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裡的天使 : 17.2與62.2》
多年前,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團隊裡面有個年輕的孩子,私底下會暱稱我為「娘娘」。他起這個名字給我,沒有惡意,純粹覺得我就像宮廷劇中走出來,心細如髮、善於糾錯的娘娘,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也沒有辦法做得比我細緻。是天生的娘娘。
那時,我恐怕驕傲過了頭,不是天仙娘娘,而是魔鬼晚娘。送上來的action plan常被我改到只剩下個位數的黑字是不用調整的,大大小小的活動,流程、佈置、動線、走位、撤離,吃的喝的用的,我能挑出上百個錯誤。
我常對孩子們說,能不能多用點心,注意一下細節?孩子們總是似懂非懂,覺得哪有這麼多細節可注意。我只好不厭其煩地替他們拆解,把巨大的專案庖丁解牛,一塊一塊請他們煎熟。
有天,我在交代完細節,轉頭離去時,從對向的玻璃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表情,他把打得好好的領帶扯鬆,翻了一個輕視又莫可奈何的白眼,和剛剛畢恭畢敬的模樣,有天壤之別。
當年氣盛,哪裡經得起這種刺激,轉身便出聲質問,有甚麼不服氣的,現在儘管說。那孩子很驚訝,可也沒有退縮,向我提出了一個挑戰,意思是,我能不能不要「一把抓」,把甚麼事情都管得死死的,他想以自己的方式,向我證明事情一樣可以圓滿達陣。
我答應了。雖然那個專案,我們根本沒有試錯的本錢。出了紕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然而,我想起引我入門的mentor,曾對我說,「有時,選擇不做,遠比妳選擇做到吹毛求疵,還來得重要。若妳永遠學不會信任、授權,妳的格局就只是以井窺天。」
之後,那孩子進步得很快,少了我的掣肘,他的確有兩把刷子。我每天戰戰兢兢,表面佯裝風和日麗。團隊裡有種踩踏在冰上的寧靜,擔心踩破了薄冰而滅頂,但不得不繼續前進。
到了開行前會的時候,我把主控權交給他,聽他指揮若定,真沒甚麼可挑剔。終了,他態度謙恭卻又遮掩不住得意地問我,還有甚麼需要提醒的嗎?
那是一個開放給消費者體驗的活動,也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大陣仗面對群眾,平心而論,他設想得很周全,唯獨一些我認為很關鍵的細節,想要再確認一次。
我問他,既然要讓大家體驗,吃吃喝喝免不了分裝,也一定會髒手,現場有沒有提供濕紙巾、衛生紙給消費者?我們前線負責的人,有準備抹布、垃圾桶、垃圾袋那些備品嗎?我的觀點是,如果一個連基本衛生都無法維持的環境,怎麼能期待消費者會安心試吃,同時給予正向評價呢。
他楞了一下,霎時,好像聽到了細微的薄冰碎裂聲。我接續問了行動廁所的安排,活動場地很偏遠,離最近可以上廁所的地方,要走上15分鐘。即便我們負責吃喝,不管拉撒,但凡這樣的場合,一定會有消費者詢問哪裡可以方便?這是基本需求。我們也可能有機會拉攏一些、原本只想借個廁所的過路客。
孩子的臉色變了,說並沒有想到這些。為什麼還是會有妳想得到而我想不到的地方呢,我還以為這次絕對不會再被你挑出錯誤來了。
我本無意讓孩子難堪,笑著回答,「誰叫我是娘娘。可娘娘也是宮女變來的,因為曾經犯過這些錯,有一些經驗值罷了。你已經想得很完整,這兩個細節,就用你的方式,把它們補好吧。沒甚麼大不了的。」
這段往事,在我寫17號與62號的閘門爻辭時,又原封不動地回到我的心中。17-62接受的通道,豎立在我的圖面上,是我相當珍惜的天賦禮物之一,只是我之前不能明瞭,為什麼要叫做「接受的通道」?
