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點(2018)
-
我覺得八月三十一號至此會變成一個奇幻的日期,原因不是那天大家都在奧斯陸,原因是在2018年的這天,台灣影壇誕生出年度兩場呼聲很高,回饋很低的奇片。
除了令人髮指的《粽邪》外,其實這天也是今屆台北電影節閉幕片《引爆點》的上映日期。打著台北電影節的名號,本部片一開始顯得轟轟烈烈,故事內容有趣,頗具社會議題,卡司陣容一字排開,吳慷仁、姚以緹、尹馨、陳以文等,也頗讓影迷興奮,但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的那種快樂,就像觀看電影本身識過了開場之後便開始坐立不安那樣的短暫。
《引爆點》上映的一波三折,著實地反映在電影故事本身。雖然這樣說有點壞,但其實在觀看的當下有覺得當初北影怎麼不因為颱風就乾脆不播算了。故事乍看之下很有趣,但實際卻漏洞百出,相當的尷尬,稍稍深究便會覺得怎麼會如此的不合理。聽說原先的劇本不是長這樣,是導演編劇夫妻倆費時多年的精心之作,以漁民阿海的視角,觀看被污染、工業進駐所侵蝕的邊陲漁村的故事。但據傳聞表示,好像在監製張艾嘉進駐之後,劇本遭到某種程度的修改,才成了今日以法醫與檢察官為主體視角的呈現方式。
其實我蠻好奇的,究竟是哪一國政府機關的法醫,可以這樣三不五時隨意往外跑然後長官也這麼白癡跟著亂跑,哪一國的檢察官可以這樣不守法然後隨意被對待,然後又是哪一國的縣長這樣白痴,做壞事也不懂的擦嘴巴,直接被反將一軍,不過這一切或許也比不上法醫、檢察官兩人開著小車在野外兜風突然停車在馬路中間,說著意義不明的話,交換唾液,然後在若無其事地開車走掉荒謬。哎,不提也罷。
總體而言,雖然站在支持台灣電影的立場,本部片不像令人髮指的某部片,我還是希望大家有錢有閒可以進場支持。但相對的,站在主觀的立場,我其實是有些難過的。大家常常在說,台灣沒有真正稱得起檯面的演員,我其實是否定的,台灣其實很很多值得信賴、期待的好演員,他們都有很好的能力與潛力,但事實上卻常常被本土自製的電影、電視所浪費,撇開劇中看了令人想要就點引爆的橋段,對於幾個演員的演出,我其實非常的感動,我看到他們眼中的生命之光,盡力地想要將本片從懸崖邊拉回,他們很努力,很相當值得肯定,至於成效如何,我想見仁見智,對於本片的結果,恩,就這樣吧,還是可以去看一下啦,他至少在所有觀眾面前燒死人,燒死人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