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桔梗的線上訪談,覺得挺喜歡的,貼上來和大家分享。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127089
以下是訪談內容:
問:星子老師您好,先跟讀者們打招呼一下吧!
答:大家好,我是新婚將滿一年的星子。
□
問:相信許多人對老師的太歲非常有印象,還有月與火犬那時候常常霸佔暢銷榜,對於小說家而言,你覺得這些里程碑給你的意義是什麼呢?
答:太歲是我的出道作品,寫作當下算是一種自娛,純粹抒發兒時童年想像,寫來無拘無束也沒有太多壓力;到了月與火犬時,則是抱著想要突破、想要寫出不一樣的作品,加上有趕稿壓力,時常必須在時間、精力和企圖之間做出取捨,不管是寫作途中和完成之後的心境都大不相同。
對我而言,每部作品(包括《太歲》《月與火犬》以外所有作品)的共同意義,是讓我在寫完之後,隱隱約約能夠得到一些經驗,讓我確定下一篇作品的寫作方向。(雖然這個方向未必真正正確,但大體而言,我自認這十幾年來,自己在說故事的技術上確實一步步往比過去更好的方向前進。)
□
問:對於在北部成長的老師,作品大多有靈異奇幻方面的色彩,這在對於北部印象中不是那麼的突出。老師是如何察覺融入創作?
答:其實我個人從小到大,倒是不曾感受到這類靈異題材在台灣有地域之分。從風水相命到星座宗教,台灣從南到北的差異並沒有很大。
另一方面,我個人創作習慣以想像為主,其餘生活經驗和資料素材等等,全都是輔助想像的小工具;而現今網路時代,台灣南北不過四百公里的距離,對一個創作者而言,應該不至於限制了取材和思考的範圍才對的。
□
問:在取材中,許多人都知道老師閉關曾經還跑到高雄八五大樓一周換了四個房間,這方面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閉關的大小事情?
答:早些年我大多悶在家裡寫,久而久之覺得很悶,工作和休息之間的分野越來越模糊,時常覺得懶散、難以集中精神。
後來發現出外走走、坐在速食店、咖啡廳裡,反而更有「現在是工作時間」的感覺。
要是跑遠點,換個環境、換張床,更有「外出冒險」的新鮮感,雖然這些年下來,花了不少旅館費,但我把這樣的閉關視為一種「讓大腦重開機」的方式。
我曾兩次跑到台中,租下為期一個月的短租房,也曾一口氣住上一兩週旅館,我漸漸發現這樣閉關倘若在同一個地方待上三五天以上,新鮮感會漸漸消磨,人也會再次懶散起來。所以現在我出外閉關頂多兩三天,也不見得非得逼自己在外面寫多少字,純粹就是讓自己換換環境,改變一下心情。
□
問:說到星子老師我們也不免會想到九把刀,甚至看見九把刀作品中幫老師徵女友,對於九把刀與您的緣分能跟我們談談嗎?
答:我第一次知道九把刀,是在KKcity故事板上,看到《樓下的房客》這部作品,當時驚為天人,每週固定等候連載,後來陸陸續續在BBS上補完他的《功夫》、《臥底》等作品。
後來我開始連載《太歲》時,在無名小站上弄了個人板。那時無名小站上的寫作風氣興盛,作者與作者之間多少會互相串串門子、進對方板上逛逛,九把刀也知道我了。那時蓋亞出版社正在招募作者,九把刀與朱學恆都向蓋亞老闆推薦過我,我也因此受邀進入蓋亞出版社參觀,談妥了新作,持續出書至今。
直到現在,九把刀和我都算是蓋亞出版社裡的資深作者了,大家一年之中碰面的次數不多,但我見到包括老闆、編輯和幾位熟識作者,就像見到家人老友一樣。我個性天生怕生,在不熟的人面前會有些彆扭,和這些老友相聚喝酒,讓我覺得很自在,甚至比與親戚碰面聚餐還要輕鬆舒服。
□
問:您跟九把刀年紀差不多,也都步入家庭,創作上會有什麼影響呢?
