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八年前:我與亞洲初次邂逅的故事】
« Resurgissant des méandres de la toile, doux souvenirs ravivant la nostalgie. »
「從網路世界的昏暗處湧現的回憶,再度升起懷舊之情」
今天在我的臉書上,跳出了這張八年前的回憶,大家看得出來背景是在哪裡嗎?
« Toujours à contrecourant. » 「總是非主流的我」
我一直都是臉書的忠誠的使用者,當大家慢慢往其他社群移動,我還是每次都拿出手機點進來這裡。我還因此曾經被妹妹笑 :「你幹嘛還在用 FB啊,你是老人嗎?」
我的妹妹們只使用IG, Snapchat或抖音,她們這個年紀的歐洲人也幾乎都不用臉書。我反而無法離開這裡,就算大家說這些軟體功能上都大同小異,但還是覺得FB有些獨特,有他們才有的很棒的功能。
« Une mémoire de poisson rouge. » 「金魚腦」
別人會說我是一個:貼心,忠誠,可靠的朋友。不過也一定會提到我很:拖線,健忘,丟三落四!坦白說,如果沒有FB提醒朋友們的生日,像我這種記憶力很弱的人,很有可能會忘記。但是感謝FB,我就不會忘記他們的生日,也能有個好機會和久未聯繫的朋友能再通話,聯繫感情。
« Mon jardin secret. » 「我的神秘花園」
另一點我很喜歡的是,臉書會回顧舊照片。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都很常發我們合拍的醜照到 FB,這些很「清蠢」的照片實在是無價的。我也早就把這些照片設定成自己才能看到,FB因此變成了我國高中的照相冊。每次系統讓這些老照片出現時,心裡總是暖暖的,回憶也會馬上湧出來,就像今天的照片,那是我們全家第一次踏上的亞洲土地 ─ 香港。
« La ville des extrêmes et des contradictions. »「充滿各種極端和矛盾的城市」
那時我們家規劃了亞洲的旅行,原本只打算在香港待3天,但在辦理前往中國的簽證的時候,一直缺少文件,變成在香港停留了12天。但也因此讓我和家人有機會深入認識香港,慢慢愛上這個地方。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八年前,在香港的初感受 。
« La métropole transposée dans la jungle » 「叢林中的大都市」
瑞士人眼中的香港就好像是一個歐美大城市,只不過移動到秘密的叢林裡面。回國後,我爸跟他朋友說:「香港就好像是紐約遷到秘密的叢林裡面」。我再也沒有聽過更好的方式可以來形容我當下對香港的第一個印象
« Entre la chaleur et le froid extrême » 「忽(極)冷忽(極)熱」
剛抵達香港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壓迫感:空氣和瑞士很不一樣,潮濕、悶熱,我覺得整個人像被一個濕熱的氣泡罩住。只要到室內逃避濕熱,就得面對莫名其妙超低的溫度。不習慣吹冷氣的歐洲人絕對無法接受餐廳,咖啡店冷氣吹15度,甚至於更低的冷氣。
我們全家人就會覺得:都來到香港了,為何還要面對像瑞士冬天一樣的冷度呢?悶熱的問題,神奇的是過了幾天後,我很快的就適應了這樣的氣候,甚至還愛了下雨過後的午後散步。至於室內的北極溫度,也只能包包裡準備一件長袖或外套。
« La ville qui ne dort jamais »「永不沈睡的城市」
來到香港後的第二個印象,就是熱鬧。不論是白天街上往來的各種行人,或是晚上的繁華霓虹燈的樣子,都讓我感到「哇~」。跟瑞士很不一樣,瑞士只要六點之後,整個城市就會安靜下來,沒有什麼夜生活。但在香港,我體驗到了晚上八、九點後還是可以逛街、買東西吃,在路上跟妹妹們聊天大笑。這樣的夜晚,真的讓我們開了眼界 。
« Le service à la hongkongaise »「有著香港特色的服務」
不知道怎麼買票?總是可以依靠身邊的香港人!不會中文,在香港也不成問題。我們當時很常向當地人問東問西,而他們也總是善良熱情的出手幫忙。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在香港待了快兩週之後,心裡會把香港人分成兩組:熱情的香港人民與餐廳兇巴巴的老闆娘
來到台灣,我對於服務業的禮貌口氣,和周到服務感到十分驚訝。我跟家人在香港的回憶就是,只要是到巷裡的小餐廳、路邊攤,我們就一直被老闆娘兇到。我還記得第一天晚上吃葷的爸爸想要點燒賣,他指著菜單上他想要吃的東西,但阿姨硬要他點貴的。當下我爸要開始跟她討論,阿姨就開始用粵語尖叫,嚇死我們,結果我們就點她要我們點的料理了 😂
還好身邊有許多很好的香港朋友,讓我知道餐廳裡的阿姨只是香港人裡面少數會這樣的人,她的個性並非代表一般香港人對於外國人的態度。我很好奇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還是只是我們的運氣很差,每次都遇到脾氣特別差的老闆娘?
