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黃偉民易經講堂
香港播的種,在泰國開了花。
新聞傳來的泰國畫面,曼谷街頭,一幕幕的那麼熟識,我們都好像曾經參與其中,只是地點換了。
人間沒有白流的汗!
將地澤臨卦,和風地觀卦,兩卦合起來,就成了《周易》第六十一卦,風澤中孚卦了。
蠱卦腐敗生蟲的社會,如果幹蠱成功,便到臨卦的改革開放。
臨卦說的是親臨其境,直接參與;它的綜卦是觀卦,旁觀者清。
台上演戲叫作臨,台下睇戲叫做觀。
你在睇戲,人在睇你,兩卦相綜,互為一體。所以,《雜卦傳》說: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臨是歷練,觀是止觀。人生的動靜行止,便是臨觀真義。
或與或求,一邊是給予,一邊是收受。什麼是俾?什麼是收?俾的時候也在收,收的同時也在俾。人間無免費午餐。
政府施政全為人民,人民自然擁戴政府。這種關係,社會穩定,這是施與求的互為因果。
這便是臨觀之義。
兩卦卦象合起來,成了一個新卦象,風澤中孚卦。
中孚,孚是母雞孵蛋的象,而且還要「中」。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秉持合乎中道的原則。
經過了合乎中道的誠意,便到了六十二卦的雷山小過卦。
中孚是母鳥孵蛋,小過是小鳥學飛。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時代的信念,這些信念,一代傳一代,從母雞到小雞,不斷地孕育。
中孚,就是人生的信念道場。
我們接受時代信念是中孚,跟著對這個信念的執行,活著,跟自己的價值觀生活,走自己的路,人生的修行,就是小鳥從蛋中被孵育出來後練習飛翔的雷山小過卦。
看別人學飛都是笨笨拙拙,到自己飛的時候就跌跌撞撞。永遠的小過,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永遠小過,永遠不會恰到好處。
我們先要有中孚的信念,再經過自己摸索的小過時期,才能進入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卦,和六十四卦火水未濟卦。
既濟,終於渡過了河,到達彼岸。然後再重回人間普渡眾生。這是第六十四卦,未濟卦。
既濟一事,就開啟一事未濟。既濟了一個階段,就開始是一個新階段未濟。
生生不息,周而復始。
將中孚卦拆開,可以分為地澤臨卦和風地觀卦。
如果觀,象徵觀世音菩薩;那臨,就是大勢至菩薩;那合成為一的,在中間的,風澤中孚卦,便象徵阿彌陀佛了。
到既濟,過河,到西方極樂世界,先明白臨觀之義,修到中孚,阿彌陀佛,便是渡河之舟。
臨行贈汝無多字,
一語彌陀作大舟。
蕅益禪師臨死,對床邊眾弟子的反覆叮嚀。一語彌陀,只要中孚,一句阿彌陀佛,可作大舟。助你渡過苦海。
《序卦傳》說:
臨者,大也。
底下兩支陽爻,朝氣勃勃,向上邁進,上面四支陰爻如何擋得住。踏上上卦坤卦,地勢坤,那就是大勢至了。在人間大地上實踐,用坤卦精神,用勢才能做到,至哉坤元。
再高的理念,我都能落實。一步一腳印,這就是坤卦。這個勢,才有力量。政治上,服務人民,宗教上,利益眾生,都可以和坤卦的母愛一樣,無微不至。
臨卦,是改革開放,置身其中。最關鍵的爻,是那兩支在最底的陽爻。
初爻,象徵基層的普羅大眾,二爻,象徵社會的醒覺菁英。
初爻二爻都是陽爻,其餘四支爻都是陰爻,整個時代的趨勢,是陽長陰消的卦,前景無限。
三爻代表的既得利益階層,四爻代表的官僚,五爻代表的領導人,六爻代表的退休大老。全部都擋不住歷史的巨輪,時代的趨勢。
地澤臨,說的是進;它的錯卦,天山遯,說的是退。一個是面對,一個是逃避。
這兩支陽爻,爻辭都用「咸臨」,這個「咸」字,是《周易》下經的第一卦,澤山咸卦的咸,有心為感,多心為憾的咸。
咸卦,是下經第一卦。上經三十卦,說的是天道的規律;下經三十四卦,說的是人間的法則。
人間,由少男少女的愛情說起。最純真的愛情,沒有計算,只有直覺,那是咸,有feel。
這是感覺,感應,是人皆有之的生命經驗。
坤卦《彖傳》出現過咸字:品物咸亨。
我們的世界,品物流形,因進化生存發展出不同的形態,各有各的樣子。
品物,我們各式各樣的人的物,能不能「咸亨」呢?
就要看領袖的領導藝術了。是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還是強權政治的鎮壓?
