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辦公室來點攝影課……
一堆中藥材,怎麼擺拍
從溝通、構圖、擺盤/道.場佈、燈光…..
其實心法跟20年前都一樣!
現在的器材真的很方便,
跟以前底片相機時代差很大……
以前靠的是經驗累積,
現代科技的文明,靠後製修片合成也行….
但還是真的跟傳統還是有差異!
如果你問我觀察力怎麼訓練?
攝影、畫畫、素描都是很棒的練習!
至於美感也是這樣累積的!
底片相機 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演出品質的差異並非在技巧本身,
而是在於彷彿可以令技巧隱形的生命歷練,
那些訓練的歲月,
必須要看似全然蒸發於生命的高熱之中。
——《演員與標靶》
飾品 @farilla925silver
#底片相機 #飾品 #平價飾品 #銀飾 #演員與標靶 #photography
底片相機 差異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旅行者,世界正召喚著你 ❍
文/背包客棧創辦人 小眼睛先生
十年前?十五年前?二十五年以前?
我記不清了,確切的時間已經不那麼重要。
今天,區分時代間差異的是「有沒有網路」、「有沒有手機」、「有沒有『智慧型』手機」。
很難想像,我竟然就這樣走過了時代──或者該說,被時代推擠過來了。
總之,在那個時代,這本書所描述的世界確實存在,它是如此吸引著我、驅動著我前進。
在那個世界,我總在清晨或深夜才抵達一個城市,憑著沿路蒐集到的地圖,尋找著更便宜的住宿,毫不客氣地殺價、離開,向路人詢問下一間旅館的位置。下車的車站,往往是我等待天亮的地方。
在那個世界,當我因看見世界的美好或殘酷而感到震驚時,只能在筆記本寫下一切,或者默默伴隨著食物咀嚼,成為自己的養分。
在那個世界,我除了知道要去哪(有時甚至連要去哪都不知道),對其他將要發生的事幾乎一無所知。我只能迎向未知,然後擁抱它們。沒人事先在網路上提醒你該小心什麼,你得鍛鍊自己的心智,學會透過預先設下陷阱的問題,來判斷眼前的這個旅遊掮客或司機,到底是個誠實的好人,還是等著敲你一筆的混蛋。
△ △ △
那個世界,現在已被網路與人工智慧拆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符碼的世界。任何景點,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能透過GoogleMap來定位;要入住任何飯店,只要上網就可以知道房價,還能線上訂房;不相信眼前司機的報價,就用Uber、Grab或滴滴。
而提供這些服務的網站或APP,你懂的,它們也全是code。更諷刺的是,隨著時代演變,從二○○四年起,我竟然成了一個中文自助旅行網站的創辦人,而這個旅遊網站在二○一九年的現在,居然還存在著。以網路的快速變化來看,也快可稱為古蹟了(汗)。
不得不承認,隨著科技進步,旅行越來越方便了。旅行還是能帶給我許多樂趣,而且與過去相比,被拒絕和被白眼的機會大幅降低。但我的旅行中,關於「人」的故事也越來越少。
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只是似乎越來越局限於那些我已經預先付了錢給他們的那些人。當我還沒出發時,他們就從電腦系統預先知道了我的基本資料,而我卻不知道我的預付款透過層層傳送後,最後有多少付給了眼前這些實際服務我的人。
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人」的故事。旅行,的確讓我的足跡在地圖上能被明確標出,還能把一些特殊的經歷與他人侃侃而談,但旅行所帶給我的心靈風景,那些人與人間的交流(包含好的與不好的),卻是如此神祕、隱晦。
有許多經驗,甚至在沈澱幾年之後,才猛然跳出,告訴你當年狀況並非如你當時所想。
這是一本會讓所有像我一樣心靈老派,或已被年輕人稱為「長輩」的旅行同好們,心有所感且再三回味的書。
讀著讀著,彷彿在聽好久不見的老朋友重提當年的經歷,而這些經驗,我相信那個時代的旅行者也曾體會過。
這些雖非直接一起經歷的心靈經驗,卻讓我們能連結在一起,是我們的共同語言,是一種玄妙的心領神會。
你知道的。
唔……我大概知道。
那種……嗯……很難說得上來。
是啊,很難說得上來。
你懂。
是的。我想我懂。
這樣吧,交個朋友。
沒問題。
給你我的住址和電話。喏,寫在這裡。
這裡嗎?
我會寫信給你,除非必要,不會打電話。
寫信比打電話好,我可能不在家,你知道的……
旅行。
是的。
相信在你們的陳年筆記本裡,也有這麼一些姓名和聯絡方式。其實我早忘了他們是誰,只記得片段的談話、歪斜的腳步、離別前的擁抱,或許還有合照(通常在他們的底片相機裡)。
△ △ △
我仍存在於他們的世界嗎?是的,我相信是的。正如同他們存在於我的世界一樣,真真實實,至今還影響著我。
而對於新世代的旅行者來說,這本書也提供了另一種旅行方式的可能:或許有一天,在你覺得適當的時候,離開手機和網路,讓自己處在未知(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無知),迎向一個只有你自己、四處盡是未知的世界。
那時,你就能體會到,能冒險的,是心靈。冒險的心靈,唯有冒險的心靈,才能對未知進行探索,並且在過程中得到挫折、沮喪與自信,變得獨立、成熟、勇敢,讓人能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前進吧,旅行者們!
世界正在召喚,它召喚的是你,而不是Apple或APP。
相信讀完這本書,你一定也能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獨立旅行者精神。
不然,當初何苦去旅行?
《何苦去旅行》
我們出發,然後帶著故事歸來
▷博客來 http://bit.ly/2VzOz47
▷誠 品 http://bit.ly/2TxCkmC
▷金石堂 http://bit.ly/2GYWzZi
▷讀 冊 http://bit.ly/2Fc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