« Hong Kong, si proche mais si loin à la fois »「若即若離的城市」
在那之後,我再也沒踏上香港這塊土地。來到台灣後,一直想著有機會要再去一次香港旅遊。原本計劃今年初的時候,要到香港旅遊,甚至想著,如果可以的話,在那裡辦一個小小的法文講座,跟香港的朋友們分享法文和文化,同時彌補當時無法和他們用中文聊天的遺憾。
但因為疫情爆發,導致這個計畫必須先暫停。儘管先前,有好幾次都準備好前往香港的計畫,卻總是被突發狀況影響,而被迫暫緩,香港對我來說,是一個明明離我很近、但卻沒機會前往的地方。
而讓我覺得驚訝的是,最近有許多香港的朋友們,透過粉專表達支持與關心,也常常聊到,希望能到香港開法文講座。謝謝這群熱情的朋友,讓我透過線上感受到你們的溫暖,讓我覺得我離香港又更靠近了!
« À jamais dans mon cœur »「永遠在我心裡」
這也是我愛用臉書的一個原因,透過社群的平台,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文化,學習語言,最棒的是,雖然彼此隔著遙遠的距離,但卻依然可以透過網路的方式支持、關心彼此。感謝有了八年前的回憶,讓我認識了中文、體驗了華人的生活。
疫情結束後,我想我一定會迫不及的組團旅遊,除了法國,香港一定是我的旅遊清單的前三名!這邊偷偷先問一下,因為真的好久沒去香港了,跪求香港私房景點、美食
【與法文的初次邂逅・入門法文】
朋友們 🇭🇰 🇹🇼 🇲🇾 🇸🇬
我知道很多人都聽說了我的第一個線上入門法語課程,不過,還是有很多粉絲私訊詢問,所以我想再藉機宣傳一下!感謝網路的世界讓我們如此貼近!雖然無法飛出去,但我們還是可以在網路上空中相會,歡迎想認識法文、法國文化的朋友們來加入我的線上課程喔!
從基礎發音、生活用語到文化大小事等等的小驚喜,通通分享給你!其中我的基礎發音,除了用注音符號協助之外,也放上了國際音標,讓世界各地想學法文的華人朋友可以快速掌握發音技巧!
想來一場與法文的邂逅嗎? 目前推出的三人學法文66折的優惠活動,歡迎你帶著家人、朋友、鄰居,甚至是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們,一起相揪學法文!
點進來,你與法文的距離近在咫尺 👇 😍 https://jella.tw/native_languages/66
#杰宇的法文邂逅
#與香港邂逅
#與亞洲邂逅
#與中文邂逅
#線上課程
#募資優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與暢銷書作家魚夫今(21日)天下午在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舉辦座談,現場吸引了近200名書迷參與。林佳龍表示,他跟魚夫都是已過半百的中年男人,一個定居台南體驗生活,一個定居台中融入生活,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提出對居住城市的觀察與看法,以出旅遊書來行銷城市的美麗之處,今日和魚夫對談,讓...
