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 解讀恐怖電影《#糖果人》| 黑色的都市傳說 | #主流文化介入種族階層體制的隱喻 | 從後殖民理論觀看糖果人 // 李長潔 🎩
.
「對著鏡子說5次就會被糖果人殺死」,這個「糖果人」都市傳說文本,先誕生於1992年Bernard Rose的恐怖片《腥風怒吼》(#Candyman),在29年後,由Nia DaCosta導演再度演繹《糖果人》(Candyman)。我們透過後殖民理論家Frantz #Fanon的《黑皮膚,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1952)的黑色批評,來解析電影中黑人社會處境的寓言。
.
2021年的《糖果人》,指出了自由主義、後殖民主義之間的矛盾:過了29年,黑人的政經地位、社會角色已大幅改善(變),黑人的中產階級化,大大削弱了後殖民主義的批評。這正是新版《糖果人》所要辯證的事情。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部恐怖電影!
.
📌 #本集內容有:
.
▶ 以都市傳說做為基礎的恐怖電影
▶ 血腥瑪麗與鐵鉤手的結合
▶ 作為黑色批判的糖果人
▶ 中產階級化的黑人
▶ 現代都市更新的隱喻
▶ 藝術領域的層層剝削與宰制
▶ 從法農的暴力理論詮釋《糖果人》
▶ 黑皮膚白面具
▶ 算是好看的種族議題娛樂片
|
📣 #firstory 聽這裡 |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u7ptnz43a5i0808ux2jxsdw?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 |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JMqCJK4xj3gDMqWOqNPV4?si=dXa7IbwoQAmvykFN2ZM3sg&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kkbox 聽這裡 | https://kkbox.fm/2y0sA8
.
📣 #apple 聽這裡 | https://reurl.cc/EZRvQ0
//
#黑皮膚白面具
#後殖民解讀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逆統戰: http://reversedfront.tw 🎲看更多精彩桌遊影片🎲 拉斯維加斯豪華版:不用出國也能享受賭城氛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nAozfq97E 麓雁之戰:超越狼人殺的究級嘴砲遊戲 https://www.youtube.com...
「後殖民主義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好雷]從被殖民者心理看《茉莉人生》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松學校導讀】趙鐸電影中的倫理,種族與後殖民主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後殖民主義電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後殖民主義電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迷投稿】文:AB 《Dune #沙丘瀚戰》
// 過時過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外國如痴如狂地吹奏,以至首映有「起立鼓掌八分鐘」之說,上畫後台港兩地也是一面倒好評,如此「世紀鉅作」,理應、也相信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和推敲。然而,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便是「不外如是」,主因是故事已經太舊,它的素材幾十年來已被其他電影利用殆盡,重拍如緊跟原著,其結果便是一個又一個熟口熟面的場景,沒有驚喜。
.
1. 世界觀不合時宜。原著成書於六十年代,正值能源危機、反殖民運動高峰時期,本片無疑也取材當時的世界局勢(當然,小說也參考了《羅馬帝國衰亡史》、《A Silent Spring》、《沙漠梟雄》等),問題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能源危機喊了幾十年,石油還是沒有枯竭,相反美國成功開采頁岩氣,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之餘還反過來有能力輸出石油、中國研究核聚變、各車廠開發混能車、電動車甚至氫能車、還有各種可再生能源,肉類以至澱粉皆可合成,「資源/能源短缺」已經不是一個關乎世界生死存亡的問題,國與國間的鬥爭領域更多元化,僅僅因爲爭奪資源而大動干戈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不論續集,如有的話),這種世界觀設定無疑有點過時,無法呼應當下世界的格局,也就難以令觀衆産生共鳴。
.
2. 浪費沙漠場景。說本片「拍出沙漠浩瀚」的人,一定沒看過《沙漠梟雄》,後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從各種角度、時段、距離拍攝沙漠的壯麗,它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珠玉在前,原本很好奇《Dune》拍沙漠還能變出什麽花樣,結果大失所望,那些影評都誇大其詞,事實上本片幷沒有真的聚焦沙漠景色,沙漠只是一個布景,僅此而已,完全沒有《沙漠梟雄》的藝術性,也沒有好好運用沙漠的危險性—脫水、曬傷、失去方向感(因爲有高科技)、海市蜃樓等(不知續集會否有這樣的情節),真正的「危險」就只是那些沙蟲,而沙蟲概念也早被抽出來拍成一系列怪獸電影,也被《風之谷》改造得更有特色,相形之下本集的「始祖」未免較為沒趣。
.