現在,我有一點懂了,因為,17-62善於濾析、更精通譬喻,我們統御與重視細節,可以把複雜生硬的事情,具象落實,溝通得活靈活現,讓收斂過後的意見或觀點,得以被大家所接受。17-62多半早慧,我身邊有許多具備這條通路的朋友,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底子深厚,聽他們說話,有如語音科普。
只是,17-62的鋒芒,綻放的秘訣不在「早」,說得早、不如說得巧。我的17與62閘門,恰好落在紅黑水星,主宰了我的溝通特質,一件事情,我能整組拆開,講得很細微。難以消化的資訊,我會通通貼上標籤便利貼,組合成賞心悅目的詩。但,如果沒有等待適當的時機,或獲得詢問意見的邀約,驟然大鳴大放,只會得到我當年的那記白眼。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明明很能應付細節,但一想到過程中有這麼多細節需要搞定,總是讓我五心煩燥,而下意識地把細節拆分得更細,好確保沒有任何細節會被我遺漏,如此一來,往往讓團隊也跟著我緊張兮兮,反而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至今我仍然信奉老子的哲學,我唯一學聰明的部分是,應用17.2的巧勁,尋求關係同盟,創造自己的意見被彰顯的可能;戒慎62.2的執迷,別過份局限細節,捨本而逐末。
魔鬼確實藏在細節裡,我不想當下放細節的娘娘,但想做一個在細節上進退有方的天使。願我的聲音與提醒,是天外飄來青羽,而不是愕然墜下巨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 歧視】
17號閘門位於邏輯中心,以右眼的視角,從紛亂的想法,爬梳與建構成圖像化的概念,藉此獲得外界的順從與遵隨。位於理解迴路的一端,17號閘門擺盪在「統治」與「服務」之間,試圖為大眾在渾沌的當下,歸結出清晰的脈絡指引,以利建構未來。然而17號閘門座落的邏輯中心,並不具備動能,和薦骨能量中心也距離遙遠,僅能作為外在權威的參考,關鍵在於引導,幫助社會、組織、或他人,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而不在於堅持己見、指揮他人以此行動。
易經中的「隨卦」,有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随己,彼此溝通的意涵。而所謂的依隨,必得順勢,有其原則和條件,才能達到馬首是瞻、一呼百諾的跟隨境界。
17.2說服群體起而「追隨」的策略,在於透過關係,發展與發表意見的可能性有多少?唯有被外界詢問時,自身的意見才有被採納或奉行的機會,這也反映了二爻的投射天命,同時考驗是否能辨識正確召喚、再挺身而出的先天人設。
若在未獲詢問之前,即滔滔不絕地表達意見,就很有可能陷入下降相位的局勢,一股腦地將自身觀點強行灌輸在對方身上,因而對既有的關係造成威脅,或意見很難被團體採納,導致孤立。
健康運作的17.2,是懂得借力使力的,會尋求各種關係的結盟,讓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有被傾聽或被彰顯的機會,只是在此之前,必須充分理解17號閘門的本質,是用於服務社會群體,才能廣被信服,否則終會遭受悖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 自制】
我喜歡暱稱62號閘門為「貼標籤」的閘門,承接頭腦所擷取的影像,試圖為畫面命名、或定義看似陌生或複雜的事物,因此在喉嚨中心說出:「我認為…」這樣的論述,好讓大家在面對龐雜的未知時,能夠產生基礎的認識。
62號閘門極擅長各式譬喻法,也能夠很快速地消化資訊,以「換句話說」的語法結構,將一件事情敘說得有條理,邏輯與因果無懈可擊。但也由於62閘門仰賴的是頭腦的畫面,頭腦所見,未必代表所有的真實,然而62閘門容易信以為真,迷失在頭腦所儲存的畫面碎片當中,固執地相信,「我認為我的意見才是對的。」並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62.2在面對「細節」時,上升相位嶄露的是,知道如何在海量細節中,率先找出畫龍點睛的「細節」,進行歸納、分類、標籤化與具象化,所謂「糾錯先抓粽子頭」,而不是一股腦沉浸在所有的細節當中,不分先後排序,是屬於「取捨得宜」的細節控,只要抓住關鍵重點,其餘細節不會窮追不捨。
在下降相位,則反被細節吞噬,捨本逐末,容易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或者不知道自己為何偏執於細節,有將事情複雜化的傾向,不僅讓周遭的人無所適從,說出來的意見或指令,不易獲得接納,因此,在面對充滿細節的工作環節時,陷入焦慮與不安。
庖丁解牛工作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導推薦《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小慧──曾經迷航的母親】
#新書上市倒數1天
#新書內容搶先看 https://reurl.cc/A8Vj8p
#明天新書上市有活動喔
小慧來到工作坊的時間約略一年多,她是個非常忙碌的職業婦女。
我對她的印象是,她身上背負著許多責任與壓力,掌管著家庭與事業的所有事,因此前來學習時,非常渴求得到收穫,當然也略顯焦慮。
小慧無疑是個非常認真的母親,也是個認真的太太,她讀遍所有教養的書籍,長達十八年,從沒有間斷,但折磨也因此延長著。
小慧與先生是兩個不同價值觀的父母,兩個對立的觀點與立場,教養孩子的同時,也如同與親密關係拔河,贏得孩子的同時,也輸掉了丈夫,隨時都如履薄冰的走在危險的平衡裡。
小慧走進薩提爾的學習,改變很快,也改變非常多,她的改變帶動了孩子,更帶動了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今年初,她寫下一紙新年感謝,我永遠記得她說:
過年時,女兒說出久違的「媽媽我愛你」,並且努力跨出一大步,在爸爸的臉頰上親一下,這一個「親」,距離上一次應該有5~6年了吧!
