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紐約時報
*【以色列與哈馬斯停火協議生效】
在埃及等國的調停下,以色列和哈馬斯同意自週五淩晨起停火。全世界都在緊張地注視著這份協議能否維持。過去11天裡,以色列的空襲和炮擊在加蕯造成230多人死亡,哈馬斯則發射了4000多枚火箭彈,奪取了至少12人的生命。拜登對“包括兒童在內的眾多平民的悲慘死亡”表示哀悼,同時誓言動員國際資源重建加蕯。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0/world/israel-palestine-gaza
*【美國希望重建加蕯,但援助取決於哈馬斯的軍火庫】
拜登政府打算幫助重建被圍困的加蕯地帶,進而通過提供財政支援的承諾,向哈馬斯施加壓力,要求其不再繼續戰鬥。這項工作可能耗資數十億美元,美國官員預測,哈馬斯會接受。但這是否會緩和好戰集團對以色列的行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politics/israel-gaza-hamas-biden-netanyahu.html
*【歐洲議會投票凍結中歐投資協定】
援引中國的人權侵犯記錄、“極權主義威脅”,及該國對歐洲批評者實施的制裁,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暫停推動與中國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商業協定。這次投票是中歐關係遭遇的最新挫折,雙方關係自3月以來持續惡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business/europe-china-sanctions.html
*【拜登面臨著不安的真相:朝鮮沒有放棄其核武庫】
當拜登總統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時,他必須努力應對朝鮮過去四年來的核武器和核燃料庫存大約翻了一番這一事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politics/biden-north-korea-nuclear-weapons.html
*【拜登簽署打擊反亞裔仇恨犯罪法案】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在白宮簽署一項打擊新冠疫情下反亞裔仇恨犯罪的法案,使這項名為《反新冠仇恨犯罪法》的法案正式成為法律。慶祝兩黨壓倒性的罕見時刻,拜登強調,美國人必須採取更多行動打擊仇恨犯罪,致力於制止仇恨和偏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politics/biden-asian-hate-crimes-bill.html
*【鑰匙,錢包,胡椒噴霧:亞裔美國人的新現實】
在過去一年中,全美範圍內共記錄了6600多次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其中紐約市的反亞裔仇恨犯罪案件數量增加最多。現在,許多亞裔人士正用胡椒噴霧、電擊槍等防身工具來武裝自己,以應對持續不斷的襲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nyregion/asian-americans-attacks-nyc.html
*【Covid實時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週四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歐洲記錄的新冠狀病毒感染下降了60%,這令人鼓舞,有關該大陸計劃重新開放邊界的消息傳來。一位高級機構官員警告說,“這種進展仍然是脆弱的”。
#阿根廷總統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Fernández)下令在該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進行為期9天的封鎖,以幫助遏制該冠狀病毒的蔓延,因為該國正努力遏制第二波爆發。
#州長Larry Hogan宣布馬里蘭州將與該州的彩票合作,為接種疫苗的居民提供200萬美元的獎金。
#根據在醫學雜誌柳葉刀在週四發表的一份報告,非洲Covid患者致死率高於全球其他地區。
#美國眾議院週四批准一項措施,從美國港口出發的郵輪距離啟動的步驟又近了一步。這項措施將暫時允許大型郵輪駛向阿拉斯加。
#印度聯邦衛生部發出警報,要求州政府立即報告所有可能致命的真菌感染病例,這些病例似乎在Covid-19患者中迅速傳播。普遍來說,免疫力和基礎疾病特別弱的Covid患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受到黑真菌的侵害並致死。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0/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全球疫苗爭奪戰中的局外人:蒙古】
在大多數國家仍在爭搶新冠疫苗的時候,蒙古已經擁有為整個國家的成年人口接種的劑量。對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往日在中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夾生的陰影變成了優勢,利用兩個疫苗生產國的全球野心,蒙古得以像更富裕的國家那樣迅速搶購疫苗。如今,該國甚至敢向公民承諾“一個沒有新冠病毒的夏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business/coronavirus-vaccine-mongolia.html
*【一百多年前,他用口罩幫助中國控制住一場瘟疫】
1910年末,中國東北爆發鼠疫。一位名叫伍連德的醫生立即敦促民眾戴上口罩,控制住了疫情。他被公認為公共衛生的先驅,專家希望從他的成功中尋求應對未來疫情的經驗。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520/wu-lien-teh-china-masks/
*【張一鳴宣佈辭任字節跳動CEO,聯合創始人梁汝波接任】張一鳴帶領字節跳動成為了中國首個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他在寫給員工的一封信中寫道,他將於今年年底卸任CEO的角色,聚焦願景戰略、社會責任等方面。隨著中國當局對科技巨頭公司的監管愈發嚴苛,一些互聯網高管正試圖避免引起注意。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520/bytedance-tiktok-zhang-yiming-resign/
*【國務卿證實美國不想購買格陵蘭島】
國務卿布林肯證實,美國不再有興趣購買格陵蘭島,摒除2019川普政府所提,要買下丹麥領土不切實際的提議。布林肯在格陵蘭與丹麥官員和格陵蘭總理Mute Egede在格陵蘭會面,討論了雙邊貿易與投資事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0/us/politics/greenland-trump-blinken-biden.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J是好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Discord頻道: https://discord.gg/E8pxn6n 在Facebook上找到我:https://www.facebook.com/mrjgamer51/ 《往日不再》背景設定在爆發全球性大規模感染,導致眾多人類與生物都化為狂暴新種生物的浩劫後世界。玩家將扮演倖存的賞金獵人...
