犯罪相關議題的研究發展
詳見原文內容。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80-MAY-18 光州事件 1980年5月18日到27日之間,韓國民眾在光州以及全羅南道發起了自發性的民主運動,希望政府下令擴大的戒嚴令能夠解除。但當時總攬軍政大權的全斗煥下令軍隊進入光州暴力鎮壓,流血衝突擴大,情勢十分危急。直到民主派領袖金大中被捕後,光州民主化運動才以平民...
「德國沒有死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分享] 痛恨死刑? 德國推廢死的底細- 看板PU_Law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1)面對台灣執行死刑。 德國+歐盟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德國廢死的真正理由(71樓新增德國人回應)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德國說台灣執行死刑是人權倒退?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沒有死刑 在 馬國女大生命案凶嫌送量刑教化鑑定停審 - YouTube 的評價
德國沒有死刑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旅外的學生生活--思考方式:
〔大家對於政策與制度、國際爭議的產生,第一個反應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問「為什麼」(探究目的),從而思辨政策目的與正當性。
例如談到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主權爭議,「什麼要主權」、「為什麼這樣的主權有正當性」、「為什麼當地人民沒有獨立主權」。
再例如對於目前國內(指德國)採取的一些防疫措施,「為什麼要有這個措施」、「措施的有效性」、「為什麼不採取其他措施」、「為什麼/要不要接受疫苗(德國預計12月至明年1月間引入疫苗)」。
又例如,他們聽我說台灣還有死刑時(德國沒有死刑),全部都瞪大眼覺得吃驚「為什麼還有死刑」(而不是為什麼不殺死犯罪的人民),接著討論國家權力的界線。〕
德國沒有死刑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重大社會案件,不只可以看到國情不同,伴隨著省思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人民教育與素養的不同。
〔Beate Zschäpe,NSU(1998年成立的德國極右翼組織,新納粹恐怖組織)的核心成員,
因多起針對外來移民的連續謀殺案(其中有一名被害人為德國籍的警察)、炸彈攻擊、搶銀行、放火,遭檢方起訴,堪稱德國二次戰後最受矚目也引起法律、證明上最大爭議的案件。
殺警,這在台灣應該會引起警界大暴動「不判死就是踐踏警察尊嚴」?內政部、警政署應該會跳出來鬼吼鬼叫「天理不容」?不好意思,#德國沒有死刑。
不過在德國,討論的重點不是Zschäpe要不要死刑,而是:
1.法律人討論的是在犯罪參與論上理論與證明的問題,這是一個指標與爭議的案件。
2.在社會問題上,討論的是新納粹種族主義引發的問題,而德國法律禁止納粹,但這個組織卻在地下活動10年,主導一連串謀殺,卻沒被政府發現,因此,輿論最大的憤怒是指向政府對於新納粹組織與恐怖份子查緝面的漏洞。
2012年,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負責人因而下台(Verfassungsschutz-Chef Fromm tritt zurück: https://bit.ly/2U4KtC0 )。〕
〔而人民的不滿聲浪,並沒有因為Zschäpe有罪判決而停止,很多人認為,重點不是Zschäpe個人有罪還是無罪,而是背後的問題,特別是這種新納粹的整個組織到底有沒有被找出來,因此有聲浪高呼:"Beate ist NICHT der einzeltäter. Wo sind ihre Komplizen?"(Zschäpe不是唯一的行為人,她的共犯在哪裡?)〕
*關於案件更詳盡的介紹,請參閱 Hsin-Yin Wu 臉書原文,以及原文中所附的影片(德文)。
德國沒有死刑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80-MAY-18 光州事件
1980年5月18日到27日之間,韓國民眾在光州以及全羅南道發起了自發性的民主運動,希望政府下令擴大的戒嚴令能夠解除。但當時總攬軍政大權的全斗煥下令軍隊進入光州暴力鎮壓,流血衝突擴大,情勢十分危急。直到民主派領袖金大中被捕後,光州民主化運動才以平民165人死亡的悲劇收場。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ck2b5lacin0873crpxs4x8