乾卦《彖傳》也出現過咸字: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坤都要「咸」。
咸,是人人參與,沒有例外。
臨卦說的開放參與,不管是經濟、政治、學術等任何領域,社會最基層的初九,和社會上的菁英九二,都要全部參與。
每個人都可以投票,也可以被投票。可以自由表達意見、感受,而且得到尊重。
臨卦,上為地,為眾;下為澤,為悅。為民喉舌,民眾可以自然而然的表達,政府不可以壓制。所以,臨卦的重點,就在初九、九二兩支象徵基層和菁英的社會最低階層。
基層和菁英,都是陽爻,面對其他陰爻,他們可以自由表達,他們對自己所屬的階層,有認同感,有歸屬感,願意像戀愛一樣的積極參與,投入感情,融入其中,這就叫咸臨。
所有社會運動,都像戀愛一樣,不計較,義無反顧。
初九爻解:
咸臨,貞吉。
初九象徵的社會大眾,基層,需要九二社會菁英的帶領,所以,兩支爻,都用「咸臨」;貞吉,貞才能吉。
貞者,事之幹也。
臨卦前一個卦,蠱卦,為什麼生蟲,因為卦辭欠了一個貞字,所以腐敗了。撥亂反正,要把「貞」找回來,清除積弊,回復社會的正常。
正常的社會就是開放,不是特權壟斷,這便是臨卦。
蠱卦腐敗生蟲因為缺了貞,進入臨卦的初爻,第一步,就是把普羅大眾本來就應該擁有的參與權找回來。
《小象傳》說,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志,是主張想法;行,是具體執行。
人生根本就是這兩個字,一個是志,自己的想法;一個是行,怎樣實踐。
臨觀兩卦,就是告訴我們,要有觀的想法,也要有臨的做法。臨卦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要求大眾提升水平,這就是「正」。只有貞,守正道,才會吉。所以,需要全民學習,培養正確價值觀。
所以,咸臨,當在臨卦的時代,享有開放自由的群眾,是否貞,就決定最後社會的吉不吉。
貞,才能吉。
爻變為地水師。當社會大眾不夠貞,不正,就會出現師卦,打仗的現象。群眾鬥群眾,文革重現了。
臨卦另一支陽爻,九二:
咸臨,吉無不利。
整個臨卦,在社會上實際操作中,表現臨卦的精神最淋漓盡致的,就是九二這類社會菁英了。
咸臨,樂於盡一個菁英的責任——君子之士也,行其義也。知道自己的時代使命,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好像談戀愛一樣,全情投入。
吉,而且無不利。不但吉祥,而且,無任何後遺症。
《小象傳》說:未順命也。
只要按照宇宙的規律行事,合乎天道,天就會站在你這一邊。
自天佑之,自之中就有個天。大宇宙中,人人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自強不息的奮鬥,就是天道的體現,並非有個形而上的神祇在保佑你。
這也是佛家說的:
自性生萬法。
只要是人,皆有佛性。人人都有良知良能,不是某人的專利,不需外求。
這便是吉無不利。
臨卦九二,做了咸臨,代表這些菁英們,所作所為,合乎天道,便會自天佑之,即使未順命也沒有關係。
什麼是未順命?
九二應六五,剛中而應,處於下卦民間的菁英,上應上卦六五君位的領導人,為政府所用。但九二身在下卦民間的最下兩支爻,親臨其境,知道民間疾苦,當政府君位的領導人六五,違反天則,九二的陽爻柔位失位的本性出現了,他不順從六五的錯誤指揮,不為權勢所用,否則,上應六五,等同犧牲老百姓的權益,換取個人的俸祿。
九二菁英,不能盲目遵從命令,執行錯誤的政策,這就叫作「未順命」。未順命,才能吉無不利。
九二爻變為地雷復卦。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找回初心。
地澤臨的互卦,本來就是地雷復卦。
這個復,找回初心,回復本來面目的本質,令九二未順命,才能吉無不利。
這就是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可以突破社會規範,未順命,走出了自己的大路的原因。
咸臨,熱情的擁抱我們的時代,但不認命,中心思想就是地雷復卦。
中華文化,無論儒釋道,都是追求我們的「復」,回歸本來面目。
https://youtu.be/dn7C_10y7b8
從母姓好處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齡爸推薦的好文章,也希望分享給大家:父母能給孩子一輩子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格、正確的三觀!
