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一條科技防疫的道路
今年端午連假,許多擔心父母、祖父母健康情況的孩子,為配合防疫,暫時不能回家。那些在第一線保護我們的醫護人員、警消人員,為了家人的安全,也許也已經很久沒有回家。這段時間與親友的對話,總圍繞在防疫的話題,每個人的憂心就像散不去的烏雲。除了發起捐醫院負壓隔離艙、水冷氣、殯葬公會防護隔離衣外,不停思考還能再多做什麼事情,我們的社會才能更有效地對抗病毒肆虐。
幾個星期以來,很多醫界的朋友和私訊佳龍臉書的網友,針對台灣如何升級部署表達不同層面的關心。不少醫生也指出,與其他國家一樣,進入社區感染後,台灣社會終究必須面對,防疫將是長時間的抗戰,即使這波疫情得到控制,也絲毫不可鬆懈。
醫界及科技界的朋友提醒,升級部署的過程,必須建立以科技為基礎的科技防疫安全網,用以阻斷病毒傳播,才能幫助我們回歸尋常,恢復安全、安心、安定的生活。因此,為「與疫共存」而準備,必須整合台灣科技、建構科技防疫網、邁入全新C-Tech 時代。
🔸運用科技升級防疫、部署未來
注射疫苗是重要的,但是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來,很遺憾疫苗尚不是萬靈丹。世界衛生組織所呼籲的「追蹤、隔離、治療」策略,是斷開病毒傳播鏈重要的防疫工作。
隔離與治療,涉及提高醫療量能,增添醫療資源以及醫療設備。這也是我們加速推動民間集資捐贈醫院負壓隔離艙的原因。
追蹤,則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我們試著用常見的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來提問,並一起尋找解答。
What 追蹤什麼?
Why為什麼追蹤?
Who追蹤誰?
Where去哪裡追蹤?
When何時啟動追蹤?
How如何追蹤?
前面兩題的答案很清楚,我們要追蹤病毒,因為病毒會攻擊人類,我們要設法斷開傳播鏈。後面四個問題則是複雜的,當社區感染成為現階段防疫挑戰,我們不能只依賴戴口罩跟保持社交距離,還要運用科技升級防疫,部署未來。
🔸築起科技防疫網、確保社區檢測及監測量能
台灣是科技島,我們有能力透過築起科技防疫網來強化防疫安全網。世界各國都設法推陳出新,以科技輔助防疫工作,如此才能知道追蹤誰,去哪裡追蹤、何時該啟動追蹤以及如何追蹤,特別是針對無症狀卻帶高濃度病毒的感染者,就是一項關鍵挑戰。追蹤人是為了追蹤病毒,需要全民共同配合之外,更需要創新科技輔助,有很多現成的技術,已經可以被運用。
追蹤即是檢測與監測的工作,有科技工具,我們才能設法跟上病毒傳播的速度。此刻,篩檢的能量正持續擴大,我們希望全台各地的企業、社區都能佈建足夠檢測站。
監測工作除了追蹤確診者(病毒)的足跡行蹤,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運用智慧醫療的科技,追蹤及關懷親友是否健康,這些技術已有國內外醫學中心跟科技公司研發24小時的健康監控,搭配線上即時醫療諮詢,這樣的技術,應在兼顧數位落差的情況下,加強推廣運用。確保社區檢測及監測量能,類似此次端午連假的無法返鄉的民眾,若能透過社區科技防疫網,或能了解居住在不同地區的長輩是否在安全的環境下,是否平安健康。
🔸應整合單一平台與APP、運用科技強化防疫指引
從京元電子的案例看來,善用科技工具進行企業防疫與社區防疫,已是刻不容緩。日前我建議多設PCR核酸檢測站,也得到指揮中心初步認同,但後續法規鬆綁及技術人員能量需要盡快克服。
運用科技,我們能強化防疫所需的指引(Guidelines),發展一套遠多於戴口罩、噴酒精、待在家及打疫苗的指引。指引需針對如何自我保護、匡列、篩檢、隔離、照顧、醫治等工作分門別類,才能持續強化民眾現有的防疫知識及意識。例如,把ICT、AIOT、大數據、數位科技,智慧醫療的技術,進一步整合運用,將公開透明的資訊,疫情、確診熱區、醫護量能、民眾接觸足跡等,透過單一整合平台與APP,呈現給政府部門以及個人。
🔸發展C-Tech、因應新生活
這波疫情,是我們發展創新科技來防疫的重要時刻,因應疫情而生的科技,我們也許可統稱為C-Tech,C可以是COVID-19簡稱,也可以是Connectivity(連結)、Communication(溝通)、Community (社區)、Corporation(企業)的意思。 COVID-19是發展C-Tech 的主題,Connectivity 運用IOT雲連網技術斷開傳播鏈, Communication 則是開放透明的資訊溝通,Community 是保護社區安全,Corporation則是維持企業永續經營。