答:我的工作型態其實和以前差不多。我老婆是遊戲翻譯,也在家裡工作。結婚之後,兩個人一起在家打電動偷懶、一起外出閒逛,找速食店和咖啡廳開工,或是一起住旅館閉關。最大的差別,是在咖啡廳時上廁所有人可以幫忙顧電腦,不用憋著或是緊張兮兮地把筆電也帶進廁所,挺棒。
不過九把刀有小孩了,我還慢慢規劃中。將來小孩出生之後,對寫作心情和工作時間肯定是會有影響的,實際的影響是什麼,可能要等那時候才知道了。
問:對於傳統紙本上市場越來越壓縮,以出版來說受到些什麼挑戰?
答:我相信大部分出版社已經接受這個事實了,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紙本閱讀乃至於小說閱讀的時間受到擠壓的趨勢是不可逆的。
別說讀者,就連我自己,平時看手機的時間,也遠遠超過看書了。
然而透過影視、遊戲等各種改編,進而推銷小說,也是過去網路小說時代不常見的情況,這幾年市場上的成功案例其實不少,許多作家仍然懷抱著希望。
小說和電影、動漫畫、遊戲等,都是說故事的一種媒材,媒材的興衰和時代與潮流有關,但人們對故事的需求,從以前到現在並沒有減少。
□
問:創作是一條漫漫長路,老師一路上的新路歷程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答:我小時候想當漫畫家,畫了十年,被退稿三十次,後來放棄漫畫改寫小說,一矢中的。
初期寫作幾年,我憑著本能寫出《太歲》、《百兵》之後,漸漸進入了「探索期」,那時我不滿足繼續原地踏步,同時卻還沒確定新的方向,時常想到什麼寫什麼,生活也過得渾渾噩噩,好在那時適逢書市黃金期,隨便寫隨便賣,日子還算悠哉。直到二零一五年左右,書市慘澹的情況終於反映到了我的書上,加上連續生了幾場大病,讓懶散多年的我終於開始警戒起來。
我開始反省自己對工作和身體上的不重視,我覺得這樣下去,可能會短命。於是那時開始減少喝酒、認真運動,也更認真看待當下每一篇故事,這樣的認真,也讓我近年作品《乩身》的銷售成績,重新回到能夠讓我開心生活的程度了。
這兩年我覺得和寫作初期的「本能時期」和中間幾年的「探索期」,無論在技術上和寫作心境上都有了明顯的不同。我覺得自己已經從前幾年「無頭蒼蠅式的探索期」,進入到「有著明確目標和方向的探索期」。我想繼續這樣探索十年,等到五十歲時,正式踏入「成熟期」,然後寫下幾部能夠被世人更長久地記住的作品。
□
問:對於身為創作者,有著什麼堅持?以及想跟讀者甚至同為創作者說些什麼?
答:我過去碰過許多人問我「我喜歡寫作,但不知道寫什麼,能不能給我一點意見。」或是「我想當作家,但是投稿失敗,沒有動力寫了。」時,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給他意見。
一個喜歡打電動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無法成為電競選手,就不想打電動了;一個喜歡打籃球的人,也不會因為自己不能進NBA,就不打籃球了。
對我而言,編故事、寫故事這件事,就像是打電動、打籃球、唱KTV一樣。有趣好玩,所以去做。假使沒辦法成為職業、就覺得不那麼好玩,那表示其實沒有那麼喜歡這件事,不見得要將這件事情視為職志,當成一般的興趣或許更加輕鬆快樂。也更純粹。
就像我也是經過很多年之後,才終於承認「喜歡」這件事,其實是有程度之分的。六十分喜歡,和八十、九十分喜歡的差異,會直接反應在你做這件事情時的精神、心態、專注力上。六十分喜歡只能提供你燃料,推動你前進;九十分喜歡,卻能在你受到挫折時,持續替你補血續命。讓你在累到不行的時候,依舊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玩。而這樣的差異,當然也會反應在成果上。
我能分享給大家的經驗,就是提醒有志創作的人,坦率面對內心,寫自己喜歡的故事,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職志不用掛在嘴巴上講,直接去做。覺得寫作好玩就繼續寫,覺得不好玩了,就去找其他更好玩的事情來做。
□
問:最後老師有想宣傳些什麼?
