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不知道為什麼,把唬爛王查良鏞先生的著作<<袁崇煥評傳>>再拿出看。
十幾歲時讓我瘋狂閱讀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淵,到了四十幾歲的現在,只剩下<<連城訣>>會感動我。好奇怪,小時候看三毛感動得要死,現在真的翻不下去。
除了<<連城訣>>,就是酣暢淋漓的<<袁崇煥評傳>>,總是讓我拿出來一讀再讀。讀完再把<<正氣歌>>拿出來讀一次,想一想我也看過的那個伶仃洋。
<<袁崇煥評傳>>的文末,有一段文字是查良鏞先生對崇禎皇帝的評價。讀了之後有點震動,好有既視感,我找出來貼在下面,如果您也能看完,能留言告訴我您有沒有跟我相同的感覺嗎?
================================
我九歲那一年的舊曆五月二十,在故鄉海寧看龍王戲。看到一個戲子悲愴凄涼的演出,他披頭散髮的上吊而死,臨死時把靴子甩脫了,直甩到了戲台竹棚的頂上。我從木牌子上寫的戲名中,知道這齣戲叫作《明末遺恨》。哥哥對我說,他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當時我只覺得這皇帝有些可憐。一九五○年秋天,我在北京住了一段時候,曾去了崇禎弔死的煤山,望到皇宮金黃色的琉璃瓦,在北京秋日的艷陽下映出璀璨光彩,想到崇禎在弔死之前的一剎那曾站在這個地方,一定也向皇宮的屋頂凝視過了,儘管這人卑鄙狠毒,卻也不免對他有一些悲憫之情。
他孤獨得很,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因為他任何人都不相信。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在李自成猛攻下眼見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君臣相對而泣,束手無策。他用手指在案上寫了「文臣個個可殺」六個字,給身邊的近侍太監看了,當即抹去。他在自殺之前,用血寫了一道詔書,留在宮中,對李自成說,這一切都是群臣誤我的,你可以碎裂我的屍體,可以將我的文武百官盡數殺死③。可見他始終以為一切過失都是在文武百官,痛恨所有為他辦事的人。他哥哥天啟從做木工中得到極大樂趣,依戀乳娘,相信魏忠賢一切都是對的,精神上倒很平安。崇禎卻只是煩躁、憂慮、疑惑、跋徨,做十七年皇帝,過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拚命想辦好國家大事,卻完全不知道怎麼辦才是。
皇帝是不能辭職的!
他沒有一個真正親信的人,他連魏忠賢都沒有。他沒有精神上的信仰,一度聽了徐光啟的勸告而信奉天主教,但他的愛子悼靈王生病,天主沒有救活孩子的性命,他便對天主失卻了信心。他沒有真正的愛好。他不好色,連陳圓圓這樣的美女送進宮去,他都不感興趣而遣出宮來。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君主被敵人俘虜或殺死的很多,在政變中被殺的更多,但臨危自殺的卻只有崇禎一人。由於他的自殺,後人對他的評價便比他實際應得的好得多。只因他不好酒色,勤於政事,後人就以為他本身是個好皇帝。甚至李自成的檄文中也說他並不真的十分胡塗,只不過受到欺矇,一切壞事都是群臣乾的④。只因他遺詔中要求李自成不要殺死一個百姓,後人便以為他真的愛百姓(難道他十七年中所殺的百姓還少了?),只因他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後人便以為明朝所以亡,責任是在群臣身上。其實他說這樣的話,就表明他是合理的亡國之君。他擁有絕對的權力,卻將中興之臣、治國平天下之臣殺的殺、罷的罷,將一批亡國之臣走馬燈般換來換去,那便構成了亡國之君的條件。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文名字 #小時候被亂取的舉手 #文化現象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
徐光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蘋果》梁啟智:當農曆新年變成「中國年」17/2/21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來臨本應是喜慶之時。可惜在今天的中國,就連過年也被政治化。扭開電視,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人反覆強調大家是在「過中國年」。把農曆新年稱之為「中國年」,細想之下其實相當不嚴謹。當中的問題,中國官媒不可能不知道。硬要反覆強調,恐怕又是一個效忠先行的政治操作。
為甚麼說「中國年」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首先,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在這天慶祝新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劃分的56個民族當中,不少都不在同一天慶祝新年。例如維吾爾族和回族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就按伊斯蘭曆慶祝節日。曾經有香港親中政治人物聲稱「不認同中國人就勿收利是」,好像忘記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只是漢族才是中國人,他對過年習俗的要求恐怕已有分裂國家之嫌。
中國境內文化多元,如果漢族按農曆曆法過年就稱之為「過中國年」,那麼同屬56個民族當中的俄羅斯族按東正教曆法過聖誕節又該不該稱為「過中國聖誕」?這個表面上荒謬滑稽的說法,後面其實要問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中國《憲法》規定「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把農曆新年稱之為「中國年」的說法是否過於抬高漢族,有違國策?
