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前的紅鯉魚 明天要回家了
#鯉魚躍龍門 #驛站回娘家
🔺首先,談談車站前為何會有這紅鯉魚?
#高雄驛 是許多老高雄人的共同回憶,日治時期可以從港口搭小船經過三塊厝上溯,在河中有許多台語稱為「魚𩻸(ㄉㄞˋ)仔」的魚,其實牠就是我們眾所皆知的鯉魚!
因此當時舊地名稱為「𩻸港」也與「大港」同音,為了紀念舊地名「𩻸港」於1950年在站前廣場設立紅鯉魚雕像,而今年已經71歲囉!
🔺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紅鯉魚跟 #帝冠式高雄驛,暫時被移到附近,它們一直都在,沒有不見,也保存得很好!
🔺將近二十年的等待,高雄驛和紅鯉魚雕像明日9/26即將移回,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與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將會到場見證,也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感謝鐵路地下化過程的歷任市長們⋯
謝長廷 市長、陳其邁代理市長、葉菊蘭代理市長、陳菊(花媽)市長、許立明代理市長⋯(韓市長也提一下吧)、楊明州代理市長、謝謝您們接力完成鐵路地下化工程讓高雄車站華麗轉身,讓鐵道綠園道增添市民休閒空間,縫補了站前站後,還有一串的鐵道彩繪廊道⋯,高雄不一樣了!好幸福好興奮
也謝謝高雄的立法委員們不斷爭取中央更多的補助。李昆澤 愛信任-劉世芳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 趙天麟 管碧玲 (kuanbiling) 登真-邱議瑩 邱志偉 林岱樺 賴瑞隆
#高雄驛起飛 高雄一起飛
後驛地名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
台東市海邊很多的故事和歴史
大同路海邊有就有許多的歷史建物,比如說那個中正路底的白色城堡,網路鄉民說那是「白色陋屋」,有人戲稱是日本卡通中那個霍爾的移動城堡,現在此處已成為IG熱門的美拍打卡景點!
其實以前是戒嚴時期軍方的海防班哨
後來解嚴後移交給警方
一段時期是軍警共治的海防班哨
後來交警方管理,那個位置的海防班哨的名子
應該叫「靜洋」漁檢所
後來海邊的防務交給海巡署管理
海巡署在另外一邊蓋了一棟新的建築,就是現在大同路海邊往南走的那棟新的建築,叫海洋驛站(靜洋安檢所),它有一個住址叫台東縣台東市南海路191號
另外也有一個一直是軍方的海防班哨,較為人熟悉的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那一個白色的建築,現在是台東市公所管理的廁所(圖截自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862384166.html)
----------------------------------------
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6公里外卑南溪出海口旁的台東港(富岡漁港)動工之後,靜洋安檢所失去了他運送接駁的功能,所以漸漸地沒落
但我猜想既然有漁排仔上岸,理所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小燈塔才對
後來,垃圾掩埋場容量已飽和,在一陣養地後,就在那上蓋了一個地標,叫「寶桑亭」,寶桑是台東的舊地名,所以相當多人去那照相機留念,
近幾年來,爭取到多中央的補助,更藉口重蓋
弄個國際地標什麼的,開始叫鳥巢,後來更四不像,像大便
被本地的說多居民痛恨
為什麼要拆掉之前好好的「寶桑亭」,搞個像大便的建築不打緊
那個姓游的設計師更搞個更像大便的所謂裝置藝術,說是要遊客一起來動手做之藉口,但我看就是那游的設計師來污辱批評他的台東人的(這是我個人的觀感),但主管機關說不是,並且也打了莫名其妙的電話PO文的人,請他撤下那萹文章,我個人最討厭那種被說中了就恐嚇叫人撤文的人~下次看是誰在做這種事,也順便PO出他是誰,讓大家來評評理看他對不對
--------------------------------------
另外台東市海邊還有一個有久的餐廳,叫海王子,很有名的,老台東人都知道,每次颱風一結束,我們一群小孩都會在海王子餐廳旁看海浪,有一次海浪很高,還打到大同路上,大家走避不及的都被海水弄的一身濕,更有一個女人在同時在此自殺,不知是打擾大家的雅性還是看他不順眼,沒有人要去救她(很明顯她挑錯地方)
一堆人罵他要死不會去沒有人的地方,挑這裡是要找人救你是嗎?
後來還是有一個年人走過去救她,但一堆人還是一直罵她
不應該輕生(更有許多人嘲諷著說要死不去遠一點沒有人的地方嗎?)阿彌陀佛哦~~~
這是兒時對台東海濱公園的記憶~
後驛地名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美的新三塊厝車站,看過就忘不了!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有不少充滿特色的新車站,其中最有韻味的,莫過於「#三塊厝」站。
新三塊厝站,與依偎在榕樹旁的恬靜舊站體,相距不到五十公尺,站體屋頂採用與舊站相近的木造設計。
而站外的綠園道,現在已成為不少附近居民悠閒散步的去處。
三塊厝地名,源於明鄭時期於此開墾的王、鄭、蔡「三」個家族。早期聚落臨靠三塊厝溪(後來的「二號運河」)而發展形成。
1907年,縱貫鐵道鳳山支線開通後,隔年在三塊厝設置簡易招呼站開始營運,成為鳳山、屏東一帶物資人員進出高雄港的水陸樞紐,也成就熱鬧的 #三鳳中街商圈。
當時的三塊厝站,可以說是1941年6月高雄火車站啟用之前,僅次於舊打狗驛(今高雄港站)的重要鐵道車站,曾扮演在高雄工業逐漸發展起步時,承載重要貨物(酒精、磚瓦、煤炭、罐頭)轉運的重要樞紐。見證了老高雄的發展與繁榮。
在高雄火車站啟用後,逐漸被取代,1986年廢站,2004年定為市定古蹟,於2012年整修站體完成。
2018年,鐵路地下化工程,重新增設三塊厝車站。
增設後的新站,木造房內是電扶梯與樓梯,古典和現代並存,頗有創意的搭配,也為大家的通勤生活,多加一點歷史和趣味。
在這一站,
通勤趕時間,可以搭地下台鐵;
想悠閒散步,則可以晃到近期完工的愛河舊鐵橋,以及從綠園道漫步至左營,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