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所謂的「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時期的十次軍事行動,為乾隆皇帝自我誇耀之詞,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實際只有九次,事實上,廓爾喀戰役也有兩次。細分的話,應該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莫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
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一、兩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3次派兵進攻大金川,損兵折將,用了兩年時間仍未將其打敗,後來莎羅奔主動請降,乾隆找到了台階下,從金川之役抽身。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亂,不斷侵擾進犯鄰近土司。
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3次派兵才最終平定大小金川。
經過大小金川之役,此後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二、兩平準部
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病逝,準部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政權而內訌,大貴族阿睦爾撒納爭權失敗,歸附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利用這一機會,在阿睦爾撒納領軍下出兵伊犁(準噶爾汗國首都),五月佔領伊犁,平定達瓦齊勢力。隨後清廷晉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釋放被準部扣押作為人質的南疆回教領袖大小和卓。
清政府將準噶爾分治,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他歸附清朝是想借清廷之手消滅對手達瓦齊,自己當可汗。在與清政府交涉無果後,1755年八月,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並擊潰清軍留守部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兗劄布、滿族人兆惠領兵進攻,恰逢準噶爾遭受天花瘟疫,死者無數。阿睦爾撒納戰敗,逃往沙俄後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至此,清軍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然而剩餘的準噶爾人仍堅持抵抗,於是乾隆帝下令殺盡抵抗者。準噶爾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後滅絕。
三、平回部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兵敗後投奔統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長大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小和卓的慫恿下,二人又發動叛亂,試圖脫離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統治卻很兇暴,不得人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軍打敗了叛軍。大小和卓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當地部族交涉,巴達克山部族首領執殺大小和卓,把屍首送交清朝。此役後清王朝統一了西域,命名為「新疆」。從此,新疆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設伊犁將軍,作為管理新疆的最高軍事長官,加強和完善了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理。