或者有人會問:農曆新年源於中國,和上面說的伊斯蘭或東正教節慶不一樣,不是外來傳入的。那麼西藏的藏曆新年和貴州水族的水曆新年又如何?西藏和貴州總不能稱之為外來傳入吧?他們的新年為何又不算是「中國年」呢?
說起來,如果我們真的要以外來與否為標準,亦會陷入何謂「外來傳入」的定義困難。首先,慶祝新年是世界各地都有的節日,不是中國獨有。按農曆曆法來慶祝新年,則得先問一問這個曆法本身從何而來。原來現在使用得農曆緣於明朝崇禎年的《時憲曆》,本身也是舶來品。在此之前,明朝所用的曆書是元朝的《授時曆》,但因年代久遠而誤差漸大。禮部侍郎徐光啟找來在華的外國傳教士繙譯哥伯尼、伽利略和克卜勒等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成為中國曆法的藍本。換句話說,所謂「中國年」的日期原來也是通過外來定義而來。
本來中國人自己要怎樣稱謂中國境內慶祝的節日,後面有怎樣的邏輯,外人不必過於介意。不幸的是近年中國出現一個怪現象,連別人過年該怎樣叫也要管一下。事源農曆新年並不只在中國被慶祝,東亞地區以至世界各地都有在同一天慶祝新年的習慣,如何稱呼這個節日就成為政治問題。
早前有韓國網民向谷歌搜尋引擎投訴,說搜尋「農曆新年」的時候會彈出的日期是以「中國新年」為標示。谷歌隨即更正,卻又引來中國網民不滿,紛紛譴責韓國人要盜取中國的文化承傳云云。兩個地方在同一天慶祝新年,慶祝方式不一樣,外國網站採取一個相對中立的說法來描述這個日期是自然不過,但在中國網民眼中卻成了問題。
過中國年是國族主義政治工程
中國、韓國和越南等地都在同一天過年,相互之間也有文化連結,但我們總不能因為中國人多就硬要別人把這天稱為「中國年」吧。正如很多歐美國家都會慶祝聖誕節,但我們不會因為美國慶祝聖誕節的人數眾多,產出的聖誕節文化內涵最有影響力,就把「美國」冠在聖誕節的前面,稱之為「美國聖誕」吧。
我對「過中國年」的說法感到困惑,是因為農曆新年作為一個文化傳承,本身和國族觀念並不完全對等;中國之外有很多地方過農曆新年,中國之內又有很多地方不過農曆新年。強行把農曆新年稱之為「過中國年」,未免太顯得是個國族主義的政治工程。把文化和政治畫上等號,可以方便為政治提供正當性。國族主義需要敵人,前面說到「韓國施壓谷歌」就成為上佳的政治宣傳題目。
活在香港,當然明白文化和政治相關但不相等。很多香港人對中國文化有感情,卻對中國政治十分警惕。正如一個英國人可以認同有件事情叫「歐洲文化」,甚至認同自己是「歐洲人」,卻又可以在脫歐公投當中投贊成票,本身並無必然衝突。無奈近年中國政府的國族主義政治工程變本加厲,把漢文化、中國身份認同,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綑綁在一起,為求營造內聚力而無視常識,並且理所當然地向下一代灌輸,實非中國之福。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徐光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郭守敬】🔺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郭守敬,邢州邢台人(今河北省邢台市),是元朝著名的科學家,與劉秉忠、張易、張文謙、王恂四人合稱紫金山五傑。
郭守敬年幼時受其祖父影響,刻苦又聰穎好學。祖父郭榮,為當地有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精通算術和水利工程。郭守敬自幼便隨祖父學習各類技藝,並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他曾根據蓮花刻漏圖的圖紙描繪,便能理解並分析其運作原理。郭某曾意外獲得一個《尚書璇璣圖》,並成功利用竹片將其中記載的渾儀大致還原,此時他尚不足十六歲,可見郭榮對郭守敬有巨大的啟蒙作用。
郭守敬在得到元世祖賞識前已聞名於邢州。金・元好問 《邢州新石橋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邢州自宋朝時曾有三條河流,並有一座石橋用以橫跨三條河條,然而因為遼金之間的連年戰爭,石橋早已被戰荒破壞,又被河水沖毁,被汙泥淹沒,百姓們只得架起獨木橋作過河之用,但獨木橋十分危險且經常損壞,百姓苦不堪言。時任地方官張文謙命郭守敬擔任測量師勘測石橋舊址。郭守敬經考察後,指出其中一個地方應該是石橋遺址。官員命工匠發挖,果然發現有殘破石橋遺址埋藏在下。消息傳開後,郭守敬為時人所傳頌。
公元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聞劉秉忠的大名,召其入京諮以政事。劉秉忠遂攜同郭守敬及其好友王恂共同進京面聖,並向忽必烈推薦年僅31歲的郭守敬。郭守敬向元世祖提出了共計六條分別涉及邢州流域,中都等地的水利建議,他更預言元朝遷都大都(今北京)後將會面臨開發和調配水資源的問題。元世組深以為然,提出不少問題,郭守敬對答如流,得到元世祖賞識。元世祖即場任命其為「提舉諸路河渠」,負責整修及管理各地河渠。不久後,西夏地區河渠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發展,他以河渠副使身份,前往西夏地區重修舊有黃河灌渠。