3. 大橋已用到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落難被部族收留練成一身武功再率衆反攻敵人的「臥薪嘗膽」、《王子復仇記》式大橋大抵是希臘神話/古代戲劇改編再改編,萬變不離其宗,主角與沙漠部落相遇>證明自己實力>一起合作生活>成為領袖的故事明顯「致敬」《沙漠梟雄》(即英國軍官T. E. Lawrence的真人真事),沙蟲保護香料無疑和西方火龍保護寶藏一類的傳說相似,因此故事主幹部份並無很大特色(電影、小說皆然)。
.
4. 政治情節乏味。我一直對西方的家族情仇、政治勾心鬥角片無大興趣,因爲怎麽拍也不會好得過中國,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已是人類各種勾心鬥角、厚黑權術的百科全書,類似的題材一百年也拍不完,西方什麽紙牌屋、什麽莊園那些只是小兒科,本集Dune的所謂家族/星際政治鬥爭劇情也一樣,無非就是搶資源,甚至連政治也談不上,就是赤裸裸的用暴力搶,沒有技巧可言。而《星球大戰》以至日本的高達動畫早已把這題材發揚光大,沒有必要回看Dune。當然,又是那一句,希望後續(如有)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著墨。
.
5. 科技設定不通。據稱作者鉅細無遺地在小說中介紹若干科技設定,那我們觀衆/讀者當然也有需要、有權利嚴謹地辯證這些設定的合理性。然而,與《尚氣》的毛病一樣,高科技世界打架卻還依賴中世紀式刀劍技擊,無論如何於理不合。據說,小說設定是人類爲了防止濫用武器,發明瞭只防高速物體却可容許低速物體穿透的shield,於是片中軍人近身搏鬥不用槍械只用刀劍。這樣的設定無疑是荒謬的,一方面片中基地有高科技火炮、敵軍太空船可以發放炸彈把基地炸成火海,人類不去管這些大殺傷力武器,却去管近身搏鬥?還有,如果一個派系可以爲了香料厚顔無耻到揮軍把主角一家殺得家破人亡,怎麽又會如此講“武德”,不去研發科技破解shield、致使全宇宙軍人的戰爭科技倒退回只用刀劍?又,即使退一萬步,兵器科技真的如此倒退,那故事中的人類至少也意識到遠距離攻擊比近身搏鬥更安全,起碼可以用弓箭吧?片中也出現過低速飛鏢,卻只用於暗殺但又不用於打鬥,何解?希望往後能夠詳解。炮製別開生面的故事設定沒有問題,但也得自圓其說,本片至少在武器設定這一點上有「講多錯多」之虞,這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很酷,讀者可能還會單純地照單全收,但放在21世紀的今天便太離譜、太難以置信了。
.
6. 情節平鋪直叙。由於需要推進劇情,沒有時間建立角色形象和性格,也沒有時間建立衝突、張力、兩難、懸疑,沒有起承轉合,一切平鋪直叙,完全可以預料(事實上單看主角 「夢境」對接下來的劇情已可知一二),就連沙蟲來襲也是幾十公里外已經可以見到,不是《大白鯊》裏鯊魚的神出鬼沒;全片速度沒有快慢之分,既沒有某些可以放慢步伐讓觀衆細味沉澱的場景,也沒有驚險刺激、節奏急促、突如其來的扭轉。雖然有著名演員加盟,但礙於人物衆多且需要趕故事,每人的發揮空間其實很少,主角的性格尤其模糊不清(可供對比的是《教父》續集中的阿爾柏仙奴,背景相似、面臨的是相似的困境,他的演技和電影對他的性格塑造是經典),是一大敗筆—不知這是否又是小說設定或往後會否改善了。
.