「往日不再新武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J是好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索爾實況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陳蕾Panther Ch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閒聊] 往日不在Days Gone 一輪心得- 看板Stea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DAYS GONE - IPCA 特殊武器BND-150 狙擊槍 的評價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2周目-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武器等級、近戰格鬥系統新情報公佈(冒險)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的暴走潮大家都怎麼打呢? 的評價
- 關於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毒氣彈的價格,PTT和娛樂計程車的攻略 的評價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
今日陳時中宣布台北新北進入三級警戒,單日確診數180例,其中,台北最多,有89例,新北也不少,有75例,台北部分,萬華有43例.
.
真是一覺醒來,風雲變色.
.
神父這裡,算是最早發出警示的地方,我貼出了一張地圖,點出了茶室的密閉與這一帶的密集,以及鄰近艋舺公園的遊民,他們應該要有通報窗口和取得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管道,並盡量避免延燒到這裡,神父點出了萬華才是必須重視的地方.
.
沒多久,指揮中心隨即出了一張較為完整的匡列地圖,針對4/15到5/12經過該區域的民眾發送細胞簡訊,對於萬華茶室進行擴大採檢,並與台北市政府決議設置四個篩檢站,進行快篩.
.
在這裡神父要特別感謝台北市長黃珊珊和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除了馬上了解了萬華三水街疫調隱諱不明和人流複雜的現狀,也找出了個感染的相關性,並迅速匡列茶室工作者,黃珊珊則是對萬華附近街友進行宣導,並告知防疫工作,發放防疫物資,並協助街友移到是當地點,讓街友了解風險,神父文章出了沒多久後,馬上得到了街友自己向巡視的社工通報的4例發燒的消息,萬華茶室工作者,和幾家茶室,也陸續被找到感染者並且隔離,坦白說,這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代表人們重視這裡,而非忽略,代表政府有在動作,而非充耳不聞,疫情至少是可控的狀態.
.
這次快篩搭配了PCR,可以避免偽陽性,他的出發點和所謂普篩不同,而且現在正是時候.
.
PCR是為了精準篩檢,找到感染源並進行圍堵策略,普篩則是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社區感染,疫情已經無法控制,所以要人們自控,篩到了不管是陽偽陽,一律在家自己隔離,其代價就是消耗大量檢疫能量,甚至給予醫療能量大量的負擔,並且使指揮中心面臨龐大的不準確數據,無法對症下藥,看清楚整體面貌;如果其他區域並不嚴重,感染並沒有擴散,實行全台普篩,只是虛耗量能,徒然製造恐慌.
.
因此,將快篩的範圍侷限在感染源不明的區域,這是介於普篩和PCR之間,重點仍在圍堵,也就是「看清整體面貌」,侷限在特定區域,就如同錢用在刀口上,當一個區域已成為不明,只PCR用在境外圍堵,是不夠「看清」的,只圍堵外圍也是不夠的,要針對該區域配合適當的醫療處置,這是在醫療能量尚能負擔的範疇,既有PCR的準確性,亦可避免普篩可能造成的醫療癱瘓和檢疫能量消耗的問題,偽陰偽陽的「看不清」.
.
在區域施行快篩,被篩出的對象可以得到醫療支持,在有限的醫療下進行有效的利用,將現有的醫療調節到穩定供輸而不至於過於被消耗的狀態,廣泛的普篩,確診者可能得不到醫療支持,醫院人滿為患,最後只能被叫回家自救.
.
所以,我看到快篩的宣導中,上面記載得很清楚,篩出陽性,搭配了PCR避免偽陽性,篩出陰性,也不代表你沒事,可能還沒發病,仍須注意自我健康管理.
.
光看幾個快篩站,可以看到人滿為患,這也暗示了普篩帶來的後果,光是一個區域,該地的醫護就手忙腳亂,稍一不慎,醫護自己也要被隔離,醫院可能必須關閉,或者根本沒有餘力可以關閉,因為病人很多.快篩站篩出了確診者,代表排隊等待都具有風險,神父呼籲,請沒症狀的人或者4/15到5/12沒到過感染區域的外縣市朋友,不用來篩心安,把機會讓給真正需要的人,來篩檢站排隊請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不要造成二次感染.
