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是跪著玩完這個GT結合AR的【夢遊赤壁】......
認識才女汪汪老師已經好多年了,總是被她的創意與行動力給驚豔(嚇)不已。
前陣子看她忙著拍影片,做出解謎逃脫遊戲的AR版【夢遊赤壁】,已讓我驚呼連連了......如今,她將整套AR解謎遊戲,搬到 Gather town上,讓這套古色古香又充滿趣味的解謎逃脫遊戲,能夠在線上讓更多人來同時參與互動。
更令人嚇傻的是,她只是一位國小美術老師,全部的軟體都靠自學搞定......😱
玩這套夢遊赤壁,一邊能欣賞細緻的《仿趙伯驌後赤壁賦圖卷》畫作,一邊還能隨著蘇東坡的視角,感受赤壁的壯闊與雄偉。不但邊玩邊學,還讓人發思古之幽情,體會到文學之精深與藝術之美,於是玩完後忍不住又去翻找出《後赤壁賦》來重讀個幾遍。
啊,這才是真正符合108課綱的素養精神啊!認知、技能、態度的全面性整合,這樣的學習真讓人大呼過癮。
大家快來玩玩看,玩完肯定很有共鳴,也會激盪出老師們在教學上的新點子、更多延伸創作的動力。
整個遊戲共有七關,時間約30-60分鐘,不過要先看過解說,操作才會更上手。
.
.
【遊戲注意事項】
1.本遊戲需要搭配PC或筆電開起 GATHER TOWN。
2.搭配手機下載MAKAR APP。於遊戲中固定場景掃瞄並觸發AR效果。
3.遊戲畫面中如發現腳印,就是可以掃瞄AR的場景。
👉進入GT版夢遊赤壁傳送門:
https://reurl.cc/WXarrZ
#夢遊赤壁
#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
#AR擴增實境畫卷解謎逃脫遊戲
#GATHERTOWN
#教學內容遊戲化數位化遠距化
後赤壁賦 時間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入神時
發現看的不是馬
是自己
【一日一書 日日是好日】---有【汗牛贈品】---【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年10月/彩色圖版200幅/展出26件國寶級精品,王羲之、閻立本、范寬、蘇軾、米芾、夏珪、馬麟、鮮于樞、趙孟頫…等名家之作。
日本知名藝術史學者、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先生,在《李公麟〈五馬圖卷〉的歷史意義》一文開頭,他如此記述終身難忘的那一刻:「看到畫的那一刻,筆者竟不由得雙手顫抖,渾身滲出汗來。目前為止,筆者接觸過不計其數的作品,但如此緊張的體驗卻是頭一遭——當今的美術史研究者中無人識其真面目、那幅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五馬圖卷》,此刻就在眼前。」
李公麟「五馬図」 (精裝,橫8開帶函套)
PP040071 ------優惠售價9,500。
板倉聖哲 編、城野誠冶 攝影、原研哉+大橋香菜子 書籍裝幀設計/羽鳥書店/2019年3月/30x43cm/84頁/日中對照・英文摘要付/図版 原寸.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50幅以上/ISBN 9784904702758/重量1600g
「幻之神品、奇跡再見」───舉世無雙,歷朝珍藏之「五馬圖」史上首部原寸大小、精細重現~北宋李公麟(1049?~1106)真跡的複製畫集。
【李公麟五馬圖巻】
図版 原寸.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
論文 板倉聖哲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の史的位置」
*印譜・挿図・年表・主要関連文献、中国語対訳(繁体字)・英文摘要付
縱28.0cm 全長257.2cm 紙本墨畫淡彩 北宋時代
清.乾隆皇帝 御題(1753)/
鳳頭驄(五馬其一)、錦膊驄(五馬其二)、好頭赤(五馬其三)、照夜白(五馬其四)、滿川花(五馬其五)、黃庭堅(1045~1105)跋文/曾紆(1073~1135)跋文
黄山谷跋、李公麟筆「五馬図巻」2019年初重現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顏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2019年1月16日 ~ 2019年2月24日),引起畫壇高度關注。北宋時代・11世紀.「李公麟五馬圖巻」出現在展覽的第5章【宋時代における顔真卿の評価 ―人間性の尊重と理念の探求】(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尊敬人道和摸索理念)裡。
這是11世紀北宋時代代表画家・李公麟(1049?~1106)所繪,歴代王朝視為【神品】愛蔵的「五馬図」原寸介紹,是唯一無二複製畫集。
圖版頁面,除了原寸図外還有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収録,傳遞了迫真毫不猶豫的魅力。此外,論文頁面由日本中国美術史第一人者・板倉聖哲氏(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詳細解説掲載。伴隨著豐富挿圖,並仔細追溯了「五馬図」誕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古美術撮影情商日本首屈一指写真家、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專家城野誠治完成攝影,國際著名平面設計師原研哉擔綱設計。印刷忠實再現墨水的暗線和淺色色彩,高度技術要求的大判横本製本。這是集合最佳陣容所完成的最高品質的画集。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清王朝終焉後之混乱期東渡日本,曾於二戦前1928年東京府美術館一度公開展示,之後約90年行方不明而被視為傳說中的「幻之作品」,2019年1月東京国立博物館特別展「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名品中的名品,再次「初次露面」。換言之,這是日本時隔90年來的第一次展示,所有活著的人也幾乎第一次看到,說是「世紀的發見」不為過。「五馬図巻」早已被国内外学者真跡認定,戰前指定為「重要美術品」,2017年度寄贈東博収蔵。現今「五馬図巻」明顯的已是国宝・重文的等級。
目 錄
・図版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 原寸・縮尺全図・拡大部分図
・論文 板倉聖哲「李公麟筆「五馬図巻」の史的位置」
*印譜・挿図・年表・主要関連文献、中国語対訳(繁体字)・英文摘要付
本文用紙,図版、論文高級印刷用紙使用。
本書附相關年表、主要文獻參考。
內容含中日全文對譯(繁體中文),以及英文摘要
▼編者介紹