7. 無法帶出訊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爲經典,相信是對環保、超人類的利弊、英雄主義等大課題的探討,但顯而易見的是本片爲了减省對白、增加娛樂性,這些探討都不見了,以至本片欠缺深度,沒有發人深省的地方,給人一個强烈的感覺便是 “本片僅供交待故事之用”,正如某影評所言,是一部2小時的預告,希望續集(如有)的平衡可以做得更好。
.
總體而言,《Dune》的先天問題,在於故事素材早被其他電影分割取用,更糟糕的是這些 “後來者”青出於藍,把《Dune》的素材發揚光大成為文化符號,以至Dune本尊已黯然失色。更更糟糕的是,導演决心緊跟原著重拍,以至幾乎沒有可加工改良、與時並進的空間,進一步拖低本片的可觀性(情形大抵就似Marvel要嚴格按照60年代的漫畫重拍電影,連人物造型也要一致)。外界的好評,相信很多都是源於「科幻經典」的情意結和「拍過一次不行、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的期待。
.
再者,由於《Dune》的「agenda」很多(世界觀設定、 政治鬥爭、哲學討論、環保議題等等),如何在合理的時間、節奏和娛樂性下利用電影語言交待,如何剪裁平衡無疑是巨大的困難,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有點「既想面面俱到,但又兩頭唔到岸」之感,希望(又是那一句)後續的定位可以更加鮮明,更勇於取捨,給觀眾一個清晰的「賣點」(是藝術性(鏡頭、場景設計等,例子如《2001太空漫遊》)?哲學性(大課題討論)?演技?還是純爽片?)這樣效果可能更好,而且挾著「科幻小說始祖之一」、「科幻經典重拍」的光環(或包袱),如無法超越《星球大戰》等的水平,處境將會很尷尬,很難在科幻片林立的21世紀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任務無疑是非常艱鉅的。
.
原著故事結構龐大,而且有大量背景描述,難以用電影表達,所以也許這小說本來便不應拍成電影。如果第一集已經拍得這麽吃力,往後當世界觀進一步擴展,故事進一步複雜化,其成效如何,令人擔憂。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影患有救!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個企圖心與執行力已經完全與好萊塢比肩了。
.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在2001年曾推出商業巨作《黑鷹計劃 Black Hawk Down》,以1993年的索馬利亞內戰為背景。從來都以為種拍攝非洲內戰場面的作品是好萊塢的專利,但韓國人在20年後也以索馬利亞內戰為題,拍攝了《逃出摩加迪休 Escape from Mogadishu》,整體表現已經足以與好萊塢電影並駕齊驅。
.
劇中,南韓與北韓當時都正在為加入聯合國角力,但兩方陣營各懷鬼胎,而索國政府貪污橫行,兩邊都要索求利益。就在此時,反抗時任總統巴雷(Siad Barre)的內亂爆發,一如大多韓國電影的主旋律,「兄弟鬩牆最後都得上演和解,意識到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兩方大使勢必結盟。但如何化解猜忌,走上和解道路,正是這部電影的看點。
.
北韓人深夜投向敵營的戲(附圖),十幾人擠在一間房,不僅要凸顯雙方的「異」,也要彰顯彼此的「同」,無論在對白經營上,就連攝影、燈光與場面調度上,都能看見導演柳承完的細密構思。有幾顆鏡頭甚至有如卡拉瓦喬(Caravaggio)擅用的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使得作品本身竟帶有些許史詩況味。
.
劇情本身對台灣觀眾或也能產生投射,在中共打壓之下,長期在非洲投入外交戰的艱困經歷,令人也頓時能產生一些既視感。但也誠如《逃出摩加迪休》所呈現,兩韓深入窮國索馬利亞做外交,自然不是搞慈善事業,彼此都有政治目的,而為達目的,提供錢財賄賂官員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必然。
.
這些非洲國家之所以長期陷入窮困與內亂,都牽涉到資源分配的問題。朝向遠因來看,早期以部族劃分勢力範圍的非洲國家在西方國家的草率劃分之後,一個個毫無關係的族群被歸類為同一個國家,過去殖民者的暴力統治與以夷制夷策略,都對當地形成深遠影響。許多非洲國家之所以陷入亂局,正是因為族群之間沒有向心力,沒有根本的國家認同感。
.
