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記者節,齡予也來跟大家分享,會入行當記者甚至走到現在,其實是陰錯陽差。
不能否認我從小在家人面前很愛發表,是個求關注、表演慾很強的小孩(笑),齡爸媽常覺得我很煩,一有學到什麼新招,總是第一時間想要表現給她們看,得到他們的讚賞,非常在意他們的評價與眼光。
偏偏我不像齡姐,很會彈鋼琴,芭蕾舞也學的普普通通,溜冰也勉勉強強,數學科學邏輯爛到爆,倒是小小年紀就很會認字,很喜歡看書,喜歡聽相聲,喜歡聽故事,還能把故事轉述的有模有樣,於是這就成為我博取眼球最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吃飯時間是我們家規定要交流的交心時刻,我們要報告一天大小事情,我會說好多故事,新學的詞彙、順口溜、名言金句、俗語典故,因為很想要表現,所以我會不停的蒐集素材,小學時很常泡在圖書館,也很自然的因為文藝少女的樣貌被徵選參加語文競賽。
要參加哪個項目呢?因為不喜歡念別人寫的文章所以不是朗讀比賽,因為常被人誇獎不怯場聲音不錯聽所以感覺可以比作文比賽更多一點,但普通的演講比賽又怕預先準備太過斧鑿,練習一百次都沒感覺了,那不如就是臨時抽臨時準備的 #即席演講 吧。
即席演講需要的是持續的充實自己,博而不一定需要精,知道很多通識,什麼都能講上一點,想一想或許當時就在為現在的記者路做預備訓練。
總之,熱愛閱讀的習慣,結合了好勝心,我一路上參加比賽,比啊比的持續訓練自己,比到了國中、高中,拿過市級的不錯成績,也讓多看多聽的好奇心內化成個性。
高中時加入了思辨性的辯論社團,對於每件事學習到了懷疑、提問,跳脫角色作正反方設想。到了大學進入國文學系,雖然沒想過教職為業,但始終熱愛文史哲,對於文學、歷史、哲學都相當有興趣,各種雜書比課本更讓我著迷,看見了世界的可能性,上起選修課比起必修課還要用心。
硬要說的話,一堂選修課"報導文學"是我年輕時最接近記者的緣分,當年我大二還大三,報導文學是以新聞事件延伸,從中加入文學性的筆法、以真實為基礎,也許是訪談可能也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一個虛擬的故事。
我選擇" #野百合學運"那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年代,非常有野心的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寫出了一場十一萬字的學期作品。
過程是非常土法煉鋼的,完全沒有任何人脈的,用很笨的方法,打企業電話、官方EMAIL,鍥而不捨的連絡上了當年各大學運要角,學生們、教授們,還有PCHOME創辦人詹宏志 李明璁教授 當年等等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難以企及的大人物,盡力還原李登輝前總統與學運世代對話的風起雲湧內幕,那個讓人著迷的年代。
我花了一整個學期,看了數十本文獻,做了好幾場訪問,打了數萬字逐字稿,熬夜了好幾個禮拜,熱血沸騰了許久,第一次自己默默得有股要把事情、真相傳遞的使命感。
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記者當作職志,大學的我,接了不少家教,到補習班教大班,還去藝廊策展賣畫,忙著賺錢(現在覺得好可惜應該去多體驗人生多實習),還玩票性質的陪閨蜜去三立排隊歌唱選秀節目,很不幸的,又高又帥像趙又廷聲音渾厚動聽的閨蜜沒有選上,我卻選上了,在演藝圈門前拐了一圈,沒想過要當明星的我,面對大唱片公司的好說歹說,怎樣都不肯簽經濟約,成為演藝圈不紅藝人的可能也隨之破滅~
當時對歐洲文化跟哲學非常有興趣的我,原本打算到歐洲念完語文學校申請念藝術或哲學相關,出發前跟齡爸閒在家看電視時,意外看到國內某電視台跑馬燈跑著:徵選儲備主播,坐在我旁邊的齡爸說了一句:捨不得你出國捏,姐姐已經出國了,如果留在台灣做主播也不錯,不然你去試試看?沒中就算了?