台灣在前一波防疫做到成功圍堵的超前部署,但如今病毒壓境,並且持續變種,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生活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因此,善用科技,我們的部署才能持續超前,也才能保持理性,來面對變動的新生活方式(New normal)。C-Tech不只是現在進行式,也是因應未來傳染病的科技基礎建設。
當然,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科技能強化防疫工具,但是更重要我們必須持續互助,保持團結,建構以社區為單位的安全網。在防疫的過程以人為本,互相看顧,才能減少恐慌。因為恐慌跟輕忽,可能是疫情最大的破口。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平安、健康。雖然我們因為疫情暫時不能返鄉,但是別忘了打通電話回家,時時關心家人、關心朋友,彼此打氣,維持心靈健康,也是日常防疫工作重要的環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報告案細項: "00:06" 前言:台北市政府策略地圖 "00:37" 海綿城市 "01:07" 田園城市 "02:40" 推廣禁用一次性餐具 "04:06" 推動兩袋合一 "05:10" 清新空氣行動計畫 "06:38" 換裝LED路燈 "07:11" 市有房地設置太陽光電 "07:54" 台北市...
強化社會安全網的策略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及時雨,讓弱勢者度燃眉急
快快快,急急急,此次疫情來得急又猛,中央推動「紓困4.0」,屏東縣府團隊用最速件核定資料,今天首波紓困金共撥出3億7000多萬,給弱勢中的弱勢,全縣近6萬4000人受惠,原定明天入帳,但今天下午已有人秀出入帳的帳戶,看到這張郵局存摺,讓我鬆了一口氣。
為讓民眾在第一時間領到紓困金,縣府同步中央採取免申請、直接審核,符合資格直接撥款,這波及時雨讓青黃不接的家庭得以喘口氣。
我知道,還有很多需要紓困或補助的民眾,行政院會持續針對各行各業方案陸續撥款,縣府會接力以從寬、從速、從簡的原則落實,讓受助者能在第一時間受惠。
只不過,病毒在暗,我們在明,此時,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力,舉凡移工據點、長照機構、洗腎中心…,只要有群聚的可能,縣府團隊持續並強化各種防疫作為,務必在第一時間掌握、控制、遏止病毒的蔓延。
防疫固然是火線上的首要任務,但,這波疫情延燒衍生的問題是全面性,很多是肉眼看不到的危機是未爆彈,除了醫療衛生、經濟協助外,長照保護網的強化;街友的安頓與安置;高風險家庭的關注;社會治安的穩定…,種種看不到的壓力,讓社會隱性問題急速升溫,宛如不定時的炸彈。
長照機構的安全網,縣府團隊早已介入,除協助高風險的機構照護人員進行快篩和PCR檢測外,另已列冊,提前佈局,只要疫苗運用一有餘裕,立刻為這群長照守護者施打。
至於宅在家的防疫策略,可能加速家庭壓力的升高,尤其是高風險家庭,因為停學、停班等因素,反而讓家成為傷害的來源,產生另一波看不到的傷害,對於種種預見的問題,社工員全面介入,透過線上諮詢或視訊關懷等方式,密切關注高風險家庭,以免疫情成為壓垮高風險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近我總是碎念同仁們,務必要有敏感度,因為隨著三級警戒時間拉長,社會失序的部分終究會出現,對於已經可以預見的問題,我們都要盡可能防範與布局。
要關注的事情太多,團隊也已全面戒備,哪裡有缺口,立即補起來,看到了未爆彈,立即去拆引信,可預見的危機,第一時間切入,說真的,事情多到做不完,我們沒空說東說西,只能趕緊把事情做好。
疫情未歇,颱風將至,此刻,我們做再多都不夠,不管大家看得到或看不到,但,請相信,我們始終站在火線上,請相信,我們不會對受苦者視而不見,請相信,我們總和時間賽跑,降低或杜絕各種傷害的可能。
福禍總是相依,集體心態會是改變的契機,短期的起伏,只要大家一心,就能挺過,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穩下來,沉著以對,才能共同度過難關。
強化社會安全網的策略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勞工職災保險及保護法三讀通過! 淑芬成功爭取擴大職災保障】
淑芬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在職災預防的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完成後,
再次完成職災保險單獨立法!