事實上,外國勢力只管這個國家掌權集團誰屬,拿錢餵下去就對了,當地百姓溫飽與歷史紛亂與他們毫無關係。片中刻意描寫南韓大使韓信誠被索賄時的無奈反應,便稍嫌做作了,有點刻意為了迎合韓國觀眾而將韓國人置於一個道德高位上。
.
追根究柢來說,非洲終究還是被當作一個獵奇化的舞台,至於當地反抗軍真正的感受與訴求云云,在片中也被省略討論(但這麼做是正確的,因為改朝換代之後也沒有改變索馬利亞人的生活)。故事重點還是回到南韓與北韓之間的關係,然而就一部政治正確的路線來說,本片舞台讓觀眾覺得有新意,至於遭遇追殺的場景,都達到至高商業水平。與其說電影有什麼深層意義,不如說它的意義是民族上、產業上的,一種「好萊塢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的民族主義式怒吼。
.
而且這次韓國人,也真的做到了。
.
題外話,目前中華民國在非洲僅有一個邦交國史瓦帝尼。近年與未受普遍承認的國家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而這個索馬利蘭正是在片中發生的內戰之後宣布脫離索馬利亞獨立,目前政經發展穩定,與索馬利亞完全是不同世界。透過《逃出摩加迪休》,也能在國際外交議題,做出不少延伸討論。
#逃出摩加迪休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逆統戰: http://reversedfront.tw
🎲看更多精彩桌遊影片🎲
拉斯維加斯豪華版:不用出國也能享受賭城氛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nAozfq97E
麓雁之戰:超越狼人殺的究級嘴砲遊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YFkE8GWz4&t=858s
哥吉拉東京衝突:成為哥吉拉電影中的怪獸,來場終極大亂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s-2HrI99A
復仇女神號:電影感破表的異形桌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G1wz6R0ok&t=1426s
戰壕:模型超精美的戰鎚系列遊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tCU0irITI&t=148s
推理事件簿 騎士信條1400 :體驗中世紀偵探燒腦解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UEbWAoOnU&t=17s
The Menace Among Us:Among Us桌遊版!太空狼人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V5ZWZTxCM&t=270s
歡迎回到地下城:奇幻主題的賭徒桌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KL8Rgr-IQ&t=454s
心靈共感:2020首推超歡樂派對桌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WJZeDC73M&t=284s
忙碌廚房:Overcooked! 煮過頭的桌遊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oV7uh2M6g&t=241s
克蘇魯:死亡湮滅:AKB妹子暴打克蘇魯邪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HYcrvhtpc&t=1010s
高塔神廟:進階版疊疊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agqsF7f_w&t=20s
靈光同線:考驗彼此默契的爆賣款桌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Cbj6CyqVY&t=768s
👏🏻本期來賓頻道歡迎訂閱👏🏻
上班不要看 NSFW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_z-Zeqk8LfwVxx0MUdL-Q
黑羽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y-lBPiJYWXTvfYHiCb_-A
諾斯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_edhbKF1tGaDnkKC--yLA
400年前,名為「清帝」的男人躍馬橫空,用封賞與屠刀在一百年間征服了東方大陸的四大國度:滿蒙草原(Tartaria)、突厥沙城(Turkestan)、大藏雪域(Greater Tibet)與中華沃土(China Proper),建立起各邦分治的聯合帝國,把四大國度、七個屬邦的命運牽繫在一起。