答:我這兩年的作品《乩身》《符紙婆婆》等,有幸得到一連串影視改編的機會,順利的話,未來會陸續問世,對奇幻、靈異、冒險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看了喜歡,還請繼續捧場,不喜歡的話,市場上肯定也有你會喜歡的作品,故事世界很有趣的,一起開心享受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Restya瑞斯提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大最優質動畫公司排行 第二集:https://youtu.be/J1b4QQRO-G0 版權問題重新上傳 訂閱我的頻道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 關注我的社群: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restya2016/ ▶bilibili: https://...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漫畫線上看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還記得上個月想報名當我徒弟的16歲底迪嗎?
當時我問他一些問題,他講起投資和商業議題頭頭是道,所以我決定好好來跟他聊一下。
剛聊完,果然很特別。
底迪從去年開始投資,本金幾千元,現在資產已經快10萬了。
最早接觸投資,是小學二年級,在圖書館看了很多偉人傳記的漫畫版。愛迪生、比爾蓋茲、歐巴馬、歐普拉...但只有看到巴菲特時,讓底迪眼睛為之一亮,覺得這人太酷了,所以一頭栽進商業的世界。
底迪研究股票,沒有什麼資源,他就上網看任何他能看的免費資源,財報、券商報告、線上法說等。或者多看多聽一些網紅的東西,他很喜歡謝孟恭,他說啟發他很多觀念。
他會參考研究報告的估值和EPS,自己算算看跟各家券商算出來的有何差異,然後看看券商給出的本益比區間,來做操作。
例如台積電各家券商給的範圍在25-30倍,他就會在跌破25倍時開始買進一些,然後等到股價轉強再加碼一些。
前幾天他也試算世芯的估值,發現還有跌幅空間,他就買進一張認售權證,雖然股價看對了,但因為買的時候溢價太高,所以賠幾百元停損。
平常做研究時,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就自己想辦法上網找答案或者問學校老師。例如他對第三代半導體很有興趣,看到國內的中美晶、宏捷科,漢磊...等等,他覺得都佈局的蠻好的,國外的Cree他也很有興趣,但因為他是文組,有些技術看不太懂,他就會去問學校的化學老師。
他原本喜歡一個長的很可愛的女同學,但教女孩K線、MACD、除權息...等概念,教好幾次,女孩還是滿臉問號,他就放棄了,決定停損砍掉,哈,但他也知道他是個怪咖,沒幾個同年紀的同學能聊股票。
他平常會透過同學們的生活方式來尋找商機,例如現在高中生都玩TikTok和IG,玩FB的只剩下不到兩成,雖然他沒有玩TikTok,他覺得很浪費時間,但他很看好,他覺得黏性、可擴展性、以及利潤率都非常高,所以之後如果字節跳動有在海外上市,他會開複委託來投資。
媽媽很開明,底迪想做什麼事就讓他做,他現在班上成績沒有特別好,大概第十名,他就基本該念的書唸一唸,晚上跟假日都在研究股票。
底迪沒本金,媽媽只有一個月給他3千元零用錢,媽媽說,你沒有富爸爸富媽媽,我們讓你做想做的事,但你要靠自己。
所以底迪幾乎不花錢,早上就吃媽媽給的吐司,中午學校的營養午餐吃超多(因為媽媽繳費的),可以吃到兩三輪,同學都笑他是團膳小偷,每次同學們中午討論要吃什麼UberEat,他都說你們吃就好,這很貴耶,我省下來可以買2股0050,我可是一秒鐘幾千元上下,買這些幾百元的東西我沒興趣~
底迪說他之後要升高三了,要準備一下考試,但如果我這邊有什麼有搞頭的產業或標的,拜託跟他說一下,他一定會好好研究。
我說當然沒問題啊,我心中已經認定這個徒弟了。
每個人出身不同,條件不同,或許你運氣很差。
但怎麼過接下來的人生與時間,是自己能掌握的,看了底迪的例子,那些酸別人都是靠爸,卻不想想可以怎麼努力的酸民們,有一些啟發了嗎?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漫畫線上看 在 晴天散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在一個社會出現時,也就正式宣告這個社會的結構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國家如果不從檢討社會結構下手,而只是召喚權威將嫌犯處以死刑示眾,將完全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無差別殺人事件只會從今天開始一再的在台灣出現而已。
(via 張智程:http://on.fb.me/1k5hlmw)
2.