四、平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開始不斷侵入中國雲南普洱地區進行騷擾,雲貴總督劉藻兵敗卻謊報大捷,後自殺。新任雲貴總督楊應琚收復了邊境失地後貪功冒進遭到挫敗,卻謊報大捷,乾隆調查後令楊應琚自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接替雲貴總督,兼兵部尚書,經略軍務。他率清軍分兩路出境攻緬。清軍糧食不足。緬軍先主動後撤,在清軍糧盡時大舉反攻。
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後撤途中,被數萬緬軍包圍在象孔,除少數清軍突出重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恒為經略,再次大舉征緬,沿途未遇緬軍主力,卻因熱帶雨林中的瘴氣而損失慘重。此時,緬甸東部新征服的暹羅(今泰國)暴發起義,緬軍為避免兩線作戰首先提出議和,此時傅恒率出關的3萬多清軍因中瘴氣僅剩1萬3千人,故未等議和開議,清軍即班師回國。
乾隆80生日時,緬甸國王因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要求恢復通商和冊封。乾隆即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中緬糾紛遂以緬甸納貢投誠,正式成為清朝屬國而完結,但此時距清緬戰爭結束已整整20年了。但此事仍被記入「十全武功」,乾隆帝的好面子可見一斑。
五、平林爽文起義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灣彰化地區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距彰化縣20餘里的大里杙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攻破台灣北部眾多城池,成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林爽文佈告安民,並申明軍紀,群眾痛恨清朝的腐敗統治,紛紛加入,聲勢很大。這時莊大田在南路回應林爽文起義,起義軍攻下彰化後,推林爽文為大盟主。起義軍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稱。對貪官污吏堅決鎮壓,沒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給起義群眾耕種。
清廷先後派提督黃仕簡、任承恩,閩浙總督常青,陝甘總督福康安帶領官軍渡台鎮壓。開始時軍事上毫無起色。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福康安到達台灣,對起義軍進行分化瓦解,以優勢兵力解諸羅之圍,又接連攻下鬥六門 、大里杙等軍事要地。不久,莊大田負傷被俘,就地斬首。
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後被淩遲處死。
六、平安南
清乾隆五十二年,廣南王國(今越南南部)親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國(今越南北部),直搗其首都東京(今河內)。安南國王黎維祁逃到廣西,請求清政府干涉。乾隆帝認為,百餘年來,黎氏王朝朝貢不絕,清朝有「興滅繼絕」的義務。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率兵1.2萬人。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8千人,並集結黎氏王朝殘餘勢力,於1788年反攻。
起初戰事比較順利,取得一些勝利;後來孫士毅輕敵冒進,在次年遭到慘敗,狼狽逃回國。阮文惠並不願與清朝為敵,因而派侄阮光顯「齎表入貢」。
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阮文惠改名阮光平,親自到北京祝賀乾隆帝的八十壽辰,乾隆帝封他為安南國王。
這次戰爭,清軍無疑是失敗了,但由於阮文惠最終主動停戰請和,乾隆帝仍把它記入「十全武功」。
七、兩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因不明原因(可能是追討地方官欠款或宗教問題)攻擊清朝,清朝派去談判的官員巴忠竟私下允諾每年賠款1.5萬兩,待廓爾喀退兵後向中央謊報戰功;但不久因為巴忠未履行允諾,廓爾喀兵再次進攻,巴忠自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兵反擊廓爾喀,清軍一路追擊,翻越喜馬拉雅山連續作戰,大敗廓軍。清軍深入廓爾喀境內以圖攻陷其首都陽布(加德滿都),但未達目的,反而因驕傲輕敵而勞師損兵。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廓爾喀與清朝議和,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