110年前,清帝在辛亥年的軍人起義中退位,失去共主的四大國度分道揚鑣。在長達40年的混戰後,一支名為「紅軍」的軍隊在「統一戰線」(United Front;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指導下攻占全中華,並且盡可能地征服了過去臣服於清帝的各個屬邦與割讓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巨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作為大陸新的主宰者,與廣封土司、王公的清帝不同:紅軍不再容許屬邦自治自理。為了實現高遠的理想,紅軍在各邦執行了空前殘酷的殖民統治。諸國的遺民們被迫離開故國、走出紅軍建築的高牆、投靠住在牆外自由地區的同胞。
仇恨的種子種下,復國(Reconquista)的火苗萌芽,「七十年戰爭」由此展開——一場維持共和國統一、鎮壓復國勢力的長期混合戰(hybrid war)。
近10年前,紅軍的統治重返高壓,昏庸無能的領導、對外擴張勢力範圍的國策、蓄意的種族清洗政策與敗壞的軍紀,讓貪瀆、剝削、屠戮、姦淫暴行四起,共和國國勢由盛轉衰。但在牆外,冷靜的謀劃者仍未現身,列強的援手猶豫不決。
最後一塊尚未屈服的前清故土:臺灣,在大洋之中眺望大陸,抗拒不斷襲來的紅軍。是否不激怒紅軍、不介入東方大陸事務就能自保?或者不該重蹈過去30年放任紅軍強盛的覆轍?關於這個海國的大陸政策,爭論未有定語,但戰事仍在持續。
玩家要領導一個革命組織,掃除內部矛盾、爭取各國幫助、發展抵抗組織,兼用和平與武力手段消耗紅軍能量,加速中共統治動搖的「大洪水」之日到來。
或者扮演保衛中共統治的紅軍,以鐵拳打倒一切分離主義與反動派,守護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實現東方大陸的偉大復興,並嘗試拿下臺灣。
或者扮演臺灣政府,一面用海洋國家的力量介入大陸情勢,一面打擊國內的中共代理人與綏靖主義者,用諜報網與隱蔽行動來打贏這場終局之戰。
從新西伯利亞到雅加達,從帕米爾高原到庫頁島,在遊戲中跨越地與海的264座城鎮,合縱東方8國,斡旋7大列強,從共產黨築起的高牆鐵幕下解放祖國!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1979-MAY. 04 鐵娘子上任 / 《#鐵娘子堅固柔情》The Iron Lady
(00:18:17) 1944-MAY. 05 甘地獲釋 / 《#甘地》Gandhi
(00:36:29) 1967-MAY. 06 香港六七暴動 / 《#喋血街頭》Bullet in the Head
(00:56:12) 1942-MAY. 07 珊瑚海海戰 / 《#決戰中途島》Midway
(01:19:08) 1429-MAY. 08 奧爾良之圍結束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Jeanne D'arc
(01:49:24) 1945-MAY. 09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終戰 / 《#帝國毀滅》Downfall
(02:09:24) 1940-MAY. 10 邱吉爾上任 /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02:30:59) 結語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3BtxUH9Du4
▶ 收聽PODCAST聲音: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79-MAY. 04 鐵娘子上任 / 《#鐵娘子堅固柔情》The Iron Lady
英國政治史上首位女性首相 瑪格莉特柴契爾,同時也是20世紀在位時間最久的首相;這位被稱作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是如何挽救英國的經濟困境,政壇上展現鐵腕作風而影響後冷戰時期的世界局勢?
.
▶ 1944-MAY. 05 甘地獲釋 / 《#甘地》Gandhi
印度國父、印度的民族啟蒙代表甘地,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帶領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並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進行了一場偉大的獨立運動?做為一位獨立派的領袖,英國政府多次以不同罪名將他逮捕入獄,1944年5月5日是他第四次出獄。
.
▶ 1967-MAY. 06 香港六七暴動 / 《#喋血街頭》Bullet in the Head
影響香港近代史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性暴動,英國、中國、香港三地的矛盾情結,持續延燒至今;吳宇森早期少數以真實歷史背景的兄弟情誼電影,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三大明星的精彩演出!
.
▶ 1942-MAY. 07 珊瑚海海戰 / 《#決戰中途島》Midway
海軍戰爭史上第一場視距外作戰的海戰;也就是交戰雙方都是在肉眼無法觀察彼此的情況下開戰,美日雙方以航空母艦作為攻擊主體,宣告海軍的大艦巨砲時代走入歷史。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第一次日軍由攻轉守的關鍵之役,為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揭開序幕。
.