我深深地感動著,許久不見的幸福感洋溢在心中。何等美好的時刻,曾經風風雨雨,幾乎拆解的一家人,如今還能如此溫馨和諧,我何其幸運與幸福,還能找回一家人的愛,享受一家人滿滿的愛,除了感恩!還是感恩!這是上天給我最棒的新年禮物了。
我將新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寄給小慧,小慧將她一路走來的經歷,以及閱讀後的感動,分享給大家。
「為迷航中的父母點一盞光亮」/文:小慧
從懷孕開始,我努力閱讀有關教養的書籍、雜誌,期望孩子們能在"愛的教育"中成長茁壯。但這18年來,不斷被先生質疑"棒下才能出孝子",而自己也在"愛"與"溺愛"之間徬徨。直到朋友介紹儀婷老師的FB,我才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了明燈,原來"愛的教育"不是"溺愛",愛也可以有規範。
儀婷老師將她的家庭對話攤開在大家面前,示範為人母者如何引導孩子覺察、思考,並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每次看完文章,內心總是讚嘆這對話的美好!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中,不但自己經常情緒失控,孩子也始終不願開口回應。直到看了老師的"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才明白為何孩子不願與我對話。
老師將親子之間的對話脈絡庖丁解牛般地呈現出來,我是一邊閱讀,一邊懺悔流淚。原來我一直沒有接納孩子的行為,所以我的"好奇"變成了"質問",我以為我隱藏得很好,但孩子是敏感的,直覺我內在狀態的不接納,當然不願意敞開心懷與我對話。老師書中提出的"聽核心"這三個步驟,如同座標一般,在我與孩子、先生對話時,總是不斷提醒我該航行的方向。如今我與孩子的關係和諧了,而夫妻關係仍在努力改善中。
儀婷老師上一本書《薩提爾的親子對話》出版時,曾在粉絲專頁裡紀錄三三在看薩提爾的親子對話的過程,當時我也拿給大女兒看,她也是一邊看一邊流淚,還一口氣看完整本書。
女兒說如果早一點看到這本書,她就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老師的書,真的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儀婷老師的新書即將出版,期待這本新書能繼續為迷航中的父母帶來更多的亮光。
庖丁解牛工作紙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中國哲學《梁冬說莊子》】
上禮拜談西洋哲學,這禮拜換換口味,改談中國哲學《莊子》...等等啊喂!!怎麼一哄而散啦!!雞排攤哪珍奶鋪給我撤回來啊...好好好我撒錢,撒錢可以吧!?每個人下去領五百,請在台下坐好。
呼(擦汗)~除了相關研究人士,莊子大概不是大家最親近的國學典籍,先秦時期留下之資料極少,勤練《葵花寶典》的司馬遷(喂喂)在史記裡僅用短短幾百字打發了他。而莊子重視提升心靈、放鬆身體,亦非傳統教育偏好,所以〈莊周夢蝶〉、〈濠梁之辯〉、〈庖丁解牛〉等寓言,以一種巧妙的態度存在於我們生活與工作的縫隙間。
多年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我們蓋泡麵的好夥伴(咦),現在的你,可能會困惑:「讀莊子有何意義」?「讀莊子能帶來什麼好處?」
事實上,讀完《梁冬說莊子》並不會讓我們長高、變壯、考試都考一百分,卻能以古學今解的方式、犀利通透的角度,賦予《莊子》實用價值,譬如:
★人際關係陷入困境,人太美被小團體排擠怎麼辦?讀莊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是為你好,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該如何是好?讀莊子!
★我想做好人,卻永遠無法受到肯定,是不是大家嫉妒我孤高的才華?讀莊子!