1792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敗廓爾喀兵。史稱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清兵凱旋之際,乾隆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帝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乾隆十全武功對中國的影響
一、意義
清前期諸帝仍有「守中治邊」「守在四夷」的傳統意識,但卻少有「內華夏外夷狄」一類的看法。雍正帝明言:「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中國之一統,始于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
清朝保守疆域的觀念亦較明確,乾隆帝說:「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由於處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較為得法,重北輕南的治邊傳統傾向在清代不明顯。開始著力收復歷代疆域。
這10場戰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孟森評價:「高宗(乾隆)於新疆定後,志得意滿,晚更髦荒。自此以前,可言武功;自此以後,或起內亂,或有外釁,幸而戡定,皆救敗而非取勝矣。」為了應付繁浩的軍費開銷,當時鹽商總計捐輸不下1310萬兩白銀之巨。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閒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乾隆利用清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隔閡,兩次平定西北的準噶爾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兩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出征緬甸,一次出征越南和兩次出征尼泊爾的廓爾喀。其中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軍事行動,密切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加強了中央集權。
二、評價
從戰爭事件上看,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戰爭開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結束。事件長達45年,幾乎伴隨著乾隆的統治歲月,也是乾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從戰爭對象上看,有外國的、本國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屬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台灣反清義士,作戰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四年。
將近半個世紀的連續戰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死傷了眾多的官兵,同時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所謂「十全武功」,不過是一個好大喜功者的幻想,乾隆確實有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這十次的戰爭保障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乾隆的功績不可抹煞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廓爾喀王國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界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中,人類智慧與精神的史蹟,也是人類對遺產維護的莊嚴承諾。