(轉貼自line不知名文章來源,不具版權)
———————————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是我們這一年代熟悉的作家。他女兒許燕吉的故事既真又感人。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盪的歲月,被時代的浪潮從高山捲入海底:國家幹部變成了鐵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給了目不識丁的老農,其間的艱辛曲折、酸甜苦辣,稱得上傳奇⋯。」
這是許燕吉女士在回憶錄《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一書中的一段話,直白地總結了自己可泣的人生,她以近百年的人生體驗,
告訴你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 20 世紀中國史。同時也讓讀者窺視了中國共產黨文革時代 至暗的時刻,而許燕吉就是那個激盪時代的縮影。
許燕吉祖父~許南英中過舉人,派至台灣當官,父親~許地山生於台灣台南。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地山隨家人遷回福建龍溪落籍。
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學,五四運動時辦 「新社會」刊物。畢業後先至英國牛津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 文及佛學。
後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敎史。1927 年起任教於燕京大學,並在北京和 清華大學授課。
許地山一生創作,以閩、台、粤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作者筆名也是「落花生」,入選了小學國語課本。
這篇《落花生》文章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論花生 」而寫,是一幅令人神往、充滿著溫馨的闔家歡樂圖;這裏有母親的慈愛、嚴父的期盼、兄姊弟的手足之情,真實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這篇文章陪伴了台海兩岸幾代人的成長:
《落花生》許地山 著
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
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没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
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我們爭著回答:「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姊姊説:「花生的 味兒美。」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 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主旨由「我」領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在土中,以 自己的「犠牲」而使自己有用。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提醒我們看到樹上漂亮的果實,也要看看下面那些不甚好看的根。
許燕吉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童年。1933 年生於北京故取名「燕」,「吉」沖晦氣也。
1935 年,許地山受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恩師。那時候許燕吉三歲, 一家人在香港,生活很優渥,住在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英國人做生意,家裏有一部轎車,父親不會開車,車子都是母親開的。這樣的生活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美好,但也難以持久。
1941 年,許地山因心臟病不幸猝死。在香港大學為他舉行的葬禮,宋慶齢第一個送來了花圈,那時許燕吉才八歲。
接著而來災禍不斷,日本人佔據了香港。母親帶著一家人逃亡, 一路輾轉廣西、貴州、四川,最後才逃至南京。許燕吉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幇助下,進入南京明德女中就讀,哥哥周仲苓就讀弘光中學。哥哥姓周,是從母姓,因外公家無男丁。
1950 年代初,許燕吉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上大二那年,和同學吳富融談上了戀愛。經過黨組織同意後,兩人於 1955 年畢業後結婚,許燕吉也順利地分配到了工作。這對許 燕吉來説,是個好的開端;書讀完了,人也嫁了,工作也有了。
不幸,1958 年,共產黨在全中國如雪崩似的,展開了反右運動,許燕吉被打為右派,開除公職。
那時許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扯上了右派的關係,尤其像許燕吉這種「多嘴」的人,她心直口快是出於父親的性格。「我父親如果活到現在,也肯定沒好日子過。⋯要麽,他閉嘴;要麼,蹲監獄!」
許燕吉被逮捕時,她已懷有身孕。肚子裏的孩子還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得知是一個女孩,許燕吉想看一眼,但醫生勸她別看,以免留下陰影。「假如當時知道:她是我唯一的孩子,無 論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因為此後她這一生,再也沒生下過孩子了。
同年,許燕吉被判有期 6 年,管制 5 年。入獄後兩個月,許燕吉收到一張夫婿吳富融的訴狀紙,訴吿目的是離婚。短短一年,經歷入獄,孩子夭折,丈夫提出離婚,彷彿人生所有的苦難,都一次劈頭蓋臉向許燕吉砸來,毫無準備,就跌入了萬丈深淵。
第二天,許燕吉一字一淚寫了一封長信給吳富融,求他念惜夫妻三年來感情融洽,不要跟她離婚,倘若他日出獄,她會用一生來報答他。
人生到了最艱難的時候,怎樣都是求人。「我就像個無助的溺水者,救助爛泥塘邊的一棵小草,想挽回還有溫度的愛情,想留住和社會 的聯繫⋯」判決下來,離婚核准。
60 年初,大飢荒吞噬了整個中國大陸,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許燕吉曾對著一塊發黑有毒的紅薯,瞪了五分鐘,難以下口,後來還是吃了。
在獄中,許燕吉與妓女做朋友,她也認為 殺人犯不是那麼壞。
1969 結束了長達 11 年的監獄生涯,接著中蘇「珍寶島」事件爆發,全國進入戰備狀態。許燕吉被疏散到河北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裏。她拼命幹著又苦又累的農活,卻依然無法果腹。
她實在撐不下去了,決定千里尋兄,投奔了 17 年未見的哥哥。周仲苓在陝西眉縣馬場工作, 同樣被管制,已經 40 多歲了,仍是獨身。自顧不暇,想幫妹妹卻有心無力。為了討口飯吃,許燕吉最後聽從哥哥的建議~「嫁人」,因為那是唯一的活路!