板倉聖哲 Itakura Masaaki
1965年、千葉県生まれ。1988年、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美術史学専攻、博士後期課程中退。大和文華館学芸部部員、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助教授を経て、現在、同教授。研究領域は中国を中心とした東アジア絵画史。
[主要著書]
編著
『南宋絵画──才情雅致の世界』展図録(監修・共著)根津美術館、2004年
『講座日本美術史 第2巻 形態の伝承』(編・共著)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
『中国絵画総合図録三編 第1~5巻』(共編)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2019年
『描かれた都─開封・杭州・京都・江戸』(共著)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
『日本美術全集第6巻 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美術』(責任編集)小学館、2015年
論文
「馬遠『西園雅集図巻』(ネルソン・アトキンス美術館)の史的位置──虚構としての『西園雅集』とその絵画化をめぐって」『美術史論叢』16号、1999年
「喬仲常『後赤壁賦図巻』(ネルソン・アトキンス美術館)の史的位置」『国華』1270号、2001年
「睢陽五老図像の成立と展開──北宋時代知識人の絵画表象」『美術史論叢』24号、2008年
「睢陽五老図像的成立与開展──北宋知識份子的絵画表象」(中文)
『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与文化研討会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2008年
他、多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無作者名款,共分5段,前4段均有北宋黃庭堅的箋記,後紙有黃氏跋語,另有北宋、南宋初的曾紆跋,言及黃庭堅題于元佑五年(1090年)。幅上兩處有乾隆帝的題文,鈐有清「樂壽堂鑒藏寶」等印20方。
該卷系職貢類題材,作一人一馬狀。
板倉聖哲:盒子、包布這些都是原來的。在存世數量稀少的北宋時期紙本畫作中,《五馬圖卷》應該是唯一一件儲存狀況如此良好的——我指的是紙本繪畫,書法要多一些。《五馬圖卷》描繪的是自西域進貢至北宋宮廷的五匹名馬,以及各執馬轡的奚官或圉人;畫中的馬匹們以交叉前腿或開腿邁步的姿態交相登場,全卷的畫面呈現著一列正徐行前進的隊伍動態。題簽可見「李公麟五馬圖」六字,引首書有乾隆皇帝御題。畫面從卷首開始分別描繪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無名馬(滿川花)五馬,拖尾有黃庭堅、曾紆跋文。一匹馬與一牽馬人物為一組,整件作品共由五組人馬圖所構成。年月日、飼養地、產地、進獻者名、馬名、年齡、尺寸等資料記錄於每幅畫的後方。 再度現世的李公麟《五馬圖卷》實為一件超乎想象的傑作。不論是纖細的畫面表現,還是流暢秀麗的線條,都是以往只有珂羅版圖版可供參考時完全無法想象得到的。 作者描繪名馬胸椎與腰椎起伏流暢的曲線、與之相互呼應的腹部、隆起的胸部、緊繃的臀部等處的線條表現之間各有細微的差異,成功顯現了馬身各部位彈性略有相異的特徵,並塑造出馬身的量感; 其筆下的線條優美流暢,且既能表現彷彿正在飄動的馬鬃,也能表現濃密簇生的馬尾,刻畫物體質感的技法可謂十分高超。
※李公麟(1049--1106)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好古博學,喜藏鍾鼎古器及書畫。宋神宗熙寧年間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居京師十年,不遊權貴之門,以訪名園蔭林為樂。其天賦極高,又博學勤業,書法飄逸具晉人風韻,擅畫人物、山水,尤精畫鞍馬。馬是古代人類最親近、最依賴的一種動物,無論平時的載物、交通,還是戰爭中的兩軍拼殺,都依賴鞍馬。所以在古代的壁畫中就有鞍馬賓士的形象。唐以後,就開始有獨立的鞍馬畫,漸漸自成一體系,著名的畫家有張萱、韓幹等。李公麟顯然受其影響,年輕時初學畫,便從畫馬入手。他極其重視觀察和寫生。傳說他每次去朝廷的馬廄觀看國馬,總是流連忘返至于忘我的境地,所謂「終日不去,幾與俱化」。有高僧指點他不可長此,「恐墮入馬趣」,他頓悟其旨,就改學道釋人物畫,居然又深得吳道子的筆法。
【購買方式】
門市購買:10658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17弄7之2號1樓
E-mail郵購:hanniew@tpts5.seed.net.tw
傳送臉書訊息、留言。
露天拍賣: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anniewbook
Yahoo拍賣:https://tw.bid.yahoo.com/booth/Y3900301799
────────────────────
汗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0658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17弄7之2號1樓
TEL:+886-2-2706-8860
FAX:+886-2-2706-8861
E-MAIL: hanniew@tpts5.seed.net.tw
URL: www.hanniew.com
汗牛臉書: 汗牛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397790393638477/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10:30-20:00;星期日公休
後赤壁賦 時間 在 旺福 肚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些消逝的雖然感傷,但其實人本來就一無所有,別太在意。
【東坡Don't cry】
好,是時候該來談一下東坡先生了。
去年有個高三學生和我討論《赤壁賦》,問我:「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句話怎麼解讀。
這兩句話用白話來翻譯,意思大致上是:從變化的一面來看,則天地萬物每一轉瞬都在變化;從不變的一面來看,則萬物與我都是永恆的。
那學生愛思考,反應也快,我知道他這麼問我,必定是對課本的解釋不甚滿意。
我想問題在於,這兩句話即使翻譯成白話,似乎還是有待進一步解釋。究竟什麼是「變」的一面,什麼又是「不變」的一面,為何從不變的一面看,物與我都能「無盡」呢?