正因為「毫無理由地砍殺」這一事件無法在民眾尋常生活當中獲得理解、衝擊甚鉅,以致於無法為常人所置信,大眾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則在於自行替毫無理由的事件填補進一個簡單「理由」:雖然事件恐怖,但這恐怖還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可以避免的(如避免酒醉、避免醉漢搭乘捷運...等)。一旦恐怖的對象有了具體所指,那麼恐怖的效應也可以被掌握在一定範圍以內,人們只消擔心(或排除)那造成恐怖的來源,而不再是惶恐於身旁的每個人皆有機會忽然拿起刀朝你砍殺而來。
(via 苦勞網 王顥中: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778)
3.
如果社會對於底層暴力犯罪的的想法,不是去尋求真正對症下藥的解方(例如舒緩貧富差距、增加社會階級流動可能性、健全社會安全網等,讓底層有機會喘息看到一絲希望的政策)而是期待以處死更多人來預防此類犯罪,卻一邊鼓勵、默許政商結構擴大社會不公,那麼,類似的悲劇會不斷重演,越演越烈而台灣人民不分支持死刑或反對死刑,都一起受害。
我不是說行為人不用負責。犯罪的人當然要為自己的行為負上大部分的責任。只是,從限制國家暴力的角度,我認為國家有權實施的刑罰極限是無期徒刑,而不是高風險的死刑。我不是情感豐沛又溫暖的人,有些可惡到極點的人如果死了,我是完全不會惋惜(例如希特勒蔣介石馬英九等),被天打雷劈我完全不介意。但殺人的權力不能在政府手中。台南割喉案後,政府以處決6人作為改善治安的解答,成效如何?大家都看到了。台灣人民還要放任政府以死刑唬弄、敷衍人民嗎?
(via 苗博雅:http://on.fb.me/1k5hnuq)
4.
檢視體制問題,不代表把體制和個人放在二元對立的位置。絕對不是要說「因為體制有問題,所以個人沒錯」。但是完全只把焦點放在個人,那麼這個社會多麼簡單,跟拍電影一樣,這些叫好人、那些叫壞人,壞人天生下來就這麼壞,好人只要把壞人殺死,就天下太平了。大家很愛嘲笑柯南漫畫裡的兇嫌總有「鼻屎大的殺機」,台灣媒體和社會,你們還在找鼻屎嗎?
(via 林瑋豐:http://on.fb.me/1oRS2Xy)
5.
我們習慣了電影電視漫畫劇情裡灌輸我們的「世界上有分好人和壞人」的二元思考模式,做壞事的一定是壞人,壞人一定有原因,他跟我不一樣,所以他是壞人。人人都變偵探、都變推理專家、都會讀心術。我們無法理解、也拒絕接受,那些案件可能來自我們身邊「跟我們一樣的人」手上。
所以你不會看到有人說「因為兇手來自異性戀家庭,是一男一女扶養長大的,所以...」,也不會有人說「因為兇手是台北人,所以...」、「因為兇手是個男人,所以...」、「因為兇手有看過中國時報,所以...」,這些條件都成立,但你不會拿來當作因素,因為很蠢。但是為什麼其他的標籤(單親家庭、同性戀、憂鬱、精神疾病)成立的時候,好像一切推論都可以理所當然成立?為什麼?
(via 林瑋豐:http://on.fb.me/1k5hne3)
6.
