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想當時人的需要及心境,怎樣是剛剛好,甚麼是知足,由一幢建築物無聲去說。
Kevin Mak的照片不用多說了,靚到令人覺得不用客氣。
原文刊Andthen.hk
————————————
誇而不浮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想像一個中年人,五十歲上下,沒有足夠年資去接受敬禮,擠不進殿堂,卡在時間線上的某點,遭冷落一旁,尷尬地一臉蒼白——而他曾經踏實和誠實地,為社會交出貢獻,可是始終沒有換來掌聲。
以人喻物,城內也有好些這樣的建築。
建於戰後六、七十年代,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龐大至近乎霸道,常被形容為怪獸(近年民間比喻更有趣,Marvel宇宙裡的變形俠醫Hulk),敢於不加粉飾,客觀事實裸露人前,統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1950年代由瑞典建築師Hans Asplund首先提出,及後經英國建築師夫婦Alison 與 Peter Smithson,以及建築評論權威Reyner Banham大力推廣,影響力在七十年代尤其重大,香港也沒有例外。
粗獷主義有幾個特點,強調不經修飾的外觀,幾何結構直截了當,鋼筋混凝土外露,樑柱和核心筒等一目了然,外觀上著重表達力量,並且刻意不施油漆粉刷或批盪,看上去灰頭土臉地粗糙。
這些建築常用於建設學校、政府大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樓宇,本身帶有強烈的實際功能性——甚至可以這樣說,它本來就不要求華麗,不為點綴市容而來,是實實在在應付民生的工具,不矯情,不說多餘廢話。
粗獷主義的實驗味道,讓它素來不為主流美學擁抱,然而有建築師不表認同。
深水埗openground的最新展覽《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罕有地給這類建築一支射燈,以照片,研究資料及建築圖則,展示15組粗獷建築,站在香港某角落,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
譬如每次經過葵涌都嘆為觀止,「點解工廠可以咁靚」的東海工業大廈,1975年落成,大部分牆壁用上麻石飾面,樸拙,卻有沉實的帥氣。每個建築組件都設有凹槽,可以像積木似的曡起砌成,極具快靚正的香港精神。
策展團隊甚至認為,大廈結構的精密程度,可以跟1970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相提並論。
展覽中亦有鮮被提及,異常科幻的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建於1972年,位處山上,當時為避過大規模挖掘工程,禮堂一方坐落山坡,另一方由懸臂式支柱支撐,結果構成飛碟狀,懸浮半空,極具前瞻,超越學校建築的想像。
而粗獷至世界聞名的代表,要說到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大膽地設計成梯形,外牆傾斜,能夠反射陽光,避免體育館受日照長期曝曬,非常聰明。
兩個大型懸臂樑的邊陲,刻有類似葉紋的V字紋道,下雨時出水管的水沿樑柱流到地面,硬漢內藏浪漫巧思。
值得留意的是,展覽名字在建築前加上「未知」:一來粗獷主義不算廣為人知,同時因為英殖香港華洋共處的背景,增加建築的複雜性,讓某些疑似粗獷主義建築的定義,還需繼續討論。
另一個未知,涉及建築的生死存亡——粗獷主義向來備受爭議,不獲廣泛重視及欣賞,加上漸因失修而破落,本來就已碩果僅存的粗獷建築,近年面臨消失,比如荒廢好些年的清水灣邵氏片場,現正開始拆卸重建。
留下來的倖存者,亦不代表可以安全。部分業主因了解不多,以保養的名義,替建築抹上油漆或批盪,外表亮麗了,但跟粗獷主義的原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展覽中的幾幢中大建築,除了牟路思怡圖書館,其餘巳被翻新,不復最初落成的模樣。
這現象非香港獨有。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策展人及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啟動SOS Brutalism計劃,建立網上數據庫,列出世界各地相關建築,以作監察和保育,至今載有超過二千座建築,其中約二百座標為瀕危紅色,代表面臨清拆或錯誤改建。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建築群,一直是SOS Brutalism檔案中唯一的香港建築;今日再檢索,裡面已加進新的項目:中大科學館、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並包括已通過撥款,將會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註:策展團隊認為郵政總局更接近典型現代主義,有待商榷)。
撇開主觀的美醜定斷,粗獷主義建築,記錄了戰後的社會面貌,捱過了最窮苦,未正式邁向富裕,平凡實用便是最大安樂,那是樂得簡單的年代。
曾經在當時,人們需要快捷,低成本,坦蕩蕩地真實的建築物;然後許多年後的今天,誠實直白的建築,或事,或人,會不會得到嘉許?
—————————
丨認真做無聊事 x knowhere 丨
日期:8月21日-9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7pm
地點:中環PMQ B座 H205 knowhere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説到歐洲建築,自然會想起童話中的小鎮、古典的教堂或氣派的城堡、充滿複雜精緻的花紋和手工超凡的裝飾;而現代的新建築卻不見舊時的繁複,更見簡約摩登。如此大的演變,包浩斯(Bauhaus)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學院將藝術和設計分得很開,許多建築和産品華而不實。戰後的德國急須從戰敗的...
