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焦點】賴清德接閣揆 「神救援」有譜?
民意不喜執政團隊表現,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首當其衝,外界從去年開始即頻頻鼓譟更換閣揆,她也曾透露對內閣成員表現的不滿。至於面對二○一八困局,黨內有人力拱賴清德擔任閣揆,若小英真的開口邀請賴當閣揆,賴神會點頭嗎?
現在就點連結訂閱《新新聞》 goo.gl/eDze6C
【軍事】雄三打遼寧號 一枚癱瘓四枚擊沉
「一枚就足以癱瘓敵軍航母,四枚就能擊沉。」中科院前雄三飛彈總工程師張誠表示,當初雄三設計目的,就是用來做為打擊中國航母的不對稱戰力。透過金江艦、沱江艦配置,既能具高速、機動性,也能以狼群戰術,形成「防護網」。
【封面故事】大政委有權 凌虐小部長
被稱為財經小內閣的經建會,在舊時的行政院,因沒有實際的國會監督、以及「產經省經濟」當夯,對台灣經濟有巨大的影響力。馬政府時代行政院組織改造,經建會改組為可以協調更多部會、權力更強化的國發會。
然而林全內閣上台後,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共主持18次委員會議,應出席的19個部會首長缺席者眾,場面之冷清,有著難以言喻的滄桑感覺。
林全曾批馬政府時代的國發會效率不彰,是「小國發會」。但他上台後的「大國發會」卻不以國發會、而以政務委員為主體,陳添枝淪為「陪席」,已不是主導經濟走向、叱吒風雲的角色。
超級部會國發會已淪落至此,其他部會更不用說,部長們有責無權「三沒」:沒有聲音、沒有表現、沒有擔當,民眾甚至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手握大權的政委們不用負政治責任,法律上有責任的部會卻成為政委們的幕僚單位,英全政府已形成特殊的「大政委小內閣」現象。
【封面故事】老舊政府補網路大洞 一個唐鳳夠嗎?
回想行政院長林全在上任初始,劍指工業四.○,找來「網路神童」唐鳳照亮未來的方向,成為老藍男內閣一個讓人驚豔的人事安排,讓新創圈一度大為期待。不過,「數位政委」唐鳳上任九個月來,這些期待逐漸轉為觀望。
【香港.20】插滿紅旗的中資新樂園 港味不再
《新新聞》已經連續兩期,以大篇幅報導九七以來20年香港的變化,包括「一國兩制」的實驗為何面臨失敗、中國去港的「新移民」對香港社會衝擊,這期,我們要從經濟面向切入。
位於珠江口東邊的香港,地緣因素讓它與珠江三角洲經濟關係密切。香港回歸後,尤其2008年金融風暴後,在北京政策主導下,中港經濟整合速度更加快。
在七一香港回歸紀念典禮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三項中央要支持香港發揮戰略優勢的經濟工作:「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北京把中港經濟整合看成中國發展策略一部分。香港的工具性角色增強了──她最大的經濟價值已轉變為幫助中國經濟國際化。
中港經濟整合帶來中資大舉登陸香港插旗,從金融、地產到媒體,都有中國資本身影,這也改變了香港經濟生態。中資既是香港經濟活水,卻也像毒品上癮般帶來嚴重後遺症:貧富差距擴大、房價一路攀升,經濟受中國波動影響愈明顯,這些也是引發中港矛盾衝突的重要因素。中港經濟一體化更令許多香港人擔心的是,香港的特殊性、金融商務賴以發展的法治規範,甚至「一國兩制」會不會被中資抹滅消失?