爸爸都開口了,那就為了他試試看,讓他死心吧😂毫無相關科系經驗的我就去徵選了,沒想到慧眼獨具的主管,在數千人的三關徵選當中,竟然讓我過關斬將的選上了⋯但是我沒有在那個電視台,有如直升機的直上主播,因為我早就訂好三個禮拜後去法國考語文證照的行程,沒辦法走完試用期,本以為驚奇之旅就這樣了,沒想到負責帶我的「導師」前輩覺得我太適合做記者了,把我的履歷轉到另一家很缺人也不在意經驗的電視台⋯我一回國就開始上班了⋯
從最基層的記者開始,跑跑跑,可不是專案空降的特殊份子,新聞寫稿基本常識一概不會,每天忙到沒時間吃飯是日常,改稿重新修帶子是初期家常便飯,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可是總覺得一股不服輸「真的做不到嗎?」「再試試看吧」「這點困難我應該可以克服吧」⋯這樣的好勝心撐住了我。漸漸花了幾個月抓到訣竅,變成可以使用的跑線記者,再經由台內徵選上鏡,記者兼任主播,最後陸續轉換時段,轉換電視台,再成為現在受到你們肯定的齡予主播。
這個過程說來短短,但至少十年光陰,十年一刻,過程有美麗的風景當然也有崎嶇蹣跚,有人形容就像是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透著微光引領你向前,但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也許就會在路途中從中間的安全門右拐左拐的離開了,但我無比幸運,#有許多貴人幫忙,#無比無比的感恩。
我只想說,在記者節的這一天,我很高興我還在路上奮鬥,我珍惜自己可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心的使用。
最要感謝 #齡粉 觀眾們每天給我實質的鼓勵,打開電視給我 #亮眼收視率 的支持、到我的粉絲團留言支持我,傳給我播報的截圖,真的很感動;也要感謝我的公司三立新聞 :給我舞台讓我表現,有許多像是媽媽、姐妹一樣的長官、前輩、夥伴跟同事,無論如何總給我滿滿信任、包容提點還有無私提攜,讓我可以安心的為了同一個方向而努力,盡全力貢獻所學;最後也要感恩三立伊林專業的梳化團隊們,每天用巧手妝點腐朽為神奇,以朋友的身分溫暖陪伴。
#記者是一個為了他人而付出的職業,我們往往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其他人的權利而爭取、而奮戰,常常我們為了別人,會忘記自己,我們的家人也被迫多所犧牲。這是我們為了理想的選擇,你不需要同情理解,但希望你能多點尊重。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想要守護的理念,也邀請你不要用謾罵訕笑,而是用正面正向的力量,以此自勉:"你必須變成改革的動力,成就你希望看到的世界。"
最後再強調一次 謝謝大家 謝謝你們,
也謝謝沒放棄的自己
#主播 #張齡予 #三立 #三立晚間新聞 #台灣大頭條 #每晚五點四十五開播 #五十四頻道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00的網紅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克服上台緊張?」(完整文章)【歡迎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大家好我是奇幻製造者-黃柏翰,歡迎來到「魅力魔法課」,今天我要教你「如何克服上台緊張?」,你是否曾經因為上台怯場而表現不好呢?明明準備90分的內容只給出及格的表現,吞吞吐吐的感覺讓你很煩惱嗎?有一項調查指出「人類最恐懼的事...
張琴學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準備再度當學生,老師是焦元溥,這代表我年輕了嗎?》
*疫情之後,儘管閲讀的時間增加,但我的知識領域很容易被歷史、國際政治經濟、文學⋯⋯過去的背景限制。
這些年來,一直有個心願,重回學校。再唸另一個領域,另一個學位。
2015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時,曾經詢問我是否可以入研究所?他們的答案:你直接來當訪問學者。
2019年我在肺腺癌開刀後,抱著病不顧身體狀況圓夢,去了MIT,人生不能等。
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參加了一些討論小組,也上了由Norman Foster和Kent Larson合開的「世界貧民住宅計劃」「Robot Hotel」課程。本來計劃2020年秋天,轉至CSAIL人工智慧中心,但一場大流行中斷了我的求學過程。
好吧,天無絕人之路。我找到出路了!
