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耐心等待fed的貨幣政策會議結果,反正,一季內,FOMC極高機率會宣布縮減QE規模,耐心等吧。」
英國金融時報(FT)對49位重量級經濟學者所做的最新調查指出,美國聯準會(Fed)必須迅速縮減寬鬆政策規模不可,並於2022年開始升息,以因應通膨升高,這項調查是由FT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共同執行,結果顯示Fed的緊縮行動將比目前內部的預測、以及市場的預期更為激進。調查結果與Fed內部的「鷹派」官員立場相當接近,略高於70%的受訪者相信,Fed將在2022年至少升息0.25%,近20%的受訪者預料首次升息將發生在上半年;而Fed最新的預測是將在2023年首次升息,全年將升0.5%,另外,大部分受訪者預料Fed很快就會宣布資產購買措施「退場」計畫,並於明年完成整個程序。40%以上的受訪學者相信,Fed將於今年11月宣布「退場」計畫,31%預料會在12月後宣布。但如果中國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進一步擴散,且就業成長停頓,約25%的預料要到明年才會宣布。
經濟學者們指出,最頭痛的是供應鏈更加混亂,預料到年底時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將比2020年同期上升3.7%,遠高於6月時的3%。近70%的學者也表示,這項指數的年升率「有些」或「非常」可能在2022年底之前都一直高於2%,通膨率可能升高到使Fed降低「最大就業」目標,在勞動市場完全療癒之前就先行提高利率,8月失業率為5.2%,經濟學者預料年底時將降到4.9%。43%的受訪者表示,失業率要到2023年才會回降到疫情之前的3.5%水準,23%預料要到2024年才能達成。
不過大部分學者都不認為未來六個月內美股與美債會出現大賣壓,至於主席Powell明年能否續任?80%以上表示他將會再獲任命,18%相信將由現任理事Bullard德接任,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Steven Kaplan表示,只要經濟前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仍將支持從10月開始逐步減少每月資產購買,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表示,整體而言,今年將開始縮減購債,並將在明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結束。
美國8月非農就業機會成長創過去7個月以來新低,針對勞動力市場復甦步履蹣跚的擔憂,Bullard則不以為然,並指出,如果對抗疫情的這場戰役持續改善,明年勞動力市場可能會「非常強勁」,美國聯準會承諾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計畫,購買國債和抵押擔保債券,直到通膨及充分就業的目標取得「實質進展」,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ohn Williams則認為,目前通膨已達標準,仍希望看到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聯準會才會宣布在實現就業目標方面,取得了實質進展。Williams也提到,假設經濟如預期持續改善,今年開始放慢購債的步伐就可能合適。
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截至7月他與多數決策者意見一致,皆認為應在今年內開始減少資產購買。但隨後公布的8月就業機會成長放緩,聯準會官員預計在9月21至22日再度開會,美國聯準會的褐皮書指出,美國經濟在8月「略為放緩」,新增的病例數再次打擊餐飲、旅遊業。整體經濟仍面臨疫情後價格攀升、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對於工人的需求持續強勁,但受到離職率增加、提前退休、托兒需求以及額外的失業補貼等因素影響,招聘變得更加困難。部分地區則受到中國武漢肺炎Delta病毒衝擊,重返工作職缺的計畫被延後。
Bullard表示,工作職缺確實存在,只是勞工可能現在不願意接受這些機會。並認為,應該在第1季結束前逐步縮減購債,以給予聯準會更多調整利率的選擇性,Williams則表示,Delta變種病毒對消費者支出和就業成長帶來壓力,預計經過通膨調整後,美國經濟今年成長料達6%左右,明年則將放緩至約2%。Williams也提到,聯準會將把縮減購債的決定與利率調整分開應對,並稱兩者有非常不同的門檻。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738160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65784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30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mupYH4RA9h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延 押 機率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天分享一篇分析巴菲特的論文,補充一下我自己做瘋狗流後,再來看波克夏的體悟。
看到一些投資朋友們,癡迷著波克夏的路,有朋友因為不想績效曲線大幅波動帶來的壓力,決定鎖住資金,改往實業發展。
有朋友冷門股波段做很神,開始嘗試做新創。
有朋友覺得巴菲特的槓桿資金太迷人,所以入主金融業,發債券來押績優股。
上述朋友我都祝福,我來講講我的體會。
如果是捲起袖子幹實業,除了是自己非常有興趣的領域,還要體認自己是不是當老闆的料。從有idea到快速執行並調整的速度、領導團隊合作無間還能在低潮時自我激勵的劉備技能...