1979年10月26日,獨裁統治南韓政府多年的朴正熙被殺,陷入權力真空的南韓政府被當時身兼總司令、戒嚴司令部聯合搜查本部的陸軍少將全斗煥發動的雙十二政變總攬軍政大權。此舉令全國上下的學生與勞工階級不滿,要求解除戒嚴讓國家恢復民主政治,進而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抗議。
全斗煥以避免北韓趁機南侵和北韓騷亂份子煽動等理由,下令軍隊開始對光州進行封鎖並暴力鎮壓,光州的流血衝突消息甚至被政府封鎖,當時根本沒有電台報導,讓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斷擴大,最終在軍隊以裝甲車、坦克等優勢武力強行鎮壓,最後全城近千名市民被捕,反對派領袖金大中也被扣押入獄。
就在全斗煥鎮壓光州事件後欲蓋彌彰,無所不用其極地掩蓋真相;由受害者家屬所組織的真相調查團體,經過多年來的奔走,最終讓文在寅總統在2017年的光州事件37周年紀念儀式上代表政府向受害者道歉,才稍微撫平了受害者家屬的傷痛。
值得一提的是,被當作光州事件的始作俑者全斗煥,在1988年因家族成員貪腐醜聞被爆出後,引咎辭職總統,隨即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經過多年的司法調查,他在1996年被首爾地方法院以軍事叛亂和內亂罪、謀殺上司未遂罪、受賄罪等罪名判處死刑;隔年的韓國大返院則判處全斗煥無期徒刑,並追繳2205億韓元。但在同年,獲得了時任總統金泳三的特赦。
但事情卻尚未終結,全斗煥始終以自己有老人痴呆為由,拒絕出庭,甚至還在2016年的回憶錄中多次提及自己是接有北韓叛亂份子在群眾裡的情資,所以才派遣軍隊進行鎮壓。但聲稱自己有失憶症的他,卻被媒體多次拍到在高爾夫球場打小白球,引發爭議。直到今日,全斗煥仍以89歲的高齡建在。
目前有不少有關光州事件的電影,包括2013年上映以釜林事件為背景的《正義辯護人》、2007年上映以全斗煥下達武力鎮壓命令代號為題的《華麗的假期》等;2017年由張薰執導、宋康昊主演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則是近期討論光州事件最著名的電影作品。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一位當時冒險載著德國記者-于爾根辛茲彼得深入光州報導的計程車司機為故事主軸,藉由小人物的視角紀錄了這場改變韓國歷史的重要事件。辛茲彼得確有其人,他當時也確實載一位計程車司機的幫助之下進入了光州,將當時被消息封鎖的光州真相帶給全世界。只不過這位計程車司機在當時並沒有留下太多的連絡資訊,最終失聯;辛茲彼得在2016年電影上映前一年過世,死前也沒有見到這位幫助他的好心司機。
值得欣慰的是,電影在上映後一位名叫金承必的男子在推特上表示,電影中的計程車司機正是自己的父親金士福,也秀出了當時金士福與辛茲彼得兩人的合照作為證明。但金士福本人在光州事件後寶受創傷症候群之苦,在光州事件後四年罹患肝癌過世。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光州事件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全斗煥 #張薰 #宋康昊 #韓國 #ataxidriver
德國沒有死刑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美國影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主角霍頓‧福特訪查全美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然而在一次面對韋德校長的疑案中,福特探員懷疑韋德校長對孩童搔癢的行為,顯然有孌童癖的嫌疑,堅持舉發校長。而這項指控導致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毀於一旦。
伊格言說,《破案神探》為我們具體展示了福特探員的聰敏、果決與粗暴──同時亦是知識的粗暴與人的粗暴。因為,某些時刻,當確認犯罪與否(或犯罪的「潛在可能性」)高度依賴於一個人的內心動機之時,你怎麼,就能那麼有把握呢?你是不是,總把人想得太邪惡了呢?你是不是,在與「人性惡」的深淵的拉扯對視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深淵、變邪惡了呢?
你是不是對自己下判斷的能力,太有把握了呢?
伊格言舉了一則大家都聽過的禪宗故事作例子:老和尚與小和尚在河邊巧遇一個正待渡河的美貌女子,老和尚二話不說,背起女子渡河;隨後兩造道別,繼續趕路。但小和尚卻一路心神不寧,質問老和尚此舉是否犯戒。道行高深的老和尚倒是輕描淡寫:哦,你說她嗎?我都已經把她放下了,你還背著嗎?