郭守敬走馬上任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修繕地處西夏地區的眾多荒廢水渠。西夏地區本來就屬荒蕪之地,再加上連年戰亂,幾乎所有的水渠都已汙塞,無法發揮引水的作用。當地農民賴以為生的農田全部荒廢,引發饑荒,居民流離失所,生活困苦。郭守敬經視察後,發現寧夏兩大幹渠的淤廢對地方民生的影響最大,決心從這兩條渠入手,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使寧夏農業復蘇。郭守敬經過研究後,提出了「固舊圖新」的做法。他一方面命人疏通舊渠,另一方面又命令開挖新渠,雙管齊下。同一時間,由於西夏地區雨量極不穩定,供水的穩定性也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有見及此,郭守敬提出了建立水閘,築起水壩的構思,以水量過多時「泄水」及水源稀缺時「節水」的做法鞏固供水的穩定性。 這就是水壩的構思。
寧夏區當時擁有兩條大型水渠以及附近四州合計十餘水渠,合計二千六百餘里。在郭守敬的指揮下,竟然在兩年內便逐漸發揮作用。兩年之內,西夏區農業便開始復蘇,流離失所的居民紛紛遷回舊居務農。當郭守敬完成任務回京覆命時,西夏區已是一片繁榮,煥然一新。寧夏百姓為了紀念他,為他建立了一個祠堂。時至今天,寧夏唐萊公園仍有一尊郭守敬像。
現今中國的首都——北京,最早為元朝時期的國都。元軍攻陷南宋國都汴京後,忽必烈把國都從上都搬遷至大都,方便管治中原。金朝時期,金朝統治者便已看中大都的地理位置,著力發展大都,至元朝時大都規模已不下於開封等地。但是,與開封、汴京和長安等數朝古都不同的地方是,大都附近並沒有大型的河流能夠為城鎮提供源源不絕的水源,以及更重要的航運交通。
古代陸運技術遠遠落後於水運,因而只有船隻能到達的城鎮才擁有高速發展的資本。而當時的北京城,也就是大都,並不符合這種條件。商船的貨物若要進京,需在通州卸貨後,改用陸運,即利用人力及馬車運送入京,非常不方便。金朝年間,統治者曾下令開挖通州至京都(北京,)的運河,試圖接駁通州港口以及通往南方富庶地區的商船航道。然而,時任負責人某某顯然沒有勝任這工作的才能,他命令從京都西部的河流——渾河(今永定河)引水東下灌水進運河。結果就是運河常常淤塞,航路不順,商船難以正常航行。金朝時期,曾經有一次發大水,運河溢水泛濫,竟將京都淹沒,損失慘重,最終金朝統治者只得填堵運河棄置,運河計劃以失敗告終。
郭守敬到任後,認為引永定河之水灌河不可取。他改為引玉泉山的清泉之水至通州,因為玉泉山清泉清澈而少泥沙。但是清泉的水完全不能滿足需求運河的漕運量,大型的商船根本無法駛進該運河。萬般無奈之下,郭守敬只得又打起了永定河的主意。他滿懷自信地按照在西夏治水時的套路,建立了水壩套餐,企圖依靠水壩的功效來解決發大水的問題。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過了不到一年,因為泥沙量太多,沙石竟堵死了水閘,水閘失去作用。最終,水閘計劃也宣告失敗,郭守敬放棄了依靠壩河單獨支撐大都的需求。
經過多次碰壁,郭守敬下定決心,遍尋大都附近地形,找尋能滿足需求的水源。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大都以北三十里的神山上,找到了白浮泉——一個水量充沛,水質清澈的泉眼。由於白浮泉與大都之間相隔了兩座大河谷,直接向南引水肯定是不可能的。郭守敬精心設計了一條路線,向西南方引水,借道河谷西南部取道大都,中途甚至能匯合西山群其他清澈的泉水,提供更多的水源,最後將匯合而成的水流引向大都,如此一來便能為大都運河的建設提供充足的條件。忽必烈聽到計劃後眼睛發亮,立即下令調動數萬軍民投入工程,由郭守敬全權指揮。全長160華里的山道運河工程,在郭守敬的指揮下,竟在一年半內便正式峻工。從此,從江南富庶之地遠途而來的商船,能經新建成的運河,直達大都,在大都內一處名為「積水潭」的水塘卸貨。忽必烈後來遇然經過積水潭,看見商船數量之多甚至把河水都遮掩了(史書記載當時的場景為「舳艫敝水」),大喜過望,將運河賜名「通惠河」。通惠河不但解決了大都的水源以及漕運問題,更徹底打通了中國南北的航運通道。它實現了從西北方引河入城的構思,在提供航道的同時,又能給大都提供北方寶貴的水資源,奠定了大都的供水格局,而這格局直至現代,仍被北京城所沿用着。
除了在水利工程方面有巨大的貢獻,郭守敬還在天文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忽必烈遷都建立元朝後,因為從宋朝時期傳承下來的舊曆時隔過於久遠,誤差十分嚴重,經常誤導農民,令他們錯過農耕時節,對農業收成造成不少的影響。郭守敬的老師兼好友劉秉忠生前曾向忽必烈建議編製新曆法,卻沒有結果。後來,元朝遷都大都後,郭守敬等人上書忽必烈,再次建議編凪製全新的天文曆法。忽必烈也覺得此事勢在必行,便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宣佈開始改製新曆,並任命張文謙全權負責此事,張文謙又找來了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協助。