【聰明理財 迎戰下半年】下半年台股上漲空間恐不如上半年
除非有重大利空,否則不少法人均認為,台股短線在季線萬點附近應可獲得有效支撐。就偏低的融資水準及外資持股占比等因素考慮,台股短線要重挫並不容易,除非外資連續出現百億元以上賣超。因此,台股若持續在第三季拉回修正,或可視為逢低布局時機。
【軍事】明年推全募兵制 跳票壓力大
國防部原本預計於明年開始推全募兵制,但美方傳出希望台灣改回徵兵制的呼聲。雖然目前政策方向不變,卻因募兵進度嚴重落後,將面臨極大的跳票壓力。
【政治】退將團體將搭平台 擴大串連抗爭升級
年改陳抗打遊擊戰,讓國安與警方感到十分頭痛,維安部署也不斷強化。退將團體更將串連各地反對團體,未來如影隨形的抗爭行動,將再升級。
【政治】江啟臣的承擔 得看胡志強、廖了以輸贏
一八年底縣市長選舉「決戰中台灣」,做為國民黨於二○二○年光榮重返執政的前哨戰來看,台中市這一役絕對具指標意義。但偏偏到目前為止,藍軍中還沒有一級戰將敢表態,理由無非是要等新的黨主席吳敦義八月二十日上任。
【司法】為海山煤礦百億利益 遠雄五路疏通藍綠
為了海山案,遠雄不分藍綠全力疏通,曾讓新北市原本評定只能蓋三十二公尺的計畫案,一夕拉高到一百公尺,但終究擋不住外界質疑,跌回三十二公尺。如今遠雄的努力因為行賄情節曝光,恐讓此計畫被打入萬年冷宮。
【財經】蘋果「固料」 競爭對手恨得牙癢癢
最近美光、樂金紛傳工安意外,讓記憶體及面板等零組件供應更吃緊。為此,蘋果特別指派專門團隊到供應商廠區進行「包產能」與「固料」,並要求供應商優先供貨。其強勢做法讓其他手機、個人電腦業者只能恨得牙癢癢。
【地方】三立「海董」上摩鐵 扯出政治惡鬥說
「海菁不倫戀」被周刊披露後,地方有不少人直指這是「黨內惡鬥」,只是用緋聞來掩人耳目。這一樁緋聞爆料,按理說會引發電視媒體競相報導,但弔詭的是,各電視台高層,不分藍綠,在此一事件的後續發展上口徑一致、高度自律,都選擇不報導。
【國際】安倍國際強勢 內閣控制力卻鬆動
安倍晉三主動和美國以外的優勢力量結盟,危機中建立公約數,並且利用新架構的經濟合作,回頭拉抬日本國內的經濟水位。但東京都議會選舉,卻遇第二次就任首相來最嚴重敗仗,黨內對手勢必密切觀望,三連任之路出現危機。
後遺症第二季線上看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盤後分析:股王的逆襲,台股8400點攻防戰,中小型業績股反彈
【文/鄭心丹】歐美股市收黑,亞股亦震盪整理,陸股及港股吹起反攻號角,國家隊背負救市重任,上演全面走揚戲碼,日本股市午盤過後也是翻紅。台股人氣低迷,大盤延續弱勢格局,台積電(2330)觸及131.5元低點,宏達電(2498)財報利空影響,股價重挫跌停,加上金控股轉弱,指數開低摜破8,400點,一度來到8,368點。但隨股王大立光(3008)表態,金管會追查假消息下,一度觸及漲停板,股后漢微科(3658)亦回神,終結4根跌停板,帶領高價股與跌深股強彈,紡織股王儒鴻(1476)轉強,盤中部分業績股也多有表態,台指期同步拉高,大盤跌幅收斂,終場以8,442點小黑作收,上櫃指數則收紅,漲幅0.92%,代表中小型股跌深反彈。
技術面來看,大盤指數沿5日均線走跌,指數頻創新低,在尚未見到逾1千億元攻擊量,攻上10日均線之前,就沒有多頭表態的反彈波可言,仍由空方主導的探底走勢,外資期指空單又回到8千多口附近,缺乏作多企圖,目前季線已下彎跌破年線,呈現死亡交叉,月線則下降至8,758點形成反壓,9月KD值持續下彎,導致中線趨勢助跌向下,5年線8,391點可視為重要防線,或有反彈力空間,短期內將落在8,230點至8,600點之間震盪築底。
政策面戕害台股,台股稅制造成大戶出走後遺症日益明顯,成交量萎縮,10%漲跌幅及當沖已成為助跌工具,股市失能的副作用顯現,如何恢復投資信心,產官必須全面性的溝通,才有全面性的認同。以個股來看,最先期待是跌深反彈,那些個股在跌深之後,較有反彈機會?當然是有基本面的公司,以及今年業績出現轉機,預估半年報有佳績,像是產業前景看好的工業電腦、運動概念等。
盤面強勢股,東森(2614)傳出有意出售東森電視效應,股價連拉2根漲停,上緯(4733)、崇友(4506)、F-金可(8406)、雷笛克(5230)、F-淘帝(2929)、泰詠(6266)等,大多是第二季業績出色的公司,漢磊(3707)子公司將與嘉晶(3016)合併,股價跳空漲停。華新科(2492)獲利優於預期,7月合併營收創新高,股價開高走高攻頂。中磊(5388)獲中華電(2412)訂單,群聯(8299)7月營收改寫歷史單月新高,矽創(8016) 7月營收年增逾2成下,皆有不錯表現。