.
最後,神父要說,萬華並不是毒窟.
.
在疫情蔓延之時,我想,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對萬華的標籤化,人人談萬華色變,甚至還說什麼是台灣武漢之類的,彷彿一經過這裡,就必然會染疫,一呼吸這裡的空氣,人們就會中毒,活在萬華的人好像擁有原罪,萬華人都是這般的不乾淨和不檢點,這些心態,往往可能會發展成強烈的歧視,一聽到你是萬華人,先是避之唯恐不及,然後是嫌惡,都是你的錯,你就是一個凶星,最後,連基本的人的待遇都被剝奪,可能會被任意解雇,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之類的,即使疫情結束,仍然被烙印賤民的印記,要萬華人為疫情擔負莫須有的責任.
.
坦白說,萬華並非疫情發源地,而是被其他地方傳入的,萬華、蘆洲、宜蘭,已經被確認是同一個英國變種病毒株,而這來自諾富特,並不是從萬華生出來的.
.
再者,被感染也不是一種罪,這不是人們自願的,萬華比較像一個受害者,其實你只要看疫調就可以明白,
.
雖說是萬華相關個案,其實很多都不是萬華人.
.
先說說一開始爆發的感染者,案1220和案1221,這兩個在茶室工作的中年婦女,一個是在雙和醫院,一個仁愛醫院被驗出來,他們的居住地根本不在萬華,只不過在萬華工作.
.
再者,無論是蘆洲的獅子會長,還是法官的父親跑來「買竹筍」,這些,也都不是萬華人,買竹筍講的並不是實話,陳時中說「他無法一吐真言」,神父必須在這裡嚴正指出,疫調一定要誠實,不然只會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例如人們以為只是到菜市場就會染疫,這會讓萬華人連菜市場都不敢去,造成人們斷炊或其他地方物資被瘋狂搶購.
.
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是在茶室工作的,或者是在茶室消費的,他們很多都不是萬華人,不過全都群聚在萬華,坦白說,在地萬華人也很少去那,神父分享了警訊,上了新聞,也被誤解為當地老司機,是一個網紅,這實在是竹篙湊菜刀,我從來都沒去過茶室,只不過是在地人所以有一些了解,另外,神父也不是什麼網紅,不靠經營個人形象或者接業配營利,靠的是我的這支筆,書寫文字,散播知識還有變態的小故事.
.
請容許神父在此澄清:
.
我不是老司機,只是個在地人;我亦不是網紅,只是個自由作家.
.
扯遠了,其他的感染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彰化2婦女去萬華賣葡萄,或是更早的案例,基隆婦女跑到萬華擺攤賣茶,姑且不論是到萬華染疫,還是傳播疫情到萬華,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在萬華相關個案龐大的活動史,例如到南投,到台南,到苗栗,到高雄進香參拜,然後,最後是到茶藝館工作.
.
坦白說,這一點都不像是在地萬華人的足跡,萬華乃眾神之都,只聽過人們透早搭車來萬華參拜,沒聽過萬華人跑去全台各地參加進香團,萬華本來就有許多靈驗和歷史悠久的廟宇,根本沒必要捨近求遠,到南投去,這根本不像是萬華人的習慣.
.
所以,我們可以描繪出來,萬華並非什麼病毒發源地,反而比較像後端被感染到的中繼點,說白了,無論是茶店女還是恩客,或者是裏頭來自越南或者中國的外籍工作者,來萬華旅遊甚至長途跋涉來做小生意的,甚至在廣場上的遊民,其實很多都不住在萬華.
.
因此,神父就不太懂了,外地來的人流,外地帶來的病毒,在此造成了複雜的流動導致感染,本地人遭受牽累,這不打緊,人們卻開始怪罪起萬華來,這是怎麼回事?
.
這也是萬華的偉大又悲哀之處,這看似小小不起眼的地方,如今成為人人鄙夷的破敗之處,它其實支撐起龐大中下階層的經濟,包容人們的痛苦,在自己家做不起來的買賣,來到萬華卻可以受到眷顧,別人無法聆聽的痛苦,來到這裡有神明聽你傾訴,已經被忘卻的老台北的靈魂,被凍結的時光,不被理解的人,在這裡可以找到光芒,老一輩的孤獨可以被化解,找到能說話的人,重溫熟悉的風景,以及說起好久不曾能說的話,龍山寺的神靈不會排斥任何一人,而眾生平等,萬華的人們樂善好施,較具有包容力,而不會互相敵視,所以卻成了龍蛇雜處的地方,到如今,染上了疫情的陰影.
.