郭守敬為編製曆法做準備就花了四年以上的時間。郭守敬在準備時期提出了「曆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於儀錶」的著名理論。
在準備時期,郭守敬創造了玲瓏儀,改良了自漢朝傳承下來的日晷儀,改名星晷定時儀,利用日影來測量時間。改良蓮花漏,制成寶山漏,用來計算時間,還有高表,候極儀,立渾儀,景符等等。他還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水動計時裝置——七寶燈漏(又稱大明殿燈漏)。
郭守敬在他提出的理論裏,強調了編制曆法的兩大重點,儀表和測驗。經過了三年的準備後,儀器工具等均已被齊備,此時只剩下測驗來蒐集資料了。郭守敬非常清楚,以元朝的疆域之廣,再加上宋朝以前的數據已經存在大量缺陷,如果要制作一個通用於整個元朝廣大疆土的準確曆法,一個超大規模的大型觀測是必須的。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在元朝全國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以獲得準確的數據編制新曆。忽必烈非常贊同,當場批準實拖,任命郭守敬全權負責測量事項。這次測量,就是著名的「四海測驗」。
郭守敬設立了共計二十七天文觀測點,二十七處觀測點均各設置了一個觀星台。觀測點的分佈極廣,郭守敬為此設立了一十四個監侯官來統籌龐大的測量工程。元十八年(1280年),郭守敬等人經常充分的準備和計算,於該年春季正式頒佈全新的曆法—「授時曆」。授時曆提出一年的長度為365.2425天,即一年總時間為365天5小時49分鐘20秒,一個月有29.530593日。這與現代曆法的測量時間差距僅有26秒鐘。授時曆提倡的周期更與現代使用的「格里高利曆」(即陽曆)完全一致,而授時曆的發佈時間較格里高利曆早302年。西曆由1582年開始發行並通用。
忽必烈死後,元朝後繼的統治者們迅速腐敗下來。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鬥爭,爭權逐利。郭守敬雖然沒有被卷入政治鬥爭,卻對朝廷大為失望。同時,年事已高的他也失去了年輕時的熱血之心。他沒有再推行各種的大型工程,而是專心著書立說。他留下了《推步》、《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曆注式》等前後共十四本作品,均為後世參研天文學提供大量根據和參考資料。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世人對郭守敬的評價都非常高。其徒弟齊履謙稱讚他「生有異操,不為嬉戲事」。在古代,史書稱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學,二曰曆數之學,三曰儀象制度之學」,即是說他在水利工程,天文曆法以及儀象制度這三方面的領域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難以企及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稱其為「中國的弟谷」(弟谷為歐洲著名天文學家),事實上,因為郭守敬早於弟谷,不少人認為應把弟谷稱為「歐洲的郭守敬」。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稱讚其技術為「絕學」;其好友劉秉忠評價他「習知水利,巧思絕人」;元代詩人王惲稱讚他「善推步算數,隱德君子也。」。在現代,河北省刑台市將其中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守敬路」。小行星2012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198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2010年,LAMOST望遠鏡被正式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等等。
那你又是怎麼評價郭守敬的呢?如果你支持他,別忘了點下面的鏈接給他投票呀!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郭守敬
徐光啟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英文名字 #小時候被亂取的舉手 #文化現象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00:47 大家會取英文名字的原因
02:59 從歷史文化角度來看這件事
04:23 外國朋友怎麼看?