形容北台灣都市的氣候特色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瞻不前瞻 治不了極端氣候
林俊全/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到台南白河水庫視察水庫淤積情況時,強調會用前瞻計畫最大經費來做治水方案。記者劉學聖/攝影
過去兩周來,許多的強降雨事件造成全台多處坍方、積水現象,造成全台恐慌。媒體動輒以「雨彈」等形容詞形容最近的降雨事件,實際上這是所謂降雨強度強的極端降雨事件。降雨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這些強降雨事件正考驗著我們面對這些地表作用的反應。
從全球氣候變遷的角度而言,過去幾年雖然總降雨量沒有太大變化,但氣候現象慢慢轉成規模大、頻率少的強降雨事件,也帶來許多災害。這陣子的梅雨映證了這些現象。
以這次許多積水地區而言,我們發現有許多排水系統失去了功能,而我們的社會並不自覺。實際上,強降雨的狀況如果再加上颱風的作用,災害會更加嚴重。
以一九九六年的賀伯颱風而言,阿里山測站一天之內就下了一七四八‧五公釐的雨,其中有連續九個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五十公釐。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在同一個測站的四天內降落接近三千公釐的雨量;其中有廿四小時,每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五十公釐。兩者皆造成重大的災情,後者山區更有接近十%的面積成了崩塌地。筆者曾經在三義火炎山地區觀測礫岩邊坡沖蝕現象,就遭受一場卅分鐘內下了八十三公釐的降雨,也把所有觀測儀器沖毀的慘痛經驗。那些降雨事件的降雨強度都比過去兩周高。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些強降雨事件,不會再度發生。
如果以此次災害發生的現象與區域而言,可能我們要亡羊補牢的,不是只有耗費鉅資的堤防等工程而已。如果我們的規劃無法配合自然環境的特色,這樣的治水方案只是把錢撒入大錢坑而已。畢竟災害可能發生的地方是全面性的。海邊還會發生積水現象,都市的下水道失去排水功能的窘態畢現機會還是有的。在這樣的氣候變遷狀況下,國家如何調適、發展呢?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防災環境,經過多年努力,似乎仍然非常脆弱。過去已經耗費近千億元的治水方案,看來仍有其侷限。如今議者催促政府要以前瞻的精神或經費,加強治水。其實對國家發展而言,這樣的頭痛醫頭的治理,可能還需要有更前瞻的思維。
前瞻的思維應該指的是如何加強地區的防災能力。體檢所有排水道的功能是否正常,便是一例。當政府部門在思考如何增進面對災害時的調適能力時,除了許多過去氣候模式的分析,應該更注重極端氣候的衝擊。模式的分析,可以提供我們瞭解可能的變遷。極端氣候的分析,可以讓我們有所依循治理的方向。過去許多治水方案,是以集水區的規模的災害為主。但今天可能規畫的尺度,必須落實於對鄉里特色的理解,才能做比較合理的前瞻規畫。
整個國家發展,必須基植於對自然環境的瞭解,否則很容易落入防災與救災無法竟其功的窘境,前瞻計畫也才能有更符合區域發展的可能。這兩周來的降雨事件,正是老天爺傳來的訊息。
形容北台灣都市的氣候特色 在 陳浪Jerry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方航空直航七週年》
告別尚未入秋的台北街頭,時序是九月初。
此次受邀參加東方航空兩岸直航七週年的慶祝活動,我拖著一只簡單的登機箱,搭上了中國東方航航空MU2028次航班,準備前往海峽那一端的再那一端,也就是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
這趟航程是由波音737-800ER機型執飛,坐起來相當舒適。大約三小時的飛行時間,補了眠,填飽了肚子,在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很快就要降落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初次從空中俯瞰昆明,這彩雲之南的省會城市,並不讓人驚艷。
一貫土灰磚紅的「大陸式」建築形式,以及總是籠罩在霧霾之中的天空,雖然不是什麼振奮人心的旅程開端,但至少是這廣袤土地既定的鄭重宣言:「歡迎來到中國」。
我該怎麼形容昆明這座城市呢?