1976年聯合國成立「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在全球各締約國主辦年會,審議「世界文化遺產」。1979年,位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的 Bouddhanath Stupa 「博拿大佛塔」被選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釋迦摩尼佛圓寂之後,尼泊爾的瑪吉姆邦興建8座佛塔,包括塚塔、神蹟紀念塔,及衣冠塔。根據大般涅經記載,「在博拿大佛塔前放置鮮花或香水,將使人心靈平安、喜樂。」大佛塔是座立體的曼陀羅,半圓形的主塔外緣,鑲嵌108個佛龕,塔標上有一對佛眼,呈現「?」圖型,代表合一。大佛塔的基地到華蓋,有5個代表「地、水、火、風、天」的宇宙空間元素。
博拿大佛塔是西藏拉薩以外最著名的喇嘛朝聖地,成千上萬的喇嘛和俗客在佛塔週邊搭營膜拜,銘記十八諸佛及三世諸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弘揚菩蕯精神。
1853年中國與廓爾喀尼泊爾發生戰爭,一位來自中國四川在尼泊爾修行的 Taipo Shing 喇嘛,獲得尼泊爾首相授權,擔任中廓和平大使,調停中廓雙方結束戰爭,因而獲贈 Boudha Area 領地,並娶首相愛女為妻,建立Chiniya Lama 欽尼亞喇嘛家族,世代掌管佛塔聖事。
欽尼亞喇嘛笫二代及第三代傳人預言,「護持佛塔的聖者在台灣」,曾先後派人來台遍尋,直到2003年,第四代欽尼亞喇嘛來台,尋訪到由蓮花生大士化身的李福添上師,並於2004年邀訪李上師到尼泊爾,接受尼國祟隆歡迎與認證,囑他傳承佛法,守護佛塔。
尼泊爾當局與「台灣大佛塔團隊」交流,並同意授權在台灣建造笫二座大佛塔,台灣並有權決定第三座佛塔的建造國家。目前已有多國爭取中,這是佛教界殊勝,更是台灣非比尋常的聖事。
台灣外有強敵壓境,內有藍綠對立。呂秀蓮主張「三安三和」,為強化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人民安心,應當致力於族群和諧,藍綠和解及兩岸和平。台灣目前有28種宗教,合法登記,相互包容尊重,並常為人道公益攜手合作,造福社會,台灣堪稱「宗教王國」。
世界遺產博拿大佛塔若能在台灣順利興建,必將改變台灣的國運,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促進經濟和觀光發展,更將奠定「和平中立」的國基。
廓爾喀王國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經香港政府是有傭兵編制的 員佐級工會昨代表警方違例地向上司政務司司長發出公開指責,應視為 #政變的通牒。這亦令人反思香港警權獨大的問題。既然中央及港人又不希望出解放軍,可否參考港英做法 聘用尼泊爾僱傭兵(啹喀兵),暫代不適合執勤的警員的職務?
#什麼是啹喀傭兵
啹喀,Gurkha,意思為護牛者,是尼泊爾一個大部族。1814年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尼泊爾,尼泊爾王國的廓爾喀戰士反抗兩年,亦曾奇襲了克什米爾和不丹。雖然英軍以先進軍備致勝,但啹喀兵寧死不屈的勇猛得到了東印度公司的敬佩。英國與尼泊爾簽訂條約,招募啹喀兵成為正式英國軍人。之後,全世界無論在WWII、殖民地駐軍、福克蘭戰爭、911反恐戰都有他們的身影。
無論走到多遠,啹喀兵即使在新式軍備外,還保留了傳統的特有武器為啹喀彎刀。而且他們兵團仍然只從尼泊爾招募,其中大多數來自山村。難怪連英國哈利王子參軍時,也接受啹喀訓練吧。
印軍陸軍元帥Sam Manekshaw曾形容「若有人說他不怕死,他要麼是說謊,要麼就是啹喀兵。(If a man says he is not afraid of dying, he is either lying or he is a Gurkha.)」
#香港啹喀貢獻邊防保安防災修橋補路樣樣有
回歸前,英國駐守香港陸軍部隊大部分都是尼泊爾「啹喀兵」,直至回歸中國,而大部分啹喀兵後於90年代退役。今日在學校不少的尼泊爾學生,都是他們的後裔。
啹喀兵於戰後隨英軍來港,本來主要任務是守衛香港邊界。在冷戰時期,中港邊界是兩個陣形的最前線,兩地經濟差異也令有不少凶狠的非法入境者、來港犯事的「大圈仔」經陸路來港。啹喀要到邊境佈防,又在偏僻地區巡邏,是險中險。