神父是這麼看的,就如同陳時中在疫情之初所言,不要特別去標籤化染疫的人,因為這只會讓他們感到恐懼,因害怕而不願意說實話,甚至拒絕確診,造成疫調困難,因為他們怕面臨到莫須有的壓迫和懲罰,標誌一個人尚且如此,何況去標籤一個地區.
.
萬華人比其他人更早走到下一步,非自願的,這其實某種程度是身處在前線,然後展演給全台灣人看,疫情較為嚴重時的風景,人們會面臨什麼,人們可以怎麼做,讓人們產生警覺,然後能提早準備,避免最壞的情況,即使到那個時候,心裡好有個底.
.
一味的針對與懷疑,並不會讓你更安全,相反的,萬華若防的好,全台灣就能平安.
.
近來,看到有在香港工作的台灣人闡述自身在香港的經驗,我想,有一段話可以做為借鏡,「不獵巫、勿恐慌、少群聚」.
.
萬華人早一步經歷人們不願經歷到的,承受人們不敢承受的,各位BROTHER不應當標籤他們,反而應該尊重.
.
神父亦呼籲艋舺的兄弟們,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幫助,不要搶物資,搶光了,只會讓其他人拿不到,若有人或在附近被確診,不要驚慌,乖乖在家,少出門,若有人缺乏物資或口罩,請支援他們或告知他們哪裏可以去買,三級警戒期間,人們生活跟以前不一樣了,例如神父就連去樓下超商買東西,還得實名制登記電話,這一定會令大家多感不便,但請多配合,少些抱怨,共體時艱,人們越配合防疫,就能越早脫離疫情的陰霾,重拾往日的生活.
.
最後的最後,神父不免俗的,要來批評一下雙北的市長,首先是侯友宜,難得佔據公共頻道時段,拜託不要那麼無腦,講一些照本宣科的幹話,一級防疫你在那邊跳針封城,二級防疫你也在封城,三級你也在那邊大叫封城,我看真要到封城的時候你還是只會在那邊喊封城,實在是唯恐天下不亂,封城不是奶子,越喊越爽;封城也不是請客吃飯,勞師動眾,影響甚劇;封城也不是秀急,秀好秀滿,如要提前籌備,不用一再強調,不停重複,此乃廢話謬誤.封城是一個專業問題,不是地方首長的獨斷,我爽封就封.陳時中問了,你封城的標準是啥?不是遇到什麼情況,一律跳針封城就好,這是在超前部署,不是在超前部署棺材,如陳時中所言,人們越期望高強度的封禁,但時序不對,只會造成反效果,過於強烈的封鎖只會造成人們防疫疲乏,甚至反抗以及不配合,這在國外的防疫經驗都有先例,全世界哪個首長的防疫策略是把封城掛在嘴邊當口頭禪的?然後一邊喊一邊滑頭的說,配合中央指示,既然要配合,就不要擅自主張,造成人民的疑惑和指揮中心的困難,沒有到封城階段,不要把封城當兒戲,所謂超前部署,是提供幫助,預先設想下一步,例如口罩禁止出口,用以防範口罩不足的情境,設想最壞的情況,不是要使人們自亂陣腳,然後驅使人們主動造成那種情況-你現在喊封城只有一個效果,就是使人們更瘋狂搶物資,主動造成群聚,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不會提升防範意識,只會更容易造成人心潰堤罷了,身為市政首長,你是要穩定人心,而不是擊潰人心,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還不明白?
.
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我實在不知您豢養的Kofan們,怎麼會無知到這種地步,在ptt,到每一個指揮官說話的消息下,去攻擊陳時中,進行情緒化的批判,然後顛倒是非,這無助於防疫,只會讓人們無法聚焦在重要的訊息,企圖讓人們不信任指揮官的指令,其結果就是人們消極不配合,往截然相反的路去行走,一條更接近死亡的道路.
.
什麼不敢升,升了就要揹黑鍋,有台灣價值就不須升三級、指揮中心就是在賭、黨說了算、為了經濟不要人命、要害死多人、指揮中心沒權力要聽上頭的指令,乃至於到現在還在說指揮中心蓋牌,去懷疑病毒為同一株的真實性,然後換到柯文哲講不要恐慌,應變快情況已控制,全都在那邊阿北好棒,阿北先知,阿北替換陳時中,結果內文都是柯文哲在轉述指揮中心已經宣布,指揮中心已經將確診者匡列,防疫醫師已經完成採檢,病患已經移至負壓隔離病房,和平醫院應變夠快,明天會跟陳時中開會等等.
.
隔天,指揮中心馬上升三級,而且範圍僅限雙北,馬上打了這些人的臉,這證明了防疫不是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沒到疫情嚴重程度的地區,升了只會造成反效果,全台都升的結果,讓真正應該升的地方防範效力反而稀釋,而沒有什麼敢不敢升,聽黨指揮的問題,一切要靠專業判斷,而非民粹治國.