先介紹一下我的老師,小我二十歲(Lord Norman Foster 可是90歲了),名字叫焦元溥。
他的父親和我同輩,但我成功地以一個鋭利挑眉的眼神讓焦元溥和他妺妹安溥(張懸)識相的稱我文茜姐。從此平行時光,遊走焦家兩代。
焦元溥如音樂百科全書,他的好學及堅持,包括被他的貓欺負,使他雖年紀輕輕,鬍子卻已白了一半。
他原來唸台大政治系,在美國拿到外交碩士學位:接著很快至英國國王學院,圓自小的夢,唸音樂博士⋯⋯博士論文主題研究是Rachmaninoff 。(可查詢)
他準備今年底前開缐上付費課程,而且橫跨音樂、歷史與文學作品,我知道即使在紐約,茱麗亞或是紐約大學也找不到這樣的課程和老師。
我們常常笑他,從小學就已經開始唸音樂博士班⋯⋯其實,玩笑中更多的是敬佩。
文化地位崇高如林懷民,如果想起和音樂有關的事,他腦海中的不二人選,也是:焦元溥。他以實力得到的是跨年齡者對他的尊敬。
焦元溥在十多年前,那麼年輕就訪問了幾乎所有全球鋼琴大師,結集成「遊藝黑白」經典之作。書中細數音樂家的故事、時代、性格及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他們的演奏。那些大師當時願意接受一個來自台灣小伙子E Mail的訪問,只有一個理由:他們從他的問題中,看到了焦元溥對音樂的深度,以及對這些Pianist maestro大師鋼琴家,他已做足了功課。
這是一個那麼令人不能忍受,既匆促又淺碟的時代:但身為年輕世代的焦元溥卻如此逆風而行。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音樂家,不能沒有足夠的文化、特別是文學的想像力。
焦元溥此次的缐上課程,正是一個把他自己逼瘋,但給了我們最獨特且完美的:音樂&文學&歷史結合的課程。
他從19世紀開始,跨入廿世紀,從浪漫主義到爵士,流行⋯⋯細數音樂與時代的環環相扣。以及為什麼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永遠不會消失?
以下是他的課程,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特此分享:
各章節內容綱要: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yKxJG0jDbN9Rq-cBlT_O6ZwMIAKHg2q?fbclid=IwAR1fOQtq2AvabWv7Is3JfkMZzvv08y7RfNeZTgCU_DPNHNddz8-aefHFNKY
後面好像預告世界末日:
故事 X 聆賞 X 生活 | 焦元溥的 37 堂古典音樂課
#限時倒數計時6 天 3 小時 25 分 17 秒
課程介紹:http://go.sat.cool/3j5whn
#7/15-8/22 募資期間優於6折使用優惠碼「WorldNews」 可以折扣300元
我本來惟一不爽的是正式開課時間還要等一會。我的年齡,這樣的課程,等待,是一種折磨。
後來才發現,他毎日重讀文學經典,重看電影經典,然後再在從他的「百寶箱」中找出相關音樂。
一個老師如此盡心盡力,白了頭也白了鬍子⋯⋯這年頭,有比這種缐上課程,更幸福的選擇?
我沒有抱怨,只有一個答案是:板凳已經準備好,我的超速筆記手也已Ready。
我希望更多人,不要錯過這堂嚮宴,成為我的同班同學!(如果最老,我要當班長)
茜茜家族,全部報名了!
張琴學歷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張琴學歷 在 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克服上台緊張?」(完整文章)【歡迎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大家好我是奇幻製造者-黃柏翰,歡迎來到「魅力魔法課」,今天我要教你「如何克服上台緊張?」,你是否曾經因為上台怯場而表現不好呢?明明準備90分的內容只給出及格的表現,吞吞吐吐的感覺讓你很煩惱嗎?有一項調查指出「人類最恐懼的事物」第一名是演講、再來是怕高、昆蟲、貧窮、深水、疾病,第七名才是死亡,這項數據足以顯示大家有多怕上台表達自己。上台的場合非常多,從公司報告、晚會致詞、團體活動到一對一的溝通其實都運用相同的技巧,今天就讓我來幫助你吧!
首先你需要了解人為什麼會緊張?人是群聚動物喜歡集結在一起,喜歡有依靠,假設你是一個古代士兵,在打仗時會尋找可以防守的遮蔽物,和同袍一起拿著盾牌保衛自己,手握長矛指向敵人,上台卻完全相反狀況,你站在空曠之處沒有任何遮蔽物,危險可能從四面八方過來,此時此刻的你孤立無援,手上沒有任何武器,只有一支麥克風,最可怕的是有一群潛在的敵人在你面前虎視眈眈地看著你,他們隨時可能做出傷害你的事情,這就是上台的情境。
從小我就是個害怕上台的人,不管上台報告或發表意見我都不喜歡,每當上台時都會怯場,有件事印象很深刻我在小學的時候拉中提琴,期末考試要在音樂教室的舞台上獨奏,台下就一位老師跟同學們,但我在拉琴的時候腳卻完全不能克制的發抖,當我越不想要抖卻抖的越厲害,這時完全不能專注在音樂上。高中開始學魔術之後慢慢改變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改變了自己,現在我很喜歡站在舞台的感覺,所以上台的技巧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加強的!
