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今天新增23例本土病例以及2例死亡個案;由於疫情穩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從下週27日起到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到第二級,除了飲食外,外出仍須全程戴口罩、落實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室內集會活動人數上限為50人,室外則是100人,另外婚宴、公祭可開放,但婚宴需遵守防疫人數規...
幼兒飲食專題 在 營養師媽媽的生活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嬰兒在1歲以後,
有許多父母仍讓孩子維持著”喝奶”的習慣,
根據”廠商”的建議而將嬰兒配方換成”成長配方”,
期許孩子能跟小時候一樣,喝奶就能成長;
4月初在 聯合報願景工程 與 營養師公會聯合會 的合作之下,
製作了一系列” 誘兒奶粉甜祕密” 的專題報導~
#成長配方真的有助於成長嗎
無論糖的來源是成長配方奶還是飲料,
只要是過量的糖,就容易造成孩童生長激素的分泌停滯 。
那麼~
#成長配方怎麼挑?怎麼選?
#營養師教你3步驟挑對成長配方
#讓你的孩子不喝到”假奶”!!
由於我國目前”成長配方”未被納入"特殊營養品"管理,
其中的組成成分,都看廠商自由心證,
因此也就出現市面上喝”成長配方” 2 杯等同市售含糖飲料的說法了。
那麼,到了超市、婦嬰用品店、藥局時
”成長配方”怎麼挑?怎麼選?
#成分含量最高應是奶,不然只是高油糖水
由於成分表是依照含量多寡排序,
因此建議選擇 #最高成分為乳製品的配方,
才能稱之為”成長配方奶”;
有了奶中的蛋白質、鈣質做為基底,其他添加進來的特殊成分或是營養素才更能發揮作用。
因此建議家長們
#應優先查看成分表,確認孩子喝的是奶,而非高油糖水。
#減糖飲食、低糖味覺,從小養成
嬰幼兒的學習力強,
因此家長們給的每一口都是習慣的養成,
若是讓孩子習慣飲食中就是要有甜味、香料,
那麼當孩子長大後,就會越偏向喜愛加工食品,
因為此時需要添加更多的甜味及香料才能滿足味覺及嗅覺的刺激;
且精緻糖可謂是合法的毒品,
長期的高糖飲食容易成癮,造成孩子糖份的攝取量越來越高;
所以應在孩子越小時,就避免過多精緻糖、香料的添加,
以免養成孩子喜愛甜食、香料的味覺、嗅覺。
一樣在查看成分表時,但這次要查詢的是~
#配方中是否含有過多不需要或對孩子不友善的糖呢?
例如果糖、玉米糖漿及過量的麥芽糊精。
#善用營養標示,小心換算
營養標示常讓人有看沒有懂,也讓很多家長在挑選的時候忽略這塊,
而一般的奶粉,無論全脂或低脂都含有乳糖,
因此每100公克的奶粉中,含有38~49的碳水化合物及精緻糖(乳糖)是合理的,
切勿差距過大,以避免攝取過量的醣與糖。
營養師媽媽 將常見的成長配方中所含成分
及營養標示換算成:
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及精緻糖,方便大家做查詢。
==================
想要詳細的成長配方分析資料,請@2個好朋友並留言~
A. 我買奶粉前會看成分標示
B. 我買奶粉前會自己換算營養標示
C. 我不會算,營養師幫幫我~
D. 我就懶,給我資料就好
#機器人小幫手會在1小時內回覆你
若沒有收到資料可能你的留言沒有按照上面的規定,請再次留言就可以~
有新文時,機器人小幫手就要去處理新的案件
如果還是需要舊資料,請到 #置頂文查詢
#想要參與討論請到社團
營養師媽媽的生活筆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7491163376371
營養師媽媽的孕媽咪同樂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regnancy.dietition
幼兒飲食專題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聯合報針對幼兒成長配方的專題報導,不但有深度的文章分析,還製作了非常簡短易懂的影片,讓家長們更瞭解自己為孩子選擇的飲食內容,也更能避免行銷陷阱,做出健康飲食的選擇。
當然也希望社會大眾都更清楚母乳與成長配方的不同,能支持家長與孩子們開始並持續哺乳,讓家長與孩子們都能享受哺乳的好處,提升家庭身心健康!