人家說它是名符其實的春城,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裡的氣候四季如春。對於剛離開夏日酷暑的人來說,昆明微風中帶有的些許冷冽,使許多遊客在一下飛機便急忙翻找行李箱裡被壓得皺巴巴的長袖外套;但對於來自寒冷冬天的旅行者,春城總能不負眾望地使他們滿面春風。 我想著仍曝曬在艷陽之下的家鄉,原來飛機縮短的從來都不只是距離而已。這些翱翔空中的大鐵塊,載著旅人穿梭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地理人文之中。在極短的時間幅度裡,使我們能親身走過各種差異,在各種差異中思考解決更多問題。而這或許就是那已經被比喻到爛,卻從來也說不清的「旅行的意義」。這樣說吧,日新月異的移動方式,或多或少都縮短了我們磕首上路,探尋自我意義的進程。
既然昆明是座四季皆宜的城市,它想必孕育出了許多魅力十足的觀光資源。
離春城不遠處,有兩座形狀類似的天然湖泊:滇池和撫仙湖。考慮到交通問題和時間因素,我不得不摒棄較遠的後者,儘管它在著名大陸歌手李健一首《撫仙湖》裡,被歌者淡雅柔和的嗓音唱得餘波蕩漾,讓我心生嚮往。
距離城區較近,搭市內公車約五十分鐘車程就能抵達的滇池,同樣有著不輸撫仙湖的絕美景致。
這座因為地層斷層陷落而形成的湖泊,時常籠罩在濃霧之中。而我抵達的那個早晨也不例外,一片白茫茫的景致,讓人分不清哪裡是湖面,哪裡是天空。只有遠方幾隻靜佇湖面的白鷺鷥,用牠們始終不變應萬變的站立姿態,標示著水與天之間本該存有的距離。
望向湖邊,也有白鳥般動也不動的存在。他們帶著簡單釣魚設備,或蹲或坐,用一條細細長長的釣魚線,串起了地與水。或許一個上午的無盡等待不足以滿載而歸,但在每次的拋與拉之間,這些在白霧之前成了黑色剪影的佝僂老人,釣起的從來都不是失望,而是他們寥寥時日裡自願專注的期待和滿足。
滇池目前正在整修,一旁的海梗公園被大量瓦礫堆和推土機圍起。望著貼在牆上3D示意圖勾勒出的美好願景,我只希望圍繞這片湖面的所有靜止,能永遠不被驚擾。
說到昆明,還有一個地方不能錯過,那便是雲南大學。逛完市中心的翠湖公園後,我順路遊覽這沈澱在悠久歷史之中的美麗校園。在這裡能找到多位名人的足跡,漫步在林徽因、梁思成攜手設計的女生宿舍《映秋院》間。而校園南門一進來這棟樓高兩層的紅磚建築《會澤院》,則是蔣介石曾經的落腳處。
在雲南大學裡,時光彷彿是停駐的。脫離學生身分後的再次重返校園,除了不免俗地對青春略感懷念,也因為這一棟棟各具特色的老建築,重新想起了很多課本提及的人物,和那些快被我遺忘在腦海深處的往昔故事。
就在雲南大學不遠處,你還能見到西南聯合大學的紀念碑,這座在抗戰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建的聯合校園。雖然西南聯大已不復存在,但來到這裡,依舊能夠見證那段過去,順便回望那段已經快被我們無情遺忘的抗戰歷史。
說了這麼多,都沒提到昆明的美食。
有一晚我聽從大眾點評網的推薦,在一家名為《1910火車南站》的餐廳嘗試了幾道特色菜。餐廳本身的設計風格很特別,地上鋪設的鐵軌和信號燈真讓人有種在火車邊上吃飯的錯覺。除了奪人眼珠的裝潢外,這裡的招牌菜《汽鍋雞》,是由特殊造型的汽鍋蒸製而成,因此能夠留住雞肉的原汁原味。雖然小小一碗,但喝進嘴中還真是驚為天人的美味,打破了我對雞湯一貫的味覺認知。
除了汽鍋雞,滿街可見的小鍋米線則是昆明人的最愛。俗擱大碗的民間美食,有時還會加入臭豆腐增加口感豐富度,也是道讓人唇齒留香的道地佳餚。
其實昆明並非典型的旅遊型都市,它迷人之處不在多麼壯麗的大河山水,而是循著歷史脈絡一路保留下來的市井生活樣貌。從滇池邊各異其趣的人們,到巷弄間數不清的特色美食。在昆明,你不需要是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你可以多停留幾天,盡情醉心於春城獨到的舒適氣候,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然後大口吞下各式各樣的雲南美食。