我不認為是「他」要贖罪,那是天煞孤星、魔星轉世之類的說法,但沒有人不經過社會的薰陶,從家庭、學校甚至打工處的教育(或教訓),無論如何都與他的人格養成有關。做錯事的是整個結構而非只有他個人。有人因此離開,那麼就是這個社會要負擔後果,包括被害者親屬、加害者、加害者親屬的後續照顧,都需要社會來承擔。
承擔的開始,就是把他當作一個人,社會的一份子,不要直觀的把他畫分出「正常體制」、去脈絡看待他的身世、妖魔化地思考他的動機。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些便宜行事都是極權統治者為了管控方便,造出來的平面圖像,假使隨時可以把人不當人看,界線是如何劃分、又是誰畫分?如果可以的話,把自己當成劊子手,負責任的思考該怎麼辦,還有沒有其他選項。
(via 許哲韡:http://on.fb.me/1k5hoyD)
7.
除了歐盟規定,除了宗教因素,除了歷史經驗,除了許多學者研究過死刑與遏止犯罪間是否有絕對關係外,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普遍是社會主義型國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舟共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深植人心。歐洲人看待個人的犯罪,並不會直接撇清關係地認為那只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人的事,而會去反省這是一整個社會、國家之中所有人都該承擔的共業;同時,歐洲人會傾向去思考是怎樣的教育制度、社會環境、國家政策導致一個人喪心病狂如此。
因此,若有人犯罪,就算是嚴重到像挪威連環殺人魔那樣,他們也要先去分析這位兇手從小到大各階段的交友狀況、教育過程,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進而導致這位兇手、罪犯產生扭曲的價值觀、道德觀,使得他犯下如此滔天惡行。根據渠等犯罪心理分析,所有家長、家屬、師長、鄰居、民代、社會、國家才知道如何引以為鑑,防止憾事再次發生。......甚至,尋死又想拖別人一起同歸於盡的兇手,他渴望的本來就是死刑,他不會有悔意,更不會因為死刑而得到道德上的後悔感、愧疚感。
(via Tzara Lin:http://on.fb.me/1kp19fm)
8.
我們要謹慎的事情包括,避免第一時間對犯案者與精神病患過度的連結。一來我們不確定他是不是有病的,也許心理學當然可以解釋其動機,可是這與心理疾病是有所距離。將個人病態化、妖魔化,其實是解釋一個社會現象最不負責任的方式。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所有的精神病人的歧視,同時也縮限了社會進一步理解社會問題的空間。
第二個令人擔心的是,將一個人的惡給無限上綱,並且又將解決方式導向一種對個人的處決,那其實無助於社會對問題的理解。犯案者自白說,他知道自己會被判死刑,這點,就足以讓我們好好想想死刑究竟是不是真的能遏止犯罪。把惡者除之為快視為正義的實踐之道,反而讓我們放過了人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的故事。
(via 蘋果日報 吳易澄: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40521/402139/)
9.
複雜的生命難題,哀傷的群體危機,此刻最不需要的,是恐懼,猜疑,錯誤歸因,獵殺肉搜,媒體血腥。
台灣社會剛經歷一次心理海嘯,願死者安詳,生者堅強。災後重建,險路迢遙,或許,只能從理解開始。
這一切,沒有簡易解答,也不需廉價出口,現在指責廢死盟或樂青或電玩,其邏輯與邱毅推給太陽花學運,並無二致。
(via 黃哲斌:http://on.fb.me/1j94MS3)
10.
對一心尋死的人,死刑不但沒有威嚇力,反而成為一種鼓勵。甚至,因為殺戮在國家制度中合法的存在,提供了兇手一種合理化、壯美化自己血腥作為的藉口。當然,社會制度毋須對於社會每一個極端異例負責。但若剛聽到的說法為真,那也算是對「篤信死刑作為一種社會控制手段」的嘲諷。
(via Albert Tzeng:http://on.fb.me/1i62XWg)
11.