▶ 1429-MAY. 08 奧爾良之圍結束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Jeanne D'arc
來自農村的聖女貞德,帶領著法國援軍成功解救了被英國軍隊圍困長達半年之久的法國中部城市 奧爾良,讓聖女貞德成為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的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僅用了九天的時間完結長達半年的奧爾良之圍,可說是奇蹟中的奇蹟。
.
▶ 1945-MAY. 09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終戰 / 《#帝國毀滅》Downfall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結束而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
▶ 1940-MAY. 10 邱吉爾上任 /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為主張姑息主義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勢力坐大,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在辭去首相一職後,向國王推薦邱吉爾擔任首相。被趕鴨子上架的邱吉爾,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成功帶領英國人民度過了這個最黑暗的時刻,因次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甚鉅。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松學校導讀】趙鐸電影中的倫理,種族與後殖民主義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松學校導讀】趙鐸 電影 中的倫理,種族與 後殖民主義 本次導讀對於 電影 中的「正面形象」有更多的討論,當壓迫者給予被壓迫者的負面形象,藉此合理化其 ... ... <看更多>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後殖民主義電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後殖民主義電影 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後殖民主義電影在Youtube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後殖民主義電影 在 [好雷]從被殖民者心理看《茉莉人生》 - 看板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好意思我又來了
這次和上一篇文一樣是講茉莉人生這部電影
不過是闡述電影中想帶給我們不同的論點
雖然這樣的論點在電影中不是主軸
但我們還是可以思考其在電影中的含意
我們把整部電影的場景拉到整個時代下的伊朗。1925年前伊朗為英國與俄國的殖民地,直
到1925年由美國扶持的巴列維政權上台之後才得以擺脫殖民地的型態。奉行親美政策,獲
得大量經濟建設的支持,脫離殖民經濟的困境,進而成為中東地區發展較迅速也較有影響
力的國家。女主角瑪嘉是生活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反美的伊斯蘭和國建立起來,極力
的反制歐美國家的控制,但因為石油資源的因素使得歐美國家仍頻頻的干涉中東事務。
瑪嘉小時候就生活在一個反對當時巴列維王朝的家庭,從小就嚮往國外的龐克文化,甚至
還穿著龐克不死的外套在街上亂晃。這當然還是在伊斯蘭革命以前,對女性來沒管制這麼
嚴重的時代。雖然表面上巴列維王朝已經擺脫殖民地的身分,但奉行親美政策的政權就真
的擺脫殖民地的地位嗎?除了政策上總是聽從歐美國家的意思,電影中也有提到當時伊朗
與歐美國家談條件的場景,人民也嚮往歐美的文化,雖然仍保持使用自己的語言,在伊斯
蘭共和國主張反美以前,當時伊朗的政府到人民其實是非常接受歐美文化。
這邊就要提到了所謂後殖民主義是什麼了。後殖民主義是由第三世界的國家所開始,在二
戰過後這些國家開始對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國家進行反制,因為這些國家長期身為殖
民母國就不停的剝削這些殖民地,影響他們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然而這些國家在脫離殖
民地身分後仍受到原本殖民母國的影響,經濟與政治還是會受到控制,相較於原本的殖民
經濟依然還是處於經貿上的劣勢,依然被西方國家進行間接式的剝削,這就是我們現在仍
