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74〈假日好書推薦-《談判是無限賽局》
書和網路文最大的差別是,
一本書是有架構的知識,
網路文章是片段的資訊。
今天想介紹一本很棒的書,
書名是「談判是無限賽局」,
作者李思恩老師是一位企業名師,
也是我多年的老友,
無論從學校到職場,
他的觀察和見解始終保持超然卓越,
令我相當佩服。
很喜歡書裡面的一句話:
談判往往都是無限賽局,
別只在乎一回合的輸贏,
重要的是還有下次。
國內外談判的書籍我看了很多,
大多數充滿深奧的理論,
以及難以運用的描述。
一口氣將這本書讀完,
有三點我非常喜歡的地方:
一、大量的案例:
書中引用大量的案例,幾乎都是「自己的經驗」,思恩老師甚至搬出當年「年少輕狂」的失敗案例,也要告訴大家「怎麼做才是對的」。
二、口語的敘述:
一邊看內容,就像是聽著有聲書一樣,口語而不教化的內容,深入淺出的描述,十分容易吸收。
三、劃線的重點:
書裡面讀起來最輕鬆的是,重要的句子都輕劃線條,不但唸起來輕鬆舒服,而且更加容易吸收。
歡迎大家去買來看看
容易懂又實用好上手
購書連結
https://bit.ly/3kaqeRj
今天星期日
有架構的好書勝過片段文章
讓自己的大腦組織不斷昇華
各位河粉早安
PS. 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引用書中句子格式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M編
【想像一本書: #組成一本書的內容架構篇】
📖翻過扉頁之後,迎來的就是書本的內頁,也就是真正體現書籍內容核心架構的部分。書本內容的組成大致如圖所示,但並非所有書都有這些頁面,而是視類型、裝訂方式與東西方習慣不同而改變。
編輯需要了解不同類型的書籍由哪些單元構成,並幫助、提醒作者完成所需的內容。
1⃣【#半書名頁】:西方書本常見的前置頁,以略低調於書名頁的方式呈現。
2⃣【#前廣告頁】:放置該書作者的系列作品、出版社同書系的其他著作,或是介紹書系內容、出版社本身的介紹等內容。
3⃣【#書名頁】:登載書名、副書名、出版社商標、出版地與年分等,以及裝飾性的元素或插圖。通常是封面的簡化,或直接使用封面作為書名頁。
4⃣【#版權頁(前 or 後)】:登載該書之出版、製作、編輯、營銷、印刷團隊訊息以及版權聲明與訊息等資料。包含該書之定價、出版時間與版次、刷次、ISBN(國際標準書號)、GPN(政府出版品編號)與CIP(出版品預行編目;有時候會將CIP獨立一頁)。版權頁可能位於書名頁後,也可能置於全書末尾。過去曾有作者會要求在版權頁蓋章,以證明作者知道有多少數量的書在市面販售,以免出版社有偷印偷賣而不計入版稅的情況;在現今的翻譯書中,也時見權利方會要求臺灣出版社貼上防偽的「授權貼紙」,也是相同作用。
5⃣【#推薦文】:由編輯邀請名人撰寫,或為各界評論之推薦短文、推薦詞與評論集錦。
6⃣【#凡例、#編輯弁言(前言)】:常見於工具書、史料圖錄與學術書中,為編輯人員對本書的內容與編輯方式說明。也就是編纂說明、編輯大綱等內容,描繪出版緣起、編輯體例、內容取材或主旨議題探討的範圍等。
7⃣【#獻詞頁】:簡短寫出本書題獻的對象,可能是作者的親友、啟發本書之人、協助本書創作至關重要之人或與該書議題重要相關之人。
8⃣【#目次】:完整呈現書籍主文的架構,條列章節名目與頁碼,提供讀者查閱之用。讀者一般透過目次綜覽全書大綱,以此評估書籍的編排與重點。
9⃣【#導論、導讀】:常見於經典著作或較艱澀的書籍,作為一種大篇幅的輔文,用來引導、協助讀者了解全書要旨與閱讀方式。通常由他人撰述,多少帶點評論與詮釋的觀點。
🔟【#序、前言】:書的開場白,由作者交代本書創作的動機、緣起、宗旨。或由他人撰述(推薦序),以表敬愛或作為對本書的評論與心得。序文的功能在於引起讀者的閱讀興味,並且不會喧賓奪主。
1⃣1⃣【#章名頁】:篇章起首,各章節的門面,登載章節名稱與裝飾性的元素,用以區分各個獨立的篇章。慣例上書名頁、目次、章名頁與版權頁等,由編輯規劃並經版面設計之特別頁面,不設頁碼。在單頁章名頁的情況中,左翻書章名頁置於右頁起;右翻書章名頁置於左頁起。
