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雨生百穀!
今天4月20日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代表夏日將近,雨水也將增多,是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生長的時節。
台灣一向號稱「雨水豐沛,降雨量為世界平均值2.6倍」,但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降雨預報指出,4月降雨「偏少」的機率大,梅雨能帶來多少雨量還無法預測,目前各地水情燈號維持不變,新竹地區處於黃燈地區(減壓供水)。
面對百年旱象,政府也提不出有效解決缺水危機的方案,除了分區供水、減壓供水以及工業節水外,也只能四處調水來因應,因此必須要求民眾加大力度「省水、節水」來共體時艱!
民國106年4月5日蔡政府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水環境建設」預計8年投資2508億元,希望透過跨部會資源來營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的優質水環境。現在是民國110年4月20日,前瞻計畫當中的水環境建設,當初所設定的目標確定落空,民進黨蔡政府絕對有必要邀集專家學者以及縣市政府共同檢討對策,找出失敗原因與解決方案,否則蔡總統8年任期結束,前瞻建設等於是一筆歷史爛帳。
回想去年沒有任何一個颱風進到台灣,「網民」盛讚蔡英文總統是「氣候之子」、「護國神山」,但有氣象專家提出警告「颱風不來會有大隱憂」,可惜當時在民粹的風氣之下,沒人想聽。現在「舒力基」颱風生成,又有「網民」呼籲舒力基「進來」台灣,把雨水帶進台灣,真的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覺青一昧吹捧造神蔡總統,看來是鬧劇一場。
有關舒力基颱風是否能帶來雨水,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分析,22日上半天是颱風離台灣最近時候,最近距離約6、700公里,但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僅東半部有降雨,目前看起來西半部降雨機率非常低,西半部是吹乾乾的東北風,颱風會帶來沉降作用,中南部天氣相對穩定,但空氣品質可能變差。因此,大家期待舒力基帶來水庫進帳的期待要落空了!
水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在蔡政府為國家拼台美外交的同時,多關心台灣人民真正的需要,因為脫離民生的政治,一切都是空的!
#百年旱象 #氣候之子
#缺水危機 #請支援省水
#舒力基颱風 #進喔
#穀雨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水環境建設 #穩定供水
#防洪治水 #優化水質
#恢復河川生命力 #智慧水管理
#維持重要水庫有效容量
#未來市新竹市幸福市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李國璋
影響 空氣品質的氣象要素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農業物聯網如何實現智慧感知、預測?未來發展路徑會怎樣?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來源:RFID世界网 作者:烽云物联
作為整合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策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備受各界關注。農業是物聯網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也是物聯網技術應用需求最迫切、難度最大、整合性特徵最明顯的領域。
近幾年,物聯網技術已被應用到農業的諸多領域,包括農業環境監測、溫室大棚生產控制、節水灌溉、氣象監測、產品安全與溯源、設備智慧診斷管理等方方面面。
對於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基礎技術是感測器網路的完善。感測系統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運行。
農業物聯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構成。感知層的感測器技術、條碼技術、全球定位等技術採集的數據資訊,透過傳輸層的有線、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和行動通信技術,傳輸到處理層的農業預測、診斷、控制、決策,以及預警等智慧化模組。
一、關鍵技術
1、農業物聯網感知技術
感知層主要包括各類感測器及節點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和條碼技術等,實現對土壤水分、環境溫濕度、家禽水產健康狀況等資訊的採集功能,是農業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目前,光溫水氣熱等環境感測器應用相對成熟,土壤感測器是研究的熱點,透過電磁波反射或吸收能量水平的大小,可判斷土壤結構,根據離子選擇性膜電極,與被測離子溶液間的點位輸出,可測定土壤裡的特定離子。利用光學和電磁學原理,製成的動植物生命資訊感測器,也是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之一。
2、農業物聯網傳輸技術