然能看到的後殖民主義國家的困境。
大戰過後,民主化成為這些第三勢力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手段,而已經在第一波民主化至
今將民主體制發展較完全的西方國家就藉此機會再度介入第三世界的事務,透過大量扶持
基本建設與民主體制進行另一波殖民的機會,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正式如此,但也因為歐美
國家文化的介入,也使得這些第三勢力的國家的人民受到歐美文化的薰陶,不論是資本主
義抑或是社會主義,瑪嘉的家庭正是信奉馬克斯主義的一群人。
當殖民母國的文化深入殖民地的時候,這些被殖民的世代進入了後殖民的時期仍難以擺脫
對於殖民文化的認同。好比說瑪嘉從小接受了龐克文化,那種放蕩不羈,勇於表達內心感
受的意識形態就難以剝除,她聽的是歐美的音樂,穿的是歐美的服飾。在伊朗戰亂的時期
,瑪嘉父母為了瑪嘉的安全而將她送出到了法國。來到國外的瑪嘉當然是喜出望外,過去
所接收的歐美文化讓自己成為了想當然得伊朗籍法國人。但到了法國事情完全想得和瑪嘉
不一樣,她當自己是一個接受法國文化薰陶而成為想當然的法國人,但當地人完全不這麼
想。他們認為光是長相上就與他們自己有著極大的不同,甚至一名法國女孩認為自己的弟
弟會去追求一名中東人是極度愚蠢的行為。儘管電影中用一個比較幽默的方式帶過,但我
們仍能看到瑪嘉內心的徬徨與難過。
這是一個身分認同的問題。經歷至後殖民時期的國家因為在經濟與文化上還是難以擺脫原
有殖民母國的影響,經濟上受到相當程度的剝削,文化上則產生身分認同的問題。我們都
知道一個人的產生往往是受到他人所建立的,而這個他人可以是身邊周圍的人,可以是環
境,也可以是文化,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個體之所以為個體的存在。瑪嘉也是如此,這些西
方文化構成了她的思想與個人,由此可知文化殖民的影響力不亞於經濟殖民。
法蘭茲.法農(Frantz Fanon)是一名成長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的黑人,但因為法國殖民的關
係,法農從小接受法國文化的教育,也就是他身為一名法國人在殖民地身活著,當他到了
法國本地求學的時候卻發現當地的法國人並不把他當成法國人,因為膚色及口音都和他們
不同,這對一直身為法國人而感到自豪的法農不僅大吃一驚,並開始對自身感到懷疑,他
到底是誰?法農在他的著作《黑皮膚白面具》裡提到,黑人在殖民時期就因白人文化而失
去了主體性,從文化、慾望以及身體都向白人文化臣服。白人是先進的,是一個走在最前
端的文民,黑人是次等的,一個落後野蠻的文明,為了追求白人的認可,甚至為了成為白
人,黑人秉棄了自己的文化,開始對白人進行崇拜與模仿,學習白人的文化,學習他們的
語言,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和他們一樣的階級。在追求白人的價值時,利益與權力仍掌握
在白人身上,「白人文明、歐洲文化,在黑人身上強加了一種存在的偏差,黑人的心靈,
其實更是白人的建構。」如此沉痛的控訴,指出現在處於後殖民時期的國家面臨的困境,
就算擺脫了經濟殖民,妳能擺脫因文化殖民所導致的身分認同嗎?
這種黑皮膚白面具的現象並不只是出現在黑人社會之中,我們一樣的可以套用到第三世界
或是一個國家中的小村落中,都因為較強勢的外來文化的影響與深植都會破除在地文化,
使當地人對於外來強勢文化進行崇拜與模仿,也對自身文化進行貶低,而貶低這件事也就
是外來文化所造成的。如何找回自身文化的認同是這些後殖民國家需要做的,法農對於如
何找回黑人的主體性有了一個見解,「應該幫助這些想變白人的黑人,看到他的潛意識,
放棄他自我漂白的企圖,同時幫助他採取行動,改變既有的社會結構。」,放棄漂白的企
圖的這件事就是去殖民化的意識,去殖民化有多重要呢?他就是破除原有殖民母國所深植
的意識形態,改變自我對於自我文化的認識,而不是一昧的貶低,剔除這種「崇洋媚外」
式的文化盲從。這種新的意識形態是法農認為這些殖民國家重新在起的方式,也是後殖民
時期擺脫歐美國家控制的一個重要思想。
瑪嘉在身分認同也面臨挫敗時也陷入長時間的低潮,而當她回到母國的時候則開始認同自
身的文化並奮發向上,這段和法農所遇到的情況相當類似,雖然電影中並沒有著重在此一
區塊,但我們細細思考遺下仍然能發現茉莉人生想帶給我們反思的論點。
--
亨利青菜公共事務場所
https://sh3312037.pixnet.net/blog
https://tinyurl.com/zty8o9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244.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8667910.A.B16.html
※ 編輯: sh3312037 (42.77.109.80), 07/01/2017 13:56: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