★啊師父我最近小腹冰涼、時常一瀉千里,能不能救救我的菊花?(師父沉吟許久:「最近有沒有吃過酸掉的豆皮捲?」「沒有欸,我不愛豆類製ㄆ..」)讀莊子!
人生許多事物除了問你媽媽也可以讀《梁冬說莊子》,以下讓我們一探究竟。
《梁冬說莊子》套書分兩本,其一為〈人間世〉,其二為〈養生主〉。〈人間世〉是《莊子‧內篇》第四篇,主要講人與人相處之道,談世道艱難,人性皆有陰暗,例如出門買個鹽水雞掛在腳踏車把手上也會被偷,害我回家只能用眼淚拌飯。
故於此險惡社會中,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找到解決的方法或心法,是當務之急(比如在鹽水雞裡放瀉藥)(結果被螺弟吃到)(也算是不錯的結局)。
再如許多人怨嘆「好人沒好報」,書中以孔子與顏回的對談釋義,忠厚善良需要建立在對人世間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不了解人心難測、並對人性險惡有深刻的洞察與理解。好人要量力而為、助人前先正己,保護自己在人世間不受到傷害。
梁冬說了,狠狠地說了:「人心難測沒什麼問題,你對人心難測不了解才是問題。」
第五章則提到「我慢」是種包裹上我為你好的糖衣,當人們說「我是為你好」時,究竟是真的為對方好?或是「權力」的延伸?是基於感情?還是基於對自己的維護?因為當你自詡為「好人」的時候,你就播下了一顆「惡」的種子,讓對立面的那個人無形中成為壞人。
由上文看來,我們也可看出道家「不尚賢」之特色,他們認為好人沒那麼好,壞人也沒那麼壞,勿因善惡而糾結傷身。
〈養生主〉一書則以〈庖丁解牛〉為主,討論現代人為什麼活得不自在?學習在世間游刃有餘的智慧。
我看了《梁冬說莊子》的〈養生主〉深有感慨,現在世界的步調走的太急、太快,我們永遠都在被時間或某事某物的陰影追趕,比如事業、成就、功名,甚或他人眼中的評價。即便嘗試各種五花八門的紓壓方法,亦難以卸去肩頭重擔。
而〈養生主〉提到,當我們因為同僚或親朋好友間的比較不開心時(這很常見吧,連嬰兒的長度都要比呀我的媽啊),內心中會因「我應該成為的人」和「我活該成為的人」產生衝擊和矛盾。
當你覺得別人曬在FB和IG上一張張的豪宅、名車、度假照,覺得別人比你快樂、別人比你功成名就、自己還遠遠不夠,這些「不自在」就產生了。此時你將深刻體會「這世上沒有人能傷害你,真正捅刀的都是自己」。
克服矛盾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努力活成你認為自己應該成為的那個樣子。(比如孫芸芸或昆凌)(今天報紙說昆凌代言費從25萬變150萬)(我是來不及了,其他姊妹們加油吧!)
第二種是覺察到「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很虛幻、無意義。從多元視角看來,那些令人艷羨的人,沒你想像中快樂,風光背後多的是不容易和加倍努力。
況且這個世界沒有「應該」,「應該」只是你內在的想像,我們的心智模式創造了一個自己所看到的環境,世界因你的心智模式而呈現不同模樣。滿足與否和EQ高低,取決於你看世界的角度。
總結來說,梁冬不循平常路徑詮釋莊子,他以古人智慧為底蘊,結合現代生活說出一番嶄新的道理,解決現代人遭遇的問題。意外的是,梁冬說莊子,卻勸你別全讀莊子,若一味鑽進莊子這口井,可能變成一種阿Q式精神勝利法。
好了,我想有耐心讀到文末的讀者,大概都成仙了,一個個騎著仙鶴飛走了,別忘了留言抽獎啊(踩滑板車離去)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套』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梁冬說莊子》:不是老子,不裝孫子,Just莊子。』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8/02(四)晚上十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8/03(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梁冬說莊子 #今周刊 #梁冬 #莊子 #人間世 #養生主 #道家 #古學今用 #與人相處之道 #讓自我強大 #享受人生的自在
★博客來【限量典藏版】贈《靜心書寫.養生主字帖》:https://goo.gl/tPHnZC
★金石堂:https://goo.gl/7dXKG2
★誠品:https://goo.gl/8Kf6m8
★讀冊:https://goo.gl/PtuQn9
★三民:https://goo.gl/rpXrok
影片(繁中字幕):梁冬說莊子:-〈人間世〉〈養生主〉
https://youtu.be/GepI-dVZS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