.
而至於說什麼要封鎖萬華,封單一個行政區根本沒意義,誠如神父所言,如果茶室案例有許多根本住在外縣市,或者往外各處進香,人早就出去了,現在封鎖單一行政區只是給當地居民喪失基本生活的機能甚至使得物資匱乏罷了,說白了,萬華佔據台北對外聯絡的要道,例如到新北的交通,隔一條路就是中正區的行政中心,只針對單一區塊,中斷訊息,切斷對外交通,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而已,更別提貿然實施封鎖引發的逃難潮.
.
萬華的茶室接觸人流複雜,是三不管地帶,艋舺廣場遊民人潮聚集,是高風險地帶,這不是什麼新聞,也有人反映,若地方政府早點管理茶室,進行實名制,對於營業許可進行嚴格審查,說白了,你把跟中央打嘴砲或者攻擊陳時中進行政治操作的時間,用來防疫,事情也不會至此,很多屁話根本和你的職權沒關係,也不是台北市長該管的,例如「柯P獻策:宣布國境解封 大家嚇死一定搶打」,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沒事挑起爭端,或找指揮中心麻煩,展現不合作的態度,無助於防疫,加深彼此的裂痕,每嘴砲一句,台北市民的風險就多一分,這只是將風險轉嫁給人民,滿足自己的政治聲量而已.
.
一手指著遠方的草原,說那草被風吹的如何不整齊,卻忽視了自家屋子,已經開始熊熊燃燒.
.
忘了自己應該負責的事,應該負責的對象,防疫是中央和地方合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若不同調就會產生極大的破口,這是台北市從SARS以來學到的教訓,而今的台北市長,似乎到現在才知道.
.
去年,放著市政不管,到處在外縣市忙選舉,這就算了,防疫時候在那邊洩漏隔離地點,這也算了,老婆在那邊嗆總統為何不打疫苗,那也沒什麼,甚至經營的黨派提的政策是什麼不要讓醫護成為試驗品,在臉書向指揮中心喊話,這我們也當作沒看見.
.
直到疫情爆發前幾天,還在攻擊指揮中心疫苗問題,陳時中回覆金門立委陳玉珍,她砲轟中央政府沒有什麼能力,呃,她說不是沒有能力,是可能買不到大家想要的疫苗,輝瑞和莫德納什麼的,地方政府可不可以自行去採購,還說「如果我們有能力買到,我們有能力補助,你們沒有.」、「我們金門有能力對外接洽,要自力救濟.」、「我們可能買的到,你們買不到.」
.
不知道金門的補助是啥?財源來自哪裏?如果補助是來自台灣,去質疑台灣沒有能力,金門反倒有能力,這就像小雞稱自己比母雞還能找蟲子吃,末梢血管稱比心臟更能獲得血液營養來源.如果財源是在中國,買到的又會是什麼東西?金門跟其他地方用的疫苗不一樣,擁有特權,這會不會引起縣市間的不平,引起防疫混亂,中了敵國的分化之計?你進的來路不明的疫苗,出事又是誰負責?我打壓你國家,讓你拿不到疫苗,然後發疫苗給少數人讓他們享有特權,凸顯政府的無能和祖國的偉大,如此,用少數人的自滿,強化打壓的正當性,台灣就會越來越難得到疫苗,這顯然又是一個敵我不分,地方主義以私害公的情景.
.
陳時中先回答這可能違反藥事法,必且清楚說了要跟中央申請,這是地方立委主動提出,並想像自己擁有超越國家和世界各國元首的疫苗採購能力,而統媒卻說成陳時中鬆口讓地方自己買疫苗,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陳時中若直接拒絕,會不會又寫成中央無作為,不准地方自力救濟?
.
柯文哲則在那跟著進行政治操作,質疑什麼「中央推責任給地方」、「為何不早說,買不到疫苗要怪我囉?」.
.
至於ptt的柯糞,則在幻想陳時中把「買中國疫苗」的問題轉嫁給柯,民進黨自己反中反過頭,排斥中國疫苗,到時柯買中國疫苗,中央就會說是地方自己要買的.
.
坦白說,現在不是柯文哲與柯糞展現被害妄想症的時候,而心裡有鬼,看誰都是鬼,中國疫苗在世界造成的反效果,顯而易見,非洲賽席爾接踵率全世界最高,疫情卻變得更嚴重,中國疫苗沒經過第三期驗證,比az和各種疫苗更危險,香港有許多人打了致死,一直唱衰政府買不到疫苗,卻鼓勵大家不要去施打,稱疫苗很危險,這是邏輯矛盾的事,誇張az的危險,卻聲稱不要抗拒更危險的中國疫苗,這基本上是要推台灣人入火坑,柯糞如果愛打中國疫苗,自己游到對岸去打,不要強迫正常人跟你們一樣.