創業有太多需要的能力,巴菲特深知自己不是厲害的創業家,他也試著做過幾次,發現好多苦差事,影響他看財報研究股票的時間,所以決定找人來弄,自己就在背後分配閒錢就好。
這種深刻體認自己優勢的能力非常重要,建議可以讀讀Outsiders(我放在連結),那些頂尖分配資源的老闆們,都把執行細節交給另一個左右手。
我自己的感觸頗深,因為我過去幾次創業下來,都有個好麻吉在執行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優於我(他光做投影片的速度就是我的三倍),所以我傾向把他比我優秀之處發揚光大,我們各司其職。
如果是做新創,我的理解是台灣這塊市場大小有點尷尬,很難做到貝佐斯說的100倍賭注,同樣都是一成的成功機率,100倍有搞頭,10倍只能打平(除非要搞海外市場,但通常因為民情不同,都要重搞,沒法簡單複製),所以我看到一個朋友的作法是針對同一個客群不斷延伸廣度的需求,才不會面臨客群太少的窘境。另一個作法是做某種高科技例如IC設計,可以輸出到全世界。
但我覺得創業真不容易,我幾年前就看了好多新創案子,創辦人都很興奮的跟我說他的理想,想要如何如何,幾年後好像都沒有然後了,很容易遇到一些沒想到的問題,就卡在那...這方面的經驗還要新創圈的朋友多多指導。
無論是投新創或自己幹實業,會遇到的問題是流動性太差,頭洗下去都很難反悔。瘋狗流隨時可閃人,但未上市資產沒辦法,所以只能一開始就看準一個賽道很長的題目,選好團隊,直接幹五年,那這需要的能力就和瘋狗流完全不同。(不過有任何有趣的案子 我是都很願意聽啦)
下篇再來講講巴菲特的絕招,槓桿。
(下圖我坐在記者區,幫台灣朋友Yahoo直播解說,原以為記者區是離巴菲特最近的地方,害我前晚超興奮,想說可以近看到兩老的皺紋,看看坐在前席董事會的蓋茲,結果記者區最遠= =,值得欣慰的是有擺無限多的See's Candies,我巧克力嗑起來,呃 超甜的...)
延 押 機率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苗之亂終將落幕】
時間:2021/6/14(一)
發文:NO.1262篇
.
❖第一個推行AZ的國家
英國為全球疫情死亡人數最嚴重國家之一,累計死亡總數約 12.7萬人,實施全國3度封城與迅速施打疫苗後,英國3/4以上成年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接種數高達 7070萬劑,完整施打 2劑人口約占 44.2%,是推行疫苗施打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
英國是第一個推行AZ疫苗接種的國家,負責疫苗接種官員查哈威(Nadhim Zahawi)表示:「施打兩劑AZ疫苗的驚人效果,在施打第2劑後具高達90%的保護力。」
.
❖打完疫苗就放心了嗎?
但是,最初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在英國卻迅速蔓延,6/11單日新增確診人數 8125例,創兩個月以來的單日新高,相較5/29日單日新增確診僅約 2000人,多了整整3倍以上,使原定解封的計畫不保,可能會延後1個月,也就是延後到7月19日。
.
為什麼會這樣呢?三大理由:一、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遞減,施打半年以後抗體水平會逐漸降低,二、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更進一步削弱疫苗的保護力,三、民眾以為只要打過疫苗,就一定不會確診,實際上只是降低感染機率,與免於重症風險,但民眾會因此疏於防護。
.
❖最新研究-持續施打
英國法蘭西斯克利克研究中心與倫敦大學學院附設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發現完整接種2劑輝瑞&BNT疫苗,中和抗體水平面對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異株)時,比面對原始病毒株弱5倍以上。
.
如果只接種1劑輝瑞&BNT疫苗,面對Alpha變種(英國變異株)時降為50%,面對Delta變種(印度變異株)降為32%,面對Beta變種(南非變異株)更僅剩25%。研究顯示,最好的方法是盡快施打第2劑甚至第3劑,及對免疫力不足者追加施打。
.