村裡聽説有個外地姑娘要嫁人,村裏的光棍都跑來相親,後來知道背景有問題,全都嚇跑了。只剩下個大許燕吉十歲,目不識丁,叫魏兆慶的農夫,家裡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
婚前,兩人有段談判對話:
「我成分不好,嫁到你家,你兒子將來參軍招工都有麻煩,希望你慎重考慮⋯」
「參軍招工不重要,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我還指望他留在身邊養老呢!」
「我不會做飯,不會針缐活,你可不要嫌棄。」
「不要緊,你只要照顧好兒子就行!」
「你蹲著吃飯,我得坐著吃飯,你可別叫我跟你一樣蹲著吃。」
許燕吉出嫁前,哥哥周仲苓極其煎熬;他無法想像妹妹一個讀過大學的知識份子,要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老農。「生活在我們那個年代的人,説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歷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黏都黏不起來。」
向來不喜歡哭泣的許燕吉,承認在嫁魏兆慶前夕,她流下了眼淚!也許在許燕吉心中,她要吶喊:「為什麼時光不能停留在那一天,爸爸不要走!我也永遠不要長大⋯。」
就這樣子,在魏兆慶旱煙袋的烤味中,許燕吉成了黃土高原上道道地地的農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許燕吉形容她的人生命運如「擰麻花」;「本來兩條平順的麵粉條卻被扭曲 放下油鍋,我看見的處處都是悲劇,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為這就是命運!」
魏兆慶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留給她,許燕吉又把好吃的悄悄地塞給了孩子,後來孩子也願意喊她「媽媽」。1978 年,兒子魏忠科剛上高中,老師批改他的作業時,發現他的英語底子不簡單,一問之下,知道是媽媽敎的。老師意識到農村不可能會有懂英語的農婦,若有的話,肯定是知識份子。於是申報上級,1979 年,許燕吉在嫁給魏老八年後被平反。
1981 還職南京,許燕吉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留在鄉下的丈夫成了親朋好友討論的對象。大家催促她趕緊結束這場荒謬的婚姻。「給他一筆錢,離了吧!」幾個月後 ,許燕吉回陝西,村子裏的人以為她回來辦離婚。沒想到她卻拉著魏老頭來到了南京,辦了 戶口。
一個是名人,忙著接客;一個則喜歡蹲在馬路邊,抽著旱烟,看著汽車跑來跑去。許燕吉認為:我們文化水平有高低,而人格標準是一致的。我當初被踹了一腳,現在我不能傷他的心啊!兒子魏忠科大學畢業,成家之後,也到南京媽媽處落籍。許燕吉説:我的家庭是我努力經營,爭取來的。
許燕吉幫魏老找了個傳達室的工作,一個星期不到,因為不識字,無法幹下去,只好回家裏蹲。許燕吉也不在意,後來又幫他在農科會,找到一份養羊的工作,魏兆慶養了一百多隻肥羊,有多開心就不提了!
這對真情風雨三十多年的老夫妻,晚年時,你為我打水,我為你穿衣,平淡中流露著關愛。
2004 年,許燕吉的大學同學召集畢業 50 周年同學會。為了避免前夫吳富融怕見她的尷尬場面,她還特意打電話給吳富融:「有聚會你就來,不要躲著我,別人還以為我給你壓力。」吳富融出席了同學會,贈送同學們自己出版的詩集,也給許燕吉送了一本,扉頁上寫著:「許燕吉老同學指正」許燕吉當場在紙上,回了一首小詩:
五十流年似水,
萬千恩怨已灰。
萍聚何需多諱,
鳥散音影無回。
2006 年,魏兆慶過世,許燕吉開始拿起筆來,細敍滄桑,記數流年;寫下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兒》,這是一本沒有「王公將相」,也沒有「英雄美人」,更沒有「春秋大義」的書;卻是一 本令人唏噓不已,刻骨銘心的回憶録。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飄零史;為一個民族百年史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注腳。
許燕吉曾説:「父親養育我只有八年,而他給我的精神財富,讓我享用終身。」許燕吉 81 歲生日那天,平靜安祥地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遵照她的意願,後事從簡,遺體捐贈醫學。她用自己最後的一份力量,再次堅守父親的教導,發輝「落花生」精神:要做個有用的人。
文革時,紅衛兵迫害善良,摧殘人性,誅殺千萬,造成許燕吉坎坎坷坷的一生。可貴的是:她並沒有把她經歷的痛苦,變成摧殘自己的枷鎖;反而把她一生的苦楚,變成了一種「財富」;勇敢地向世人宣告:共產黨的階級鬥爭不可以在中國社會再次發生!
謹藉此文,向許燕吉女士,致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