請大家撥空看一下文章和影片,更重要的是分享給家裡的每個成員,讓大家知道母乳真的最好,只是沒錢行銷!
重點複習一下:一歲以上的孩子以六大類食物為主食,可以喝鮮奶或保久乳等乳製品為乳類食物來源,並持續哺乳提供孩子免疫與情感連結,直到自然離乳。一歲以下有喝配方奶的孩子,也應該在一歲以上逐漸停止配方奶,改以六大類食物為主食,以維持良好均衡飲食習慣。
PS 截這張圖是因為後製做了好可愛的卡通動畫!影片製作真的很用心呢!
https://vision.udn.com/vision/cate/122083
https://m.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7djWVlhWHrXZoaY8tCAFurRLLCMMf1v
幼兒飲食專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今天新增23例本土病例以及2例死亡個案;由於疫情穩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從下週27日起到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到第二級,除了飲食外,外出仍須全程戴口罩、落實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室內集會活動人數上限為50人,室外則是100人,另外婚宴、公祭可開放,但婚宴需遵守防疫人數規定,且不得逐桌敬酒。另外,配合防疫管理,可以開放的場所有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以及失智據點,另外包括美容美體、按摩業,以及宗教場所和酬神演出,也都有條件開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65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nJV4kjmUtU/hqdefault.jpg)
幼兒飲食專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父母來說,寶寶不肯瞓覺,堪稱是史上最麻煩的難題,如果有專人教你訓練寶寶自行入睡,對爸媽來說,又算不算是一大福音呢?
馬靜怡(Charlotte)是兩孩之母,她本來從事市場營銷,一年前多了個身份──嬰兒睡眠顧問。看到藝人宋熙年分享尋找睡眠顧問的過程,Charlotte把心一橫,報讀美國及澳洲的睡眠顧問遙距課程,花了三萬多元,讀了七個月。跟着課堂上的理論為仔仔制訂睡眠規律,第一天訓練入睡,便使仔仔一覺瞓天光。後來她成立facebook專頁「Baby Sleep Well嬰兒睡眠諮詢」,一年間吸引了一百五十個家庭諮詢。
兒科專科醫生徐傑指,嬰兒在媽媽腹中時,已經發展出自己的睡眠規律。出生後,需要重新適應外界生活,作息時間會有所打亂。普遍幼兒會建議每天睡十二至十四小時,一歲後的小孩則建議睡十至十二小時。「長時間的深層睡眠對嬰兒生長和腦部發展有正面幫助,所以爸媽在寶寶三、四個月大後,可以慢慢訓練他們更規律的睡眠習慣。」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嬰兒 #睡眠 #育嬰 #新手父母 #BB #兒科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kHWWZaxx-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X3v1R0GxaJWO1D8ltLHUwjdvasQ)
幼兒飲食專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紋身師—幼兒教育老師辭職學紋身 紋身點入行?傳統師徒制講傳承睇心地
雖然紋身越來越普及,但相信在不少香港人眼中仍是成人限定。最近的一個星期天,有不少阿媽拖住仔女,走到旺角一間紋身工作室。當日除了是工作室開放日,同時是領養日,紋身師Elizabeth Or和一眾流浪狗義工,帶領男女老幼欣賞紋身兼親親狗狗。
狗與紋身,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Elizabeth是愛狗之人,領養時認識了狗義工Annie,得知流浪狗組織難有理想的場地去舉辦領養日,造就今次crossover。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紋身師 #紋身 #旺角 #領養 #流浪狗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cK1uMP_HU/hqdefault.jpg)
幼兒飲食專題 在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_兒童篇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國民健康署於107年公布「我的餐盤」均衡 飲食 圖像,讓民眾更清楚知道如何落實均衡 飲食 。「我的餐盤」均衡 飲食 圖像是由「每日 飲食 指南」變身而來, ... ... <看更多>
幼兒飲食專題 在 博康邨幼兒學校—「麵」專題研習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博康邨幼兒學校K3班幼兒剛完成「麵」的專題研習,現分享他們的學習歷程及成果。「麵」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食物,從討論中,更發現班中大部份幼兒均喜愛吃 ... ... <看更多>