❖台灣的困境
至6/12日為止,411人確診死亡,致死率高達 3.2%,遠高於平均值 2.17%,日本老年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致死率約 1.78%,以台灣的醫療水準顯然不應該出現這麼高的致死率,代表還有非常多的確診黑數還沒被發現,還持續潛藏在社區裡,這就是為什麼三級警戒到 6月底,能否解除都是未知數?!
.
❖如何亡羊補牢
政府從一開始只針對有症狀者做篩檢,醫療院所每日篩檢量有限,全國二級再升三級警戒再延長到 6/28日,到縣市政府動起來買快篩自救,到開放企業快篩,到通過進口居家快篩包,雖然已經慢很多拍了,我們還是期望能藉此穩定疫情不再擴大。
.
❖疫苗取得困難
追根究底我們並非超前部署,當疫情發生後,我們口罩國家隊發揮強大戰力,成功擋下第一波病毒,反觀,當歐美各國第一波圍堵失敗,付出慘痛的代價後,他們做了一個動作,就是砸鉅資押注還沒研發成功的所有疫苗,一但發現有可能研發成功,進入二期試驗甚至還沒解盲,就開始大量預購!企圖從根源來解決問題,而非一昧的防守。
.
光是2020年歐美各富國已經預購高達 100億劑各式疫苗,已經超過 2021年全球疫苗廠總產能,例如:加拿大買超過 5倍總人口數,英國、歐盟、美國跟澳洲都買超過 2倍總人口以上,後來印度身為全球前三大疫苗代工廠,變種病毒肆虐後,今年三月開始停止疫苗出口,進一步導致疫苗供給雪上加霜。
.
晚訂貨的國家只能排隊等,例如:越南人口 9000萬,已經預購 1.2億劑疫苗,但實際到貨僅 290萬劑,越南政府鼓勵地方與 36家企業共同尋找貨源,至今仍沒有任何斬獲,一方面也研發國產疫苗,Nanocovax從6/8日開始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根據最新報導越南也希望透過授權代工美國mRNA疫苗,或是代工俄羅斯的疫苗確保能取得疫苗。
.
❖台灣該何去何從?
短期國際疫苗有點緩不濟急,到貨量與速度無法掌握,也無法快速滿足七成以上總人口施打。疫苗國家隊是選項之一,6/10高端疫苗宣佈解盲成功,儘管還有很多爭議,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驗證,高端疫苗、聯亞疫苗都宣佈將進行國際三期試驗,目前各國疫苗也都在三期驗證中,需要至少5到7年的時間取得完整數據,時效性根本來不及。
.
其實全世界都在摸索與嘗試中學習,台灣生技產業的實力可說是全球數一數二,例如陽明大學2019年在國際期刊《Theranostics》發表,最新的幹細胞療法將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移植到罹患菜瓜布肺的活體動物上,明顯產生抗發炎作用、明顯改善肺部的細胞浸潤,並且加速肺泡細胞的再生,領先全世界成功逆轉肺纖維化,帶來一絲曙光。
.
6/11高端總經理接受電視台專訪,透露疫苗國家隊正式成形,高端委託台康生產抗體蛋白,除了自己做單劑型以外,委託東洋大量生產多劑型。這就像當初的口罩國家隊、後來的快篩國家隊一樣,搶救生命重點在時效性,只要驗證有效,能否拿到國際疫苗護照後續再花時間努力,應該先把爭議與政治放在旁邊,讓科學證據來驗證,相信再過不久就有答案了!
.
