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認識了一位同為建築師王大閎粉絲的新朋友,我們聊起各自對王大閎最喜愛的建築作品。其中談及了建國南路自宅、國父紀念館、濟南路虹廬、外交部以及敦化北路上的良士大廈。這些建築都有王大閎個人的風格,但真正令我們難忘的還是競圖。
1961年,王大閎設計了故宮博物院。風格自然是以現代主義建築,配上其獨有的中國氣質,算是融合出了某種特有的中國現代主義建築。可惜這美麗的故宮競圖,因為蔣介石不滿意其帶有的中國宮殿色彩不足,因而打了ˊ回票。(BTW,當年國父紀念館的建造中,蔣介石同樣打過數次回票,最後才修改成如今模樣)。
後來,王大閎同樣參與因應台北鐵路地下化而需要重新興建的第四代台北車站建築競圖,他同樣拿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只不過這美麗的建築同樣只存於紙面上。我不禁試想,如果台北車站真照了王大閎建築進行施工,也許這麼多年來就不會有人認為台北車站醜陋了。
但這兩張圖紙,依舊不是我倆認為的第一。
《登月紀念碑》是我心中無庸置疑的第一名。它是一座高252.71呎的純白紀念碑,兩支聳立的柱子,代表著人類雙手合十的意象。當時是為了紀念美國登陸月球,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以及是美國的友好邦交,因而起了這項計畫,預計用募款的方式,替美國興建一座美麗的紀念碑作為外交禮物。
事實上王大閎也確實真有此資格,他畢竟是現代主義大師葛羅培斯的高徒,當時比之同窗貝聿銘來說,王大閎承襲了更多現代主義基因,也是當之無愧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可惜的是,美國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在當時已經非常不穩定,1979年斷交後,這項計畫就石沉大海,再也沒有外交官在乎。直至今日,這美麗的《登月紀念碑》終究只能存於圖紙和模型之上。
「建國南路自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殞落的記憶--談早期的王大閎2(建國南路自宅)---转载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建築紀實] 王大閎建築劇場(建國南路自宅重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名人故居故事二】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建國南路自宅 在 王大閎書軒DH Café - 【#建國南路自宅明信片,新鮮上市!】... 的評價
建國南路自宅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發這篇文的時候,NANAQ極簡生活的相關爭議和吵鬧風波,無意外的話應該已經過了。齋主我並沒有太密切的注意這事件,不過事後卻看不少人針對「極簡主義」做討論,很多人說如果要過極簡主義為何不去過原始人生活。也有不少人出面說明,這種日本來的極簡主義到底是甚麼。
齋主想先簡單說個故事。
如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有個漂亮的現代主義建築,那是已逝建築師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重建。王大閎師承包浩斯創始人葛羅培斯的現代主義精神,對包浩斯理解的人,就理解當代的IKEA或無印良品設計風,都承襲自包浩斯的設計工藝。換言之,當代所謂的「極簡主義」生活,其實這種線條簡單,以直線設計線條為主的現代主義,逐漸演變來的。
事實上王大閎當初設計這間房子,是給單身的自己居住,而且那個年代的公共建設並沒有瓦斯管線和相關服務。某次我在其中的客廳看啊看,始終不明白王大閎要如何生活。後來甚至當我想到房子中還有一個浴缸,卻沒有瓦斯和自來水管線,那要如何泡澡? 而且建國南路在當時的台北稱不上交通方便,王大閎要如何上班移動?
後來我才知道。王大閎自宅中平時備有一名傭人,要負責在廚房的外頭用灶台煮水,再一桶桶的將熱水搬運到浴室。那麼王大閎要如何移動? 他家族於不遠的新生南路還有一間房子,每天王大閎將車子停在新生南路,再小走一段路回建國南路的家。況且王大閎的工作是建築師,還自己是老闆,並非每天都要準時到辦公室上班。
好,我要解釋甚麼是極簡生活了,有以下幾個重要的關鍵。
一、你擁有的個人空間要多到足以藏起雜物或不夠完美的東西。
二、你的生活要更有餘裕,才能讓極簡與原本的生活品質相當。
以上兩點,其實就是「要夠有錢」。
至於為什麼王大閎的物慾很低? 齋主當然也有一套解釋。
王大閎1935年於瑞士還是英國讀書的時候,父親王寵惠替在巴黎的他,買了一台全手工打造的精品車Voisin。(甚麼? 你問我為什麼在瑞士或英國讀書,卻在巴黎買車? 反正都是歐洲沒差啦。)
物慾很低,對我來說是因為物慾太高。
高到尋常玩物或商品根本入不了眼。
還覺得放在家裡礙事,索性不買。
當然,這是我對極簡主義的認知。
PS.聽說Steve Jobs也是家中空無一物的人,那麼他是物慾低,還是物慾極高呢?
#齋主談文化
建國南路自宅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建築史 #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 #王大閎
近年來,台灣美術史的意識逐漸抬頭,除了視覺藝術的脈絡以外,文化藝術領域中的建築,建築美學脈絡是否有跡可循?本刊將邀請專欄作者 #阮慶岳 梳理台灣建築師的美學態度,首篇將由作者與 #王增榮 談王大閎。戰後第一批銜接上來的,是隨國民政府來台、主要來自上海的建築師,包括從紐約回上海創業的王大閎。而台灣現代建築這段時期的作品,就以王大閎1953年的「 #建國南路自宅」為代表。
建國南路自宅 在 [建築紀實] 王大閎建築劇場(建國南路自宅重建)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王大閎建築劇場》是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啟動的計畫。王大閎建築師於1953年設計的 建國南路自宅 ,是他來台開業後的第一個作品,在數十年前已拆毀。2017年 ... ... <看更多>
建國南路自宅 在 【名人故居故事二】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名人故居故事二】王大閎 建國南路自宅. 912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建築| 單身建築師造自宅:王大閎. 一条Yit•109K views. ... <看更多>
建國南路自宅 在 殞落的記憶--談早期的王大閎2(建國南路自宅)---转载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殞落的記憶--談早期的王大閎6 (建國南路自宅) 徐明松專欄1944年王大閎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拒絕了當時普林斯頓大學彈道學研究所與Marcel Breuer 的邀約,任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