.
還有,指揮中心已經說明了疫苗由中央統籌規劃,真的不了解市長的語言理解能力是否有問題,還是在跟國民黨立委唱雙簧,地方自己要買,中央說要經過許可,怎麼會變成中央推責任給地方,這實在不是智商157的行為,反而像是智商57.
.
柯文哲稱,「不要互相責怪,不要罵來罵去,中央地方不要打口水戰」,拜託自己至少也做到一丁點,台北市民的要求不高,一丁點就可以了,做一個市政首長基本要有的樣子.
.
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
.
請改改自己慣性洩漏的毛病,例如和平醫院隨意搶先公布的問題,請由中央統一公布,這是為了避免造成訊息混亂和因恐慌而產生不理性的行為,例如前頭說的法官爸買竹筍,或者到處亂竄確診錄音檔,這都要再經過查核,證據充足再公布,如果訊息不能統一,而人們的認知有限,若接受的不是有用的資訊,而是過多會引發焦慮的訊息,到時聽的不是指揮中心而是道聽塗說,出事誰要負責任?
.
一開始就要下令封閉疫區茶店,而不是只停業三天,這已經遲了,說停業還有人照常營業,記者去還聽到有人聽到歌聲,這就是政策沒落實,三天後才宣布北市八大行業、電子遊戲業、網咖暫停營業,被批評慢了,就回答「早3天封 跟現在差不多」,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
這,才是kofan說的,「只要經濟不要人命」,「 是要害死多少人」.
.
疫情是可以控制的,人心卻是不可控的,請下至網紅明星,上至地方首長,展現「人」的作為,進行「人」的思考,只有讓人像個人,互相理解和扶持,人才能避免災禍.
.
萬華的brother,在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做為一個榜樣,萬華經歷了sars,經歷了各種磨練,從滿目瘡痍到如今風華之城,已經不同以往了,我們的意識就是我們的武器,和平醫院再當初被封院,醫護們拍窗求助甚至沒命逃離又被抓回的慘況,到如今,已經井然有序的上車,走入了防疫旅館,人們終於學會了用理性的分流取代蠻橫的封禁,這是進步的證明.
.
萬華人,此時更應該保持冷靜,聽從指揮中心的指揮,互相協助,共同抗疫,樹立起一個公民的典範,我們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也不是孤立無援的小白兔,
.
我們是有氣魄的萬華人.
.
雖然多災多難,但我們百折不撓,希望此時此刻的場景,我們只演這麼一次,而這也是最後一次,不要讓全體台灣人都經歷到我們此時面臨的險境.
.
萬華,是台北的縮影,也是整體台灣人的象徵,我們比其他人更擁有受疫侵襲的經驗,同樣的,我們能做得很好.
.
如你的朋友是萬華人,請多多關心他們,這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批評和謾罵,而是理解和關懷.
.
這不只是萬華的危機,也是全台灣的危機,我們應該要不分彼此,攜手一起度過.
.
從這一時刻起,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從遠處看已是一股力量,讓我們的行動成為榜樣,讓我們的話語會被傾聽.
.
而痛苦會過去,生命會留下,brother.
.
.
ps. 疫情緣故,神父的收入也斷炊了,如果覺得此篇文章不錯,還請多贊助,神父會隨時提供第一手消息和優質的評論,brother.
.
【贊助神父的菸 聆聽在地之聲】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J是好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iscord頻道: https://discord.gg/E8pxn6n
在Facebook上找到我:https://www.facebook.com/mrjgamer51/
《往日不再》背景設定在爆發全球性大規模感染,導致眾多人類與生物都化為狂暴新種生物的浩劫後世界。玩家將扮演倖存的賞金獵人迪肯(Deacon),在社會崩解的極限環境中求生,一邊對抗狂暴的異變者威脅,一邊面對爾虞我詐的倖存人類派系競爭,體驗人性的現實與希望。
不要忘記留言分享按喜歡喔!!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索爾實況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一把是往日不再最強的近戰武器了
需要劇情到南邊營地時才能取得
威力最高 變異者一刀就死
耐久度一刀只掉3%
建議來到南邊時先來拿這把斧頭佳
若本影片對您有幫助 歡迎對影片按下喜歡
並訂閱本頻道且按下右邊鈴鐺
即可收到最新影片的通知喔~~
#往日不再 #精良金屬長斧 #近戰武器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陳蕾Panther Ch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蕾 2019 年首支廣東主打 《當我迷失時聽著的歌》。
MV首次親自拍攝+剪接,用最簡單、純粹的畫面,紀錄自己回家時聽著這首歌的每個畫面。
2018年的陳蕾經歷了人生的高低起跌,在音樂路上開始得到關注和認同的同時,年底她的獨立音樂團隊「自由意志」卻經歷了一個重要的變動,讓很多原定的音樂計劃無法在2018年順利進行。陳蕾經歷了如嚴冬般的一季,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該放棄夢想?