⧉更多產業新知請鎖定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延 押 機率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30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mupYH4RA9h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去年今天,一份由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的緊急通知,揭開了新冠病毒疫情的序幕。一年過去,全球染疫人數已突破8000萬,多國抗疫潰不成軍,無論是微觀層次的日常生活,還是宏觀層次的環球經濟和國際格局,都出現了翻天覆地變化,成見、私心與政治操作,令國際合作抗疫淪為空談,不少人寄望疫苗救世,甚至認為明年下半年可以走出疫情泥沼,現實是接種新冠疫苗可以減少發病機率,不代表不會感染病毒,不排除接種者像無症狀感染者那樣可以傳播病毒,以為疫情快將走到盡頭,乃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各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措施,相信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香港疫情一波接一波,外防輸入明顯失敗,當局必須堵塞漏洞,同時亦要讓公眾了解疫苗接種的作用與局限。
蘋果頭條
第四波疫情至今未有遏止迹象,《蘋果》分析數據發現,今次確診個案及源頭不明個案均在高位橫行,未有如第三波般「快上快落」;患者由確診至死亡的時間,亦較第三波的18.41日,大幅縮短至10.76日。有醫生認為,數據反映社區潛伏多個隱形傳播鏈,推斷第四波疫情或較第三波為長,批評政府過早放鬆防疫措施,導致第四波疫情爆發。第四波首宗個案於11月1日出現,截至本月23日,已持續53天,確診人數增至3,030人,導致25人死亡。今波疫情亦爆發出本港最大感染群組,涉及732人的跳舞群組出現達7代傳播,並引伸出其他感染群組,包括東華三院何玉清翠柳頤庭、葵盛西邨及麗晶花園群組等。
東方正論
香港中毒了,新冠病毒肆虐,司法病毒也在各級法院蔓延,不少裁決都令人嘩然,輕判放生黑暴比比皆是,各界對司法機構質疑之聲前所未見,一個又一個反中亂港分子棄保潛逃,大漢奸黎智英多宗官司纏身,涉及欺詐及違反《港區國安法》,顯然有潛逃風險,原本被拒保釋,即時還押,卻在高院獲得保釋,政界反應是匪夷所思,法庭判詞昨日頒布,公道自在人心,民意可反映一切。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在判詞回應黎智英潛逃風險,指黎智英以往一直遵守保釋條件,與香港有連繫,家人在香港,也在香港有相當多的生意,並認為保釋條件足夠嚴苛。
星島社論
政府持續有序推售土地,以增加房屋供應。發展局昨公布新一季(明年一至三月)賣地計畫,推出三幅分別位於山頂、啟德及粉嶺古洞住宅地,涉二千二百四十伙,較今個季度急增二點六倍,當中規模最大的古洞地皮,更為區內首度推出住宅用地;總結今個財政年度各項私樓供應,預計可提供約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伙,貼近全年供應目標水平,料能達標。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表示,下季將推出三幅住宅地共涉二千二百四十伙,連同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提供一千八百一十五伙,再計及港鐵黃竹坑站六期的七百五十伙,整體供應達四千八百伙,為今個財政年度新高。
經濟社評
美歐多國開始為國民接種新冠疫苗之際,一些公司正積極研發「疫苗護照」流動應用程式(App),作為未來入境免檢疫的健康證明,以便恢復國際旅遊。港府今天推出的「智方便」App,稍後亦會加入電子針卡功能,當局宜盡早與周邊地區商討「疫苗護照」互認免檢疫安排。「智方便」是一站式數碼服務平台,利用指紋或臉容辨識來確認身份,進行網上服務和交易,如交稅、駕駛執照續牌等逾20項服務,稍後更會加入電子針卡、查詢檢測結果等功能。
延 押 機率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 目前已經有超過九千萬選民 #投票,在 #總統大選 中,能準確判斷選民重視議題的候選人佔很大的優勢。今天一起來看看,美國選民最重視的議題有哪些?
★ 美選相關報導 ★
搖擺州?選舉人團?郵寄選票會出包?一次搞懂美國大選制度
https://youtu.be/e3qkAIPpBZI
企業家川普治國實踐「交易」 高呼美國優先、帶動反中潮
https://youtu.be/WUKYc9E8R1M
政壇打滾半世紀!拜登三度挑戰總統寶座 喊話重建美好、挺綠能
https://youtu.be/aXI1nMg_cEI
一場奪走23萬條性命的疫情 如何改變美國總統大選
https://youtu.be/WBe6LIqt0L8
繼續引導美國抗中?拜登會比川普更強硬嗎
https://youtu.be/QADWKt42EWc
「鐵鏽帶」成關鍵搖擺州!從威州看選民對全球化的反思
https://youtu.be/nyOTpYhJvGg
美中科技戰延燒 台灣該扮演什麼角色
https://youtu.be/LMSixBGMIU0
美國移民政策逐漸收緊 究竟該把移民當敵人還是人才?
https://youtu.be/NiPdNRkQ3e4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