1⃣2⃣【#楔子】:在故事作品中,塞入正文前的短文,作用為補充正文與加強敘事。與正文不直接相關,而是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並營造氣氛與懸念之用。
1⃣3⃣【#序章】:如戲劇中的「序幕」(第一幕前的一場戲),在故事作品中交代世界觀、人物與時代,烘托出劇情展開的氛圍,以開啟正文的故事情節;或不直接與正文第一章相關,而是遠述與本書劇情重點相關之事件開端。
1⃣4⃣【#主文】:構成書籍的主體,依據不同的文類有不同的內容。
1⃣5⃣【#跋、#後記】:若簡述本書創作緣起的文字置於書末,則稱為跋;所有置於主文之後的補充性文字都可稱為後記,可用於回顧正文、撰寫謝辭與致意的內容。
1⃣6⃣【#註解】:分為隨頁註(腳註)與頁後註(置於篇章結尾或全書結尾),就註解的內容而言分為「資料註」與「內容註」。前者用以說明引用資料之出處,後者用以闡釋、補充說明正文或引用資料。使用註腳在於避免打斷行文與閱讀性,因此要避免過於大量的註腳占據版面,否則反而有鳩佔鵲巢之嫌。
1⃣7⃣【#參考文獻】:條列作者在撰述本書時所參考與引用的文獻資料,依據不同的學門與作者習慣參考的制度,而有不同的寫法。全書之參考文獻格式應一致。
1⃣8⃣【#附錄】:與本書內容相關的延伸資料或補充,並依主文提及的順序擺放。附錄可能是問卷調查的內容、表格、原始數據、專業術語釋義、中外文對照及詞彙表。
1⃣9⃣【書後 #索引】:根據本書所提及之重要名詞、事項或概念,逐字、逐詞、逐句條列,並附上頁碼供讀者查閱其出現在書中的段落。索引收錄的名詞可能是人名、事件名、年分、地名、物名、書名、篇名⋯⋯)與抽象的概念或主題(句子)。若為外文書翻譯本,需查找原文索引所附上的頁碼所指涉的段落,再對應到中文版段落的頁碼之中,因此需要對原文有一定的理解並逐條、逐頁查核;另一種方式為中文版所收錄的索引頁碼仍為原文頁碼,並在內頁段落旁標明「原書頁碼」,供讀者可同時查找中文版與原文書。
2⃣0⃣【#後廣告頁】:依據出版社廣告與行銷需要,放置出版社所發行書訊或配合廠商之廣告、折價券等。
2⃣1⃣【#讀者回函】:出版社向讀者諮詢的意見調查與問卷。其內容可能是詢問讀者的背景與購書通路等行銷資料,同時也提供讀者向出版社反應意見與陳述評價的工具。如今出版社也會在讀者回函上附上QR code供讀者填寫線上版,或取消讀者回函的頁面,一併由線上客服或客服信箱處理。
配合出版社習慣的架構,並依據不同的書籍類型與情況,安排適合的元素與順序製作成落版單。在後續的編輯會議中,即可以落版單與作者或設計師、排版人員溝通書籍整體的裝幀設計規劃。
by #M編
------
為了檢視與再次提醒自己投身編輯與出版工作以來的所學與感受,開始了「編輯的事說來話長」寫作計畫。(https://matters.news/@Morphy)在Matters發表的文章中,會盡量整理出完整的編輯與出版工作流程,以實務的「#編輯術」精神,提供有志者參考。這些僅是一介菜鳥編輯的工作筆記,但期待以這些基礎的工作常識,讓所有編輯台上的出版人們,可以走得更久、更遠。 #和我一起成為編輯吧 #M編的出版鍊成陣
引用書中句子格式 在 陳孫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春節時向毛尖拜年,她有點擔憂,疫情形勢嚴峻,這春節難過了。隨即又轉樂觀,「關家裡也行,看劇看書多好!」元宵節快到,前天再跟她通訊,「憋壞了,我從來沒這麼想開學的!」兩人又苦中作樂嘻哈一番,「吃不開就看得開,看不開就想得開」,誠然兄妹一對!到了今天清晨,看到了她寫的這篇悼逝文章,心裡很是感動,尤其所引用丁尼生的那首詩,深含一種人文的慈悲。
「吹哨人」李文亮醫師死了,然後呢?網路炸鍋,憤恚怒罵一片,但明天太陽依舊升起,日子還得繼續下去。如此難過的時候,該懷抱何種心情怎麼過下去呢?阿尖提醒她自己也如實點醒指指點點的「局外人」。
幾千年天地不仁,中國終究活了下來,靠的絕非聖人明君,黨的英明或誰誰誰的思想指導,而是在荒謬大地之下自然生成的那一份智慧與堅韌。——請別再說什麼愚蠢麻木,活該倒楣,中國老百姓正努力掙扎活著呢!