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秩序與治安不依靠國家機器,而是人們願意共同生活的善意與期許。你不必愛你的鄰人如己,但至少陌生人擦肩而過能對彼此懷抱善意。這樣的社會必然仍有犯罪,但犯罪的恐慌不使我們喪失對自己與他人的信賴。罪犯或許仍然需要受到懲罰,但這樣的懲罰既非酷刑更不會剝奪人的生命。如果這樣的社會真的可能,那是因為我們在受到考驗時做出了相對困難卻比較值得的選擇。我想那會是一個我們都更想活下去的社會,也因此那會是一個更珍惜死亡的社會,而我希望那就是我們未來的社會。
(via 想想論壇 張勝涵: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076)
12.
會造成這麼大的傷亡,我認為捷運公司難辭其咎。
一個運作良好的公司,應該要準備好各種應變方案,平常要確實演練。萬一有人放沙林毒氣,萬一有恐怖份子挾持,萬一車軌有爆炸物,萬一有人持刀殺人。
一個運作良好的公司,不會只是在監督有沒有乘客在車上喝水吃零食,有沒有乘客講手機太大聲,維持一種秩序潔癖的假象。
真正重要的是乘客的安全。營運大眾交通的公司,怎麼會完全沒有處理這種瘋狂殺人事件的SOP? 乘客沒地方跑,所以像羔羊一樣等著被宰殺? 列車長不能緊急應變?將車子停下來,讓乘客緊急疏散?關鍵的那幾秒,可以救活多少人?甚至還有人繼續進站要上車?
南韓的輪船沉了,總統到現在還在道歉,整個海洋警察廳被解散。台灣呢?
(via
Cheng-Yi Huang:http://on.fb.me/1j95w9v)
13.
我們不是要原諒犯罪者,而是要去問:我們該如何理解和認識一個人的惡?我們是否不用對人性與社會環境有任何思考與理解,而相信可以靠死刑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並且相信這樣可以防止下一次不幸的發生?
我們真的以為死刑是有效的嚇阻,保障我們安全的措施嗎──別忘了上個月法務部才將五人執行死刑,而今天仍然發生這種慘劇。
我還喜歡狄波頓在書中的另外一段對媒體的期許,我相信這也是對我們這個社會期許:我們「要把駭人聽聞的恐怖故事(毫無意義地描述令人不忍卒睹的事件),轉變為亞里斯多德所謂的「悲劇」(從令人憎惡的事件當中形塑出一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媒體不應該只是製造恐懼、仇恨與歧視(如果該嫌犯被證實是精神病患),而是應該增進我們的彼此理解。畢竟,每一次的悲劇與災難,都是這個社會的傷口,也都是試煉著我們如何認識這個社會,如何建立我們的社會信任,並且考驗著我們的文明尺度。
(via 風傳媒 張鐵志:http://goo.gl/5kKSE2)
14.
同樣,如果今天兇手是個遊民、兇手是個同性戀、兇手只有國中學歷、兇手家庭是低收入戶、兇手來自東部、兇手有憂鬱症、兇手有吃檳榔習慣、兇手小時候是過動兒...那也通通都結案了,因為這些理由太容易歸因。接著就是各式各樣的專家出來討論我們該如何「輔導」、「改變」、「關懷」這些人,然後媒體、名嘴、教育繼續助長這些「本來就已經被視為社會問題」的污名,繼續複製下去。
這不只是「發生社會問題時,先找個人問題」的思考模式而已,身為受過高等教育、多數生長在「正常」家庭的中產階級,當有一個跟我們同樣出身背景、甚至可能來自我們身邊的人,犯下社會案件時,在主流媒體的助長之下,我們去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想辦法找鼻屎大的理由,切割這個人。
我們習慣了電影電視漫畫劇情裡,灌輸我們的「世界上有分好人和壞人」的二元思考模式:做壞事的一定是壞人,壞人一定有原因,他跟我不一樣,所以他是壞人。於是人人都變偵探、都變推理專家、都會讀心術。我們無法理解、也拒絕接受,那些案件可能來自我們身邊「跟我們一樣的人」手上。
(via 風傳媒 林瑋豐:http://goo.gl/w6Np3L)
15.