除了邊防外,啹喀也協助香港警方維持治安、救災、修橋補路等。例如在夏季颱風襲前,啹喀兵會在效區戶外呼籲市民回到室內暫避,颱風襲後又清理倒塌樹木。在偏遠的大嶼山,東通入昂坪的路也是由啹喀兵負責修建。在香港北面,橫跨沙頭角鹿頸至大尾督路段,亦是由啹喀兵負責修建。在1967年六七暴動時,沙頭角發生槍戰,5名警察不幸殉職,啹喀兵立即前往派駐防守。
#毅行者也是源自啹喀兵的步行籌款
啹喀兵善山區作戰,和平時也因為要在香港不同的山頂上設立通訊機器及巡視。在1981年,第246團鼓勵士兵走完整條麥理浩徑(香港最長的遠足徑,全長100公里,橫跨元朗到西貢)作為訓練之用。因此,舉辦了第一屆的的毅行者,由啹喀兵籌辦,只開放給駐港英軍參與,軍人需要在24小時內完成賽事。
因著回歸,1995年是啹喀兵最後一年籌辦毅行者。
#位於元朗香港啹喀墳場
居港尼泊爾人每年在4月5日發起「Purkha Divas (祖先紀念日)
」到元朗新田軍營旁的廓爾喀軍人墳場,拜祭為港捐軀的先人。
也因為元朗新田軍營,不少啹喀兵及其後裔都是住在元朗,對當地都十分熟識。#那不如請啹喀兵暫代元朗警署罷喇
廓爾喀王國 在 【冒險王】【尼泊爾】創造戰爭傳奇的廓爾喀彎刀EP35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尼泊爾廓爾喀軍人剽悍的英勇表現, ... 尼泊爾西部的 廓爾喀王國 ,因為擁有強健體魄和堅毅性格,在1769年憑藉著強悍的軍隊和 ... ... <看更多>
廓爾喀王國 在 Waker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廓爾喀王國 嗎? 「廓爾喀」即是「牛的保護者」之意,起源於14世紀的北印度。 17世紀中葉廓爾喀人興起,並於1768年統一了尼泊爾地區,也稱作「尼泊爾王國」。 ... <看更多>
廓爾喀王國 在 [心得] 廓爾喀之役[上] - 看板Warfa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4/blog-post.html
--
廓爾喀之役[上]
中世紀的尼泊爾經歷了數世紀的分崩離析,列國分立,即便是王國內部,王位通常也
同時有二三人共享,十足分權。廓爾喀原本也是列國之一,但在其第十代君主普里特維.
納拉揚沙(Prithvi Narayan Shah)在位期間東征西討,自1742年以來與加德滿都谷地的三
國(清代稱為巴勒布三部,即雅木布[後多稱為陽布,即加德滿都]、葉愣、庫庫穆)連年兵
爭,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終於平定谷地三國,1769年遷都加德滿都。現代尼泊爾國家的
根基由此而來,普里特維.納拉揚沙也因此獲得尼泊爾國父的美稱。不過無論是接下來的
西向擴張還是東方進出都不太順利,廓爾喀頓兵挫銳,普里特維.納拉揚沙也隨即在1775
年東征期間駕崩。接連幾個繼任者天不假年,廓爾喀王國的實權落入了攝政巴哈杜爾沙
(Bahadur Shah)之手。與「國父」不同,巴哈杜爾沙不怎麼大動干戈,一般只要求其他小
邦臣屬,反而在其任內將廓爾喀王國的領土擴張至極限,比任何前任都要多 。不過,也
是在其統治時期,廓爾喀差點遭遇滅頂之禍。
還在統一戰爭期間,1767年,加德滿都谷地的王國不敵廓爾喀的攻勢搖搖欲墜,忙不
迭請求英國東印度公司出兵解救。在金羅克(Kinloch)的率領下,2,400名英軍向尼泊爾進
發;廓爾喀人只在當面集結了1,200人,卻預先設套打了個埋伏,據說逃出伏擊返回孟加
拉的英軍士兵僅剩800 。金羅克的出征一開始便思慮欠周:比正規的用兵季節提前一個月
進兵,雨季的滂沱降水沖走了橋樑與船筏,等待渡河的同時補給很快告罄,瘧疾肆虐,後
方交通線與兵站缺乏人手看顧。當英軍在12月被迫狼狽撤退時,真正適合進兵的季節才剛
開始 。
統一戰爭也以另一種形式招惹到其他強鄰──17世紀中葉以來,加德滿都鑄造的銀幣
一直是西藏貿易往來的主要通貨;在統一戰爭期間,廓爾喀與加德滿都谷地的其他國家為
了籌措戰費,自然得爭奪西藏的貨幣「主權」。屈居劣勢的谷地三王國不斷將貨幣貶值、
含銀量大減,蒸蒸日上的廓爾喀鑄造的銀幣成色好得多,但西藏的噶夏政權並不願意照單
全收;廓爾喀要推行其貨幣,首先得照一比一的票面價值換回西藏流通中的劣幣。貨幣之
外,跨越喜瑪拉雅山的貿易獲利頗豐,通過隘口的商路也是廓爾喀與谷地王國在所必爭;
即便是統一大致完成之後,為了應付軍隊的開銷,廓爾喀力圖壟斷貿易,但這就令同樣覬
覦厚利的西藏與東印度公司十分不滿。為了阻止英國、西藏支持的錫金另闢橫越喜馬拉雅
山的蹊徑,廓爾喀甚至不惜與不丹聯手用兵錫金、強行關閉其隘口 。
20多年的經濟摩擦始終不得解決,最終促使財政窘迫的廓爾喀拔出彎刀對西藏動武。