我告訴學生,《赤壁賦》中,朋友吹起哀怨的洞簫,讓蘇東坡突然感到一陣惆悵。於是他問朋友簫聲為何悲傷,朋友便講起了當年的曹操周瑜,這些千古風流人物,如今都隨著時間的洪流消逝去了。而今天的我們,終有一天也會隨著時間流逝,消失在這個世上。永恆是不可能的,悲傷由此而生。
時間的必然流逝,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大課題。觸及這個課題的文學作品屢見不鮮,每個文人展現的生命態度也不盡相同。
我問學生:「時間是什麼呢?」
這問題不好答,學生一時也想不到好答案。我跟他說,不如這樣看吧,所謂時間,其實只是將世界的變化劃上刻度。我們計量太陽、月亮的變化,遂有了日夜,計量氣候的變遷,遂有了季節。
然後我們計量人的生老病死,也就有了所謂一生。
這些世間的變化,被我們劃上刻度,成為了所謂的時間。所以當我們感嘆時間流逝時,其實是在擔憂這些必然的變化。
回頭看看《赤壁賦》,蘇東坡談論「變與不變」的原因,正是因為變化是時間的本質。然而,我們卻該如何「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呢?
學生的問題正在於此,這一次,卻換我難以準確回答了。
我告訴他,我接下來談的都是我個人的猜測,不代表這就一定是蘇軾的本意。畢竟這個問題大,答案也應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
仔細想想,「變化」並不一定讓人難過,讓人難過的是「流逝」。
我們會擔心年華老去,是因為我們曾經年輕,我們懼怕流逝,其實是懼怕失去我們曾擁有過的一切。
然而,我們以為我們擁有的那些,真的屬於我們嗎?
蘇東坡在那兩句話後面接的,是「而又何羨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又羨慕什麼呢?人們羨慕的,無非是那些無窮無盡的事物。我們想要擁有永恆,是為了想留住生命中的美好。
而當美好時光不再,我們也就會感受到強烈的失落感,覺得自己「失去」了曾「擁有」的那些。
話說到這,或許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答。蘇東坡接著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意思是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其實都有各自的主宰,不互相屬於誰,所以一毫都不能拿取。
然而,仔細想想,「雖一毫而莫取」這句話,很可能並不是要提醒誰、教導誰,而只是在陳述一件事:
我們從來就一無所有。
一毫莫取,不是不該取,而是取不得。
當我們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夠不再困於擁有與失去,而能夠真正去欣賞這個世界。
蘇東坡最後說「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這些都是我們可以任意享受的。因為我們不曾擁有他們,所以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美好。
這一點其實很神奇。當我們執著於某些「擁有」時,反而容易因為擔心「失去」他們,而忽略了當初為什麼那麼想擁有他們,忽略了當初未曾擁有時,感受到的美好。
喔,這裡好像還可以岔出去談談愛情喔。「愛」和「擁有」也必須是兩回事,當愛情只剩下斤斤計較,計較對方到底屬不屬於自己時,那這段感情給人的痛苦也就會漸漸大於喜悅。
當然,無論是愛情還是人生,曾經擁有還是不曾擁有,面對時光流逝,許多失落、惆悵還是必然的。
回頭看看《赤壁賦》,蘇東坡也並沒有真正跨過這些,他只是找到了一個方式繼續欣賞人生罷了。欣賞人生,自然喜樂悲傷都要一起,無須迴避,也無須將自己困住。
附帶一提,其實,如果把《後赤壁賦》納進來看,這個問題會有更多討論空間,今天我就先談到這好了,明日待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