德國建築 學校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建築,不僅能映照出城市的微觀鏡像,更能再現社會的時代性。換言之,建築的歷史,也就是社會的歷史。」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以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的展覽內容為基礎,加上臺灣在地觀點,因此主視覺所選用的影像,與德國建築博物館不同,採用了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於1965年剛竣工不久後,當年的畢業紀念冊的歷史照片,照片裡除了建築物本身,更捕捉了當時使用這座建築的師生們,具體展現了建築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呼應著本次展覽中,忠泰美術館希望聚焦在「建築和社會、時代不可切割的關係」,來分享粗獷主義給臺灣的觀眾朋友。
*本圖片為高雄私立三信家事商業學校波浪大樓 / 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展覽系列活動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專題系列講座一:粗獷主義及其時代
7/25 (六) 1400-1730
熱烈報名中!https://www.accupass.com/go/SOSBrutalism
///////////////////////////////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
SOS Brutalism—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
2020.07.04 SAT –2020.11.01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260
德國建築 學校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建築故事:【永恆的 Bauhaus】
1918 年末,歐戰終於結束,在這場長達四年的戰爭中,超過 1600 萬人死亡、2000 萬人受傷,還有四個帝國在戰爭中瓦解,分別是因革命而被推翻的俄羅斯帝國,以及三個主要戰敗國:鄂圖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德意志帝國 ⋯⋯
「人類應該如何和平共處?」
戰後,德國建築師兼教育家 Walter Gropius 提出了這個問題 —— 和平難得,人類已經不想再有戰爭了,問題在於,人類應該如何改變才能在日後和平共處? Walter Gropius 相信,戰爭源於落後腐敗的君主制度,只有徹底的革新,才能改變德國與世界的未來⋯⋯
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國家體制有待重整:所有人都在爭論,德國應該走向君主立憲制、社會主義,還是共和路線?1919 年初,德國史上首部現代化民主憲法,好不容易在中部城市威瑪(Weimar)通過,決定了德國將成為一個議會民主制聯邦共和國 ⋯⋯ Walter Gropius 相信,這將會是新時代的誕生。
Walter Gropius 聯同一群好友,決定在開啟德國新時代的威瑪,建立一所屬於新時代的學校,那就是日後為人熟知的 Bauhaus 學院。 德文中的 Bau 解作建築,Haus 則為房屋,簡單翻譯過來就是「House of Construction/School of Building」的意思,直接訴說了 Bauhaus 的本質 —— 一所教授簡約和實用的現代主義設計知識的學院。
年輕人在 Bauhaus 學習建築、設計與藝術;學院中的學生與老師,男學生與女學生皆相對平等 —— 要知道,當時願意取錄女學生的高等學府仍然少之又少,而 Bauhaus 則是全德國唯一受政府資勵而會取錄女學生的藝術學院。
Bauhaus 代表的,是一切新的東西:民主、自由、創新、國際化、男女平等,以及帶點社會主義理想的左翼傾向。
社會不再穩定,才是破舊立新的最好時機 ⋯⋯ 最壞的時代,也可以最好的時代,即使德國因戰敗而遍地頹垣敗瓦,擁有創意的先行者憑著努力,在一片荒地上重建未來。
偏偏,Bauhaus 代表的一切價值,都是希特拉最討厭的。
Bauhaus 學院長期受納粹迫害,1925 年,它們遷校到德紹(Dessau),1931 年卻因為納粹黨在當地選舉中大勝,而被迫關校逃亡;1932 年,Bauhaus 師生逃亡到柏林一所廢棄工廠繼續辦學,一年後卻因為納粹黨完全奪得國家政權,而繼續被追殺,正式宣告 Bauhaus 作為一所學院的結束。
Bauhaus 學院實際辦學時間只得 1919 至 1933 年間的短短 14 年,時間雖短,卻不代表其精神不能流傳 —— Bauhaus 學院關閉後,學院創辦人兼前校長 Walter Gropius 到了美國哈佛大學任教,而其他師生則分別逃亡到美國其他城市、瑞士和以色列等國 —— 正因為被迫逃亡,Bauhaus 精神才能在世界遍地開花,延續到今天。
一場戰爭的結束,讓 Bauhaus 學院得以出現,另一場戰爭的開端,又讓 Bauhaus 學院落幕⋯⋯如今,德國早已民主化, Bauhaus 重新成為德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設計思想流派,而在Bauhaus 誕生後的一百年後, Bauhaus Museum Weimar 博物館終於在 2019 年開幕,館內收藏多達 1 萬 3 千多件 Bauhaus 設計品,讓這個飄泊四海多年的設計思潮有機會在其發源地重新植根。
政權能夠將一所學校關閉,卻無法阻止人們在其他地方將學校重開 ⋯⋯ 縱使被強權打壓,有些東西,仍然能夠存在大家的心中,長久流傳於思想世界。
當我們將目光放遠,自然能夠清𥇦看見,當事物在一刻間消亡,並不一定代表它永遠結束,因為思想的種子,早已在人們心底扎根。
"The mind is like an umbrella. It’s most useful when open." - Walter Gropius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https://bit.ly/2YWEwYs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如有任何問題、創作提案、廣告企劃或慈善推廣,歡迎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德國建築 學校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説到歐洲建築,自然會想起童話中的小鎮、古典的教堂或氣派的城堡、充滿複雜精緻的花紋和手工超凡的裝飾;而現代的新建築卻不見舊時的繁複,更見簡約摩登。如此大的演變,包浩斯(Bauhaus)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學院將藝術和設計分得很開,許多建築和産品華而不實。戰後的德國急須從戰敗的頹況復蘇,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就創立了包浩斯學校,課程將美學和技術結合,務求做出更多實用、適合大量生産、同時不失美感的設計。包浩斯風格主張摒棄繁瑣而無用的細節,崇尚簡約主義及形式跟隨功能的「功能主義」。建築以外,包浩斯對産品及平面設計亦有深遠影響。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包浩斯 #德國 #建築 #功能主義 #Gropius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