就算今天嚴刑峻法,殺人者當街凌遲,也無法嚇阻像這樣執意犯案的人啊。
面對一個手裡暗藏10cm小刀刺殺的兇手,真的有人可以預防擋下突襲的一刀?
我認真思考要怎麼預防這樣的突襲犯罪,結論是幾乎不可能。捷運能夠每個出入口比照機場的方式安檢嗎?捷運上要加派多少駐警,才能看顧到同時數十輛不同線上的車廂?
所以,能做的也許是了解犯案脈絡和動機。了解國家政府應該在這整個過程中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出因應?了解每個公民應該如何對彼此付出關心、伸出援手,建立一個更好的公民社會,才能降低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或在事情發生時,減輕發生的危害。
(via 王希:http://on.fb.me/1m7BgAJ)
16.
我們能不能夠接受面對「自己」?自己本來就「隨時有可能」有理由或無原因地殺人,或被殺?我們不必不恐懼,也不必不防止,但能不能「誠實接受」這些難以預料、而且就是難以避免?誠實地瞭解其「無常」?信奉宗教並不見得會讓你得救,迷信政府則肯定不會。
我們能否「面對」然後「限縮」,尤其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或者權利範圍外的要求或者行為反應?(譬如死刑、譬如戒嚴、譬如讓殺傷力更強的佩槍警員上捷運......)
我們是不是太快「利用、消費」這起殺人事件來談我們想談的事情(譬如樂生、政府、廢死、媒體......),而並不真的在乎這些加害者或受害者?
另一個觀點是:我們都該學習怎麼靜默。社會該學習用靜默、默哀來沈澱和真正地去面對這些創傷,不是否定溝通意義,只是在第一時間、留給加害人、受害人、見證者(如我們)一點喘息的空間。
(via 洪崇晏:http://on.fb.me/1jFAcoR)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漫畫線上看 在 Restya瑞斯提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5大最優質動畫公司排行 第二集:https://youtu.be/J1b4QQRO-G0
版權問題重新上傳
訂閱我的頻道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
關注我的社群: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restya2016/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215866
▶twitch: https://www.twitch.tv/restya_tw/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漫畫線上看 在 卡欸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卡欸蝶的資訊◄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eKaede
●BiliBili頻道➔http://space.bilibili.com/18065057/#/
●Twitch直播間➔https://www.twitch.tv/kaede256863
●任何工商、合作邀請➔ maple256863@gmail.com
#補番推薦 #水瀨祈配音的經典角色動畫
======================================
===本期節目由BOOK WALKER贊助===
BOOK☆WALKER漫畫、輕小說最多的電子書平台
►折價券序號領取:xQ0ncmCkgPBfxqdmzCa
►新會員免費註冊首購享79折→ https://pse.is/GUVGY
►戀愛喜劇特輯→ https://pse.is/FKKGR
▼推薦作品一覽:
《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
《好想大聲說出心底的話!》
《線上遊戲的老婆不可能是女生?》
《政宗君的復仇》
《Re:CREATORS》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
●上部影片:
動畫去哪看?|免費正版動畫平台推薦
➔https://youtu.be/2osswY7pSvE
●精選影片:
《刀劍神域》深度解析:為何刀劍神域熱門?
➔https://youtu.be/IMDEAjJH7Sw
======================================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 主にアニメ、マンガ、ゲームの推奨や評価などしております。
本チャンネル管理者は、本チャンネルにて推奨・評価する画像・音楽データ等(著作物)が作成者(著作権者)のものであることを認め深く尊重しており、侵害する気は一切ございません。
万が一、著作権などの侵害を感じられた場合、また質問やお気付きの点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下記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へご連絡ください。
Email:maple256863@gmail.com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漫畫線上看 在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Muse木棉花動畫線上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Re: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劇場版【Memory Snow】|Muse木棉花動畫 線上看. 69K views · 11 months ago #水瀬いのり #子安武人 #小林裕介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