儘管我數百次的表演經驗,每次上台都一樣會緊張,緊張其實就是人的本能反應,人在緊張時交感身經系統分泌腎上腺素,你的心跳會加速、血壓上升,緊張不安是為了提供身體更多能量,增強警覺性、提高專注力,呈現積極應變的狀態進而保護自己,所以結論是「適度」的緊張很好,不要「過度」緊張就好,接著我要分享三個「上台的心法」給各位:
第一個心法「台下觀眾是支持你的人」
上台緊張其實都是自找的,因為擔心表現不佳而被評論,腦海中出現各種小劇場,被觀眾批評、被長官指責的情境一一浮現,儘管現實生活中根本沒發生過!巨大的壓力隨著擔心而來,人在高壓情況下是無法好好表現,那到底該如何減少壓力呢?
答案就是換個角度想,台下的觀眾是來聽你的分享的,他們不想看你失敗,他們希望你成功並且為你喝彩,每個人支持你的忠實粉絲,而你要做的只是盡力展現自己,如此一來上台的心情是不是就輕鬆許多了呢?
在好萊塢魔術城堡表演時,有位魔術師分享了一個概念我,他說:「把你的表演當作一份禮物送給觀眾」,禮物人人都喜歡,它是好是壞、貴重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是來自真心誠意 。所以現在每場表演我都持續運用這個想法,希望觀眾看完表演後得到我的心意。
第二個心法「催眠自己是明星」
正在觀看影片的你不妨試試,將你的身體弓起變得有點駝背,雙手緊貼身體、臉部緊繃、眼神渙散的看著地板,這時候的你看起來畏畏縮縮的,現在請你換個動作,請你抬頭挺胸、腰打直、雙手叉腰、微笑並看向遠方,這時候的你看起來很有自信。
你可以利用外在改變內在的技巧「催眠自己是明星」,從你最喜歡的偶像開始模仿,首先觀察他的外型,想像他在走星光大道時,會穿什麼造型的衣服?留著什麼髮型,會如何走紅毯?會擺什麼姿勢拍照?會用什麼眼神跟表情看著鏡頭?接著模仿他的思維,當有媒體要採訪他時,會說什麼話?用什麼態度回答?如何展現魅力吸引大眾目光?
現在穿著你細心挑選的戰袍對著鏡子練習,此時驚人的事情會發生,你的舉止變得優雅了,微笑更燦爛,咬字變得清晰,說話內容開始有深度,鏡子中的你很有自信,儼然就是個好萊塢明星,每天用此方式催眠自己,習慣成自然,漸漸的你就會變成想像中的明星。
第三個心法「緊張轉化為興奮,帶著興奮上台。」
剛剛的談話當中你了解「適度的緊張」能提供身體能量,也了解緊張是不會「消失」的,最關鍵的心法就是把「緊張轉化為興奮,帶著興奮上台。」只要轉換思維,緊張就從「削弱」變成「提升」能量。
假設你準備要上台了,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有點忐忑不安,此時深呼吸數次,催眠自己非緊張而是很興奮,心跳加速是因為即將呈現準備已久的表演,忐忑不安是因為期待在台上秀出你最棒的一面,腦海中的畫面是上百位觀眾為你的表演歡呼,讚美你的演出很成功,而到真正上台時,你也會氣壓全場,給予觀眾最精彩的呈現。
今天的內容就告一個段落了,也歡迎企業單位與校園邀請我演講「魅力魔法課」、教你快速融入人群的「暖場破冰魔術」、夢想演講「逐夢的魔法旅程」,感謝各位的觀賞,我們下次見!
【企業與校園演講邀約】
一、「魅力魔法課」:透過簡單的魔術為範例學習克服上台緊張,培養個人魅力並成功打造自信心!
二、「暖場破冰魔術!」:如何在陌生場合破冰,創造出圓滑人際關係!