幸好,上天給予了她一個渡過每個難關的武器, 那就是 「創作」。
人在他鄉,出走久了,便想念那個無論如何也支持自己的家。而她知道,情況再壞,也有一個家可以回去,於是「當我迷失時聽著的歌」, 陪伴她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黑暗,走到了2019年的今天。
陳蕾用她的聲音,代表全新的「自由意志」,送出這首歌給每個迷失的你。
送給每個,仍然在努力奔跑的你。
《當我迷失時聽著的歌》
作曲:陳蕾
作詞:陳蕾
編曲:MJ Tam , Tom@Mr.
監製:C.Y. Kong , MJ Tam , Tom@Mr.
為着什麼追趕 到頭來有變質嗎
日夜扮演開心角色嗎 卻總一個面對
一個 流浪哪一街角 找哪份寄託
一個 鬧市中卻只得我
這剎那 卻想到至親的說話
「如若迷失請謹記回家
迷路不要驚怕
前路難關都給你招架
如像孩子那樣靠著我 不怕
好好的放一假
重整你內心積壓 再出發」
望著父親不經意 白頭髮也斑斑
家中每一位都尚好嗎 我不敢致電你
生怕 提及我的一切 可會令你心掛
生怕 說到聲線變沙啞
還未成功不敢說回家
要再打拼一下
同學們紛紛都已出嫁
仍在留守這地努力往上爬
多少風雨洗刷
還可有力氣抵抗嗎
要記住回頭看現狀
會發現已過三關 斬了六將
曾亦有灰色思緒在擴張
你卻是往日燦爛模樣
默默地為我在燃亮
如若迷失請謹記回家
迷路不再驚怕
前路難關都給我招架
猶幸能得你護蔭 做你 親手栽種的花
若跌倒 縱使滿身傷痕 沈淪在流沙
(滿身滿心傷痕 我都不怕)
也得你的雙手引路回家
再都不怕
【 製作Credit 】
作曲Composer:陳蕾
作詞Lyricist:陳蕾
製作人Producer:C.Y. Kong , MJ Tam , Tom@Mr.
編曲Arranger:MJ Tam , Tom@Mr.
電結他Electric Guitar : MJ Tam
木結他 Acoustic Guitar : MJ Tam
低音結他 Bass Guitar : Singz@KOLOR
鼓Drums : Tom@Mr.
Additional Keyboards: MJ Tam
Synth arrangement : C.Y. Kong
和聲編寫Chorus Arrangement :
C.Y. Kong
和聲 Chorus:陳蕾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Drums) : Ming@Avon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 Vocal ) : Kei@Aroom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Electric Guitar): MJ Tam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Acoustic Guitar): Ming@Avon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Simon Li at nOiz
OP:Freewiller Production Company Limited
SP: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TD
Apple Music :
https://apple.co/2WzDwbE
MOOV:
https://bit.ly/2DSp47r
JOOX:
https://bit.ly/2Tuqev5
KKBOX:
https://bit.ly/2RztZOf
Spotify :
https://spoti.fi/2SolQAz
Music One:
https://bit.ly/2TtW23g
工作聯繫:freewillermusic@gmail.com
Panther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ntherchan(陳蕾 Panther Chan)
Panther Weibo:
http://weibo.com/pantherchan(陳蕾PANTHER)
Panther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pantherchan (pantherchan)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DAYS GONE - IPCA 特殊武器BND-150 狙擊槍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遊玩[新遊戲+] 即可取得人聲講述| 模擬農場19 如何飼養動物? [ 養雞篇] Farming Simulator 19 https://youtu.be/aQzuIEA9mTY 最後生還者I 音效重改| ... ... <看更多>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往日不再2周目-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往日不再 二周目新武器是什么?游戏中有一把武器时只有进行到二周目才会奖励得到的,那就是bnd150,很多小伙伴不清楚这把武器强不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 <看更多>
往日不再新武器 在 [閒聊] 往日不在Days Gone 一輪心得- 看板Stea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好像是被steam推薦的