後遺症第二季線上看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社長的最新文章~ 證所稅的要與不要
五一勞動節的長假過後,台股拉出一七五.○九點的長紅線,讓三、四月以來一直困在證所稅陰影的投資人大感雀躍。
大家害怕的證所稅衝擊過了嗎?非也,這應該是電價分三波調漲,讓人聯想證所稅可能有變化;加上首季季報揭露後的報復性反彈,正是我先前提到的「二○一二年台股有兩波行情」的其中之一-在馬總統第二任就職的五二○前後;順帶一提,另一波是在年底最後拉高成本價的證所稅作價行情。
」
先來看看這段可能的五二○行情吧!馬總統還未連任,卻已被油電雙漲弄得滿身汙泥,也許是國民黨幕後有權力的人士誤導了馬總統,讓他想在五二○之前一次出清會令人民痛苦的政策。本來油、電價在選前凍漲,選後上漲是合理,但一次漲那麼多,中油、台電也沒有改善措施,當然人民會把憤怒傾瀉而出。
最不聰明的是執政黨突然搬出證所稅來砸自己的腳,讓整個情勢更雪上加霜。這三個大暴衝加在一起,就讓這回被視為民意指標的彰化鹿港鎮長選舉大敗。
這回鹿港鎮長選舉,不但即將出任副總統的吳敦義下鄉輔選數次,吳的愛將林中森更以國民黨祕書長之尊親自坐鎮,馬總統也親自到鹿港輔選黨籍候選人蔡明忠,加上宏碁的創辦人施振榮、合庫董事長劉燈城,也以鄉親身分率領工商界人士親赴鹿港助選,但國民黨卻只拿到兩成多選票而慘敗。
鹿港之敗,讓馬總統在五月一日深夜宣布電價分三次調漲,但仍招來民眾撻伐聲。五月二日台股大漲,很多媒體都說這是電價三階段上漲的政策利多之賜;但這是暴衝式的反彈,通常不會太持久,因為季線與年線的反壓就在頭上。因此,五二○的反彈,上檔目標區也可能只在七千八百到八千點之間,上檔空間並不大,不過個股表現空間卻大不相同。
電價原本要一口氣漲足,現在馬總統改口了,那是因為鹿港鎮長選舉大敗帶來的衝擊,讓馬總統改變心意。上回馬總統在非洲說,他已無選票壓力,要在歷史上尋找定位,導致他尋求暴衝式的大改革;在黨內卻惹來異議,很多人暗自抱怨:「你沒有選票壓力,但我們有選票壓力;你不用再選,我們還要再選。」
國民黨內有了不同思惟,其中抓住民意風向的是副總統蕭萬長與立法院長王金平;不論油電雙漲或證所稅,他們兩位大老聲音都與馬總統的執政團隊不一樣。這回電價調漲可以從一次漲足變成分三階段調漲,下一回證所稅會怎麼辦?這才是重點。王金平可能又會被工商界領袖抬出來,成為台灣經濟新救世主。
假如說油、電雙漲衝擊到這回鹿港鎮長選舉,那麼證所稅怎麼開徵,一定是國民黨政權保衛戰。貿然開徵證所稅,很可能是拖垮國民黨執政的最後一根稻草。
馬總統的執政團隊說,開徵證所稅是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但這個立論很難站得住腳;最起碼一點,外資不用課稅,單單這一點,公平正義大旗就倒了。如果民進黨此時夠團結的話,應該在國民黨標榜公平正義的大旗上面再加碼,包括再把四百萬元免稅額降低,還有不管國內外資金全都課稅。這麼一來把外資也趕跑,台灣股市不垮才怪。
財長劉憶如說證所稅只影響一%的人士,她實在太不了解股市的生態。台灣股市從一九八○年代以來,已經是全民運動;八八年郭婉容的證所稅風暴,那是全民皆「股」的年代,對股市生態衝擊極大。九○年代以後,散戶比重漸降,但是全台灣平日靠股市打發時間的小散戶也有幾百萬人。這些菜籃族,早上起床就等著早上九點股市開盤,然後看著證券行情轉播,到收盤吃午飯,晚上又看電視名嘴解盤。
台灣那麼多的財經、股市節目,且收視率都不差,那是因為靠股市為生,或靠股市打發時間的人很多。而這些人希望股市上漲,社會穩定,一直以來都是支持國民黨的鐵衛軍;現在國民黨拿起大刀砍向股市,一下子把他們的飯碗砸破了,地方樁腳勢必跟著鬆動。
假設明年開徵證所稅,股市長期陷入低迷,國民黨在地方穩定的優勢恐怕立即會被衝破,首當其衝的會是二○一四年的縣市長選舉,假如這場選舉國民黨大敗,那麼一六年的總統大選,縱然有中國來幫忙,國民黨恐怕仍不會贏。從政權保衛的角度來看,馬總統錯估了證所稅背後的政治效應有多麼可怕。
假如王金平、蕭萬長兩位大老誠心向馬總統訴說證所稅可怕的政治效應,財長還會不會那麼暴衝?我認為會有轉圜的空間。目前民進黨對證所稅沒有中心思想,不讓人民期待。最後解鈴人、繫鈴人仍然是馬總統,他必須深思證所稅鬆動國民黨政權的可怕後遺症。
發表人: BOSS1 於 五月 23, 2012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