05:28 我們的觀點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為什麼華人愛取英文名字?:https://bit.ly/2Uv6kkk
→ 如果外國人問你「台灣人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字?」你可以這樣說......:https://bit.ly/2lGhORo
→ 老美眼中台灣人取洋名的現象 - Why Do Asian People Have English Names?:https://bit.ly/2VLtGSD
→ 為什麼要取一個英文名字?我們都搞錯重點了:https://bit.ly/2EViptt
→ 海外遊子們,找回你我的名字吧:https://bit.ly/2H7KEaO
→ 「你的來處、你的名字、你是誰?」──人生的答案,由你自己決定:https://bit.ly/2IZget4
→ LeedsMayi里茲螞蟻文教:https://bit.ly/2IWNS2w
→ 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https://bit.ly/2TF5tA4
→ 為什麼英文名字不要亂取: Weird English Names In Asi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Gnw5EePA4
→ 說中文的亞洲人為何愛取英文名字:https://bit.ly/2ELZbVS
——
【 延伸閱讀 】
→ 36個英文名字落伍了…你的上榜了嗎?: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5/2373340
——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徐光啟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北魏末期(西元六世紀)傑出的農業科學家!曾做過山東臨淄高陽郡太守,後來回到家鄉,經營並研究農牧業生產理論。他親身投入農牧工作,頗有心得,大約在北魏永熙二年(西元533年)到東魏武定二年(西元544年)間,總結從古至今所累積的農業成就,把自己的觀察、實踐所得到的經驗記錄下來,寫成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中國北魏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書名中的「齊民」,意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產方法」。
《齊民要術》也大量引用古代的農書、雜著,讓一些已經散佚的著作,能夠有部分內容被保留下來。比如《汜勝之書》、《四民月令》和《陶朱公養魚經》等等,這些重要農書已經失傳,後人只能藉由《齊民要術》,來局部了解當時的農業運作,歷朝也以此書作為研究古代物種變化的經典,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後世的農學家也有深遠影響,元代王禎,明代徐光啟,都因為此書受益良多。
在參與「說人解字」的製作過程中,越了解每集故事的主人翁,越會有深深的喟嘆,前人的智慧如此多元多樣,卻在歷史歲月的累積下,漸漸消失,無法發揚光大,這究竟是淵源流長的文化中的必然結果,還是每朝執政者自私的因果?值得大家一起深思!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徐光啟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酈道元,北魏人,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地理科學家!
在三國時期有人寫了《水經》一書,是中國第一部水文專書,其中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但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酈道元有感於此,因此親自考察實地,大量閱讀史書、雜著,互相印證,對水道的源流、方向、地域還有歷來的地名演變都加以說明,也修正前人著作的錯誤,完成《水經注》一書!
書中展現了一千四五百年前中國的地理面貌,比如從北京地區的描述中,我們知道京城的城址、北京近郊的歷史遺跡,以及北京地區環境的變動等等,透過這些敘述,即使沒有到過北京也對當地狀況略知一二!
又好比當我們看見世界某地火山爆發的景象時,或許也會好奇遠在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火山運動,當火山噴發時是甚麼景象?酈道元《水經注》裡就詳實記載了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的火山口熱氣上沖,常常發出像細微的雷鳴般的聲響。現在大同附近的火山早已停止噴發了,透過文字讓我們了解當時狀況!
在中華文化數千年發展中,我們會發現文學、儒學一枝獨秀,其他醫學、科學幾乎被壓抑,而沒有太多成長空間。但是打開層封的歷史,還是可以發現諸如徐光啟、宋慈、李時珍、魯班等前人的智慧,在實證科學、醫學、精密工學等項目中綻放光彩,酈道元也是其一,他所留下的《水經注》就是最好的古代地理學著作!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徐光啟 在 何以成為名門(二) 無心出仕的徐氏子孫徐光啟雖然最終位居高位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作者∣ 史習雋來源∣ 澎湃新聞網#徐光啟#基督#耶穌#耶穌會#天主教※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來信吿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Faceboo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