西藏本土各派政教勢力紛雜、事權散漫,其中不乏與廓爾喀更親密的派系;清政府雖然是
表面上的宗主,但漢地距離裊遠,廓爾喀人看準鞭長莫及的形勢,甚至以為取清朝而代之
、成為西藏的宗主國並非不可能,至少距離的暴虐足以阻絕清軍的報復。對攝政的巴哈杜
爾沙來說用兵西藏還有一大好處──把政敵送上戰場,從而鞏固其權力。談判破裂後,
1788年,廓爾喀人出兵五千、役伕三千,奪占了藏廓邊境的四處要地,除了宗喀
(Dzongka)的抵禦較頑強之外,其餘打得輕鬆寫意;但在前往日喀則要道上的脅噶爾
(Shekar)碰了釘子,廓爾喀人便不再深入。與此同時廓爾喀還繼續對錫金用兵,搶占領土
大半直與不丹接壤,錫金君主不得不流亡藏地、乞求西藏甚至中國派兵介入。
藏人的反應卻很分歧;扎什倫布(Tashilhunpo)坐床的班禪喇嘛儘管首當其衝,卻不
願意清廷擴大在西藏的影響力,急於與廓爾喀講和、寧願清軍別進藏。即便真的求救兵,
班禪求助的也是東印度公司;然而英國人顧及自己在廣州的貿易,完全不想觸怒清廷,只
承諾不給廓爾喀助拳。前藏雖然不像後藏落在廓爾喀人的打擊範圍內,出兵禦侮卻更為堅
決,再說清軍也真的在進藏的路上了。然而負責入藏辦事的鄂輝、成德等人卻又拖拖拉拉
,進兵遲緩、糧運不及,到欽差大臣巴忠赴藏時,藏人已同廓爾喀人談好了條件,清廷幾
個官僚只求速成省事,對於和談不置可否,任憑藏人發揮;據事後噶勒桑丹津的供詞,當
廓爾喀要求藏人出銀贖地時,清廷幾位大人的反應是「銀子是你們藏裡的,你們許銀與否
,我都不管!」 至於乾隆那廂如何交代?乾脆將和談的事整個瞞了過去,隱匿不報草草
完事。
最終在廓爾喀的要脅下,藏廓雙方在1789年簽下條約;廓爾喀承諾撤軍並答應永不再
犯,為此噶廈政府必須支付「歲幣」,每年給廓爾喀300元寶(相當於9,600兩銀、57,600
盧比)、接受廓爾喀鑄造的銀幣(以1比2的比率兌換舊幣),而跨越喜馬拉雅山的貿易只能
由尼泊爾中介,錫金或不丹的通路都被關閉。儘管同年北京還接待了一支來自廓爾喀的貢
使團,所有這些條款清廷一概不知,全蒙在鼓裡。噶廈政府卻把簽約當作權宜之計;第一
年的「歲幣」才付了一半(150元寶),達賴喇嘛等人就各種討價還價重啟談判,錢也不給
貨幣也不讓流通,反正就是不履約。廓爾喀威脅要動兵,西藏則抬出清朝的名頭相威嚇。
後來噶廈政府總算要把第一年的尾款150元寶結清,但廓爾喀卻已決心動武;假扮成苦力
與米商的廓爾喀士兵不但襲擊了西藏來結帳的使團,還兵分兩路入藏。在廓爾喀兵鋒前藏
人望風而逃,整個日喀則隨著班禪喇嘛逃難一空。四千廓爾喀戰士要求班禪賠款六百元寶
不成,便攻入扎什倫布大肆搜刮,「將廟內物件及塔上鑲嵌肆行劫掠,金銀佛像搶去大半
」 。扎什倫布陷落的消息傳至北京,私下和局了事東窗事發,巴忠請求赴藏效力贖罪不
成,夜間投河自盡。
廓爾喀第一回入侵時清軍已動員入藏,卻因和局速了撲了個空,還耗費了餉銀一百餘
萬兩;息事寧人也就罷了,偏偏沒個幾年廓爾喀又來。乾隆道:
「此事初起之時,朕並非必欲大辦;如賊匪只因索欠啟釁、搶占聶拉木等處邊境,尚
可為之剖斷曲直,責令清還欠項。朕之初意,原不願勞師遠涉;今賊匪肆行侵擾,竟敢搶
占札什倫布,是其罪惡貫盈,不得不聲罪致討、大示創懲,非彼乞哀可完之事。若因賊匪
已遁,遂思就事完結,使賊匪無所畏懼,將來大兵撤歸,賊匪復來滋擾,又將作何辦理?
豈有堂堂天朝,轉為徼外番賊牽制之理?此事勢在必辦,竟無二義。」
這就給清廷接下來的方針定下基調:與其敵擾我疲被動防禦,不如一勞永逸,徹底終
結廓爾喀再度入侵的可能。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二月底,清軍進抵聶拉木;此處是廓藏
間的要道之一,進取尼泊爾前必先收復。然而清軍打得不太順利,面對百餘名守軍,千餘
清軍拋火彈挖地道,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轟開地雷才將該處拿下。儘管上次入侵時藏軍抵抗
微弱,廓爾喀人回程卻嫌太晚,選擇了更直截卻更崎嶇的另一條路徑,結果更糟,大雪封
山凍斃多人,實力大損 ;廓爾喀人逼不得已轉為守勢。這也難怪,畢竟清軍圍攻聶拉木
時也碰上天降大雪積地三尺,「因雪大不能向火,(一月)十四日晚間(清軍)凍死一名,凍
裂手足者二十三名;並據堵禦木薩橋地方之屯備木塔爾秉,稱該處一帶下雪更大,各卡帳
房大半被雪壓倒,幸屯兵等俱各無恙」 。能否先通過酷烈環境的考驗成為雙方交兵的前
提。
--
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4.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81757344.A.DB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