年輕的福特探員是不是有些類似這位年輕小和尚呢?堂皇以正義之名,斷定他人的善惡。他的判斷當然也很可能是對的,但問題是,他也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對的。弔詭的是,古老的禪宗故事,卻令我們想起當下的自媒體與社群時代──鍵盤柯南,網路公審,斷章取義,每個不相干的凡人如你我,忽然都擁有了參與審判的權力。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在小說《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中,把藝術家分成兩類:革命派和裝飾派。故事中,性情溫柔的藝術家文森沮喪地說:
革命派是那些能夠承受世界之粗暴的人,並能以一種更激烈的粗暴來對抗它。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種膽量。……我完全意識到我作品倒退的一面;……在來自造形藝術評議會的一位女孩的目光中,我讀到了輕蔑……我馬上明白到,她把我當成了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孩子。她沒錯,我確實是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小孩,不能夠活在世界上。我無法承受世界之粗暴;我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文森是天生的裝飾派,他當不成革命派。但究竟革命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很難回答,但我們可以很確定革命「不是」什麼。毛澤東的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對,革命是會流血的、是打砸搶、是毫不手軟的、是殘忍無比的。此時你可能殺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或者,更趨向於惡的是,殺戮的目的已不在於打擊敵人,而是為了刷自身的存在感,或發洩自己的嗜血與破壞慾。看似高舉正義之大纛時,我們也變成了深淵本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德國沒有死刑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德國沒有死刑 在 (1)面對台灣執行死刑。 德國+歐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德國 +歐盟:台灣執行死刑,違反人權。 ... 德國西門子與中國軍工企業合作歐洲公司在新疆「露天監獄」發大財 ... 結果德國的轉型正義一點用也沒有納粹又復辟了. ... <看更多>
德國沒有死刑 在 德國廢死的真正理由(71樓新增德國人回應)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若伯姆跟納粹的淵源頗深,為了營救命在旦夕的同路人,於是想出了規定廢除死刑的妙計。沒想到不僅社民黨附和,更大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也表態支持,它的黨員裡面不少人也同情 ... ... <看更多>
德國沒有死刑 在 [分享] 痛恨死刑? 德國推廢死的底細- 看板PU_Law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痛恨死刑? 德國推廢死的底細
【聯合報╱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2011.03.08 02:32 am
五名死刑犯被處決的消息,不僅讓廢死爭論再度成台灣社會關注焦點,德國政府的人權政
策委任專員更立即譴責,要求我國代表向德國外交部說明。緊接著,歐盟外交部長也提出
嚴正抗議。
德國人的反應其實早在預料之中。《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連恩在二○○五年就注意到,只
要美國某州處決死刑犯,德國媒體就群起撻伐(但是德國政府絕對不敢訓斥美國大使)。
他對此不以為然,於是深入調查,挖出了德國基本法第一○二條的底細。
這個條文不過寥寥數字(「死刑業經廢止。」),卻是許多德國人引以自豪的道德制高點
:看吧,你們這些野蠻國度,為什麼不見賢思齊呢?我們如果問德國人這個規定的由來,
答案一定是:當年的制憲者因為納粹的殺人罪孽深重,所以決心要廢除死刑,從此維護人
權尊嚴。聽起來義正辭嚴,連恩卻別有發現。
二次大戰剛結束時,將近八成的德國人都支持死刑,所以即使向來主張廢除死刑的社會民
主黨也不敢違抗民意倡議廢死,其他各黨更是如此。可是奇蹟還是發生了:屬於德意志黨
這個小黨的制憲代表若伯姆居然提議了!他的動機何在呢?
當時占領軍已經在紐倫堡進行過多次大審,其中一級戰犯早被絞死,許多二級戰犯雖然也
將同此下場,但是遲未執行。若伯姆跟納粹的淵源頗深,為了營救命在旦夕的同路人,於
是想出了規定廢除死刑的妙計。沒想到不僅社民黨附和,更大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也表態支
持,它的黨員裡面不少人也同情納粹,第一○二條自然就通過了。
連恩在文章中特別強調,制憲者根本不在乎一般殺人犯的命運,如果不是為了讓那些納粹
魔頭脫罪,他們才懶得制訂第一○二條呢。果然,一九四五年五月,基本法通過之後,總
理艾德諾立刻就要求美國占領軍指揮官釋放死刑定讞的納粹分子。指揮官聽進了一部分意
見,讓某些人犯免除一死,但是其他倒楣的則還是照樣命喪黃泉。
在廢死運動上,德國是關鍵火車頭。二戰之前雖然有瑞士與荷蘭這類小國廢死,但是不成
氣候。隨著經濟復興的成功,德國在西歐的份量越來越重,他們也乘勢推銷基本法的價值
觀,特別是強力推動歐洲人權公約的通過,要求所有會員國廢除死刑。除了白俄之外,今
天的歐洲各國全部廢除死刑,窮本溯源,德國居功厥偉。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他們
的廢死其實是偶然造就的產物。基本法第一○二條是在違背民意的情況下制定的,相較之
下,臺灣走的模式才是民主國家的正常之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9.60.6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