當前,農業物聯網中的傳輸技術,主要為無線和有線感測網路技術,以及行動通信技術。其中,無線感測網路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國際上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已經到了實踐階段。
荷蘭的一個農業物聯網項目,將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應用到馬鈴薯生長環境的監測中,生產者可根據監測結果控制疫病,從而實現防患於未然。
農業物聯網的資訊傳輸技術處於試驗階段,有學者建構無線傳感網路監控系統,該系統可對種植環境進行即時監測,園區佈置的感測器節點,可採集土壤與空氣的溫濕度、CO2 的濃度以及光照強度等參數。
3、農業物聯網處理技術
農業物聯網處理層的技術,包括雲計算、雲服務和模組化決策,這個層面是將採集的數據資訊,轉化為實際的操作,利用控制模型和策略,對相關農業設施進行智慧控制,比如打開水龍頭、關閉燈光、自動施肥等。
智慧決策是預先把經驗,和專家知識輸入模組,透過推理模擬思維,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參考,比如對農田肥力、灌溉、病蟲防治、動物飼料配方和園藝設施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智慧預警是以數學模型為手段,對實際不正常狀態進行警示,給出危害提醒。
二、核心應用領域
按照監測對象的不同,物聯網系統可以分為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物聯網、動植物生命資訊監控物聯網、農機作業監控物聯網、農產品品質檢測,與品質安全追溯物聯網等。
1、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物聯網
農業生產監控物聯網,主要指利用傳感器技術採集,和獲取農業生產環境各要素資訊,如種植業中的光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等參數,水產養殖業中的酸鹼度、溶解氧、氨、氮、濁度和電導率,畜禽養殖業中的氨氣、二氧化硫、粉塵等有害物質濃度等參數,透過對採集資訊的分析決策,來指導農業生產環境的調控,實現種養殖業的高產高效。
農業感測器
農業生產環境複雜,需要在高溫、高濕、低溫、雨水等惡劣多變環境下,連續不間斷運行,且感測器節點佈置稀疏不規則,布線不方便;而無線傳感器網路組網簡單、無需布線,具有低成本、靈活的優勢,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系統主要應用方式。
2、動植物生命資訊監控物聯網
對植物資訊採集的研究,主要包括表觀可視資訊的獲取,和內在資訊的獲取,表觀資訊如作物苗情長勢、病蟲害、果實膨大狀況、生物量、莖乾直徑、葉面積等資訊。內在資訊包括葉綠素含量、作物氮素、光合速率、種子活力、葉片溫濕度等,主要監測手段,為光譜技術及圖像分析等;
對動物生命資訊的監測,主要包括動物的體溫、體重、行為、運動量、取食量、疾病資訊等,透過相關監測,瞭解動物自身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以及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確保動物個體健康生長,主要監測手段包括動物本體監測感測器、影像分析等。
3、智慧農機物聯網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的進行,農機作業範圍不斷擴大,農機作業資訊滯後、時效性差、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機收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對資訊快捷、準確、詳細的要求,難以滿足等問題逐漸突顯。
如何透過技術手段,有效地進行農機作業遠端監控與調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業品質,尤其是保障農機夜間作業品質,和農機裝備的智慧化水平,是農機物聯網發展的迫切需求之一。
農機物聯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農機作業導航自動駕駛技術、農機具遠端監控與調度、農機作業品質監控等方面。
4、農產品質安全追溯物聯網
農產品資訊感知技術,主要包括農產品顏色、大小、形狀及缺陷損傷等外觀資訊,和農產品成熟度、糖度、酸度、硬度、農藥殘留等內在品質資訊。
農產品質安全與追溯,對農業物聯網的運用,集中在農產品倉儲及農產品物流配送等環節,透過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條碼技術和 RFID 電子標籤等技術,實現物品的自動辨識和出入庫,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對倉儲車間及物流配送車輛,進行即時監控,從而實現主要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的目標。
在未來,隨著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不斷深入,從政府推動企業變革轉變為企業主動變革,這是未來農業物聯網化的終極趨勢。未來有部分企業,將會依靠大量農業數據的分析、共享,挖掘利用來賺錢,改變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4HBlOf5ZDA
資料來源: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17.html?m=1&fbclid=IwAR07Hvz7yYgnvPuwMrDayBSKdOoSzoOynnFo_-jBVfYGnEwQE2xOWAiVu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