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過日考察系列 十四
#道路不是專屬於車輛
近日中國國民黨議員陳玫娟等人,於交通委員會將下年度輕軌二階預算全數刪除。並於施工前說明會強力杯葛、甚至揚言發動抗議。
姑且不論中國國民黨過去長期漠視大眾運輸發展,籌劃高雄捷運要三十年才完工,中間還發生同黨府會內鬨空轉數年的狀況。單就幾位議員的看法,如輕軌會「剝奪道路空間」、「減少停車位」、因而「商家生意變差」......,可以發現他們還停留在「車輛優先」的城市發展思維中。
■ 妥善的步行環境
過去我們多次提過,高雄捷運和輕軌的一大問題,在於行人、自行車配套環境的不友善。如果我們來到德奧城市,馬上可以發現,所有大小街巷,均有平整暢通的人行道和車站相連。讚嘆之餘,轉念一想,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為何台灣有法令、有口號,卻從來沒有想要執行?
而在歐洲,不論是大眾運輸專用區(transit mall)、行人徒步區、交通寧靜區,形式與規範略有不同,但均是以行人為本,讓「行人稱大王」。汽機車的需求擺在後面。
而從城市結構來看,許多歐洲城市都呈現「同心圓」結構,市中心老城區大部份徒步化,例如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週邊)、慕尼黑(瑪麗恩廣場一帶),就算是被二戰戰火摧毀大半的德勒斯登、法蘭克福,也都原樣重建了原有街道尺度的老城區,就算法蘭克福引入了許多摩天大樓,也沒有為了新建設大肆擴寬街道,讓人人開車上下班。
而這些行人為主的市中心,商家林立、國際名品進駐沿街店面,人潮洶湧,不會有汽車為主城市常見的市中心沒落和商圈時常轉移問題。從哥本哈根等城市經驗也均顯示,行人徒步區改造後,沿線商街營業額均明顯上升,因此歐洲城市中心區的無車區還有更加擴充的趨勢。
而在城市第二圈,則透過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將新開發案集中在交通節點(車站、轉乘站),引進住商機能,預先處理交通問題。更外圍的郊區,也是以車站為核心,搭配公車、自行車的轉運機能,處理好到住宅的無縫轉乘。因此不論住在哪一環,均可以只靠雙腳行遍城市。
■ 路面交通還給人民
在先進國家的運輸學理論中,均把輕軌放在路面交通的一環,需要和其他運具、號誌與基礎建設妥善搭配,共同設計。但當然歐洲市民不會把輕軌當作「切割市區」,「火車怎麼經過我家」的怪物,而是生活中自然的一環。
路面電車的另一個好處是高度彈性,特派員此次搭乘數十條路線,常見在十米左右兩線道,採用C型路權和汽車共享車道,但遵守號誌行駛下,列車有時也能達到40-50公里極速,不覺得緩慢。而在四線道以上路段,則路面電車就是佔掉兩線車道,大多採用B型路權,搭配密集班次,有遠超過汽機車的高效率的運輸水準。
特派員每次出國搭乘路面電車,呼嘯行駛過一邊塞車車陣,都覺得好爽。
但靜下心思考,使用汽機車都佔用較多路面和停車空間,且大多不收通行費。相比搭乘可載運更多旅客的大眾運輸,後者本就該擁有優先路權。再考慮污染、安全等外部成本,我們就會發現,整個城市體制順應汽機車下,其實犧牲太多市民的權益。
也因此從歐洲開始,1970年代出現了「把路面交通還給人」的思潮,透過輕軌復興等運具引進,逐步壓縮汽機車空間,透過先給後要的方式,引導市民回到大眾運輸,也讓街道上出現更多行人而非汽機車。這樣的概念,韓國、中國,都已經逐步接受,努力進行,難道我們還要以「國情不同」、「社會沒那麼成熟啦」等藉口,死守汽機車本位的城市生活嗎?
■ 高雄人值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當我們都每天都在抱怨空氣污染、交通不便、噪音吵雜、空間擁擠,面臨著車禍死亡數高達日本歐洲2~3倍,老人小孩出門行不通暢等問題......許多人跳出來要求政府負責。但我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一起來推動城市大改造呢?
許多人去先進國家,看到他們較高的生活品質,除了讚嘆或下次還想再去外,難道不會從制度面、結構面來徹底尋求自己都市的改變嗎?難道我們只能辛苦在國內賺錢,每年擠出幾天去國外享受嗎?
特派員在撰寫這麼多考察報告的同時,也在思考,我們對城市的想像與需求是什麼?
好過日成立以來,從來不只從單一個層面去思考問題,城市轉型包含著產業、勞權、環境、安全...等各方面的改革,當然也包含交通在內。
我們都深愛高雄這個城市,也知道高雄有很多的問題,我們認為,要解決問題,必須參考成功案例,結合在地經驗與設計,進行徹底改造,而不是繼續緊抱當前的各種「傳統」與「舒適圈」。
好過日一直追蹤與監督輕軌工程和營運缺失,目的並不是和中國黨等利益團體一樣杯葛或否定輕軌,而是要讓輕軌發揮出本來該有的效率。
因為我們始終認為,高雄人值得更高的生活品質,值得住在一座世界級的城市!
--
📌延伸閱讀:
好過日軌道考察系列
🔍一:德奧軌道運輸整合 https://goo.gl/cczuEE
🔍二:多變彈性的輕軌 https://goo.gl/C1pt91
🔍三:德奧軌道轉乘介面 https://goo.gl/nDQiiN
🔍四:奧地利小鎮電車 https://goo.gl/GVtAJs
#高雄 #維也納 #慕尼黑 #德勒斯登 #柏林 #法蘭克福 #生態交通 #人本運輸 #輕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