看起來評價也不錯 就買了
一開始看這系統感覺有點失望
就是那種限制蠻多的半開放世界
武器就那幾種, 素材和補給還設蠻低的上限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玩一玩就...玩的蠻多的
會一直玩下去, 就是會讓你晚點睡覺的那種
即使到最後, 這不怎麼自由和亮眼的系統依然差不多是那樣
但我還是把遊戲都破的差不多了
90小時, 889天
全聲望3, 全暴走潮, 全營地, 全任務, 秘密武器etc
算是在個人玩遊戲中少見的高完成度
(甚麼挑戰生存ng+就算了)
我想可能是因為這遊戲的進展系統設計得不錯
開圖=解鎖快速移動, 素質強化
任務=新武器
聲望=新武器/新機車強化
讓你覺得接下來要去做的事情是蠻有意義的這樣
就算後面爆走潮有點多, 但反正剛好實驗新武器
系統不深但是容易理解和上手
UI不錯 (除了那個生存視野很爛, 但反正撿破爛不是很重要)
風景不錯 (蠻吃效能的, 1070 2k要調到低才不會卡)
騎車手感不錯 (沒怎麼玩開車遊戲的外行感想)
可以把敵人引起來互殺挺好玩的
總之就是
一開始蠻失望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會一直玩下去到破關的遊戲
至少特價買絕對值得, 而且不覺得時間被浪費
下面提到劇情, 當然會劇透
整體來說偏弱和無聊, 而且有不太能接受的地方
首先是女主角, 這比較像是被系統整
主角一直懷念可能死的老婆, 所以整天回憶, 這很合理
但這些回憶老實講也沒啥特別的, 就是很無聊, 沒啥感受
系統上還要你三不五十騎到沒傳送點的地方
還不時穿插個很浪費時間不能跳過的慢速走動場景
簡直就像是要讓玩家討厭女主角一樣
相對來說酒鬼, 我們可以體會斷手後心情不穩厭世
會跟個娘們似的多愁善感, 所以會有一大堆跑腿+安慰, 這同樣地合理
但這系列就沒有像女主角那些讓人煩躁的過程
再說我們知道在末日的時候死黨是很重要的, 所以可以體會
哪怕最後跟女主角會合了, 居然還可以繼續噁心下去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起外出去大學
這邊途中居然還可以穿插幾百個沒啥意義的小過場動畫
到底是有啥毛病阿?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主角
他的背景是當兵, 上過戰場, 最後還混過幫派
所以他理應不是一個不知世事的人
但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可以看到他, 或是製作組要把他當作一個正義使者
看到像是這任務的敘述了嗎?
"保護弱者: 欺壓弱者和無助之人? 有我在就不可能"
我們平常在跑任務的時候也常看到這印象
解救了XXX, 去把XXX輾平, XXX幹了啥事所以我去執行正義
這邊有甚麼問題?
就算你沒玩過像是witcher系列, 你也應該知道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特別現在還是末世, 像是為了食物殺人, 你也很難說這就是黑的
各大營地說的補給隊, 講白了就是到處檢(偷), 你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搶
(像是柯普蘭一開始幹走你機車, 最後搬家還準備再幹一次)
叫你去做的賞金任務, 給你的資訊也全都任他們講
誰知道是不是私人恩怨
你講白了就是個打手殺手, 為了賺錢去宰人, 去把別人基地抄了占為己有
(多數敵人領地外面還有畫著警告)
當然這行為大多數遊戲裡玩家都有在做
但就是惦惦吃三碗公, 或是有更明確的個人理由
但是看看我們主角
除了上面系統敘述, 只差沒說I'm batman
然後整天碎碎念, 大吼大叫, 好像全家都被對方XX了
我是天神派來的正義使者, 現在要給你們執行神罰
你對安息者這種幾乎是絕對惡的勢力+酒鬼恩怨, 這樣就算了
路邊一個營地裡的也是差不多同樣待遇
更智障的是
在一堆任務中途
還要用無線電讓老闆提醒一下自己對方幹了甚麼事, 強化一下自己三信心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對方是個會吃菸草的
這樣都可以被他當作是個殺人理由+
看到這邊的荒謬程度已經讓我覺得製作組應該是在反串的吧?
另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最後那個吸毒仔
最後我絲毫感覺不到為什麼你會決定"放過"他
你跟他也不是很熟, 頂多一個任務, 他也屬於那種不討喜的人
另一方醫生除了本身功能重要, 跟你也算有點交情 (兩邊應該算是差不多的等級)
今天出了這事情, 比起以前那些真真假假的, 幾乎罪證確鑿
而且吸毒殺人還算是最糟的那種犯罪, 還算是對其他人造成重大影響
(附近看來也沒其他醫生, 除了另一邊的獸醫)
你自己也不是沒幹過活捉人回去的事
其中還有柯普蘭營地的, 下場可想而知, 不會比絞刑好
結果最後不幹了? 這到底是在演哪齣? 你不是嫉惡如仇嗎?
(順帶一提之後又有其他的活捉任務)
整體來講我覺得這主角實在...認同感很低
上面講的
幼稚/自以為的價值觀
整天精神高昂的像是神經病一樣
莫名其妙的愛嗆人 (不是末日就是整天愛嗆的吧, 你不怕哪天被背後開槍?)
實在是很難想像這樣的社會經歷+活到現在
還會有這樣的行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39.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658659210.A.5D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