------------------------------------------------------
為李文亮哭吧,但是╱毛尖
宅在家裡,在滿屋寧靜裡體驗兵荒馬亂,大概就是現代的戰爭經驗了。什麼也幹不了,什麼也寫不進去,理舊書的時候,隨手翻翻,看到青春期用力劃出的句子,「那些話我們原不肯說,只因為怕被人牢記」,卻完全想不起來,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心境下買了這本書,又為什麼用彩色筆劃下深深的印痕。
這是成長還是老去,我也說不清楚。但是網上看到當年欽佩的師友,用著高冷的知識份子語氣在指手畫腳,隨口發配他們臆想裡的中國,我就倒吸一口氣。扔掉自己的肉身,局外人一樣俯瞰這片土地,本來只要一個文化研究大綱,現在是幾個資料就夠。你可曾真正看見人民在驚慌也在忍耐,在流淚也在堅守,在死去也在重生。沒錯,這個世界早就不會好了,但這依然是我們要繼續等待春天的世界。即便是NBA明星齊澤克,往疫情裡投完一個漂亮的三分球,也知道說一句,這是一個需要無條件團結和全球協同的時刻。
《加繆手記》裡有一段話很有意思:一個瞎子跟他的瞎子朋友說,半夜一點到四點間出門,這樣不會在街上碰到任何人。即使撞到路燈,也可以很自在地笑出來。瞎子的經驗是,如果是白天,別人的同情心會讓他們笑不出來。
誰都知道現在不是笑的時候,但在這個例外變常態,大家都是瞎子的時刻,知識份子置身人群外的站位大概是最讓人討厭的。所以,我們更喜歡一個村接一個村的粗暴廣播,「寧把自己灌醉,也不參加聚會。寧把自己灌倒,也不出去亂跑」。雖然,也發生了有些地方村民,把村裡發的消毒酒精當白酒喝了下去。但疫情中湧動的中國人元氣依然飽滿可愛,社區門口貼著新版《囚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算球了╱再關十幾天就自由。論壇上,大家用「張學良」互相打氣,沒有趙四小姐,但是我們有萬惡的朋友圈啊,光是闢謠,就夠忙乎一整天。到晚上,也筋疲力盡了,想起對門的姑娘,給她寫首詩: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走地雞。是為一天。
是的,一次地方抗疫已經變成了一場舉國決戰,填在這場戰疫裡的肉身,夠我們一整年降半旗夠全中國默哀十個春天,但是,我更喜歡張文宏醫生鼓舞人心的聲音:「坐在家裡,就是戰鬥」。我也喜歡被搶救回來的重症患者,拔出器官插管後,說出的第一句話是:「吃你媽了個逼的蝙蝠」。在整個中國重新格式化自己的時刻,我們先需要凝結能量,因為未來的重啟會非常耗電,衢州鄉幹部的作法就很值得推廣,他們也不帶人去挨家挨戶地砸麻將桌,他們收走全鄉十三個村四百六十二張「么雞」,等疫情結束,日子還要繼續。這是我們狼藉不堪又生生不息的世界,齊澤克的「後末世電影」怎麼夠他想像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罪與罰從來都不是教材可以預判,因為手持湖北身份證,只能流浪在高速休息區。十歲的孩子,一個人被隔離在家。但是你別馬上哭,也有在逃十一年的殺人犯投案自首,疫情排查那麼嚴,他真的太難了。也有機智的姑娘遇到採花賊,一句「我是武漢回來的」就擊敗了西門慶。
這是我們的中國。社區外面有光膀子的大爺在馬拉松步,社區裡有戴口罩的大媽在雙脫手機械跑,網上有人在裸泳,網下的快遞小哥深夜還奔波在沒有一個靈魂的大街上。今夜,讓我們一起為英勇的李文亮醫生點上蠟燭,讓我們一起為他念一段丁尼生:
相信萬事萬物都有其目的。
沒有一個生命會被廢棄,
會被當做垃圾投入虛無。
相信沒有一條小蟲會被白白劈斬,
沒有一隻飛蛾會以生命追求徒然,
它不會在毫無意義的火焰中凋零枯萎。
但是,也讓我們像余則成一樣,面對左藍的遺體,盡情地哭,但儘快把眼淚擦乾。明天我們還要和這個世界更廣大的病毒戰鬥。把知識份子的那點小資情調和矯揉造作全部拋棄,就像余則成對翠平說,他現在不敢想成家的事,因為隨時會死。翠平一聽就光火了,她扔下抹布問他,太行山裡的女人你沒見過?曾經有一次,她一天給二十多個寡婦發了烈屬證,也沒見一個女人哭哭啼啼的。這是我最喜歡《潛伏》的地方,也是我覺得至今沒有一個女共產黨員形象超過她的地方,她既有真正的信仰,也有全部的生活。
今夜,為李文亮哭吧,五百六十四個死者有了自己的名字。但是,不要讓悲傷把你變得更機械更冷漠更局外人。記住,為了讓太陽重新升起,我們付出了多麼慘烈的代價。《挽歌》最後,也要我們在哭泣的夢裡用狂悖的體溫說服自己:
雖然我們不是每件事都懂,
但還是相信,等到很久以後,
等到世界的終點,等到每一個冬天變成春天,
一切都會走向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