東方航空台北直飛昆明的班機,縮短了台灣與雲南間的距離。可昆明不單單是進入雲南的轉運站,它具備各種元素,能夠成為你旅行的美好序曲。
告別未曾入秋,始終如春的昆明街頭,時序依舊是九月初。
我拖著一只簡單的登機箱,依依不捨又滿懷期待地,往旅途的下一站走去。
*中國東方航空台灣官網
http://tw.ceair.com/
形容北台灣都市的氣候特色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與暢銷書作家魚夫今(21日)天下午在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舉辦座談,現場吸引了近200名書迷參與。林佳龍表示,他跟魚夫都是已過半百的中年男人,一個定居台南體驗生活,一個定居台中融入生活,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提出對居住城市的觀察與看法,以出旅遊書來行銷城市的美麗之處,今日和魚夫對談,讓更多人了解兩個文化城-台中與台南。
林佳龍說,很多人都聽過「一府二鹿三艋舺」,但比較少人知道,其實台中從清朝到日治時代,都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的城市,清朝時劉銘傳形容台中是「襟山帶海、控管南北」,把台中當成省會所在地,日治時代台中更是台灣第一座有都市計劃的城市,想把台中打造成小京都。林佳龍舉例,連第一所日治時代台灣人的中學,也是從台中一中的前身、台中中學校開始;他認為,台中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一點也不輸給魚夫所移居的台南,還有一句話叫「南北吃飽、台中吃巧」,台中的美食也有條件可以跟台南比拼。林佳龍強調,以台中在地理上的樞紐位置、良好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及精采的生活文化,有條件成為「台灣第一」的城市。
魚夫說,他的書主要寫台南人工作的精神以及文化的態度,這是他觀察台南的重點,也希望從中挖掘出值得與人分享台南的部分,並非只是分享硬體,而是屬於軟體的「人」,如台南數百年來的人文發展史,及代代相傳的故事。魚夫也提到,他當初會選擇到台南定居,除了他本身台男女婿之外,主要是台南那種濃厚文化,深深吸引他,讓他想更深入了解台南,進而與人分享,他也期許林佳龍,未來能將台中變成具有濃厚文化氣息,他將會常到台中遊玩。
林佳龍期待,如果有機會在未來促成台中的改變,將台中打造成一個「創意城市、生活首都」。透過他所提出的政見「一二三大台中」,讓台中能有便利的交通、國際級的海空港、均衡的區域發展。他也補充,除了硬實力,還要進一步用文化、創意和產業的結合,來打造台中的軟實力、巧實力(Smart Power),讓台中成為世界的台中、希望的城市。
林佳龍強調,台中有許多特色是這座城市所獨有的,他認為應該要尋找台中的「Only one」,把它變成世界的「Number one」。他更舉例台中的「母親之河」大甲溪為例,貫穿東西,沿岸有山城東勢、石岡的客家風光,后里、外埔的花園美景,也有海線大甲、大安特有的媽祖文化,如果能將大甲溪流經各區的特色串連起來,推動成為「大甲溪觀光文化祭」,就能讓更多人認識台中的獨特跟美好。
林佳龍說,台中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的城市,像熱門的宮原眼科,就是為老建築尋找新生最好的例子,台中的中區過去是許多台中人共同的記憶和驕傲,但這十幾年來逐漸沒落,早已失去昔日的光采。未來,他將積極推動中區的再生,打造中區成為一個「城中城」,恢復台中人記憶裡共同的驕傲和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