中華經濟研究院推估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達4.80%,
台經院甚至推估至5%!
當我們讚嘆台灣經濟成長的同時,
更不該忘卻勞工面臨的職業災害風險。
必須正視職災勞工面臨的困難,政府不該讓職災者獨自承擔!
勞工團體與專家學者長達12年的努力下,
立法院經歷二次審議保護法皆因財源問題而擱置。
如今,三讀通過「勞工職災保險及保護法」,保險整合醫療、職能重建等補助資源,建置社會安全網承接職災勞工。
然而,新法強制納保仍侷限於受僱關係。
但隨著新經濟型態逐漸朝向不穩定、去受僱化的勞動型態發展趨勢,
像非典型勞動者、零工經濟工作者與從事兩份工作以上的兼職工作者等,一旦罹災,如何達到填補其經濟損失之保障,仍是未竟之業。
未來新法上路,我們仍會堅守崗位持續監督,
希冀勞動部能持續滾動檢討,
涵蓋更多樣的工作型態與工作者,
透過強化各產業職業安全衛生策略,以落實勞動正義!
強化社會安全網的策略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報告案細項:
"00:06" 前言:台北市政府策略地圖
"00:37" 海綿城市
"01:07" 田園城市
"02:40" 推廣禁用一次性餐具
"04:06" 推動兩袋合一
"05:10" 清新空氣行動計畫
"06:38" 換裝LED路燈
"07:11" 市有房地設置太陽光電
"07:54" 台北市城市發展策略
"08:17" 西區門戶計畫
"09:12" 大同再生計畫
"10:16" 社子島開發
"10:22" 市場改建與改造
"11:23" 機場捷運及C1D1開發
"11:41" 舊城區藝術觀光饗宴
"12:16" 台北燈節
"12:48" 東區門戶計畫
"13:32" 土地活化利用
"15:14" 道路與鄰里公園移撥
"15:30"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16:20" 交通優化多管齊下
"17:43" 捷運服務升級
"20:01" 捷運工程與規劃進度
"20:55" 市場改建與環境改善
"21:52" 都市更新及168專案
"22:48" 公共住宅推動計畫
"23:00" 設置共融式遊樂設施
"23:41" 城市博物館
"24:03" 北投文化振興
"24:43" 艋舺再生活化
"25:48" 大稻埕再現風華
"25:52" 城南空間再現
"26:04"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6:24" 河岸觀光推廣
"26:55" 雙層觀光巴士
"27:05" 推動祭拜精緻化
"28:56" 智慧城市辦公室
"29:08" 促參專案辦公室
"29:16" 投資服務辦公室
"29:32" 打造創業搖籃
"30:41" 老人照護據點升級
"31:44" 強化社會安全網
"32:28"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32:31" 推動公共化幼兒園
"33:31" 創新實驗教育
"34:29" 翻轉教學
"35:59" 居家醫療照護團隊
"36:47" 提升疫苗接種率
"37:51" 強化偵查 科技內控
"38:48" 強化防救災軟硬體
"40:03" 單一陳情服務
"40:22" 法規查詢系統優化
"40:54" 開放政府
"41:18" 智慧支付整合平台
"41:37" 數位印鑑 戶籍書表掃描
"41:53" 105年減債134.67億
"42:18" 單一且自住房屋優惠
"42:58" 2017世大運
"43:52" 2017訪問東南亞
"45:12" 結語:永不放棄
上任第三年,到市議會進行的施政報告,乘載的不只是市府團隊的打拼成果,還有市民朋友的殷切期盼。
至於行政院所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們早就準備好,我在2月24日就與林欽榮副市長及局處首長,親自到行政院報告台北市的申請案。
未來,林副市長將擔任北市府的召集人,率市府相關首長參與立法院的公聽會,為了向市民負責,我們會努力向中央爭取確實有用、能夠執行的建設經費。
從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市場改建、興辦公宅,以及即將到來的世大運,這座城市正一步步改變,現在,這些改變的成果,透過這份施政報告,歡迎關心市政的朋友給我們批評指教。
#改變開始成真
|施政報告投影片傳送門:https://goo.gl/UkEEC0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