三、「逐夢的魔法旅程」:為了追尋夢想走出自己的路, 放棄高學歷從工程師變魔術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ohanmagic
官方網站: https://www.pohanmagic.com
IG: pohanmagic
信箱: hank79527@gmail.com
張琴學歷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公娼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22 台灣的性產業從何開始?
01:52 性產業的法制化?
03:18 屹立不搖的「性產業」
05:23 「女權運動」與「公娼」
06:22 廢除公娼的爭議
08:06 公娼的消失
09:22 我們的觀點
10:58 提問
11:23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召喚法力:法律白話文小學堂
→ 鄭俊彬,〈性產業工作者與基隆社會的互動(終戰前後)〉
→ 張曉旻,〈日治時期臺灣性病防治政策的展開〉
→ 陳玉箴,〈政權轉移下的消費空間轉型: 戰後初期的公共食堂與酒家(1945-1962)〉
→ 洪婉琦,〈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之研究(1967~1999)〉
→ 張秀卿,〈戰後臺灣婦女史研究回顧—以國內各大學歷史系所學位論文為中心(1987-2011)〉
→ 吳雅琪,〈評介Doris T. Chang《二十世紀臺灣婦女運動》〉
→ 公娼/性工作者-臺灣女人:http://bit.ly/2q0f4o7
→ 圖書資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http://bit.ly/2p4LBc2
→ 公娼歷史年表|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http://bit.ly/2IAIzn0
→ 廢公娼20年後,「小姐」們都怎麼了?合法淪為非法,她們道盡底層求生絕望:http://bit.ly/2nvzUuF
→ 陽明橙報|臉書貼文:http://bit.ly/2VpalYy
→ 台灣性產業|維基百科:http://bit.ly/2IA0wC0
→ 張哲生|臉書貼文:http://bit.ly/2ATI0QD
→ 女性主義起點站-性交易的禁制與除罪:台灣婦女運動的性政治:http://bit.ly/31ZqLtn
→ 女性主義起點站-誰的身體,誰的香火——身體自主權的艱苦奮戰:http://bit.ly/2ODScoq
→ 王芳萍:反廢娼運動的苦難 是社會不面對結構:http://bit.ly/310YJw9
→ 台灣婦運及其政治意涵(李元貞):http://bit.ly/2AX320W
→ 50 年前《時代雜誌》的裸女照讓蔣中正氣炸!解密這段課本不能教的台灣外交秘史:http://bit.ly/2IPE3RJ
→ 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http://bit.ly/2MtE8eu
→ 官秀琴|維基百科:http://bit.ly/2ohTpY7
→ 高睿甫|性交易面面觀:法制沿革中的性別意識:http://bit.ly/2oqWi8V
→ 誓死捍衛生存權─臺北市廢除公娼事件(1997.09-1999.03)-臺灣女人:http://bit.ly/2Oy9TGg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張琴學歷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ღ ❣ 月遇從雲,花遇和風,夜空很美,我又想你 ......♩♪❤
http://a88.piee.pw/GWH9B
https://u.nu/eu5o
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
無論你遇見誰,但他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願我們,
以優雅的姿態走好今後的每一步,
過好未來的每一天。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傷感情歌 https://goo.gl/TVHriU
*************************************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夜的钢琴曲
****************************************************************
lrc 歌詞
******************************
別愛太滿,請相信物極必反
月遇從雲,花遇和風,夜空很美,我又想你_心靈語坊_20190405
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
無論你遇見誰,但他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願我們,以優雅的姿態走好今後的每一步,過好未來的每一天。
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要總是被外人的言語所左右,我們只要明白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該做怎樣的事就好。
千萬不要對任何事感到後悔,因為它曾經一度就是你想要的。
後悔沒用,要麼忘記,要麼努力。
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中真實自然的人,
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後的位置。
我陪他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最後卻還是要羨慕那個陪他共度一生的人。
我害怕你一聲不吭,突然逃離我還丟下一堆回憶讓我撿。
錯過了青梅竹馬,避開了情竇初開,到如今人生的意義只剩下和你兩鬢斑白。
別愛太滿,請相信物極必反。
我用什麼留住你,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我給你一個久久望著孤月的人的悲涼。
月遇從雲,花遇和風,今晚上的夜空很美,我又想你。
這個冬天,沒有驚喜也沒有失落,除了偶爾自找難過,就這樣得過且過。
終有一天,你會靜心下來,像個局外人一樣看自己的故事,笑著搖搖頭。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米米 美玉
華中音樂網 綠野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